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新型可生物降解多聚物纳米控释载药制剂能显著改善药物穿透组织能力、再分布时程和滞留时间,可能克服载药基质对血管修复的负性影响,有望避免药物洗脱支架晚期支架内血栓。
目的:制备雷帕霉素-聚乳酸-聚乙醇酸纳米粒子(rapamycin 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 nanoparticles, RPM-PLGA-NPs)并观察其表征及体外控释性能。
设计、时间及地点:单一样本实验于2003-03/09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重点实验室完成。
材料:聚乳酸-聚乙烯醇酸共聚物50∶50由美国Birmingham Polymers 公司提供。
方法:以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作载药基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采用双室扩散池行体外药物释放试验。
主要观察指标:测定平均载药量、平均包封率;激光光散射实验测定纳米粒子的粒径及分布;扫描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表面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计算体外药物释放量、绘制累积释放曲线。
结果:成功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46.8 nm的RPM-PLGA-NPs,平均粒径246.8 nm,粒径分布集中在208~294 nm,呈窄分布;包封率大于77%,平均载药量为19.42%。体外释放近似于零级过程,至2周释放75%的药物。
结论: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RPM-PLGA-NPs稳定可靠,包封效率高,载药量控制稳定,粒径小、范围窄,体外释放药物恒定、具有良好的控释效能。 相似文献
2.
玉银华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11,15(12):2221-2224
摘要目的:文章总结近年国内相关文献,了解输尿管支架材料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进展。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2001-01/2010-12万方数据库(http://www.wanfangdata.com.cn),检索词为“输尿管支架,疗效,并发症,生物降解”。共收集到135篇关于输尿管支架管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方面的文献,排除发表时间较早、重复及类似研究,纳入20篇符合标准的文献。结果:在泌尿外科的实践中,输尿管支架管是常用的器械,可以用于尿石症、尿路重建、泌尿系创伤等。它的主要作用是扩张梗阻或狭窄的输尿管将尿液内引流入膀胱,减少肾或输尿管瘘的同时,促进输尿管吻合口的愈合。输尿管支架材料为非生物降解性材料,带管期间患者会出现膀胱刺激症状或发生支架管移位、膀胱输尿管尿液返流和支架管表面结石等并发症。高分子降解性输尿管支架材料体内外生物降解性质的研究处于基础研究阶段。结论:输尿管内支架在泌尿外科中作用显著,但是必需了解及注意预防内支架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以便取得更好的疗效。目前各国学者正努力研制更为适宜的输尿管支架材料。关键词:输尿管支架;疗效;并发症;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1.12.032 相似文献
3.
背景:大段骨缺损修复多以植骨为主,如果能将带血运的组织与人工骨同时植入,理论上更有利于新生组织血运建立及人工骨的爬行替代重建。
目的:观察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自体肌肉移植修复大段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手术造成30 mm绵羊大段桡骨缺损,抽签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及自体带血运的屈指长肌,对照组仅植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空白对照组未植入任何材料。3组均以钢板固定骨缺损区,术后24周进行X射线检测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桡骨缺损处完全成骨修复,皮质骨与髓腔轮廓清晰,骨痂为较成熟板层骨;对照组骨缺损基本完全修复,但新生骨密度及髓腔轮廓清晰度及骨痂成熟度均不如实验组;空白对照组无有效骨痂形成,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说明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磷酸三钙-骨形态发生蛋白2人工骨结合自体带血供肌肉移植能够很好修复绵羊桡骨30 mm的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4.
背景:组织工程骨成骨功能终末细胞需要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加以诱导或在体内以基因转染等技术加以诱导。
目的:研究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和成骨分化的能力。
方法:制备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分离纯化雌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培养至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未经处理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及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共同培养14 d,观察细胞在不同支架表面的黏附生长。
结果:扫描电镜及FDA-PI染色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在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支架上生长,而与未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相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容易在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上黏附增殖。Ⅰ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微球有利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并且有一定诱导干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背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后,自体大隐静脉桥的再狭窄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研究已表明,应用血管外支架是预防再狭窄的一种可行办法。
目的:以犬双侧后腿股静脉-股动脉旁路移植动物模型为基础,观察可降解性聚乙醇酸血管外支架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作用。
方法:24只草犬随机抽签法分为3组,对照组直接进行双侧后腿股动脉移植,聚乙醇酸外支架组移植静脉后外套聚乙醇酸外支架,涤纶外支架组移植静脉后外套非限制性非可降解材料(涤纶)外支架。移植后4,6周取出移植静脉,测量其内膜、中膜的厚度。同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计算其细胞增殖情况与滋养血管生长情况。
结果与结论:聚乙醇酸外支架和涤纶外支架均与移植静脉壁之间形成了富含毛细血管的新生外膜,移植静脉中膜及内膜厚度均小于对照组(P < 0.05);中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而外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显著增高(P < 0.05),中膜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显著降低(P < 0.05)。聚乙醇酸外支架组移植静脉中膜及内膜厚度小于涤纶外支架组(P < 0.05),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细胞数低于涤纶外支架组(P < 0.05)。提示可降解性聚乙醇酸血管外支架在血管移植后可以明显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和中膜增生,进而预防移植静脉再狭窄,是一种良好的可用于抑制移植血管再狭窄的外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6.
目的:体外模拟膝关节腔的静压力环境,观察静压力是否对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bFGF-PLGA)缓释微球的降解规律产生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6-06/2007-05在四川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采用复乳法制作bFGF-PLGA缓释微球,冷冻离心,干燥后保存备用。自行研制压力加载装置,分别可以提供0.065 MPa和5.0 MPa的大气压力,保压效果良好。②实验方法:将微球分为0.065 MPa实验组,5.0 MPa实验组和常压对照组进行实验。37 ℃恒温下,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缓释微球降解和释药介质,分析静压力对bFGF-PLGA缓释微球降解规律的影响。
结果:①0.065 MPa和5.0 MPa实验组, bFGF-PLGA缓释微球未发生突然性的变形破裂,微球表面光滑,球形良好。②0.065 MPa实验组与常压对照组体外聚合物重均分子质下降和质量丧失趋势一致。③5.0 MPa实验组与常压对照组相比,聚合物重均分子质量下降、质量丧失均加快。
结论:静压力对bFGF-PLGA缓释微球体外降解的各项指标产生较大影响,以5.0 MPa的静压力下效果最明显。bFGF-PLGA缓释微球在临床上直接用于膝关节腔给药时,必须考虑关节腔压力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