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经验。方法总结1999年4月至2005年4月外科手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20例,采用钳夹阻断膈下腹主动脉或Foley氏球囊管腔内阻断瘤颈上腹主动脉后行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应用分叉型人工血管12例,直型人工血管8例。结果急诊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手术30d围手术期死亡率40%(8例),死亡原因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呼吸循环衰竭2例。存活12例,术后合并症包括急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凝血机制障碍和腹泻等共1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随访观察6~60个月,无人工血管血栓形成和感染等并发症以及随访期死亡发生。结论破裂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治疗死亡率仍然很高,早期确定诊断,紧急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是降低破裂腹主动脉瘤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67例腹及胸腹主动脉瘤人工的血管移植术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6 ̄1997年间收治的腹及胸腹主动脉瘤67例。其中胸腹主动脉瘤8例,腹主动脉瘤59例。采用真丝人工血管吻合6例,涤纶工人血管39例,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22例。重点讨论了破裂性、炎症性、感染性动脉瘤和肾动脉领域的腹主动脉瘤的诊疗以及人工血管应用等问题。还讨论了真丝、涤纶和e-PTFE的应用问题。详尽阐述了改进人工血管表面与血相容性、表面的伪饰、表面引入生物活性物质和人工血管  相似文献   

3.
67例腹及胸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移植术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7年间收治的腹及胸腹主动脉瘤67例。其中胸腹主动脉瘤8例,腹主动脉瘤59例。采用真丝人工血管吻合6例,涤纶人工血管39例,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22例。重点讨论了破裂性、炎症性、感染性动脉瘤和肾动脉领域的腹主动脉瘤的诊疗以及人工血管应用等问题。还讨论了真丝、涤纶和e-PTFE的应用问题。详尽阐述了改进人工血管表面与血液相容性、表面的伪饰、表面引入生物活性物质和人工血管向器官样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外科治疗腹主动脉瘤482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Chen F  Wang Y  F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1,39(11):835-837
目的 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 总结了自1960年1月-2001年3月482例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以及腹主脉瘤腔内隔绝术的经验。本组461例肾动脉水平以下腹主动脉瘤,采用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430例,31例采用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21例胸、腹主动脉瘤采用Crawford方法切除。采用腹膜外途径21例,小切口15例,脐下弧形切口11例。结果 随着腹膜后途径及脐下弧形切口和小切口等应用,动脉瘤近端血流控制,动脉瘤切除以及缝合修补和腔内隔绝术等方法的更新,使手术的危险性明显降低,总手术病死率5.2%,5年存活率达74.4%。结论 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的进步,使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变得更安全、迅速和方便。  相似文献   

5.
应用一体式分叉支架型人工血管腔内治疗腹主动脉瘤42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总结应用一体式分又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腹主动脉瘤初步经验。方法本组42例,其中腹主动脉瘤39例,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1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1例。除均在腹主动脉放置一体式分又支架型人工血管外,1例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者共放置5枚支架型人工血管,其中4枚直型支架用于隔绝降主动脉瘤;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者,降主动脉近侧破口用直型支架型人工血管封堵;1例因一侧髂外动脉闭塞需先经腹膜外切口行人工血管搭桥后才能放置一体式分叉支架。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min。1例死亡,8例附加近侧短的覆膜支架,1例附加远侧Cuff,1例近侧和远侧均加Cuff。8例术后有少量内漏,1周后内漏均消失。5例封堵了双侧髂内动脉,20例封堵了单侧髂内动脉,但均未导致臀肌坏死或疼痛等并发症。2例瘤颈与瘤体呈90度角也获得成功。结论一体式分又支架型人工血管可以达到隔绝腹主动脉瘤的作用,且操作更快捷。  相似文献   

6.
对11例肾移植术后患腹主动脉瘤患者实施人工血管腹主动脉置换术。瘤体安全切除,移植肾功能维持良好。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与术者默契配合,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移植肾热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4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并提高腹主动脉瘤(AAA)手术安全的方法。方法:笔者两所医院近3年余收治的46例腹主动脉瘤患者均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病变仅累及腹主动脉20例,累及腹主动脉及一侧髂总、内、外动脉瘤8例,累及两侧髂总、内、外动脉瘤16例,累及肾动脉者2例。3例施行急诊手术。结果:例死亡(病死率2.2%),余45例均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外科治疗是治疗AAA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腹主动脉瘤100例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总结1979年6月至1998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腹主动脉瘤100例,其中肾上型腹主动脉瘤8例,91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涤纶片瘤体包裹术8例,术中死亡1例。结果 14例腹主动脉瘤破裂,,急诊手术手术死亡率50%(7例),其余未破裂者手术死亡率3.5%(3/86)。结论 术前诊断和手术时机的掌握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对腹主动脉瘤应积极择期手术,手术技术和麻醉监护水平的不断改进提高和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使腹主动脉瘤手术更为安全、快捷,术后恢复更快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15例应用支架治疗复杂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Ⅲ型夹层动脉瘤者主动脉极度扭曲1例;破口在弓部的Ⅲ型夹层动脉瘤1例,需先行左右颈-颈和左右腋.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后再封闭左侧颈总动脉和锁骨下动脉:Ⅲ型夹层动脉瘤近侧破口来自于变异发出的右锁骨下动脉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合并肠系膜上动脉几乎完全闭塞和肠缺血1例;Ⅲ型夹层动脉瘤真假腔难判断者4例;腹主动脉瘤瘤颈长度〈1cm需开窗型支架治疗1例;破裂腹主动脉瘤1例:5枚支架治疗胸腹主动脉瘤1例;腹主动脉瘤瘤颈夹角为90。2例;主动脉溃疡紧邻腹腔动脉,需开窗型支架开窗型人工血管治疗1;肝动脉瘤腹腔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瘘1例。结果:15例病人经支架治疗均获得成功。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复杂动脉瘤为微创方法,但需严密设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从血流动力学角度探讨胸腹主动脉瘤(TAAA)临置术的适用性及合理性,方法 8条杂种犬,依临床改良Hardy术式制作犬胸腹主动脉瘤旷置术模型,测量模拟瘤颈上方结扎不同程度时瘤腔内的压力,血流及人工血管内压力的变化。结果 不全结扎时模拟瘤腔内收缩压由术前的199.3mmHg(1mmHg=0.133kPa)降至82.9mmHg,舒张压由153.4mmHg降至73.6mmHg,脉压差降幅高达79.7%;血流量由79.1ml/min降为62.2ml/min;而人工血管内压结扎后期才逐渐降为103.5mmHg。结论 本术式在保证脏器,脊髓供血前提下,可明显降低胸腹主动脉瘤腔内的最高压力,平均压力,压力波动幅度及血流量,因此可有效降低动脉瘤的扩张速度,减少其破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25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腹主动脉瘤外科手术的成功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总结报道了25例腹主动脉瘤的治疗经验。所有病人术前DSA、MRI等检查明确诊断,根据瘤体的情况行瘤体切除、人工血管或同种异体血管移植手术。结果本组病人手术死亡率16%,无一例出现因腹主动脉阻断而发生主要脏器缺血性损伤的并发症。作者认为,腹主动脉瘤均应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已破裂者或即将破裂的腹主动脉瘤是急诊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12.
人工血管重建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人工血管重建术治疗肾动脉平面以下腹主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38例肾动脉平面以下的腹主动脉瘤行人工血管重建手术,其中9例采用直桶形人工血管,29例采用"人"字形分叉人工血管.分别采用保留后壁或完全切断瘤颈的方法吻合近心端,对于远心端根据病情分别吻合在腹主动脉末端、髂总动脉或髂外动脉.重建髂内动脉8支,结扎髂内动脉3支.依据术中测压结果重建肠系膜下动脉11支,缝扎21支.结果 术后死亡1例,于手术后6d发生结肠破裂,14d死于感染性休克;二次开腹止血1例,37例患者痊愈出院,并分别随访3个月~2.5年,1例于术后2年死于心肌梗死.其余患者预后良好,无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吻合口假性动脉瘤和移植血管感染等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 人工血管重建术是腹主动脉瘤最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良好的手术设计、手术技巧以及重视并发症的防治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1998年 5月至 2 0 0 0年 5月我们对 11例升主动脉瘤手术病例采用瘤囊 -右心房内引流的新方法 ,取得满意的效果。资料和方法  11例中男 6例 ,女 5例 ;年龄 2 8~ 6 7岁 ,平均 49岁 ;体重 46~ 6 4kg ,平均 5 5 8kg。其中 9例为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例为单纯升主动脉瘤 ,1例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发升主动脉瘤。均采用经典的Bentall法〔1〕,本组根据主动脉窦部分与右心房相邻的解剖特点 (图 1、2 ) ,对引流瘤囊的方法作了改进。经股动脉及右心房插管建立体外循环。采用CarboMedics带瓣管道瘤囊内移植。在…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应用带主动脉瓣(机械瓣或生物瓣)的人工血管替换病变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并重新移植冠状动脉开口(BENTA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的标准术式,但其存在与人工瓣相关的问题。1992年David和Feindel提出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术(DAVID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扩张。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研修期间参加了12例DAVID-Ⅰ式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瘤破裂的处理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年间收治的42例腹主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资料。85.7%的患者术前行影像学检查确诊。36例行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植入术,术中80%采用肾动脉下腹主动脉阻断, 14.3%采用膈下腹主动脉阻断,5.7%采用Foley尿管球囊阻断(2例);1例行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45.24%。单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在围手术期死亡者年龄(72.1±1.0)岁、合并疾病13例和术前收缩压(82±53)mm Hg;存活者年龄(61.5±17.0)岁、合并症7例、术前收缩压(82±28)mm Hg,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术前Hb、肌酐、瘤体直径和手术失血量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是治疗破裂腹主动脉瘤的惟一有效方法,高龄、合并其他疾病和休克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69岁。央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后5年,腹部疼痛2个月于2005年5月入院。5年前因腹主动脉瘤在外院行分叉型带内支架人工血管腔内隔绝治疗。体查:体温37.3℃,脉搏100次/min ,呼吸20次/min,血压130/90mmHg(1mmHg=0.133kPa).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由腹主动脉管壁局部损伤开始,继而累及整个管腔的慢性退行性病变。90%以上发生在肾动脉水平以下,而其中75%的患者并无临床症状。其准确的发病率尚不清楚,但多个流行病学的筛查研究提示老年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在1.7%~6%之间,男女比为3.5~6:1,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加。腹主动脉瘤的自然病程为瘤体的逐渐增大,最终导致破裂而死亡。腹主动脉瘤治疗的目的在于通过人工血管重建主动脉,从而防止瘤样病变的发展和破裂,改善与疾病自然病程有关的预后。传统的开腹手术死亡率在2%~6%。1991年Parodi等川以人工血管支架成功完成了第一例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是血管外科史上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腹主动脉瘤形态对腔内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适于腔内治疗的腹主动脉瘤各项几何参数的大致分布;分析各项几何参数的相关关系,寻找其临床意义;总结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移植术经验,检验其手术适应证。方法:选择128例腹主动脉瘤人工血管内支架移植术,通过螺旋CT和DSA检查获得腹主动脉瘤各项几何参数,对各项几何参数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研究。总结病例选择标准并分析其疗效。结果:瘤体直径与近端瘤颈直径正相关,相关系数r=0.559,P<0.01;与瘤腔直径正相关,相关系数r=0.773,P<0.01。近端瘤颈长度<10mm的23例手术成功,未出现移位、近端I型内漏或肾动脉闭塞等并发症。结论:①瘤体直径越大,则近端瘤颈直径越大。瘤体直径较大提示瘤腔直径较大,以及由肠系膜下动脉反流引起的Ⅱ型内漏的发病率较低。②近端瘤颈长度<10mm而瘤颈情况良好病者可考虑腔内手术。  相似文献   

19.
根最大动脉CT定位在胸降主动脉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根最大动脉CT定位在胸降主动脉腔内修复(EVR)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胸降主动脉EVR前行根最大动脉(AKA)CT定位,Stanford B型夹层动脉瘤(DAA)8例,Crawford Ⅰ型胸腹主动脉瘤2例,胸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和胸降主动脉瘤合并腹主动脉瘤各1例。入组标准:EVR需要部分覆盖T8-L1节段。结果除3例DAA外,9例(13根)AKA显影,其中8例主动脉.肋间动彬腰动脉-AKA-脊髓前动脉连续性完整,1例胸腹主动脉瘤连续性差,多处中断;单根AKA5例,双根4例。成功保留10根,覆盖3根(1根为多处中断,另2根为双根中的近端1根)。1例DAA(Marfan综合征)出院后2d突然死亡,拒绝尸检。本组11例获随访3-19个月,平均12个月,无截瘫发生,术后3个月CT证实DAA假腔胸腔段或动脉瘤瘤腔内完全血栓形成。结论胸降主动脉EVR术前AKACT定位可以使需要避免覆盖的节段精确到AKA起源肋间动脉在主动脉开口的平面,释放出T8-L1节段的其他部分用作人工血管内支架的锚定,扩大EVR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COOK-ZFEN定制支架治疗短瘤颈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按短瘤颈腹主动脉瘤及COOK-ZFEN定制支架标准纳入的5例接受开窗式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短瘤颈腹主动脉瘤患者,年龄(69±11)岁,开窗支架定制时间4~6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