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l和血管生成及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2例大肠癌组织FLTl及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血管生成与大肠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FLTl及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O.01)。FLT1、VEGF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VEGF表达和MVD与肝转移相关(P〈0.01),但FLTl与肝转移无关。FLTl及VEGF表达阳性或高MVD的大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较低(P〈O.01)。VEGF表达与FLTl表达密切相关(P〈O.01)。结论FLTl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生长和浸润转移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受体KDR和大肠癌间质新生血管与大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监测86例大肠癌组织VEGF及KDR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i鄄crovesseldensity,MVD),分析VEGF、KDR和MVD及其与大肠癌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VEGF及KDR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VEGF、KDR表达和MVD与大肠癌Dukes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1)密切相关。结论KDR及VEGF与大肠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对大肠癌的复发和转移有促进作用。KDR、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许建林  谢朝 《首都医药》2004,11(20):20-2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KDR和血管生成与不同部位大肠癌发展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7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KDR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KDR表达、MVD计数在左半大肠癌明显比右半大肠癌高,(P<0.05,P<0.01),而且KDR表达、MVD计数与大肠癌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左:P<0.01,P<0.05,右:P<0.05,P<0.05)。结论KDR表达、MVD计数在不同部分大肠癌中差异明显,与肝转移明显相关,可作为一个大肠癌的有重要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环氧合酶-2(COX-2)在大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大肠癌组织和20例癌旁组织以及20例正常黏膜中VEGF和COX-2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合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癌组织中的VEGF和COX-2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VEGF和COX-2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P<0.05),VEGF和COX表达和MVD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肝转移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结论VEGF和COX-2在大肠癌组织中呈共同表达,COX-2、VEGF高表达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形成对大肠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VEGF、COX-2和MVD可作为大肠癌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肠癌浸润转移螺旋CT征象与MVD和VEGF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42例大肠癌病人进行低张水灌肠SCT扫描,术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肿瘤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结果①在SCT征象上有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组,VEGF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浆膜侵犯组(P<0.05),组间MVD比较差异显著(P<0.05)。②Dukes C D期VEGF阳性表达和MVD显著高于A期(P<0.05)。③VEGF阳性组的MVD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P<0.05)。结论根据大肠癌浸润转移螺旋CT征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大肠癌组织中MVD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PCNA、CD34和VEGF抗体,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8例大肠癌切片进行染色,并取10例正常组织对照。结果淋巴结转移组大肠癌PCNA、MVD、VEGF表达与非淋巴结转移组、正常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且PCNA、MVD、VEGF表达两两呈正相关。结论PCNA、MVD、VEGF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三者均可作为预测大肠癌发生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吴丹  孙国平  彭光辉  马泰  仲飞 《安徽医药》2012,16(3):345-348
目的探讨HER-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学法检测478例胃腺癌组织及49例癌旁组织中HER-2、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结果胃癌组织HER-2阳性表达率为10.9%(52/478),癌旁组织未见HER-2阳性表达,HER-2阳性表达与肿瘤部位、Lauren分型及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VEGF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2%(302/478)和26.5%(13/49)(P0.01),VEGF表达与胃癌组织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静脉侵犯显著相关(P0.05);MVD在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有显著性差异[(51.44±19.24)vs(34.28±14.74),P0.01)],MVD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静脉侵犯显著相关(P0.01)。胃癌组织中HER-2表达与VEGF、MVD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VEGF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HER-2表达可能与胃癌血管生成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特点,探讨其与间质微血管密度及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0例癌旁正常组织VEGF的表达,并在CD34染色切片上检测间质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膀胱癌组织中VEGF表达(45.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20%),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VEGF阳性组MVD均值(47.63±14.81)高于VEGF阴性组(28.54±13.93),VEGF表达与MVD呈正相关(P<0.01)。此外,膀胱癌VEGF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VEGF促进膀胱癌间质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有可能成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吴贤毅  应敏刚 《福建医药杂志》2006,28(6):103-104,18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二者与胃癌侵袭转移、预后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进行研究,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60例根治性切除胃癌组织中MMP-9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情况。结果(1)60例根治性切除胃癌中,MMP-9阳性率为75.0%,MVD值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P<0.01);MMP-9表达与胃癌MVD密切相关(P<0.01);MMP-9阳性表达、MVD均与胃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有关;单因素分析显示MMP-9表达和高MVD(≥23)均影响胃癌的生存期,但多因素分析示只有淋巴结转移和MVD是影响胃癌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MMP-9表达与胃癌血管生成关系密切,并与胃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淋巴结转移、MVD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检测MMP-9表达及MVD对胃癌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60例癌旁乳腺组织(A组)、51例乳腺囊性增生(B组)、22例乳腺不典型增生(C组)、30例乳腺原位癌(D组)以及7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E组)术后标本中VEGF的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值。结果 A、B、C、D、E组标本中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依次升高(P<0.01)。D、E组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随着癌组织学分级的升高呈逐渐升高趋势(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高于未转移组(P<0.05)。VEGF表达水平和MVD值随临床分期进展而增高(P<0.05)。结论 VEGF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VEGF与乳腺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VEGF和MVD可作为反映乳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和微血管密度(MVD -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39例宫颈癌患者及对照组HIF-1α的表达情况及测定MVD -CD105值.结果:HIF-1α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组织各组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HIF-1α表达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5标记的MVD值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 .HIF-α阳性组MVD值明显高于阴性组表达值,两者呈正相关(r<0.712,P<0.05).结论:HIF-1α在宫颈癌组织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说明HIF-1α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MVD-CD105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发展程度相关,说明血管生成在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中起了重要作用.HIF-1α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二者密切相关,说明宫颈癌中HIF-1α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在宫颈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 den-sity, MVD)和细胞增殖核抗原( Ki-6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64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MVD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VEGF、MVD、Ki-67表达在不同Dukes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中存在明显差异( P <0.05),不同分化程度之间MVD表达存在差异( P <0.05),而三者的表达与性别、年龄、部位、大小无关(P>0.05),VEGF、Ki-67表达与MVD呈正相关,且VEGF、MVD表达与预后相关。结论 VEGF、MVD、Ki-67表达与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相关,VEGF、MVD与预后相关,可作为检测大肠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季沅  张志德  李建平 《江苏医药》2004,30(2):122-12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细胞增殖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2例胃癌组织VEGF的表达、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VEGF表达和M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PCNA表达与肿瘤分化、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VEGF阳性组MVD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 (P <0 0 1) ,VEGF阳性组PCNA表达显著高于VEGF阴性组 (P <0 0 5 )。结论 VEGF与胃癌的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对胃癌的增殖、浸润和转移起促进作用 ,检测VEGF表达可作为胃癌的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纤毛蛋白(NRP)-1、2 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以揭示NRP-1、2 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 例大肠癌患者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NRP-1、2 的表达情况,以CD105 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计数MVD 值。结果 (1)NRP-1、NRP-2 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2%、25.8%、0,及80.3%、15.2%、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VD 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中的计数分别为35.682±5.542、14.485±3.301、 6.864±1.771,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6.654,P<0.01)。(3)不同年龄、性别、肿瘤的部位及分化程度的患者 NRP-1、2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5 cm 的患者NRP-1 阳性表达率较高,肿瘤侵及浆膜及以外、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RP-1、2 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不同的Dukes 分期患者NRP-1、2 阳性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0.05)。(4)大肠癌患者不同性别、年龄及肿瘤大小、部位和组织分化程度MVD 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浸润到浆膜及以外、有淋巴结转移、Dukes 分期高的患者相关MVD 的表达增加(P<0.01)。(5)大肠癌组织中NRP-1(r=0.599, P<0.01)、NRP-2(r=0.484,P<0.01)的表达与MVD 计数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NRP-1、2 在大肠癌的血管新生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大肠癌侵袭和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成旭惠  欧希龙  宋永谦 《江苏医药》2012,38(17):2034-203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环氧合酶2(COX-2)在人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胃癌组织中VEGF、COX-2和CD34的表达,并以24例正常胃黏膜标本作为对照。对CD34阳性血管进行微血管密度(MVD)计数。结果胃癌组织中的VEGF和COX-2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VEGF和COX-2的表达与MVD明显正相关(P<0.01)。COX-2和VEGF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或P<0.01)。胃癌中的MVD明显高于正常胃组织(P<0.01)。结论在胃癌组织中,COX-2和VEGF的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血管生成和进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霞  杨黎  冉立 《中国药房》2009,(23):1790-1792
目的:探讨C-erbB-2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C-erbB-2、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并测定微血管密度(MVD)。结果:50例乳腺癌C-erbB-2、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22/50)、64%(32/50),MVD值25.96±11.59。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的C-erbB-2、VEGF阳性表达率和MVD值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或P<0.01);C-erbB-2、VEGF阳性表达和MVD值与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无关(P>0.05)。C-erbB-2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P<0.05);C-erbB-2阳性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1),VEGF阳性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P<0.01)。结论:联合检测C-erbB-2与VEGF、MVD可为临床评价乳腺癌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VEGF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40例甲状腺癌组织、50例甲状腺腺瘤及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检测肿瘤微血管计数(MVD),分析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结果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和MVD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腺瘤组织(P0.05)。在甲状腺癌组织中有颈部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Ⅲ~Ⅳ及浸润达包膜或包膜外者的VEGF表达及MVD计数明显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AJCC分期I~Ⅱ及未突破包膜者(P0.05)。甲状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及MVD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564,P0.05)。结论 VEGF和MVD计数可作为辅助甲状腺肿瘤早期鉴别诊断和预测甲状腺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MMP-9与VEGF在舌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舌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1例舌癌标本中MMP-9及VEGF的表达。结果:MMP-9、VEGF在舌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有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 Ⅳ期者MMP-9、VEGF的表达分别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Ⅰ Ⅱ期者(P<0.05)。舌癌组织中MMP-9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s=0.564,P<0.01)。结论:MMP-9、VEGF在舌鳞状细胞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且二者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畸胎瘤源性生长因子(PCDGF)和血管内皮因子(VEGF)在老年男性肺鳞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肺鳞癌标本、20例不典型增生、20例鳞状上皮化生、20例炎症肺组织中PCDGF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以CD105抗体标记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数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PCDGF、VEGF在老年肺鳞癌、不典型增生、鳞状上皮化生、炎症肺组织中的表达依次增加(P<0.01);PCDGF和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1),VEGF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MVD值在PCDGF与VEGF强阳性组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相应的非强阳性组(P<0.01);PCDGF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a=0.861,P<0.01)。结论 PCDGF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而破坏肿瘤细胞的基底膜、促进新生血管生成,参与肿瘤的发生、侵袭及转移。联合检测PCDGF、VEGF和CD105蛋白的表达可能作为判断老年男性肺鳞癌生物学行为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20.
动态增强MRI在评价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伟  张晓膺  孙益芳  俞逵仑 《江苏医药》2005,31(10):754-75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与动态增强MRI指标间的关系,从影像学角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在NSCLC的诊断及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3例NSCLC患者的动态增强MRI资料,测量病灶的最大强化斜率(Smax)及峰值到达时间(TTP),手术标本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VEGF表达水平。对病灶Smax、TTP值、VEGF表达水平及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3例NSCLC患者Smax及TTP值分别为(1.40±0.50)和(143.00±35.50)s;其中早期患者Smax和TTP分别为(1.21±0.30)和(187.50±28.96)s,中晚期患者为(1.97±0.70)和(96.00±16.12)s,(P<0.01和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Smax和TTP值分别为(2.14±0.69)和(90.5±22.55)s,无淋巴结转移组则为(1.26±0.33)和(198.08±26.88)s,(P<0.01)。VEGF阳性表达者22例,中晚期患者的阳性表达高于早期(P<0.01),淋巴结转移组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P<0.01);NSCLC患者Smax与VEGF阳性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0.723,P<0.01),而TTP值与它们呈负相关(r=-0.538,P<0.01)。结论动态增强MRI有关指标能够反映NSCLC的肿瘤血管生成,并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有助于NSCLC的诊断及分期,并且可以从肿瘤生物学行为方面补充恶性肿瘤国际临床病期分类(TNM)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