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周洁  汪晓翠 《安徽医药》2015,36(8):951-953
目的 总结儿童结节性硬化皮肤和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诊断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诊断明确的结节性硬化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皮肤和神经系统病变的临床特征。 结果 大多数结节性硬化患儿在婴幼儿期起病(40/53,75.5%),皮肤损害以面部血管纤维瘤(42/53,79.2%)、色素脱失斑(38/53,71.7%)及咖啡斑(16/53,30.2%)为主。神经系统病变主要有癫痫发作、智力低下、神经影像及脑电图检查异常。51例有癫痫发作,发作形式主要有婴儿痉挛(16/53,30.2%)、全面强直阵挛(18/53,34.0%)、肌阵挛(13/53,24.5%)等,同一患儿可有多种形式的发作。神经影像检查(CT或MRI)以大脑皮质结节(18/53,34.0%)、皮质下结节(13/53,24.5%)、室管膜下结节(50/53,94.3%)为主;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EEG异常。 结论 结节性硬化皮肤和神经系统病变的发生率高,多在婴幼儿期发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结节性硬化患者的脑电图(EEG)、CT变化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对8例结节性硬化患者分别进行EEG、CT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EEG正常1例,边缘状态1例,异常6例,表现为痫样放电4例;8例CT均有异常,表现为侧脑室室管膜下或侧脑室体外侧壁散在性类圆形结节状钙化灶,不同程度向侧脑室内突出.结论 结节性硬化患者EEG异常率较高,痫样放电多见,能客观反映患者的脑功能状况,对癫痫的早期诊断、癫痫病灶的定位,治疗及判断预后有较高的临床价值;CT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能提高本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时的指导临床医生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手术切除脑软化灶治疗顽固性癫痫36例。36例头颅 CT 扫描均确诊为“脑软化灶”,脑电图检查均为异常,全部病例经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结果,近愈:癫痫发作完全控制1年以上21例(58.3%);显效:癫痫发作减少70%以上10例(27.7%);好转:癫痫发作减少50%左右3例(8.3%);无变化:癫痫发作基本同术前2例(5.5%)。复查脑电图,20例恢复正常,12例基本正常,3例中度异常,1例轻度异常。手术并发症9例,无死亡。本文对脑软化灶切除术治疗癫痫的理论、手术适应症的选择、术中注意事项以及术后处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脑电图特征.方法 总结在该院小儿科住院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癫痫发生率、临床类型、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CT)、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抗癫痫治疗效果.结果 139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有32例合并癫痫,占23.0%;常见的癫痫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12例(37.5%)和部分性发作6例(18.8%);癫痫多发生于痉挛性脑性瘫痪(68.8%);25例(78.1%)癫痫首发于1岁前;合并癫痫患儿的头颅影像异常及脑电图异常分别为30例(93.8%)和27例(84.4%),而未合并癫痫患者分别为75例(81.5%)和20例(35.7%),脑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合并癫痫患儿常见的头颅异常为脑发育不良11例(36.7%)、脑积水6例(20.0%),余为脑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样改变等13例(43.3%);脑电图异常中局灶性和弥漫性异常所占比例为48.2%和51.9%;81.2%的癫痫患儿需要2种及2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 脑性瘫痪患儿中癫痫的发生率较高,其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分别以脑发育不良和弥漫性异常为主;脑性瘫痪儿童的癫痫大多为难治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脑电图特征。方法总结在该院小儿科住院的脑性瘫痪合并癫痫患儿的癫痫发生率、临床类型、头颅计算机体层成像(CT)、脑电图等方面的特点以及抗癫痫治疗效果。结果 139例脑性瘫痪患儿中有32例合并癫痫,占23.0%;常见的癫痫类型为强直—阵挛发作12例(37.5%)和部分性发作6例(18.8%);癫痫多发生于痉挛性脑性瘫痪(68.8%);25例(78.1%)癫痫首发于1岁前;合并癫痫患儿的头颅影像异常及脑电图异常分别为30例(93.8%)和27例(84.4%),而未合并癫痫患者分别为75例(81.5%)和20例(35.7%),脑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合并癫痫患儿常见的头颅异常为脑发育不良11例(36.7%)、脑积水6例(20.0%),余为脑萎缩、缺氧缺血性脑病样改变等13例(43.3%);脑电图异常中局灶性和弥漫性异常所占比例为48.2%和51.9%;81.2%的癫痫患儿需要2种及2种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结论脑性瘫痪患儿中癫痫的发生率较高,其头颅影像学和脑电图分别以脑发育不良和弥漫性异常为主;脑性瘫痪儿童的癫痫大多为难治性,需要联合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托吡酯治疗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7例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用托吡酯治疗,用药24周后评价其疗效.结果:接受托吡酯治疗的最小剂量是2.2 mg/(kg·d),最大剂量5.0 mg/(kg·d),平均剂量是4.2 mg/(kg·d).用药24周后6例患儿癫痫发作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其中2例完全控制,显效(发作频率减少>75%)3例,有效(发作频率减少>50%)2例;治疗后半年所有病例脑电图有不同程度的改善,2例面部血管纤维瘤逐渐消退.结论:托吡酯对结节性硬化症合并癫痫患儿有较好的疗效,且有助于改善结节性硬化症的面部血管纤维瘤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CT、MRI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结节性硬化症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CT和MRI诊断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头颅CT和头颅MRI检查发现,30例患者均存在异常;发病部位和精神症状之间呈现正比关系,BPRS分值越高,患者的病情程度就越严重;两种检查方法在病变部位数比较上,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对结节性硬化症所致癫痫性精神障碍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CT具有简单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MRI提供的可供临床参考的信息多于CT,特别适用于白质内非钙化性病灶患者,临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的临床与CT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迟发性脑病的临床与头颅CT表现.结果:本组18例均智能障碍;10例大小便失禁;6例精神症状;13例肌张力障碍;7例球麻痹;1例癫痫发作.脑电图异常17例,表现为弥漫性慢波.18例头颅CT灶均位于大脑皮质下、侧脑室旁白质或/和基底节区.结论:CEACMP早期进行头颅CT检查有利于病情分析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池华玲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326-2327
目的:总结CT在诊断结节性硬化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结节性硬化病人头颅CT表现,结合临床作出诊断。结果:本组11例结节性硬化,男6例,女5例,头颅CT均示其室管膜下、基底节或大脑皮层钙化结节。结论:结节性硬化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及CT室管膜下多发或单发结节及皮质结节,可作出确切诊断。  相似文献   

10.
李双娥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26-1427
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S)的临床特征,以利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TS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本组,TS患者起病年龄多为14岁以下儿童,散发病例多见;27例(71.05%)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有皮肤损伤者4例(10.53%),同时具备面部血管纤维瘤、癫痫发作和智力障碍典型三主征者10例(26.32%),全部患者均有脑CT或MRI等影像学改变。结论TS的临床表现差异大,皮肤损害有特征意义,尤其是伴有癫痫的患者;头颅CT检查对本病的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AEEG、SPECT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雯珠  曹剑鸣 《云南医药》2003,24(6):448-450
目的 观察 2 4h动态脑电图 (AmbulatoryelectroencephalographyAEEG)、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emissioncomputedtomography ,SPECT)、头颅CT或MR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52例已确诊的癫痫患者 ,部分性发作 4例 ,全面性发作 48例 ;分别施行 2 4h动态脑电图、发作间期SPECT、头颅CT或MR检查 ,观察此 4种诊断方案应用的阳性检出率及互相之间的关系。结果  2 4h动态脑电图检查显示 ,52例患者中 50例 (96 15% )记录到癫痫样波形 ,SPECT扫描 ,44例患者 (84 62 % )在发作间期可见局限性脑血流灌注降低区。两种诊断方法阳性检出率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AEEG癫痫样波形发放区与发作间期SPECT血流灌注降低区定位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1)。CT或MR检查仅 5例患者有确定的病灶。与AEEG癫痫样波形发放部位及发作间期SPECT局限性脑血流灌注降低区相符。结论  2 4h动态脑电图、发作间期SPECT与CT或MR检查联合应用 ,有助于提高对癫痫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93年1月~1996年11月,共收治脑室肿瘤42例,均经手术治疗,34例经病理证实.现将各部位脑室肿瘤的处理原则和手术方法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29例,女13例.年龄4~65岁,平均年龄24.3岁.病程7天~2年,肿瘤部位:四脑室肿瘤16例,三脑室肿瘤8例,侧脑室肿瘤18例.术后一周内死亡5例.1.2 临床表现:头痛(79%),呕吐(72%),视乳头水肿(69%),视力障碍(31%),精神障碍及癫痫发作(21%),共济失调(31%).1.3 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查,平扫占位为混杂  相似文献   

13.
郝晓茹  关承华 《哈尔滨医药》1993,13(2):36-38,F003
结节性硬化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临床上以皮脂腺瘤、癫痫、智力障碍为其主要表现,我们在1985年至1991年80000余例颅脑CT检查中,发现36例颅内结节性硬化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韩莉红 《江西医药》2008,43(11):1196-1197
目的探讨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表现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分析经头颅CT证实的1076例脑梗死病人中有继发性癫痫51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脑梗塞1076例病人中继发癫痫51例,占4.7%;脑梗塞继发癫痫发生时间最长达17年,最短时间为3d内。51例脑梗塞继发癫痫的发作类型以全面性发作癫痫最多为23例(占45%)。结论癫痫发作可以是脑梗塞的首发症状或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5.
脑卒中后癫痫是老年人继发性癫痫的主要原因 ,可发生于卒中时或卒中后几周至几年。癫痫反复发作可加重脑损害 ,导致更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为探讨老年人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 ,现对 1993年 11月至 2 0 0 1年 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人脑梗死 6 2 0例中继发癫痫的 5 6例 (9% )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5 6例中男 34例 ,女 2 2例 ;年龄 6 0~ 83岁。全部病例符合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 。均经头颅CT检查证实 ,除外脑梗死前有癫痫病发作史。 5 6例中 13例重度偏瘫 ,4 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并比较儿童典型失神(TAS)发作和不典型失神(AAS)发作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失神发作性癫痫患儿临床资料37例,其中TAS组19例,AAS组18例,并进行随访。结果:TAS组起病年龄3.7~10.2岁,4~10岁起病17例,占89.5%,无神经系统发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有特征性脑电图改变,治疗完全控制率为83.3%。AAS组66.7%合并其他发作形式,神经系统发育及头颅影像学检查异常分别为55.6%和43.8%,脑电图改变多样,治疗完全控制率为33.3%。两组治疗完全控制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S起病与年龄相关,多无神经系统发育及检查异常,且有特征性的脑电图改变,预后良好;AAS发病年龄差异大,多有神经系统发育及检查异常,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7.
脑卒中后癫痫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杰 《安徽医药》2005,9(7):531-53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方法对50例脑卒中后继发癫痫的发作时间、类型、病灶部位、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后癫痫发生率5.4%(50/926);早发癫痫占68%(24/50),迟发癫痫占32%(16/50);病灶在皮层发生占76%(38/50),病灶在皮层下发生占24%(12/50);早发癫痫中全身发作29例,部分性发作5例,迟发癫痫中全身发作3例,部分性发作13例.结论脑卒中后癫痫以早发多见,且早发癫痫以全身发作为主,迟发癫痫以部分发作为主,而且与病灶部位有关,早发癫痫仅需短期抗癫痫治疗,迟发癫痫需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老年人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帮助。方法 回顾分析因癫痫发作而住院的187例中33例首发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结果 60岁以上首次癫痫发作的33例占同期癫痫发作而住院的187例的17.65%,男性多于女性,脑血管病为主要原因,脑血管病2周内继发癫痫发作13例,发作次数1-3次,仅4例需用抗癫痫药,2周后继发癫痫发作15例,发作较频,全部需服抗癫痫药。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为主(57.58%),头颅CT或MRI检查发现病灶在皮层的发生率最高(54.55%)。结论 老年癫痫发作有其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997至2005年我科采用钻孔引流(BHID)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150例,男性102例,女性48例;年龄42~89岁,其中>50岁116例,占75%.有明确头部外伤史102例.症状和体征:头痛、头晕143例,肢体不同程度偏瘫92例,意识障碍41例,癫痫发作8例.全组术前均行头颅CT检查,单侧血肿132例,双侧18例;混杂密度118例,等密度20例,低密度12例,中线结构移位86例;所有病例均手术后24小时复查头颅C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扬州市中医院1995年—2008年收治的11例小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搐搦和癫痫发作。出现癫痫者6例(54.5%),颅内钙化者11例(100%)。治疗包括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后血钙升高,血钙浓度(2.06 0.14)mmol/L,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脑电图正常。结论小儿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症临床表现以癫痫为主,颅内钙化常见,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效果良好。对小儿手足搐搦、癫痫发作应考虑到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可能,及时检查血钙水平及头颅CT,以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