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移位在高位尺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高位尺神经损伤后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8月,对18例高位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与尺神经腕部深支进行吻合。结果术后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1.7年。手内肌肌力恢复M2 2例,M3 2例,M4 6例,M5 5例,优良率为73%。结论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可达到肌支-肌支修复,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和时间,有利于手内在肌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神经移位联合早期股薄肌移植重建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重建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上肢主要功能的新方法。方法:8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后2-4月一期行膈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联合对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肘、伸指伸拇5例或屈拇屈指3例。前其中2例二期再行同侧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拇屈指等。结果:一期手术1年以上5例,术后4-5月移植肌肉出现收缩,5-7月伸指伸拇或屈拇屈指、屈肘,12月屈肘60°-90°、肌力M4,伸拇伸指或屈拇屈指M3-M4,肩外展30°-60°、M3。二期手术的1例术后7月移植肌肉收缩,12月屈拇屈指M4。重建屈拇屈指可握持物品。结论:神经移位联合早期股薄肌移植,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肢体的部分功能,初步重建手握持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3种前臂屈肌病变导致手指屈曲挛缩的临床特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8年12月—2021年8月收治17例手指屈曲挛缩患者,男8例,女9例;年龄5~42岁,中位年龄16岁。病程1.5个月~30年,中位时间13年。病因:缺血性肌挛缩6例,均为2~5指屈曲畸形,伴拇指背伸受限3例,腕关节背伸受限3例;假性缺血性肌挛缩3例,其中中、环、小指屈曲畸形2例,环、小指屈曲畸形1例;前臂屈肌病变或解剖变异引起的尺侧手指屈曲挛缩8例,均为中、环、小指屈曲畸形。行屈肌及旋前圆肌起点滑移、异常纤维带及骨刺切除、卡压肌肉(腱)松解等手术。术后采用王海华等的手功能评级标准或改良Buck-Gramcko分型标准评价患者手功能,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MRC)肌力分级标准评价肌力。结果 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10年,中位时间1.5年。末次随访时,8例前臂屈肌病变或解剖变异患者及3例假性缺血性肌挛缩患者功能评级均为优,肌力M5级6例、M4级5例;1例轻度缺血性肌挛缩患者及3例不伴有严重神经损害的中度缺血性肌挛缩患者手功能评级为优2例、良2例,肌力M5级1例、M4级3例;2例伴有严重神经损害的中...  相似文献   

4.
前臂缺血性挛缩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不同时机手术疗效和最佳手术时机。方法:早期手术组(病程3周以内)4例行坏死肌肉切除、筋膜切开减压,肌腱移位,其中2例行带蒂背阔肌皮瓣移位。晚期手术组(病程6周以上)6例行肌肉(腱)松解、屈肌止点下移、神经松解或移植、肌腱移位延长。其中4例行带蒂背阔肌皮瓣移位,1例行吻合血管神经的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指功能。结果:随访10例,时间2-6.5年。早期手术组优3例,良1例。晚期手术组良3例,差3例。结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手术能够有效解除组织缺血,防止挛缩纤维化,减轻神经压迫的损害,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两条神经的初步临床疗效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用健侧颈,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2条上肢神经的临床效果。方法设计2种移位修复的方法。(1)合干法:健侧颈,前后股→尺神经→尺神经近端分2股分别和正中神经、桡神经(或肌皮神经)缝合,共5例。(2)分干法:健侧颈前后股→尺神经、腓肠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或肌皮神经),共3例。结果合干法4例术后随访12~19个月,1例尚在随访中。正中神经运动:2例已恢复屈腕、屈指,肌力M3。2例屈腕肌力为M1。正中神经感觉:3例为S2,1例为S0。桡神经运动:2例伸腕、伸指肌力为M2。1例伸肘肌力为M2,1例伸腕肌力为M1。桡神经感觉:1例为S2,1例为S1,2例为S0。分干法1例术后随访15个月,已恢复屈腕、屈指,肌力为M3。正中神经感觉为是。肌皮神经:屈肘肌力为M3。另2例术后时间短尚在随访中。结论健侧颈,神经根移位同时修复上肢2条主要神经的新术式,初步应用结果证实是可行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中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中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晚期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1997—2003年,对中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25例早期患者采取神经、肌肉松解减压术,对其中6例行肌腱移位、延长、屈肌起点滑移术。25例晚期患者采取神经、肌肉松解减压和肌腱移位、延长、屈肌起点滑移等手术。结果术后随访1—5年,早期手术组手功能恢复:优11例,良8例,可6例,优良率为76%。晚期手术组:优6例,良6例,可11例,差2例,优良率为48%。早期手术组术后肌电神经传导速度显示正中、尺神经恢复明显优于晚期手术组。结论中度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早期手术治疗,对促进前臂神经、手内在肌功能和保护性感觉的恢复、防止关节挛缩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9例无骨性异常的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手术疗效。方法 对9例无骨性异常的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进行手术,其中1例为全臂丛型,8例为臂丛下干型。采用前、中、小斜角肌切断并解除一切压迫臂丛神经的纤维束带。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9个月(1年6个月—3年7个月),以患者的主观感觉评价疗效,6例对手术结果满意,2例对手术结果基本满意,1例对手术不满意。结论 斜角肌切断及纤维束带切除术是治疗无骨性异常的臂丛神经血管受压征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8例拟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分为2组,各24例。M组使用0.5%的罗哌卡因30 m L行单纯肌间沟臂丛阻滞;U组各使用0.5%的罗哌卡因15 mL行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阻滞。行腋路臂丛阻滞时,各用5 mL局麻药依次注射在尺神经、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周围。记录2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评估2组主要神经的痛觉阻滞情况、运动阻滞程度。评价麻醉效果,记录操作相关并发症。结果注药30 min后,U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完全阻滞例数显著多于M组,2、3、4、5级运动阻滞程度均显著高于M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显著高于M组(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发生Horner综合征2例、声音嘶哑1例,U组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用于上肢手术,安全可行,麻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健侧颈7移位术后的远期功能随访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随访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移位术后远期功能恢复的情况,及该术式对健侧肢体的影响。方法 对28例行健侧颈,移位术的全臂丛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其中健侧颈7移位于正中神经20例(一期手术2例,二期手术18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2例,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桡神经2例,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1例。随访内容:了解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及其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电生理表现、双侧肢体协同活动和颈,神经根切断后对健侧肢体功能影响等情况。结果 术后28例患者远期随访发现,健侧肢体功能均无障碍。1.健侧颈7移位于正中神经:屈腕、指肌群电生理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10例(10/20),屈腕肌肌力达M3或以上者12例(12/20),屈指肌肌力达M1或以上者9例(9/20);感觉恢复达S3或以上者10例(10/20)。2.健侧颈7移位于肌皮神经:屈肘肌群电生理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2例(2/2),屈肘肌肌力均达M3以上;前臂外侧皮肤感觉达S3或以上者l例(1/2)。3.健侧颈7移位于桡神经:伸腕、指肌群电生理呈单纯相或单纯混合相1例(1/3),伸腕肌力达M3或以上者2例(2/3),伸指肌力达M3或以上者1例(1/3);感觉恢复达S3或以上者2例(2/3)。4.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桡神经:屈腕肌肌力达M3或以上者2例(2/2),屈指肌肌力达M3或以上者1例(1/2);正中神经支配区感觉均为S2。而桡神经支配区伸腕、指肌力仅为M2和‰,感觉均为S1。5.同时移位于正中神经和肌皮神经1例,其电生理均呈单纯相,屈腕肌和肱二头肌肌力均已达M3。28例中能自主活动患肢者仅为6例(6/28),22例需靠健侧肢体带动以活动患肢。结论 健侧颈,移位术是治疗全臂丛根性撕脱伤的理想术式,分期手术效果更好。如需同时修复2根神经,则应选择相互无拮抗作用的受体神经。  相似文献   

10.
吻合神经血管的股直肌肌瓣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索吻合神经血管的动力性功能肌肉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的方法。方法:自1994年以来我们在股直肌肌肉内神经血管解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带神经和肌肉内肌腱的股直肌肌瓣的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移植治疗晚期面瘫7例。结果:术后患者于静态时双侧口角对称。2例在术后8个月恢复口角自主活动,另5例均在术后10-12个月恢复口角自主活动。结论:带肌肉肌肌腱的股直肌肌瓣的吻合神经血管的游离移植,既有利于劈裂肌肉瓣时避免血管神经损伤,又有利于维持移植肌瓣的正常肌张力以及悬吊下垂的口角。  相似文献   

11.
外周神经损伤显微手术治疗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外周神经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疗效。方法:对外周神经损伤采用神经松解19例,神经吻合41例,神经移植8例。结果:经6个月-2年随访,按6级法评定标准:M4.5S4属优、M3S3良、M2S2可、M1.0S1为差。其中优32例,良18例,可14例,差4例,优良率73.5%。结论:外周神经手术最好3个月内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神经挫伤行神经松解术,神经断裂行神经外膜端端吻合术,神经移植的疗效差,但对修复部分感觉功能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探讨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长期随访疗效.方法 回顾性随访2004年至2008年于我院行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的23例患者术后肱三头肌肌力的恢复情况.其中16例患者诊断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7例患者诊断为C5~G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非根性撕脱伤).患者受伤至接受肋间神经移位手术的时间间隔为5.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8.7个月.结果 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良率(肌力恢复至M3及以上)为39.1%,肌力恢复至M2的患者占30.4%,肌力恢复至M1及以下占30.5%.G5~C7根性撕脱伤合并下干损伤患者肱三头肌肌力恢复优于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使用2根或2根以上的肋间神经移位修复肱三头肌肌支术后疗效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肋间神经移位修复桡神经肱三头肌肌支可使肱三头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腮腺癌根治术造成面神经缺损的修复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对腮腺癌根治术并造成面神经缺损的病例,应用带蒂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移植修复,肌瓣修复创面同时在手术显微镜下进行面神经与耳大神经吻合,即刻修复面神经。结果临床修复8例,术后随访3~6个月,面瘫症状均有改善,面神经功能恢复达Ⅱ级6例,Ⅲ级2例。结论带胸锁乳突肌瓣的耳大神经瓣移植修复面神经,为神经修复提供了良好的血运,能有效的恢复面神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背阔肌双极移位重建产瘫儿童屈肘肌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和评价背阔肌双极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产伤后屈肘肌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从1992年6月-2002年6月,本科共收治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病人36例,其中采取背阔肌双极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产伤后屈肘肌功能障碍10例,男4例,女6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7(5—12)岁,2例息儿在术后1年因肩关节连枷而行肩关节固定术。结果:本组10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3(1.5—6)年,肘关节屈曲肌力达到4级以上,手触嘴的功能均恢复,无神经血管束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臂丛神经产伤引起的屈肘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能力,需要手术治疗。本组选择的背阔肌双极移位,具有操作相对简便、符合生物力学、并发症少和结果确实的优点,因此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85年以来,我科手术治疗肌皮神经损伤10例,其中神经松解术2例,直接吻合3例,神经移植2例,部分移植修复2例,神经植入肌肉1例。8例获得了满意的功能恢复。肌皮神经自外侧束发出至入喙肱肌一段损伤后,手术修复效果好,应争取行神经修复术。本组效果差的2例,1例为自肌肉终未支的撕脱伤,行神经植入肌肉;另1例为神经部分损伤,行部分移植修复。术前肌皮神经功能完全丧失的病例,应考虑行神经损伤部分彻底,游离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随访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行健侧颈7移位术后手内在肌的远期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对5例行健侧颈7移位于正中神经的全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远期随访,随访时间24~ 118个月,了解患肢受体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及其支配区域皮肤感觉恢复、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等.结果 5例患者(2例儿童,3例成人),其患侧大鱼际肌均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拇短展肌肌力恢复达M2者为4例,M1者1例;电生理检测拇短展肌动作电位有2例为单纯相,3例为少量运动单位电位(MUP);感觉恢复达S3者4例,S2者1例.结论 健侧颈7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可使大鱼际肌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测小斜角肌在TOS患者术中的出现情况 ,分析切断小斜角肌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下干型TOS共 3 3例 ,手术中探查切断小斜角肌 ,其中 4例进行术中肌电的监测 ,比较术前、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切断小斜角肌后上臂近段尺神经MNCV ,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和尺神经F反应的变化。结果 :术中探查 3 3例下干型TOS中均有小斜角肌的存在 ,术后优良率为 78 8%。切断前中斜角肌后、切断小斜角肌后 ,上臂近段MNCV ,前臂内侧皮神经SNAP和尺神经F反应均较术前有改善。结论 :小斜角肌在绝大多数下干型TOS患者中均有出现 ;切断小斜角肌后下干型TOS患者臂丛神经功能的改善较明显 ;手术治疗中须探查松解小斜角肌  相似文献   

18.
背阔肌肌皮瓣移植修复上肢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目的 探讨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用带蒂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肌肉缺损 3例 ,并重建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功能 ;游离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肢皮肤肌肉缺损 9例 ,其中 3例将胸背神经与桡神经缝合 ,另 6例将胸背神经与正中神经缝合。皮瓣切取面积为 7~ 15cm× 18~ 42cm。结果  12例皮瓣全部存活 ,4例肌力恢复至M4,6例恢复到M3 ,2例为M3 -。结论 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肌肉缺损时 ,能恢复伸屈肘关节的功能及大部分伸屈手指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肘管综合征尺神经的前置方式及其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比较两种尺神经前置方式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5例肘管综合征病例,分别采用尺神经皮下前置和肌下前置两种不同手术方式;获得随访31例,其中行皮下前置23例,肌下前置8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4年。23例皮下前置者疗效优8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82.6%;8例肌下前置者疗效优2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75%。尺神经皮下前置和肌下前置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但肘管综合征中度患者的疗效明显好于重度患者。结论肘管综合征的治疗最重要的是对肘管和尺神经彻底的减压,皮下前置和肌下前置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没有差异。肘管综合征一旦明确诊断,应积极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8年1月~2002年9月行尺侧腕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16例,现将疗效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15例,女1例;年龄18~38岁,平均28.8岁。其中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13例,上干损伤3例。手术距受伤时间10个月~32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尺侧腕屈肌肌力均5级。2例术前曾行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1例术后行肩外展功能重建术。1.2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或全麻下,取仰卧位,前臂内侧直切口,掌横纹处切断尺侧腕屈肌腱,逆行游离远端2/3肌腱及肌腹;肘前横切口,经皮下隧道与前臂切口相通,将尺侧腕屈肌游离端抽出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