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肿瘤的临床表现,诊断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13例胃平滑肌瘤的临床治疗资料,首发症状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肉瘤常伴有上腹隐痛、消瘦、贫血。术前内镜、GI、CT等联合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但胃镜活检阳性率低。结果13例全部行手术治疗,其中7例肉瘤中5例行根治性手术,另外1例及5例肌瘤,1例母细胞瘤行胃大部切除术,1例作姑息切除。结论胃平滑肌肿瘤直径>5cm多为恶性,对放化疗均不敏感,术前胃镜、CT检查具有较强的特异性。手术切除为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对转移和复发灶也应采取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对12例胃平滑肌肿瘤病人进行分析,认为胃平滑肌肿瘤较少见,有良、恶性的生物学行为,确诊率不高,主要临床表现为上消化道出血,平滑肌肉瘤比平滑肌瘤出血多见,且量大。诊断主要依靠纤维胃镜检查,X线钡餐、B超、超声胃镜、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CT等检查均有一定价值。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平滑肌肉瘤肝转移病灶可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3.
胃平滑肌肿瘤的诊断与治疗(附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旨在评价胃平滑肌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诊治。方法:收集1986~1995年间本科治疗患者,检出平滑肌起源胃肿瘤21例,复习病史、实验室检查、手术及病理报告,以比较良、恶性平滑肌肿瘤的临床特点、生物学活性及处置。结果:病理证实11例胃平滑肌瘤,9例肉瘤及1例子滑肌母细胞瘤。临床特点以腹痛(16/21)、呕血及血便(12/21),以及腹部包块(5/12),腹块主要见于恶性肿瘤中。肿瘤好发于胃体及胃底;肿瘤直径范围自0.5~15cm,肌瘤平均3.9cm,肉瘤平均7.8cm(P<0.05)。外科治疗的原则是局部切除肿瘤及周边2—3cm胃壁组织。在4例有转移的恶性肿瘤采用了姑息治疗措施。结论:区分平滑肌瘤及肉瘤主要标准是临床上局部浸润及转移以及组织学上的有丝分裂指数。肿瘤大于8cm恶性可能大,手术切除范围宜扩大。  相似文献   

4.
食管平滑肌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平滑肌瘤的诊断方法、手术时机与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总结 70例食管平滑肌瘤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合文献复习 ,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术前经选择性地采用食管造影、食管镜、食管腔内超声、胸部CT扫描等方法检查 ;除因肿瘤 <1 0cm、无症状或症状轻微 ,合并症禁忌以及患者拒绝共 10例未手术外 ,手术治疗 6 0例 ;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 5 6例 ,平滑肌肉瘤 3例 ,平滑肌瘤合并食管鳞癌 1例 ;手术方式包括 :经胸前外或后外侧切口、腋窝S切口、不切断肌肉胸壁小切口、胸膜外及胸腔镜下粘膜外肿瘤摘除 ,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重建附加幽门成形术 ;术中食管粘膜破损 7例 ,术后声音嘶哑、食管狭窄各 1例 ,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钡剂食管造影、食管镜检查仍为食管平滑肌瘤的基本、有效诊断方法。食管腔内超声探测、胸部CT扫描对于X线表现不典型、与恶性病变难以鉴别的病例 ,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食管平滑肌瘤系良性病变 ,提出对于病变小于 1 0cm、症状轻微、术中难以定位的患者 ,仅作追踪观察对象 ;对于体积较大、症状明显、或疑有恶性变者应根据肿瘤部位、大小、及性质确定手术入路及方案进行手术。强调术前如考虑为平滑肌瘤时 ,内镜下不宜咬取活检 ;术中剥离肿瘤时 ,应紧  相似文献   

5.
胃平滑肌瘤(Smooth muecular tumo-rs oI the stomach)在临床上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肿瘤,Skandalapeis 报导的1700 例胃内肿瘤证实为平滑肌瘤仅28例,平滑肌肉瘤者仅16例,合计仅占胃肿瘤的2.5%,一般良性者称平滑肌瘤(Leiomyoma)恶性者  相似文献   

6.
13例胃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平滑肌肿瘤少见,但在整个胃肠道的平滑肌肿瘤中,却多发生在胃。本文对我院13例胃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3例(胃平滑肌瘤9例,平滑肌肉瘤4例)中,男7例,女6例。年龄为27~74岁,平均为51.6岁。多见于胃的上部,10例位于贲门、胃底及胃体部。本组治疗前的病程,9例良性者中位时间为3.1年;恶性者为11.5月。以上腹隐痛为最常见症状(12例),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文献报道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仅20例左右,该瘤一般发生于具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妇女,在远离子宫的部位出现良性平滑肌瘤,以肺部转移为多见。应首先免疫组化证实为平滑肌来源,其次还应追踪原发肿瘤是否属良性肿瘤,若有粘液样改变,必须与粘液型平滑肌肉瘤鉴别。现报道一例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分析其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研究其免疫组化表型,讨论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方法:结果:病变发生在42岁女性,子宫平滑肌瘤术后5年余发生肺部转移。复查子宫手术后切片证实为良性平滑肌瘤,肺部肿瘤手术活检病理检查组织形态类似原子宫肿瘤,诊断为良性平滑肌瘤。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原发及转移瘤均表达雌、孕激素受体。肺部活检术后服用中药,未做其它治疗,随访至今7个月,双肺肿瘤无明显增多或增大。结论:良性转移性平滑肌瘤是一种罕见的发生在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的妇女,表现为在远离子宫的部位出现组织学良性的平滑肌瘤,激素依赖,病程缓慢,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胃平滑肌肿瘤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不一,术前难于确诊。本文分析了天津人民医院自1953年至1977年间收治的23例此种肿瘤病例,占同期全部胃肿瘤的1%,其中可供分析者19例,良性胃平滑肌瘤12例,平滑肌肉瘤7例。19例中除1例外都行手术切除。文章就此类肿瘤的临床表现、体征、X 线表现、肿瘤与胃壁的关系以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良性胃平滑肌瘤切除后预后良好,12例中11健在,其中1例已生存20年。而胃平滑肌肉瘤手术预后不良,7例皆死亡,仅1例术后生存4年以上。文章还就此种肿瘤的病理诊断标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位于粘膜层以下的胃壁肿块,迄今诊断仍有困难,治疗措施的选择也因此而受到影响。本组报告了此类疾病42例,包括的病种有平滑肌肉瘤、平滑肌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异位胰腺、脂肪瘤、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上腹疼痛或不适,也可发现腹块。一般选用的辅助检查方法有:钡餐、胃镜、B超、CT。超声胃镜价值较大。选择性血管造影也很有用。因位置特殊,术前确诊率低,可术中冰冻切片检查。本组疾病均须手术治疗。脂肪瘤、异位胰腺可局部切除。神经源性肿瘤可距肿瘤边缘一定距离切除。平滑肌瘤可楔形或袖形切除。平滑肌肉瘤可行胃大部或全胃切除,淋巴结不常规清扫,预后好于胃癌。  相似文献   

10.
报告13例上消化道非上皮肿瘤。其中良性肿瘤5例(食管平滑肌瘤2例,胃平滑肌瘤3例),恶性肿瘤8例(胃恶性淋巴瘤3例,胃平滑肌肉瘤5例)。主要症状有上腹痛、黑便、呕血、贫血、腹块、吞咽困难等。7例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确诊2例。内镜下肿瘤均为腔内型。良性肿瘤多为类圆形,表面光滑,色泽正常、恶性肿瘤表现为结节、糜烂、浸润、溃疡。粘膜活检11例发现瘤细胞。6例恶性肿瘤手术治疗,随访3例5年仍存活。X线及胃镜检查是诊断平滑肌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者分析100例平滑肌肿瘤,计胃54例、小肠26例、大肠7例、腹膜后13例。胃肠平滑肌肉瘤的体积比平滑肌瘤大,即平滑肌肉瘤在胃的50%、和肠的28%的最大直径大于10厘米;而在平滑肌瘤则分别为19%和33%。13例腹膜后肿瘤多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子宫平滑肌肿瘤的病理特点,为子宫平滑肌肿瘤的诊断提供更好的依据。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138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将子宫肌瘤标本进行固定、包埋、切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组织类型。结果子宫平滑肌肿瘤可同时与子宫内膜增生、腺肌病、卵巢各种囊肿及多种良恶性病变并存。在138例子宫平滑肌肿瘤中,普通平滑肌瘤126例,占91.3%;特殊组织学类型平滑肌肿瘤8例,占5.8%;恶性潜能未定的平滑肌肿瘤3例,占2.2%;平滑肌肉瘤1例,占0.7%。其中多发性肿瘤61例,占44.2%;肿瘤多发生于肌壁间。镜下检查显示,不同肌瘤其核分裂象数目、细胞学异型性和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情况显著不同。结论子宫平滑肌瘤是常见肿瘤,可同时与子宫、卵巢各种良恶性病变同时存在。其中核分裂象数目的不同、细胞学异型性和凝固性肿瘤细胞坏死是鉴别诊断子宫平滑肌肿瘤良恶性的标准,但不是唯一指标,应结合细胞异型性及周围有无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综合判断肿瘤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冷旭  王敏 《肿瘤学杂志》2011,17(11):812-814
[目的]探讨SMA、Desmin、CD10和Vimentin在特殊类型子宫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特殊类型子宫肿瘤76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20例,癌肉瘤17例,平滑肌肉瘤10例,非典型平滑肌瘤16例,上皮样平滑肌瘤13例),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织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Desmin)、CD10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结果]CD10与Vimentin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癌肉瘤中高表达,SMA和Desmin在非典型平滑肌瘤和上皮样平滑肌瘤中高表达,Vimentin在平滑肌肉瘤中高表达。[结论]SMA、Desmin、CD10和Vi-mentin在特殊类型子宫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胃平滑肌瘤13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3年~1995年共收治胃平滑肌肿瘤13例,其中平滑肌瘤8例,平滑肌肉瘤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诊治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男性6例,女性7例;年龄为22~71岁,平均48岁。胃平滑肌瘤临床表现:上腹不适或疼痛5例,上腹包块3例,上消化道...  相似文献   

15.
报告35例有随访的消化道平滑肌肿瘤的Ag-NOR形态、计数、图像定量与随访对比之结果,结果显示:Ⅰ级肿瘤(平滑肌瘤)与Ⅱ级(低度恶性平滑肌肉瘤)比较,其Ag-NOR计数和面积定量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与胃壁平滑肌细胞相比则无差异;Ⅱ与Ⅲ级(平滑肌肉瘤)、Ⅲ与Ⅳ级(上皮样平滑肌肉瘤),Ⅱ、Ⅲ、Ⅳ级与转移灶瘤细胞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随访结果对比:Ⅰ级全部存活;Ⅱ~Ⅳ级部分死亡,部分存活,但两者之Ag-NOR无差异,唯后者瘤体均在6cm以下;既往诊断平滑肌瘤随访已转移或诊断肉瘤术后随访治愈者,两者之Ag-NOR亦无差异,唯一不同的是后者瘤体均小于6cm。  相似文献   

16.
 平滑肌肿瘤一般命名为平滑肌瘤(良性)和平滑肌肉瘤(恶性).自1960年 Martin 等首先报告6例,组织形态特征与前述二型不同的、发生于胃的平滑肌肿瘤称为肌样瘤(myoid tumor);1962年 Stout 报告中称为“奇异平滑肌瘤”(bizalre smooth muscle tumor)并提出平滑肌母细胞瘤的命名(Leiomyo blastoma)。  相似文献   

17.
41例胃平滑肌肿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平滑肌肿瘤起源于胃壁平滑肌细胞,临床上较为少见。本文收集了我科自1981年1月~1991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胃平滑肌肿瘤共41例,均经病理证实.其中胃平滑肌瘤21例;胃恶性平滑肌瘤(包括胃平滑肌肉瘤,胃平滑肌母细胞瘤和胃平滑肌瘤恶变)20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23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34岁,平均年龄52岁。病程最短一周,最长3年,平均5个月。二、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为上腹部胀痛不适和上消化道出血,其次为腹部肿块和消化道梗阻(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urvivin和Caspase-3在子宫平滑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在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和子宫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分别检测30例富于细胞型子宫平滑肌瘤细胞、10例正常子宫平滑肌细胞、10例普通型子宫平滑肌瘤细胞、15例子宫平滑肌肉瘤细胞中Survivin和Caspase-3的表达。结果 Survivin在正常子宫肌层组织中仅有个别弱表达,在子宫普通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且普通型组和肉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spase-3在正常子宫肌层、普通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平滑肌肉瘤中的表达呈下降趋势,且正常组与富于细胞型组、正常组与肉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urvivin可能通过抑制Caspase-3的活性来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寿命,从而在子宫平滑肌肿瘤由良性发展为恶性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子宫平滑肌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皮肤平滑肌瘤分多发性皮肤平滑肌瘤,单发性生殖器平滑肌瘤和单发性血管平滑肌瘤三型。由于血管平滑肌瘤有时亦多发,故一般统称血管平滑肌瘤。这是一种起源于血管壁平滑肌的较少见肿瘤,特别是血管平滑肌瘤恶变为肉瘤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29例血管平滑肌瘤和1例血管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75年至1991年共收治胃平滑肌肿瘤29例,经术后病理证实肌瘤16例,肉瘤1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14例,女15例。年龄13~72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者15例,腹部肿块11例,消化道出血(黑便或呕西)20例。29例中行胃镜检查并取材活检者19例,镜下均可见粘膜下肿物,4例病理结果为胃平滑肌肉瘤,1例为胃平滑肌瘤。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