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He KJ  Jiao XY  Yang XW  Hu YZ 《癌症》2008,27(1):75-77
背景与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胰腺及壶腹部癌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旨在探讨影响胰腺及壶腹部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1993年1月至2006年11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甘肃省肿瘤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资料完整的胰腺及壶腹部癌患者94例。选择13个可能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疗效产生影响的非重复特征性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血清胆红素水平、血清白蛋白、术前黄疸持续时间、术前有否减黄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肿瘤浸润深度7个为危险因素(P均<0.05);通过Cox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发现,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有关的独立因素为术中出血量(P<0.01)、手术时间(P均<0.01)、血清胆红素水平(P均<0.01)和黄疸持续时间(P<0.01)。结论: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手术切除术治疗胰腺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4年7月间,盛京医院普通外科14例因患胰腺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女性12例,男性2例,平均年龄36.2岁。8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门静脉切除术,1例行胰腺部分切除术联合胰体尾空肠Roux-en-Y吻合术。评价手术效果,分析影像特点,并随访远期效果。结果:肿瘤平均7.1cm×6.1cm,所有患者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平均住院时间26天,有5例发生术后胰瘘,发病率35.7%,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8~82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5个月,有 1例于术后66个月复发,其余13例均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胰腺头部实性假乳头状瘤是安全的,完整切除肿物远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是发生在胰腺外分泌组织的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根治性手术包括 :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适用于胰头癌。②胰体尾及脾切除术 :适用于胰体尾部癌。③全胰切除术 :适用于胰腺多发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由于牵涉到胰管空肠吻合、胆管空肠吻合及胃空肠吻合等一系列消化道重建问题 ,因此是腹部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术后伤口完全愈合 ,无并发症发生 ,患者即可出院。做好病员出院前的康复指导 ,可提高他们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因此这是健康服务的一个重要课题。 1998年至今我们对 3 8例胰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了系统性的出院指导 ,收到较好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胰胃吻合的方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瘘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采用胰胃吻合方式重建消化道的 5 8例因胰腺疾病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结果  5 8例病人中发生胰瘘 1例 ,发生率 1 7%。术后测胃液中的淀粉酶最低值为 860U/L ,大便常规未见脂肪滴及未经消化的动物肌纤维 ,血糖在 4 5~ 6 7mmol/L ,说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正常。术后 5~ 7天 ,如测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超过 15 0 0U/L时 ,有助于早期诊断胰瘘的发生。结论 胰胃吻合简单易行 ,能明显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胰胃吻合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胰胃吻合的方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总结了采用胰胃吻合方式重建消化道的58例因胰腺疾病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病例。结果:58例病人中发生胰瘘1例,发生率1.7%。术后测胃液中的淀粉酶最低值为860U/L,大便常规未见脂肪滴及未经消化的动物肌纤维,血糖在4.5-6.7mmol/L,说明胰腺内外分泌功能正常。术后5-7天,如测腹腔引流液中淀粉酶含量超过1500U/L时,有助于早期诊断胰腺瘘的发生。结论:胰胃吻合简单易行,能明显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胰管栓塞术治疗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追踪随访27例胰管栓塞、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状况时发现胰管栓塞术有效解决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同题,而且降低了患者晚期疼痛及黄疸的出现率。同时又发现肿瘤复发时间延后,三年内癌肿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胰管栓塞术治疗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取得满意效果。追踪随访27例胰管栓塞,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生存状况时发现;胰管栓塞术有效解决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问题,而且降低了患者晚期疼痛及黄疸的出现率,同时又发现肿瘤复发时间延后。三年内癌肿复发率低于传统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许多壶腹周围良恶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目的是寻找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6例,加做扩大腹膜后淋巴结廓清术者为24例,无保留幽门括约肌者。对于胰腺质地硬且胰管扩张患者采用端侧粘膜对粘膜胰肠吻合,而胰腺质软且胰管扩张不明显患者行对端套入胰腺空肠吻合。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200),胰肠吻合口瘘最为常见。高龄(优势比2.162),术前合并糖尿病(优势比4.0862),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171.1μmol/L(优势比7.556),端端胰肠吻合(优势比2.616)以及术中输血量超过1000 mL(优势比2.410)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而胆肠吻合口留置 T 管(优势比0.100)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已经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之间的可比性不强。对于不同的专业组及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当个体化,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许多壶腹周围良恶性疾病的首选治疗方式。本研究目的是寻找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2年9月共2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包括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6例,加做扩大腹膜后淋巴结廓清术者为24例,无保留幽门括约肌者。对于胰腺质地硬且胰管扩张患者采用端侧粘膜对粘膜胰肠吻合,而胰腺质软且胰管扩张不明显患者行对端套入胰腺空肠吻合。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42/200),胰肠吻合口瘘最为常见。高龄(优势比2.162),术前合并糖尿病(优势比4.0862),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高于171.1μmol/L(优势比7.556),端端胰肠吻合(优势比2.616)以及术中输血量超过1000mL(优势比2.410)是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影响因素。而胆肠吻合口留置T管(优势比0.100)可以显著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已经发表的关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早期并发症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之间的可比性不强。对于不同的专业组及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当个体化,以期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乳头癌(duodenal papillary carcinoma, DPC)是导致“发热、腹痛、黄疸”的少见疾病。1例表现为“发热、腹痛、黄疸9月”的DPC患者,被诊断为“胆总管结石伴急性胆管炎,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肝功能异常,梗阻性黄疸”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取石术+术中胆道镜检查+胆管引流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术后发热、腹痛、黄疸仍明显。后胃镜发现“十二指肠乳头肿瘤”,病理学提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明确诊断后行Whipple手术治疗,并规范化疗,临床治愈。提示DPC会引起“腹痛、发热、黄疸”。本文将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以期为相关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文旨在提高发生于胃肠道的肿瘤型异位胰腺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对本院近10年收治14例术前考虑为胃肠道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异位胰腺组织,对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手术方式、预后等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14例,男11例,女3 例,年龄32~67岁。8 例有上腹不适症状,6 例体检偶然发现。10例发生于胃,3 例发生于十二指肠,1 例发生于空肠。术前影像学检查仅1 例CT提示“异位胰腺”,1 例胃镜考虑“异位胰腺”,其余均考虑为胃肠道间质瘤或恶性肿瘤。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8 例行局部切除术,3 例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2 例行胃癌根治术,1 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随访均无复发或死亡。结论:肿瘤型异位胰腺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检查手段,易与其它肿瘤混淆。手术治疗是有效治疗手段,能明确诊断及避免其它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由于部分胰腺癌的多灶性,WippLe氏手术处理无效,近来出现了扩大胰腺癌手术(全胰切除)的倾向。然而,全胰腺切除,胰腺内、外分泌机能完全丧失,加上部分消化管切除,将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给手术后的处理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因此,本文就我院全胰腺切除病例手术前后的处理做一分析。病例介绍李×,男,40岁。91年11月29日以“胰头癌,低位梗阻性黄疸”入院。CT诊断:胰头癌;B超诊断:胰头实质性占位,低位梗阻性黄疸。化验检查,凝血时间:1分30秒;肝功:GGT  相似文献   

13.
外科手术是当前治疗胰腺癌并可能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但剖腹探查术时仅有15%以下的患者肿瘤为早期而可行切除手术。由于胰及肝区动脉的异位解剖常见,在胰腺大部切除手术时,正常的及不同类型的异位动脉解剖知识十分重要,对异位动脉的忽视可导致重要血管的损伤。因此术前细微的了解肝及胰周的血液供应可减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某些作者指出胰腺的异位动脉是行胰腺切除手术的禁忌症。在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总结了至1985年前的5年期间120例胰腺和胰周恶性肿瘤患者,拟行胰腺切除术。全部病例均作了肠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我院1975年至1994年施行的10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经验。其中包括胆总管远端肿瘤5例,十二指肠肿瘤7例、乏特氏壶腹肿瘤36例、胰头肿瘤39例,其它癌侵及胰头2例、异位胰腺6例、慢性炎症4例、壶腹结石1例。  相似文献   

15.
刘毅  焦猛  郭森 《肿瘤学杂志》2015,21(10):810-813
摘 要:[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行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住院时间等,探讨胰腺空肠端侧吻合技术。[结果] 根据患者胰腺的情况如质地、厚度、胰管直径、胰管后壁胰腺组织的厚度、有无炎症,结合空肠的直径、空肠壁的厚度选择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端侧套入式吻合等不同的吻合方式。术中胰肠重新吻合9例。术后胰瘘11例、胆瘘4例、死亡4例。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时间较长。[结论] 根据胰腺和空肠的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胰管空肠黏膜—黏膜吻合、端侧套入式吻合等不同的吻合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腺空肠吻合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3年7月间收治的120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其中发生胃排空障碍的25例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胃排空障碍的9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胰漏、手术方式、术后白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前总胆红素、术后血红蛋白、腹腔感染、术后输血量、术后空腹血糖、术后生长抑素例数及术前减黄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胰漏、手术方式、腹腔感染、术后空腹高血糖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胰漏、手术方式、腹腔感染、术后空腹高血糖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到目前为止外科治疗胰腺癌还是肿瘤学的困难问题之一。诊断的复杂性,胰十二指肠部位的解剖特点以及绝大多数是中老年病人且有严重的梗阻性黄疸综合征,常常不能进行根治手术。近15年来作者治疗208例胰腺恶性肿瘤病人,其中24例(11.5%)作了第二次手术。本文旨在分析必须进行第二次手术的原因以及再次手术的确切的适应症。 1.胃十二指肠梗阻由于胃排空障碍,11名做了第二次手术,距第一次手术时间是1个月至3年。其中10例再次手术前做了各种胆道胃肠道吻合术,另一例进行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再次的手术适应症是无法制止的呕吐和进行性消耗。  相似文献   

18.
178例胰头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27,自引:12,他引:15  
Wu J  Shao Y  Rong W  Shan Y  Gao J  Wu T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5):497-500
目的:分析胰头癌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提高胰头癌的诊治水平。方法:用回顾性方法研究178例胰头癌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78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疼痛及不适,占69.7%;梗阻性黄疸,占74.2%,这两各症状1、Ⅱ期与Ⅲ、Ⅳ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伴腰背部疼痛者占17.9%,其中IV期占81.3%,对胰头肿瘤检出率B超为74.2%,CT为87.3%,MRI为85.5%,全组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8例(10.1%),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5%,36.0%和5.6%,胆汁内引流术115例。肿瘤未切除而行放、化疗者,中位生存期为7个月,结论:上腹疼痛不适及梗阻性黄疸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高血糖为多发合并症,腰背疼痛常为晚月。结论:上腹疼痛不适及梗阻性黄为胰头癌的常见症状,高血糖为多发 合并症,腰背疼痛为晚期表现,CT是最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B超,CT和(或)MRI联合检查可提高诊断率(达96.6%),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胰头癌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胆汁内引流是重要的姑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PT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SPT中,男性2例,女性17例(其中10例为年轻女性);胰头部7例,胰颈部3例,胰体尾部9例.19例SPT均行手术切除治疗,手术方式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肿瘤切除术、胰体尾切除术或胰体尾+脾脏+浸润灶切除术,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胰瘘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术后病理恶性者2例.随访5~52个月,未发现死亡、转移和复发病例.结论 SPT多见于年轻女性,CT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完整切除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0.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胰腺及壶腹部周围良恶性肿瘤最重要的术式。手术切除包括胰腺病变部分、部分胃及十二指肠、部分空肠、胆囊和胆总管在内的器官组织,而后再将胰腺、胆总管和胃与空肠吻合重建。决定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主要因素是胰肠吻合。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胰肠吻合术式也经过不断改良,各种不同的手术方式相继出现,特点分明。该文就胰肠吻合的历史变迁、各种术式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