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昝韬 《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2):21-2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常见证型之一 ,临床表现为头痛、眩晕、呕恶、耳鸣等。虽然症状复杂 ,但总由椎动脉的供血不足引起。据临床观察 ,颈椎病骨赘激压是椎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较常见的原因 ,因此本病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或“颈性眩晕”。笔者在临床上采用自拟颈椎方治疗该病 5 8例 ,疗效较好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5 8例中男 31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小者 32岁 ,最大者73岁 ,平均年龄 5 4岁 ;病程最短者 2年 ,最长者 13年。诊断依据 :(1)多见于中年人 ,病程缓慢 ,无明显外伤史 ;(2 )有持续性头痛 (或偏头痛 )、头昏、耳鸣、恶心、呕吐或出…  相似文献   

2.
指针推拿督脉经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颈椎病的常见证型之一,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该病造成的直接结果是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间接结果是脑供血不足,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据临床报道该病的治疗多采用中西医内科治疗,尤以对证“眩晕”施治,但疗效一般。笔者自1998年以来运用……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综合征的一种类型 ,是指颈椎退行性改变或椎间盘病变导致患椎失稳 ,刺激和压迫椎动脉而引起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一种疾病。自 1995年 11月~2 0 0 1年 6月 ,作者采用手法加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30 2例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0 2例 ,男 137例 ,女 16 5例。年龄 <30岁者 12例 ,30~ 4 0岁 30例 ,~ 5 0岁 4 8例 ,~ 6 0岁 14 6例 ,~ 70岁 5 2例 ,>70者 14例 ,平均 5 1.6岁。体力劳动者 14 2例 ,脑力劳动者16 0例 ,其中长期从事低头工作者 2 4 9例 ,占 82 .5 %。病程 <1个月 6 6例 ,~…  相似文献   

4.
椎动脉型颈椎病由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属中医“眩晕”病证 ,病机归纳为因虚、风、痰、瘀所致。临床上采用川芎嗪治疗该病已取得明显疗效[1,2 ] 。各证型主要靠“眩晕”症状来诊断 ,缺乏客观依据。笔者从 1996年开始采用川芎嗪静滴治疗各证型椎动脉型颈椎病 ,同时应用经颅多谱勒(TCD)观测其频谱形态及血流速度的变化。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 0例 ,其中男 82例 ,女 78例 ,年龄最大者 70岁 ,最小者 2 0岁 ,平均 5 7岁。病程最长 12年 ,最短 4d。全部病例皆有转头性眩晕发作史 ,伴头痛恶心者 4 2例 ,视物不清者38例 ,猝倒 2 6例。…  相似文献   

5.
孙锋  孙敏  孙捷 《河南中医》2002,22(2):32-33
失眠一症 ,古称“不寐”。脏腑机能紊乱 ,气血、阴阳的相对平衡失调 ,是发生失眠的基本原因。治疗上有补养心脾、交通心肾、疏肝解郁、清热化痰、和胃化滞等不同方法。笔者在运用颈康冲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中 ,发现患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人中 ,中年女性多并发失眠 ,甚至严重失眠 ,虽经多方治疗难以取效 ,而按颈椎病辨证治疗 ,则收到满意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9例中 ,男 11例 ,女 5 8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6 7岁 ,平均 4 3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10a,平均 5个月。颈椎多普勒均显示椎基底动脉痉挛或供血不足 ;颈…  相似文献   

6.
整肠汤灌肠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3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健  卢立广 《河南中医》2003,23(3):22-22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其病情不稳 ,易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 ,临床治疗效果差。笔者自 1997年以来 ,以自拟整肠汤保留灌肠治疗该病 135例 ,并同期设对照组 130例 ,以常规西药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6 5例采用双盲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35例中 ,男 79例 ,女 5 6例 ;年龄 18~ 6 3岁之间 ,其中 2 5~ 5 0岁者 111例 ,占 82 .2 2 % ;病程最长 18a ,最短 5月 ,其中不足 1a者 10例 ,1~ 5a者 70例 ,6~ 10a者 4 5例 ,11a以上者 10例。对照组 130例中 ,男 78例 ,女 5 2例 ;年龄 2 1…  相似文献   

7.
刺血拔罐加穴位注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 ,而神经根型颈椎病更为多见 ,约占颈椎病的 6 0 %~ 70 %。笔者运用刺血拔罐加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该病 1 5 0例 ,疗效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本组 1 5 0例病人 ,其中男 86例 ,女 6 4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4岁 ,其中 2 3~ 2 9岁 8例 ,3 0~ 3 9岁 3 1例 ,40~ 49岁 3 8例 ,5 0~ 5 9岁 5 2例 ,5 9岁以上 2 1例。病程最短 1 0天 ,最长 6年。2 诊断标准  参照 1 984年 5月在桂林召开的全国颈椎病专题会议上拟定的诊断标准。①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 (一侧上肢麻木、疼痛 ) ,且其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  相似文献   

8.
通督健脑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玉龙 《中医正骨》2003,15(11):4-6
为了研究椎动脉型颈椎病椎 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病理机制与督脉经气阻滞、脑髓失养的关系 ,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法 ,提高疗效 ,将 110例患者按 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以通督健脑法应用指针推拿 ,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 ,观察两组不同方法对改善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促进脑供血的影响。结果显示 ,试验组综合疗效为 92 .7% ,对照组综合疗效为 5 8.2 % ,两组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两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结果反映 ,指针组明显偏低 (P <0 .0 1)。TCD检测BA、LVA、RVA的Vs、Vd、Vm指标提示 ,指针组能全面、有效提高VA、BA的Vs、Vd、Vm ,解除该病所致的Vs、Vd、Vm偏低的病理状况 ,改善椎 基底动脉供血作用优于对照组 (P <0 .0 1或P <0 .0 5 )。可见 ,指针推拿选督脉经穴治疗该病疗效确切 ,能明显解除督脉经气阻滞、脑髓所失养的病机。该方法的有效、实用、易操作性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笔者采用本院自制杂症膏药外贴配合牵引治疗颈椎病89例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89例中 ,男 37例 ,女 5 2例 ;年龄 38~ 6 2岁 ;神经根型32例 ,椎动脉型 2 1例 ,交感神经型 36例 ;病程 6月~ 1a 35例 ,~ 5a 15例 ,~ 10a 2 3例 ,10a以上 16例。临床表现颈肩部疼痛不适者 73例 ,前臂及手指麻木 ,持重物或转头时加重者 34例 ,眩晕者 2 6例 ,视物障碍者 13例 ,头痛或偏头痛者 2 6例 ,心动过速者 16例 ,心动过缓者 11例。均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均有颈椎正侧位及双斜位x线片。结果显示 :屈度变直者 36例 ,钩椎关节增生者 86例 ,…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颈椎病中医药综合治疗2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颈椎退行变引起脊髓的外在压迫和 (或 )血供减少产生脊髓功能障碍称为脊髓型颈椎病 (CSM)。脊髓型颈椎病约占颈椎病的 5 %~ 1 0 % ,是临床上颈椎病中表现最严重的类型 ,严重者可丧失日常生活能力。  笔者自 1 997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3月在门诊和病房采用中药内外治并配合推拿针灸及牵引等综合治疗 2 6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门诊病房病人符合诊断标准者 2 6例 ,其中男 1 7例 ,女 9例 ;年龄 4 4~ 73岁之间 ,平均 5 1 .3岁 ;病史最短者为 2 3天 ,最长者 3年 ,3个月以内 8例 ,3个月至1年…  相似文献   

1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颈椎病之一,以中老年人多发,占颈椎病发病率的20%~30%,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表现.笔者采用针刺“颈三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孝感市中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病例60例,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及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标准确诊.  相似文献   

12.
温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所致眩晕5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病因多为颈椎增生引起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形成的水肿或粘连 ,刺激或压迫神经感受器及周围血管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及颈部不适等症状 ,笔者采用温针夹脊穴治疗该病 5 0例 ,疗效甚佳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5 0例颈椎病所致眩晕患者中 ,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 4 8~ 6 8岁 ,病程 2个月~ 10年。所有患者均经X线摄片、CT以及脑血流图检查 ,结合临床症状确诊为颈椎病引起的眩晕。2 治疗方法取颈椎 3~ 6夹脊、风池、大椎及头针晕听区。治疗时 ,患者取坐位 ,两臂自然下垂 ,双手放于大腿上 …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使椎动脉扭曲、痉挛或受压,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1]。西医除对症处理外,尚无特殊的疗法。笔者自1993~1999年采用自拟的颈眩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门诊病人。治疗组83例,男56例,女27例;年龄37~69岁,平均(53.3±7.76)岁,其中4O岁以下者2例,40~49岁29例,5O~59岁38例,60岁以上14例;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4个月,平均(2.8±1.18)年。对照组49例,男32例,女17例;年龄35~71岁,平均(54±7.73)岁,其中40岁以下者1例,40~49岁13例…  相似文献   

14.
颈晕汤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因椎动脉系统供血不足引发的一组综合症状和体征 ,临床大多以眩晕为主要表现[1] 。自 1996年以来 ,笔者采用自拟颈晕汤治疗 10 5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 ,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 5例患者中 ,男 6 0例 ,女 45例 ;年龄最小者 19岁 ,最大者 70岁 ,平均 48 5 7岁。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急性发病者 2 5例 ,慢性发病者 90例。所有患者均经颈多普勒超声检查、X线检查及椎动脉造影检查 ,诊为椎动脉血流量减少及硬化者 72例 ,椎体侧缘及钩椎关节骨质增生者 86例 ,椎间隙狭窄者2 3例 ,寰枢椎轻度移位者 1例。2 …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综合征 ,属于中医“胸痹”范畴 ,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笔者自拟心脉汤治疗气虚血瘀型胸痹 60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病例均来自于牡丹江医学院附属医院 ,其中男性 41例 ,女性 19例 ;年龄 3 0~ 3 9岁 5例 ,40~ 49岁 17例 ,5 0~ 5 9岁 2 8例 ,60岁以上者 10例 ,年龄最小者 3 2岁 ,最大者 76岁 ;病程为 1周至 15年。1.2 诊断标准 根据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和卫生部 1993年制定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牵引合推拿治疗颈椎病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化导致上、下椎体增生 ,压迫神经、脊髓或影响椎动脉供血不足 ,引起一系列症状。笔者运用牵引合推拿治疗颈椎病 112例 ,临床观察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112例 ,其中男 72例 ,女 40例 ;年龄最小 3 0岁 ,最大76岁 ;病程短者 1月余 ,长者 10浕以上。所有病例均符合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2 1 颈椎牵引 用颌枕吊带作坐位牵引。头前倾 5°~ 15° ,重量 4kg~ 6kg ,每日 2次 ,每次 3 0min ,10次 1疗程。可连续牵引 3疗程 ,以后休息 2周 ,必要时可再牵引。2 2 推拿手法 患者正坐 ,术者…  相似文献   

17.
益气通痹方治疗冠心病5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胸痹”、“真心痛”范畴。作者自 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 ,用自拟益气通痹方治疗冠心病 5 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8例中 ,住院病人 38例 ,门诊病人 2 0例 ;男 32例 ,女 2 6例 ;年龄在 45~ 80岁之间 ,平均 6 2 .5岁 ;病程最短者 3个月 ,最长者 10年。治疗前均有心绞痛发作 ,心电图报告“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其中 18例伴心律失常 ;气虚血瘀型2 8例 ,气阴两虚型 16例 ,气虚瘀阻型 10例 ,阴虚血瘀型 4例。2 治疗方法基本方 :党参 黄芪各 30 g 当归 田七 丹参 石菖蒲各 10 g 枣仁 2 0 g…  相似文献   

18.
笔者自1997年6月~2001年6月用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22例,收到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2例中,男13例,女9例;年龄60~64岁2例,65~69岁7例,70~74岁8例,75~79岁3例,80岁以上2例;病程2个月~8年。典型症状为眩晕呈反复发作,多为旋转性、浮动性、摇摆性,下肢发软、站立不稳、感觉地面移动或倾斜,有不同程度恶心、呕吐,部分病人伴有复视、肢体麻木、耳鸣、重听等症状。所有病例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确诊。伴椎基底动脉硬化者9例,颈椎病者13例,高血压者4例,高脂血症者2例。……  相似文献   

19.
林武  林汉平  卢灿辉 《河北中医》2003,25(8):631-631
1998 0 8~ 2 0 0 1 0 8,我们以刺五加注射液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5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5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女 2 5例 ,男 2 0例 ;年龄最小 45岁 ,最大 73岁 ,平均 6 0岁 ;病程 <1年 1 5例 ,1~ 3年 2 5例 ,3~ 5年 5例 ;有血管痉挛者 2 0例 ,脑动脉硬化者1 8例 ,血液黏度升高者 2 5例 ,颈椎病者 8例。1 2 中医辨证分型1 2 1 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兼血瘀型 (1 5例 ) 证见 :眩晕耳鸣 ,急躁易怒 ,少寐多梦 ,或腰膝酸软 ,舌红 ,舌尖边有瘀点或瘀斑 ,苔薄黄 ,脉弦或弦细。1 2 2…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2008年6月,我们用复方夏天无片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39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39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男24例,女15例;年龄38~60岁,平均(49&#177;5.3)岁;病程2~99个月,平均37个月;有颈椎病史28例,高血压病史17例,糖尿病史8例;低血压5例,高脂血症1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