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体外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肝细胞已有不少成功的报道,但其体内移植后能否有效整合入宿主肝板、在肝内能否进一步生长分化并表达肝细胞功能以及成瘤的风险等情况目前还不清楚。 目的:应用治疗性肝再生模型进行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肝内移植.观察其在肝组织替代、体内的生长分化及成瘤性情况。 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小儿外科。 材料:选用BALB/c小鼠24只为受体,鼠龄6~8周,体质量20~352,雌雄不拘购自广州市实验动物中心。实验所用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由作者所在课题组诱导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成。小鼠胚胎干细胞株E14由本院干细胞中心提供。 方法:实验于2006-07/2007-06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完成。将24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肝再生模型+干细胞移植组和肝切除+干细胞移植组,每组12只。前组分两次按50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倒千里光碱(retrorsine),间隔2周,第2次注射4周后行70%肝部分切除制造肝损伤;然后经门静脉分别移植1×10^5羟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荧光标记的细胞入小鼠肝内进行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移植。后组在行70%肝部分切除制造肝损伤模型后进行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移植。 主要观察指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细胞组受体鼠肝脏内分布、整合与体内生长分化情况。2周后行白蛋白荧光免疫组化(双荧光染色)、血清白蛋白水平检测其功能状况。将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注入治疗性肝再生小鼠肝内,将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移植入小鼠腋区皮下作为对照,观察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体内成瘤情况。 结果:①肝干细胞在受体鼠肝内生长情况:CFDASE标记的胚胎干细胞源性肝干细胞肝内移植1周,受体小鼠肝实质内可见散  相似文献   

2.
背景:采用胚胎干细胞源性肝样细胞进行移植治疗时,诱导分化的肝样细胞致瘤性及其对肝脏生化代谢的影响有待观察.目的:评价胚胎十细胞源性肝样细胞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小鼠的治疗效果.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材料:实验于2005-01/2006-10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D3-ES细胞(129系小鼠分离建系),由中山大学眼科中心黄冰教授馈赠.选用40只清洁级6周龄D3-129系小鼠,雌雄不限,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许可证号码为SCXK(粤)2004-0011,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转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为美国Gibco BRL公司产品.方法:[1]利用转化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联合诱导小鼠D3-ES细胞分化为肝样细胞,将细胞悬液以2.0×10(6)只注入20只小鼠肝包膜下,其余2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仅给予生理盐水注射.[2]注射后24h,采用5 μL/20g四氯化碳腹腔注射,诱发两组小鼠急性肝功能衰竭,观察小鼠生存质量及平均生存时间:急性肝功能衰竭24 h,取小鼠后腔静脉血进行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血糖、凝血酶原时间等肝功能指标检测;小鼠死亡后取肝脏标本,观察有无肿瘤生成,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观察移植细胞生长和白蛋白表达情况.主要观察指标:[1]小鼠生存质量及平均生存时间.[2]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3]移植细胞体内生长及肿瘤形成情况.结果:[1]小鼠生存质量及平均生存时间:诱发急性急性肝功能衰竭后,对照组先出现共济失调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对照组14只及移植组8只出现腹水.对照组平均存活时间短于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2 h,P<0.05).[2]小鼠肝功能指标检测结果:对照组及移植组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较造模前升高,白蛋白及血精较造模前低,凝血酶原时间较造模前延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移植组总胆红素及谷丙转氨酶较对照组下降,血糖较对照组高,凝血酶原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移植细胞体内生长及肿瘤形成情况:移植组小鼠死亡后取肝脏标奉做病理切片观察,发现肝脏组织结构无明显改变,无肿瘤形成,移植细胞与小鼠肝样细胞形成很好的排列连接并表达白蛋白.结论:胚胎干细胞源性肝样细胞移植能改善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小鼠生活质量,延长小鼠生存时间,移植细胞对肝脏生化代谢起到了较好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3.
胚胎肝干细胞癌变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目前针对肝癌是起源于成熟肝细胞的去分化还是肝干细胞的成熟受阻这一问题仍存在争议.目的:观察胚胎肝干细胞癌变的可能性.设计、时间和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6-01/12在中山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完成.材料:6~8周龄BALB/c雌性小鼠70只,体质量20~25 g,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10只、模型组30只、实验组30只.另取孕14 d胎鼠用于制备胚胎肝细胞.方法:3组小鼠麻醉后均行2/3肝切除.模型组诱导肝癌,在饮水中加入100 μg/L二乙基亚硝胺,连续饮用12周.实验组在诱导肝癌的基础上行肝干细胞移植,即分离的胚胎肝细胞经肠系膜静脉注射到肝脏,每只小鼠移植1×106个细胞.空白对照组仅行肝干细胞移植,同时饮正常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制备肝脏标本,取肝癌结节做连续切片进行指标检测.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甲胎蛋白、胎盘型谷胱苷肽转移酶或细胞角蛋白19的表达,以分析肝癌的细胞来源和特征.结果:6个月后,实验组有8只小鼠成功诱癌,其中7只为肝细胞性肝癌,1只为胆管细胞性肝癌;模型组有7只小鼠成功诱癌,其中6只为肝细胞性肝癌,1只为胆管细胞性肝癌;两组诱癌率、肿瘤病理类型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17.1%的肝细胞癌结节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染色阳性,胆管细胞癌结节Y染色体性别决定区域蛋白染色均为阴性.肝细胞癌结节表达甲胎蛋白和谷胱苷肽转移酶,而不表达细胞角蛋白19;胆管细胞癌结节不表达甲胎蛋白和谷胱苷肽转移酶,而表达角蛋白19.结论:在诱导肝癌过程中移植的肝干细胞有癌变的潜能,并保持了胚胎肝干细胞未成熟的特征,仍表达谷胱苷肽转移酶和甲胎蛋白.  相似文献   

4.
鲁文果  王东  陈红  张苏明 《中国康复》2006,21(4):219-221
目的:研究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s)移植入脑出血大鼠脑内后的存活与分化.方法:将小鼠胚胎干细胞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经G418筛选1个月使其稳定表达,制作大鼠脑出血模型(脑出血组),3 d后移植GFP 小鼠胚胎干细胞至出血灶对侧侧脑室内及健康大鼠(对照组)侧脑室内;4周后处死大鼠,免疫荧光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的生长分化情况.结果:小鼠胚胎干细胞脑内移植至大鼠侧脑室后能有效穿透脑室壁进入脑组织,向病灶方向迁徙,脑出血组移植入侧脑室的小鼠胚胎干细胞进入脑实质的数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移植细胞向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分化.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无论在健康大鼠或脑出血大鼠脑内都能存活,且能穿越脑室壁,进入脑实质内;同时细胞有能力向神经细胞(包括神经元与胶质细胞)分化,具有治疗脑卒中乃至脑变性疾病的巨大前景.  相似文献   

5.
韩博  徐三荣  张进  周庆  李伟 《中国临床康复》2013,(36):6474-6480
背景: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免疫相关研究较少,同基因与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目的:观察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对小鼠肝硬化的治疗作用,以及治疗过程中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Ⅳ型胶原酶消化法分离纯化BALB/c与C57BL/6胚胎肝干细胞。104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肝硬化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同种异基因移植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石蜡油溶液复制肝硬化模型,16周后分别经其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等量同种同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和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在移植4周后比较各组受体小鼠存活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细胞(CD4’T、CD8’T、NK、NKT)数目及比值、肝脏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结论:同种同基因移植组和同种异基因移植组生存率均为100%,与肝硬化组小鼠存活率67%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免疫学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户〉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组织修复:同种异基因移植组〉同种同基因移植组〉肝硬化组。因此,经尾静脉移植胚胎肝干细胞能提高肝硬化小鼠的生存率、减轻肝细胞坏死程度;同种同基因与同种异基因胚胎肝干细胞移植未发现免疫排斥,对小鼠肝硬化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干细胞移植与肝硬化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背景:肝硬化晚期到肝功能衰竭时,通过移植具有分化增殖能力的干细胞,使其在体内分化成肝细胞,可以代偿部分肝功能。目的:介绍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检索策略:由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2000-01/2007-04相关文献,检索词为"stem cell,metabolic liver disease,transplanted",限定语言种类为"English"。纳入标准:与可移植干细胞的种类、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及骨髓干细胞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中的作用有关的文章。排除标准:较陈旧的文献和重复研究。文献评价:共收集到125篇相关文献,32篇文献符合标准,其中4篇介绍可应用于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干细胞种类,10篇关于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基础研究,12篇是研究骨髓干细胞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中的应用,另外6篇介绍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研究现状。资料综合:①应用于肝硬化的干细胞可分为肝源性肝干细胞和非肝源性肝干细胞。②体外诱导干细胞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多集中于骨髓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干细胞在体内向肝细胞分化的研究也有成功报道。③大量研究显示骨髓干细胞具有持久生成肝细胞和胆管细胞的能力;具有构建肝组织结构的作用。结论:肝脏疾病在接受肝干细胞移植后,病肝细胞数量可以得到恢复,病肝组织结构可以得到修复,且可以自体采集,避免其他方式移植可能出现的排斥反应,但目前仍处于理论和实验研究阶段,没有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肝干细胞尚无特异性标志物,故其分离、培养尤其是纯化技术尚不成熟.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小鼠胚胎肝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向肝样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1/06在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SPF级BALB/c胎鼠20只,13.5 d龄,由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方法:无菌操作取出胎鼠肝脏,用细胞刮梳理后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取分离纯化后的第2代细胞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细胞培养到第3代时,分别用3mmol/L丁酸钠盐与0.1%DMSO进行诱导,5 d后收集细胞进行Western blotting实验.主要观察指标:胚胎肝干细胞的形态及表面分子的表达,诱导后胚胎肝干细胞mRNA与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第2代即可得以纯化,呈克隆样生长,高表达白蛋白、甲胎蛋白、C-met及角蛋白19,且多数细胞共表达白蛋白与角蛋白19、C-met与角蛋白19,双阳性率约80%.细胞诱导后肝细胞标志物白蛋白表达明显增加,而作为不成熟肝细胞的经典标志物甲胎蛋白表达减少,同时干细胞标志物c-kit mRNA水平也明显下降,角蛋白19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胚胎肝干细胞具有双向分化潜能,经丁酸钠盐与DMSO诱导后可以向肝样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肝移植存在供体短缺、手术损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以及费用高昂等问题,而肝干细胞移植为终末期肝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目的:介绍肝干细胞的来源与分类、肝干细胞移植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研究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展望了其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9/2009)和Medline database数据库(1999/2009)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肝干细胞,肝脏疾病,移植"和"hepatic stem cells,liver disease,transplantation",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87篇文章,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选择具有原创性,论点论据可靠且分析全面的与肝干细胞移植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及质量较差的文献,最后纳入30篇进行总结综述.结果与结论:肝干细胞可分为肝源性和非肝源性.肝源性肝干细胞包括肝卵圆细胞、成熟肝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非肝源性肝干细胞主要来源于胚胎干细胞、骨髓造血干细胞和胰腺干细胞等.目前肝干细胞治疗肿病的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从肝干细胞的发现到分离、纯化、全面鉴定、体外培养、定向分化及临床试验等,仍存在许多难题需要研究解决.不过作为一种新兴的种子细胞来源,肝干细胞不但可替换受损组织,而且可刺激受体组织再生以达到自身修复的目的,所以相比现在临床常用的原位肝移植和生物人工肝而言,肝干细胞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疾病中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研究认为在胚胎发育后的多种组织中存在一类干细胞群体,可分化为不同胚层的组织细胞;但又不同于胚胎干细胞,随着妊娠期间胚胎的发育胚胎干细胞会逐渐失去部分分化潜能,会出现一些特殊表型或分子标记,如CD105,称其为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目的:根据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表达CD105的特性分离胎儿骨髓源性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经体内外诱导使其分化为肝细胞样细胞并检测其功能.设计、时间及地点:动物随机分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于2003-03/2005-03在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卫生部人工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完成.材料:取22周龄左右胎儿股骨和胫骨骨髓分离出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以雌性成年SCID鼠作为干细胞移植的受体.CD105免疫磁珠为德国Miltenyi Biotec产品.鼠抗人白蛋白抗体为美国Sigma产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为英国PEPROTECH产品.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免疫磁珠方法分离胎儿骨髓CD105(+)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体外培养,用含30 μg/L肝细胞生长因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诱导培养基将其向肝细胞样细胞诱导分化.将24只SCID鼠随机分为干细胞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2只,均按800 mg/kg的剂量向腹腔内注射D-氨基半乳糖制备肝损伤模型.造模次日,干细胞移植组鼠在肝原位输注106左右CD105(+)细胞,对照组分别输注106左右的CD105(-)细胞或同等体积的培养液.主要观察指标:于干细胞移植后2,7d,1,3个月对肝脏组织行免疫组化检测人源白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磁珠筛选后的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D105呈弱阳性表达:细胞在对数生长期的倍增时间为30 h左右:约传10代后进入衰退期.SCID鼠移植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3个月后在小鼠肝脏中可见有点状或小灶状的人白蛋白表达,对照组未见表达.结论:来源于胎儿骨髓的胚胎后亚全能干细胞可以在肝脏微环境下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在一定条件下,胚胎干细胞可诱导分化成为神经前体细胞,当移植到健全或损伤的中枢神经系统后,可以与宿主细胞有效整合,修复重建损伤的神经组织。目的:观察胚胎干细胞诱导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对小鼠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单位: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材料:选用28只6~8周龄C57/BL6J小鼠,雌雄不限。小鼠胚胎干细胞株S8及携带LacZ标记基因由上海市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提供。高糖DMEM、2-巯基乙醇、小鼠白血病抑制因子、丝裂霉素C均来自GIBCO贴壁诱导培养液由上海市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提供。方法:实验于2003-04/2004-04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贴壁诱导法将ES细胞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将小鼠麻醉,在T9~10椎骨平面制成脊髓半横断模型,随机摸球法将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n=9):仅剪除T9-10棘突和椎板后,逐层缝合。干细胞移植组(n=10):脊髓半横断后,行距损伤区域以远约1cm的椎管内注射细胞。模型组(n=9):脊髓半横断后在损伤邻近区注射DMEM。各组分别于实验后第1,2,4,6,8周采用BBB评分观察各组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实验后第8周(BBB评分后)利用x-gal染色观察各组脊髓损伤区胚胎干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X-gal染色干细胞移植组阳性的损伤脊髓部位切片进行荧光免疫组化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小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各组脊髓损伤区胚胎干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③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结果:①干细胞移植组第1,2,4周BBB得分,高于模型组(P<0.01)。②脊髓损伤区胚胎干细胞存活和分化情况:干细胞移植组中小鼠的脊髓损伤处组织切片可以发现x-gal染色阳性的细胞,胞浆呈现蓝色,即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衍生细胞,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的脊髓均未见该现象。干细胞移植组损伤脊髓部位植入的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衍生细胞分布损伤区周围并与周围组织整合,与周边细胞在形态上类似。③干细胞移植组损伤脊髓部位,X-gal染色阳性细胞可表达神经元特异性标志NF,但没有表达GFAP标志。结论:将ES细胞的培养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后,能够存活、迁移、并分化为神经元,但改善神经功能情况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背景: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全新的肝硬化治疗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国内外文献中报道极少。目的:观察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3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经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肝硬化组采用四氯化碳植物油皮下注射8周制成肝硬化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3组,盐水对照组、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分别经尾静脉内注射生理盐水和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8周肝硬化组无其他干预。结果与结论: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血清白蛋白和胆固醇水平与对照鼠相近(P〉0.05),与8周肝硬化组和盐水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也出现了明显下降(P〈0.05)。肝硬化8周组大鼠肝组织中有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形成假小叶;盐水对照组与肝硬化8周组相似;仅在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肝中观察到散在的绿色抗人抗核抗体阳性细胞,肝组织中胶原纤维的量明显小于盐水对照组。提示经尾静脉移植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可明显改善四氯化碳诱导肝硬化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已有较多关于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动物体内的存活、迁徙及相关特性的初步研究,但其对移植效果的定量分析尚未见报道。目的:对脾内移植传代的人羊膜上皮细胞小鼠血清肝生化功能及人血白蛋白的定量分析。方法:4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0只。肝叶切除+细胞移植2周组、肝叶切除+细胞移植4周组、肝叶切除+盐水组,行半肝叶切除,肝叶切除+细胞移植组自脾下极移植密度为5×106传代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约0.2mL,分别于移植后2周和4周采血;肝叶切除+盐水组自脾下极注射生理盐水0.2mL;单纯细胞移植组:不行肝叶切除,自脾下极移植密度为5×106传代的人羊膜上皮细胞约0.2mL。检测其各组肝脾组织学、形态学的改变及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人血白蛋白的变化和人血白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结果与结论: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急性肝损伤小鼠4周后肝脾形态未见明显改变,组织学可检测到特异性细胞,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人血白蛋白有明显改善,血清中能检测到人血白蛋白且移植后4周较移植后2周有明显升高。因此,人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入肝受损小鼠体内能存活超过4周且仍表达肝细胞样细胞的部分特性及功能,改善小鼠的肝功能,治疗小鼠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3.
背景: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已被用于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但其在体内治疗过程中的增殖迁移情况尚不清楚。目的:利用分子影像技术监测移植胚胎干细胞在急性肝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行为。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将萤火虫荧光素酶、红色荧光蛋白以及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三融合基因转入小鼠胚胎干细胞(D3)中,筛选得到稳定整合3个报告基因的D3胚胎干细胞系。将上述胚胎干细胞或分化了6d的拟胚体细胞通过脾脏注射到急性肝损伤SVl29模型小鼠体内,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技术监测移植的细胞。结果与结论:RT-PCR结果显示,三融合基因的转入并未影响胚胎干细胞Oct-4和Nanog的表达。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可以观察到移植细胞从脾脏迁移到肝脏的过程。移植的胚胎干细胞和拟胚体细胞都在肝脏处形成畸胎瘤,由于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同时也是自杀基因,可以与更昔洛韦作用诱导转基因细胞死亡,通过注射更昔洛韦来抑制畸胎瘤的生长并逐步将其杀死。组织学分析显示,畸胎瘤里包含来自于3个胚层的组织。提示三融合基因的转入并未影响胚胎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且胚胎干细胞用于细胞治疗有潜在的成瘤风险,影响了对肝损伤的修复,治疗策略有待进一步改进,并需要实时监控其在体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背景:研究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在特定环境下诱导为肝样细胞,移植入体内能行使正常肝细胞的功能.目的:应用四氯化碳诱导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观察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经四氯化碳诱导制作大鼠肝硬化模型,将20只肝硬化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经尾静脉注射0.5 mL生理盐水,治疗组经尾静脉注射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混悬液,干细胞量为1×106个.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大鼠静脉血检测肝功能指标,并行肝脏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与结论:肝硬化模型大鼠肝细胞疏松、浊肿,部分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结构模糊不清,有多个大小不等的假小叶形成,符合肝硬化诊断标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显著增高(P〈0.05),胆红素浓度显著降低(P〈0.05),转氨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大鼠肝脏内有大量氯甲基苯甲酰胺标记的红色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提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可通过肝硬化模型大鼠尾静脉有效改善肝组织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穿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对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A)64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穿刺将自体骨髓干细胞植入肝脏。对照组(B1)为本院感染科87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基础上经导管将干细胞植入肝脏动脉多级分支血管;对照组(B2)为本院感染科56例肝硬化并腹水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组移植后的临床症状、术后不良反应、腹水持续时间、肝肾功能检测,与对照组资料进行对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骨髓干细胞移植后3个月,治疗组(A)及对照组(B1)患者腹水均有一定程度缓解,腹水增长速度缓慢;肝肾功能明显改善,实验室指标均好转,二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B2)比较,腹水增长速度、肝肾功能、实验室指标改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B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治疗组(A)少于对照组(B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是目前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一种有效手段,采用超声引导经皮门静脉穿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与肝动脉多级分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疗效一致;经皮门静脉穿刺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腹水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可作为中晚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