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物内巨噬细胞炎性蛋白 2 (MIP 2 )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全肝 ,5 0 %及 30 %小体积肝移植模型 ,分别于术后 0 5 ,2 ,6和 2 4h处死大鼠 ,同时以假手术组作为对照 ,通过ELISA法检测血浆TNF α含量 ,半定量RT PCR方法检测肝组织内MIP 2mRNA的表达 ,同时进行常规病理学检查。结果  (1)血浆TNF α高峰出现于术后 2h ,全肝移植组在 2h显著高于 30 %肝移植组 (377± 12 6 ,81± 2 3,t=2 5 5 ,P <0 0 5 ) ;(2 )MIP 2mRNA的表达 :移植组的表达显著高于假手术组 (P <0 0 1) ,均于 2h达到高峰 ,5 0 %肝移植组和 30 %肝移植组在 2 4h时点显著高于全肝移植组 (P <0 0 1) ;(3)病理学检查提示全肝移植组各时点肝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 ,5 0 %肝移植组于术后 2 4h时点可见肝窦扩张 ,而 30 %肝移植组于术后 6h时点可见肝窦扩张 ,2 4h更严重 ,并可见肝细胞胞浆内空泡形成。结论 小体积肝移植早期移植物内存在MIP 2mRNA表达升高 ,这可能与肝移植后肝损伤的发生有关 ,其表达高低与移植肝体积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鼠肝移植后早期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A、B、C三组,进行肝移植.供、受者均为SD大鼠。A组于移植肝恢复血流2h、B组于移植肝恢复血流4h、C组于移植肝恢复血流6h时采取受者的下腔静脉血和左肝叶组织.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NO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移植肝组织中核因子.κB p65亚单位(NF-κB p65)的表达,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每组均于移植肝恢复血流时收集5min的胆汁,测量5min胆汁分泌量。结果A组的5min胆汁分泌量为(3.73±1.11)μl.明显高于B组的(2.35±0.92)μ和C组的(2.23±0.81)μl(P〈0.05)。A组血清ALT含量为(468±36)IU/L.B组为(619±49)IU/L.C组为(820±65)IU/L,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B组明显低于C组(P〈0.05)。A组血清NO含量为(14.2±1.5)μmol/L,明显高于B组的(10.5±1.2)μmol/L和C组的(10.3±1.1)μmol/L(P〈0.05)。A组肝组织中NF-κB p65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3.5±1.9)%.B组为(43.8±3.8)%,C组为(48.6±5.1)%.A组明显低于B、C组(P〈0.05)。病理学观察显示.随着移植肝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肝组织损伤呈进行性加重。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NO与血清ALT水平及NF-κB p65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r值分别为-0.74和-0.77,P〈0.01)。结论移植肝脏再灌注早期.血清NO下降,NF-κB的活性逐渐增强.移植肝脏的功能和组织损伤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3.
紫癜性肾炎中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癜性肾炎(HSPN)的发病机制还未完全阐明,已有资料显示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可趋化和活化巨噬细胞,而巨噬细胞的浸润在HSPN病情的进行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故我们以巨噬细胞标记抗原CD68(cluster ofdifferentiation 68)和MIP-1α的单克隆抗体为一抗,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患儿肾组织中CD68和MIP-1α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旨在探讨HSPN中巨噬细胞浸润的发生机制和MIP-1α的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氧预适应(HP)对大鼠自体肝移植后p-JNK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自体肝移植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组、自体肝移植(AT)组和+AT(HP)组,每组32只。HP组术前用8%氮氧混合气体处理90min。分别于术后1、2、12和24h处死各组大鼠,每个时相点处死8只,取肝脏标本,抽血检测肝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磷酸化的JNK(p-JNK)蛋白、细胞色素C的表达,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HP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各时相点的肝功能明显优于AT组;HP组各时相点p-JNK蛋白、细胞色素C的表达明显低于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子显微镜下AT组肝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征象,而HP组肝细胞无明显凋亡形态。结论:HP对移植所导致的肝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JNK信号通路的持续激活,下调p-JNK蛋白的表达、抑制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原位肝移植中一些血清学指标来评价肝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肝的功能状况。方法随机选取瑞金医院肝移植中心原位肝移植患者20例。分别在麻醉开始后(S)、无肝期开始即刻(A1)、无肝期结束前即刻(A2)、门静脉血流开放即刻(R0)、门静脉血流开放60min(R1)、门静脉血流开放3h(R3)、门静脉血流开放6h(R6)、门静脉血流开放12h(R12)、门静脉血流开放24h(R24)时间点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ALT、AST、LDH、GMP-140、vWF和HA。结果ALT、LDH在再灌注后即刻(R0)、AST在R6即达到峰值(P〈0.05),以后逐渐下降,但仍维持较高水平。LDH与ALT呈高度正相关(R=0.948,P〈0.001),LDH与AST呈中度正相关(R=0.646,P〈0.001)。GMP-140再灌注后开始升高,R3、R6、R12点达到峰值(P〈0.001),以后逐渐下降,但仍维持高水平。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在再灌注后R6、R12、R24点高于正常。HA在再灌注后均高于正常。结论AST和ALT仍然是原位肝移植术后早期反映移植肝功能状况的可靠指标;LDH与ALT及AST存在良好相关性;GMP-140、vWF和HA的升高反映了肝窦内皮细胞(SEC)的损伤程度,但能否准确反映早期移植肝功能状况则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抑肽酶在原位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讨论抑肽酶在当前原位肝移植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肝病晚期凝血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及术中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阐明其利弊及存在争议的地方,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IκBα突变体(IκBαM)对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中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4组组Ⅰ为假手术组,组Ⅱ为对照组,组Ⅲ为PcDNA 3.0组,组Ⅳ为PcDNA3.0-IκBαM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的表达,同时检测肝脏酶学的变化.结果 Ⅱ、Ⅲ组与Ⅳ组比较术后12 h TNF-α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分别为84%、80%、55%,ICAM-1免疫组织化学阳性率分别为74%、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 h TNF-α和术后12 h ICAM-1mRNA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12 h血清TNF-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2 h为显著(258.50±46.19 vs 147.45±36.04;244.83±18.08 vs 147.45±36.04,P<0.05);肝脏酶学指标(ALT)在各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κBαM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减轻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
环氧合酶2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大鼠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54只雄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肝移植组(24只);干预组(24只).RT-PCR法检测COX-2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OX-2阳性细胞的分布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和IL-10的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检验分析各检测指标结果.结果 各组血清学检测指标和TNF-α表达变化与移植肝的组织学损伤相一致.COX-2 mRNA的表达为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所必需,抑制其表达可加重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 COX-2参与了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并且是重要效应分子,可能起到了降低移植物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13):1222-1226
[目的]通过与正常髋关节患者比较,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周围组织及外周血中炎性因子巨噬细胞炎性蛋白2(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2,CXCL2)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CXCR2)的表达变化,分析其与无菌性松动间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1月~2013年1月2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作为试验组,20例因其他原因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取两组患者清晨空腹抗凝外周血,以及髋关节翻修术时取假体(或)骨周围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以及ELISA法检测CXCL2、CXCR2基因mRNA、蛋白的表达程度及其浓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XCL2、CXCR2在组织中表达。[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示,试验组CXCL2基因mRNA在外周血及周围组织中相对表达量(2-ΔΔCt)分别为(18.39±1.11),(8.07±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18)(t=119.47,P0.01)及(1.00±0.02)(t=45.50,P0.01)。CXCR2基因mRNA在外周血及周围组织中相对表达量(2-ΔΔCt)分别为(18.51±1.45),(8.40±1.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0±0.09)(t=91.87,P0.01)及(1.00±0.02)(t=55.40,P0.01)。Western blot检测示,试验组CXCL2蛋白在外周血及周围组织中相对表达比分别为(0.41±0.13),(0.97±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7±0.07)(t=12.83,P0.01)及(0.37±0.09)(t=17.947,P0.01)。试验组CXCR2蛋白在外周血及周围组织中相对表达比分别为(0.96±0.30),(1.15±0.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64±0.20)(t=6.91,P0.01)及(0.52±0.10)(t=15.38,P0.01)。ELISA检测外周血CXCL2浓度示,试验组为(3.26±0.59)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9±0.40)ng/ml(t=17.11,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松动的假体周围组织中CXCL2、CXCR2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CXCL2和CXCR2表达增高可能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无菌性松动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低氧预适应(HP)对大鼠自体肝移植后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体肝移植模型研究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NC)、自体移植(AT)和AT+低氧预适应(HP)3组,每组24只.HP组术前用8%氮氧混合气体处理90 min,分别于术后1,6,24 h处死大鼠取肝脏标本,抽血检测肝功能,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并在光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线粒体损伤程度等.结果 HP组血清ALT和AST水平显著低于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HP组各时段的肝功能明显优于AT组;HP组各时段Bcl-2蛋白明显高于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AT组的肝组织肿胀明显,而HP组无明显改变.透射电镜下AT组肝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征象,而HP组肝细胞无明显凋亡形态;定量分析线粒体的面积、周长及直径均与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组线粒体损伤程度较AT组为轻.结论 HP对移植所导致的肝细胞凋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它可能系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减轻线粒体损伤途径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丙酮酸乙酯预先给药对原位肝移植术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220~ 250 g,作为肝移植术的供体和受体.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体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组)、肝移植组(LT组)和丙酮酸乙酯组(EP组).S组仅行单纯开关腹手术,LT组和EP组分别采用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EP组于切皮前1h时尾静脉注射丙酮酸乙酯40 mg/kg.于新肝期2h时采集静脉血样,检测血清ALT和AST的活性;取肝中叶组织检测MDA含量和SOD活性.结果 与S组比较,LT组和EP组血清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或0.01);与LT组比较,EP组血清ALT、AST的活性和肝组织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或0.01).结论 丙酮酸乙酯预先给药可减轻原位肝移植术大鼠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目的 建立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模型,探讨移植物体积对受体生存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70%肝切除组(A组)、全肝移植组(B组)、中等移植物组(C组)、小移植物组(D组)。观察各组大鼠生存率。于术后不同时间点,采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肝功能;行肝组织常规组织学及透射电镜检测。结果 D组第3天生存率为56%,显著低于A、B、C组(P<0.01);各时间点D组各生化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A、C和D组肝脏组织学以肝细胞再生的表现为主,B组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D组术后第3天光镜下和透射电镜检查可见分裂肝细胞;第21天移植肝体积已达正常水平。结论 大鼠肝移植小移植物模型供肝量应超过全肝重量的45%。影响小移植物成活的主要因素是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手术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系大鼠之间原位肝移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不同品系大鼠之间原位肝移植耐受或排斥关系。方法 采用KamadaN等双袖套法进行原位肝移植 ;采用OnoK等改良腹腔内吻合法进行异位心脏移植。结果 Wistar→SD、SD→Wistar以及SD→DA大鼠原位肝移植 ,受体鼠存活均超过 180d ;同种组合方式的异位心脏移植供心平均存活 6.3d。给原位肝移植受体大鼠再移植供体源心脏 ,移植心脏存活均超过 15 0d。给原位肝移植受体大鼠再移植第 3品系大鼠心脏 ,移植心脏平均存活 6.8d。结论 Wistar→SD、SD→Wistar以及SD→DA大鼠的移植组合是分离耐受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及蛋白酶抑制剂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热缺血再灌注及原位肝移植模型。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肝脏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定量计数浸润的中性粒细胞等,热缺血组于缺血前用药,缺血45min后再灌注4h取样,移植组于受体术前1h用药,移植4h后取样。结果 对照组ALT,LDH,MPO均较实验组显著升高(P〈0.01)。组织学观察肝组织损害较重,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与实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肝脏冷、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时中性粒细胞参与并起了重要的作用。而应用蛋白酶掏剂抑肽酶(AP)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并对肝脏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紫杉醇在大鼠原位肝移植中的作用及其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影响。方法建立Wistar→SD大鼠肝移植的急性排斥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阻断全肝血流)、急排组(Wistar→SD肝移植)、紫杉醇组(Wistar→SD肝移植,紫杉醇腹腔注射0.75mg·kg-1·d-1,观察生存时间、病理改变、生化指标及CTL、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紫杉醇组大鼠的术后存活时间高于急排组,[(18.2±1.5)dvs(8.8±1.9)d,P0.01)。急排组的HE评分(Banff)高于紫杉醇组(7.80±0.83vs4.80±0.82,P0.01)。紫杉醇组的白蛋白水平高于急排组(P=0.003);紫杉醇组的谷丙转氨酶水平低于急排组(t=25.23,P0.01)。CTL检测中,急排组的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百分率均高于紫杉醇组(P0.01)。急排组的T淋巴细胞的凋亡率低于紫杉醇组[(7.16±1.56)%vs(16.47±2.51)%,P0.01]。结论紫杉醇在大鼠肝移植中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能通过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来抑制T淋巴细胞的活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32只,6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方法两两配对实施肝脏原位移植1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体鼠随机分为2组(n=8):肝移植组(LT组)和治疗性高碳酸血症组(TH组).LT组再灌注即刻吸入50% O2-50%N2混合气体2 h;TH组再灌注即刻吸入O2-N2-CO2混合气体lh,调节气体浓度和呼吸频率,维持FiO2 50%、PaCO2 80~ 100 mm Hg,而后继续吸入50%O2-50%N2混合气体lh.再灌注期间记录MAP、PaO2和PaCO2.再灌注2h时,取动脉血样,测定血清ALT、AST、TNF-α、IL-1和IL-6的水平;取肝组织,测定NF-κB活性,计算凋亡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与LT组比较,TH组血清ALT、AST、TNF-α、IL-1和IL-6水平、肝组织NF-κB活性和凋亡指数降低,MAP、PaO2和PaCO2升高(P<0.05).TH组肝组织病理学损伤较LT组减轻.结论 治疗性高碳酸血症可减轻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与抑制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一过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临床特征和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一过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特点,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肝移植术后早期(1个月内)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对一过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进行总结。结果112例发生术后早期一过性肝内胆汁淤积症。其特点为DBIL和γ-GT从术后第2、3天起进行性升高,7~14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多数病例约21—28 d左右恢复正常。本组DBIL和γ-GT的平均峰值分别为(157.32±82.08)μmoL/L和(172±80)IU/L, DBIL最高值为384.75μmol/L,黄疸持续时间最长为38 d。在DBIL和γ-GT进行性升高期间,AST、ALT则由术后的高值进行性下降,在1周内可降至正常范围,并持续在这一水平。此期间可排除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和胆管阻塞等。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一过性肝内胆汁淤积症是由于供肝缺血和再灌注损伤引起的泌胆系统可逆性的病理改变,其发生率高,临床经过有一定规律性,绝大多数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