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16,(8):732-735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组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组织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从能量代谢的角度研究其作用机制。方法:15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旋覆代赭汤全方组、苦降组、西药组、甘升组、升降相因组、全方去苦降组、全方去甘升组、全方去升降相因组。制备酸碱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前7天正常喂养,第8天开始,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及拆方组分别给予对应药液灌胃,西药组给予莫沙必利+兰索拉唑,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实验大鼠处死后,观察食管下段黏膜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应用罗丹明123测定食管组织线粒体膜电位的表达情况。结果:1全方组、甘升组、全方去苦降组、升降相因组、西药组体重变化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全方组、甘升组、全方去苦降组、升降相因组、西药组食管黏膜病理积分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全方组、甘升组、全方去苦降组、升降相因组、西药组食管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分别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5)。4苦降组、全方去甘升组、全方去升降相因组体质量变化、食管黏膜病理积分、食管组织线粒体膜电位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旋覆代赭汤可以稳定RE大鼠食管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可能是该方改善RE大鼠食管括约肌松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的影响,探讨RE食管黏膜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与黏膜损伤的关系以及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96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旋覆代赭汤组高、中、低剂量组(24,12,6 g·kg-1)及西药对照组(奥美拉唑10 mg·kg-1+2 mg·kg-1莫沙必利),每组16只。采用"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制备胃及十二指肠液混合RE模型。从术后第3天开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旋覆代赭汤高、中、低剂量、西药(奥美拉唑10 mg·kg-1+莫沙必利2 mg·kg-1)灌胃,连续7天,记录大鼠体重变化及死亡情况,于第8天处死大鼠留取标本,观察食管下段黏膜大体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化学法检测食管黏膜组织Na+-K+-ATP和Ca2+-Mg2+-ATP酶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减轻(P<0.05),食管黏膜肉眼及镜下病理改变明显,评分增高(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及西药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大鼠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旋覆代赭汤高、中剂量组、西药组肉眼及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5);食管黏膜组织Na+-K+-ATP酶及Ca2+-Mg2+-ATP酶活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能明显提高RE大鼠食管黏膜细胞膜Na+-K+-ATP 酶及Ca2+-Mg2+-ATP酶活性, 从而保持食管黏膜细胞完整性,减轻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758-1761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线粒体腺苷酸转运体(ANT)转运活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及拆方组(包括苦降组、甘升组),每组10只大鼠。对除正常组外的造模组大鼠采用"4.2 mm幽门夹+胃底2/3结扎术"制备RE动物模型。从术后第7天开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旋覆代赭汤全方组、拆方各组及西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干预14 d后,第22天处死全部大鼠后,取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RE大鼠病理分级,各组随机取6份食管标本匀浆制成线粒体悬浮,液通过H3-ADP掺入法测量检测食管线粒体ANT转运活性。结果:各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形态学积分比较: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病理积分比正常组显著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全方组、西药组、甘升组食管黏膜病理形态学积分比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苦降组食管黏膜病理形态学积分较模型组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方组及西药组食管黏膜病理形态学积分较甘升组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食管线粒体ANT转运活性比较: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全方组、甘升组大鼠食管线粒体ANT转运活性略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苦降组略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全方组及甘升组大鼠食管线粒体ANT转运活性略提高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全方组、甘升组及苦降组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通过调节脾胃气机改善RE模型大鼠食管黏膜光镜下表现,促进黏膜修复,改善炎症。在一定程度上提高RE大鼠线粒体ANT转运活性,辅助线粒体能量的顺利完成,亦可能是旋覆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分析旋复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食管组织线粒体UCP2表达的影响,探讨气机升降与线粒体能量代谢调控机制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阐释RE的病机及旋复代赭汤治疗RE的作用机理。方法:将150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旋复代赭汤全方组及拆方组(苦降组、甘升组、升降相因组、全方去苦降组、全方去甘升组、全方去升降相因组)与西药组,每组15只。采用"4.2mm幽门夹+胃底2/3结扎术"制备酸碱混合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术后第8天开始,旋复代赭汤全方组及拆方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液灌胃,西药组给予兰索拉唑+莫沙必利灌胃,对照组(正常组+模型组)均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干预14天后,第22天处死所有模型大鼠。在光镜下观察食管黏膜组织病理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RE模型大鼠食管组织线粒体中UCP2的相对表达量。结果:通过Western-blot相对灰度的比较分析,正常组UCP2的相对表达量最低,同全方组及西药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全方组及西药组UCP2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全方去苦降组、甘升组、升降相因组与模型组比较,结果有差异(P0.05);其余各组(全方去甘升组、全方去升降相因组、苦降组)UCP2的相对表达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旋复代赭汤可以明显降低RE大鼠食管组织线粒体UCP2的表达量,表明此方能够很好的调节RE大鼠食管线粒体能量代谢,以此推断该方能明显改善RE大鼠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在缓解胃食管反流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旋覆代赭汤及其拆方对反流性食管炎(RE)模型大鼠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留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组),其余80只行"食管十二指肠端侧吻合术"后,随机分为6组,即模型组、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全方组)、辛开中药治疗组(辛开组)、甘补中药治疗组(甘补组)、咸降中药治疗(咸降组)、西药对照组(西药组),连续给药21天后,观察各组大鼠食管黏膜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辛开组、甘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除辛开组外,其他各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西药组比较,辛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全方组比较,辛开组、甘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辛开组比较,甘补组、咸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甘补组比较,咸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旋覆代赭汤全方组、咸降中药治疗组药物可抑制细胞中的环氧合酶-2表达,逆转模型大鼠食管黏膜组织形态学病变,且作用优于辛开组、甘补组药物。  相似文献   

6.
贾梅  郑传柱  张丽  丁安伟 《中草药》2015,46(16):2428-2433
目的比较胶艾汤不同溶剂提取部位对血虚模型大鼠外周血象、免疫器官指数、白细胞介素2(IL-2)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以及红细胞膜能量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筛选胶艾汤补血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采取每天于眼底静脉丛放血5 mL/kg,连续放血12d的方法,复制大鼠血虚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动物分別ig给予胶艾汤及其正丁醉、石油醚、醋酸乙酯、水部位浸膏(剂量均为生药量12g/kg),以复方阿胶浆为阳性对照。造模第12天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计算脾脏和胸腺器官指数。检测血清中IL-2和EPO水平,检测全血红细胞膜能量代谢酶Na~+,K~+-ATP及Ca~(2+),Mg~(2+)-ATP酶活性,UPLC法初步分析胶艾汤不同提取部位的化学成分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RBC、HGB、HCT、PLT、胸腺指数以及IL-2水平明显降低,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明显减弱,脾脏指数及EPO水平明显升高,表明血虚模型复制成功。与模型组比较,胶艾汤正丁醇组可明显升高HCT、RBC、HGB、PLT(P0.05、0.01);降低脾脏指数及EPO水平(P0.05、0.01);明显升高胸腺指数、IL-2水平(P0.01),升高红细胞膜Ca~(2+),Mg~(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P0.05、0.01)。石油醚组可明显升高PLT及IL-2水平(P0.01),降低EPO水平及脾脏指数(P0.05、0.01)。醋酸乙酯组可明显降低脾脏指数及EPO水平(P0.01),升高红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P0.05)。水部位组可明显升高PLT(P0.05),降低EPO水平(P0.01)。胶艾汤正丁醇提取部位中检测到其他提取部位不含有的咖啡酸、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铵,且正丁醇提取部位中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磷酸川芎嗪、绿原酸的量均高于胶艾汤醋酸乙酯和水提取部位。结论正丁醇部位是胶艾汤补血作用的最强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脾阳虚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MD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检测,及经附子理中汤干预治疗后三对指标变化情况,探讨脾阳虚证状态下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的机制,及附子理中汤改善脾阳虚证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经典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塑造脾阳虚大鼠模型,将4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脾阳虚模型组、中药反证组,用ELISA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MDA,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的表达水平。结果:脾阳虚状态下,大鼠回肠组织中GSH-Px、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Ⅳ和Na~+-K~+-ATP酶、Ca~(2+)-Mg~(2+)-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P<0.01),而MDA含量呈上升的趋势(P<0.01);经附子理中汤中药治疗后,其活性均有所回升,但仍低于正常组(P<0.05,P<0.01),MDA含量也有所下调(P<0.05)。结论:脾阳虚证状态下及中药治疗后,抗氧化酶与能量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变化,脂质过氧化损伤及能量代谢障碍的影响,提示可能与脾阳虚证的病理机制及附子理中汤的作用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旋覆代赭汤对混合反流性食管炎(RE)家兔食管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和一氧化氮合酶(NOS2)水平的影响。方法:制备家兔RE模型,并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食管黏膜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兔食管黏膜VIP、SP、NOS2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家兔食管黏膜炎细胞浸润明显,VIP、NOS2表达明显升高(P<0.01),SP表达明显减弱(P<0.01);经中药治疗后全方组、甘升组、去苦降组、去升降相因组光镜下食管黏膜组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其中全方组、甘升组食管黏膜中VIP的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去升降相因组SP的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全方组、去苦降组NOS2的表达显著减弱(P<0.01)。结论:旋覆代赭汤全方通过减少食管黏膜VIP和NOS2表达、增强SP表达调节胃肠运动,抑制胃肠内容物的反流和促进黏膜的修复,对RE治疗作用最好;而苦降组、升降相因组、去甘升组对RE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黄竹清脑口服液对急性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a~+-K~+-ATP酶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自体血脑内注入建立脑出血模型,造模成功大鼠分为脑出血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黄竹清脑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灌胃给药7天后断头取脑组织,测定其中SOD、Na~+-K~+-ATP酶含量。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脑组织中SOD、Na~+-K~+-ATP酶活性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竹清脑口服液高、中剂量组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和中药低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高、中剂量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黄竹清脑口服液低剂量组与西药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出血急性期,黄竹清脑口服液可显著增强SOD活力,提高Na~+-K~+-ATP酶活性,具有抗氧化、减轻细胞内水肿等作用,保护脑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菖蒲益智汤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脑组织中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复方菖蒲益智汤高、低剂量组、尼莫地平对照组。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小鼠,给药14天后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并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测定脑组织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结果各用药组小鼠海马区锥体细胞损伤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模型组均有所减轻,以复方菖蒲益智汤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明显,高剂量组小鼠的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高于模型组、低剂量组及尼莫地平组(P0.01)。结论复方菖蒲益智汤能够提高脑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Ca~(2+)-ATP酶及Na~+-K~+-ATP酶活性,对于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胃方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髓过氧化物酶(MPO)和H+-K+-ATP酶的影响,探讨维胃方治疗胃黏膜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乙酸烧灼法,建立胃溃疡模型,用比色法测定胃黏膜MPO和H+-K+-ATP酶活性,并观察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从胃黏膜大体标本、切片观察,维胃方中剂量组疗效最佳。与自愈组和模型组比较,维胃方各组胃黏膜MPO活性显著降低(P0.01或P0.05),其中以维胃方中剂量组值最小。维胃方各剂量组的H+-K+-ATP酶活性均高于自愈组(P0.01或P0.05),接近正常组(P0.05),表明维胃方能恢复其活性。[结论]维胃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胃黏膜MPO活性,进而减轻炎症介质对胃黏膜的损伤。同时其能修复已损伤的胃黏膜,故能恢复H+-K+-ATP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去势大鼠骨密度和骨组织中钙转运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48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0.167 mg·kg^-1),左归丸低、高剂量组(9.6,38.4 g·kg^-1)。除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其余组切除大鼠卵巢,造模成功后3个月进行各组干预。3个月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标志物;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钙转运通路(骨组织)瞬时受体电位通道V5(TRPV5),钙结合蛋白-D28K(CaBP-D28K),钠钙交换器1(NCX1)和细胞膜钙汞(PMCA1b)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钙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高剂量组和尼尔雌醇组大鼠血钙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BMD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高剂量组与尼尔雌醇组大鼠BMD均有改善(P<0.05);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上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左归丸高剂量组中TRPV5蛋白表达有显著下调(P<0.01),各干预组中的CaBP-D28K与NCX1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P<0.05,P<0.01),PMCA1b蛋白表达在左归丸低剂量组和尼尔雌醇组内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P<0.05,P<0.01)。结论:左归丸可不同程度的降低大鼠破骨细胞中TRPV5,CAPB-D28K,PMCA1b,NCX1等介导破骨细胞吸收钙离子的重要通道蛋白的表达,左归丸的抗骨质疏松机理有可能是通过抑制TRPV5介导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稳心颗粒组(2.43 g·kg-1)及葛根芩连汤高、中、低(生药含量)(8.64,4.32,2.16 g·kg-1)剂量组,连续给药7 d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致心律失常模型,监测肢体II导联心电图(ECG),Na+-K+-ATP酶(Na+-K+-ATPase),Ca2+-ATP酶(Ca2+-ATPase)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葛根芩连汤能显著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P<0.01或P<0.05);也能显著增加心肌组织匀浆Na+-K+-ATPase,Ca2+-ATPase活力(P<0.01或P<0.05),增加血清SOD活性(P<0.01或P<0.05),降低MDA含量(P<0.01或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能够有效的调节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各种酶活性,清除氧自由基,从而改善心律失常,保护缺血心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探讨参附注射液对新生大鼠心力衰竭心肌细胞Ca2+-ATP酶,Ca2+-Mg2+-ATP酶、Na+-K+-ATP酶活性及细胞内Na+,Mg2+,K+,Ca2+浓度的影响,揭示参附注射液强心作用的机制。 方法: 通过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获得心肌细胞,经0.8%戊巴比妥钠作用5min后,分别给予1.5, 3, 6 mg·L-1(5,10,20 mL·L-1)3个不同浓度的参附注射液,作用1 h,检测心肌细胞Ca2+-ATP酶,Ca2+-Mg2+-ATP酶,Na+-K+-ATP酶的活性和细胞内Na+,Mg2+,K+,Ca2+的浓度。 结果: 参附注射液能增加心衰模型心肌细胞的搏动强度,提高Ca2+-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抑制Na+-K+-ATP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K+,Ca2+的浓度,升高细胞内Na+,Mg2+的浓度。 结论: 参附注射液对戊巴比妥钠致心衰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作用的发挥与调节心肌细胞Ca2+-ATP酶,Ca2+-Mg2+-ATP酶,Na+-K+-ATP酶的活性和细胞内Na+,Mg2+,K+,Ca2+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中药灌肠1号对小鼠结肠炎CD4+ CD25+免疫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s)在2,4-二硝基氯苯(DNCB)和醋酸 (AA)复合法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变化规律及中药灌肠1号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DNCB+AA复合法诱发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设立正常对照、模型对照、柳氮磺氨吡啶(SASP)和中药灌肠1号治疗共4组,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外周血、肠系膜淋巴结CD4+CD25+ Tregs细胞的变化以及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建模后1~2周,模型组外周血和肠系膜淋巴结的CD4+CD25+ Tregs细胞数量较正常组明显下降,而使用SASP和中药灌肠Ⅰ号治疗后该细胞亚群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具有较强免疫抑制作用的CD4+CD25+Tregs细胞亚群在小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及病情转归中可能具有重要免疫调节作用,中药灌肠1号通过调节Tregs细胞的数量对溃疡性结肠炎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知母及盐知母对甲亢阴虚大鼠红细胞膜Na+-K+-ATP酶活力的影响,从能量代谢方面探讨知母盐炙后增强滋阴降火作用的炮制原理。方法: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六味地黄丸组(2.2 g.kg-1),生知母、盐知母高剂量组(2 g.kg-1),生知母、盐知母低剂量组(1 g.kg-1);各组大鼠每天上午ig甲状腺素液2 mL(1.25 g.L-1),空白组ig生理盐水;下午各给药组ig相应的药液(10 mL.kg-1),空白组、模型组ig等体积生理盐水,3周后测定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生知母及盐知母各剂量组均能显著降低Na+-K+-ATP酶的活性(P<0.05),其中低剂量组盐知母作用优于生知母(P>0.05);高剂量组结果相反,即盐炙后作用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作用弱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知母及盐知母均具有滋肾阴清虚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味温胆汤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浓度干预作用。方法:19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48只。采用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造模抑郁模型大鼠,从造模第1天开始中药组给予加味温胆汤12 g·kg-1·d-1,西药组予氟西汀1.8 mg·kg-1·d-1,模型组、空白组给予生理盐水2 mL·kg-1·d-1,各组均灌胃给药,连续28日。在实验第7,14,21,28天,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海马Ca2+浓度变化情况。结果:在抑郁形成过程中,抑郁大鼠海马Ca2+浓度不断上升,21,28 d时,模型组Ca2+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经治疗干预,抑郁大鼠海马Ca2+荧光强度上升趋势得到抑制,21,28 d时,中、西药组Ca2+荧光强度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在抑郁形成过程中,海马神经元游离Ca2+浓度明显升高,加味温胆汤可能通过抑制海马神经细胞Ca2+大量内流,阻止其超载,改善神经可塑性而发挥其抗抑郁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对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缺血脑组织Na+-K+-ATP酶、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利用比色法观察侯氏黑散对大鼠缺血脑组织Na+-K+-ATP酶、NOS、iNOS活性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侯氏黑散组大,中剂量组缺血脑组织Na+-K+-ATP酶活性显著提高(P&lt;0.05)。侯氏黑散大,中,小剂量组NOS、iNOS的活性明显降低(P&lt;0.05)。结论:侯氏黑散可能是通过提高脑组织Na+-K+-ATP酶活性和降低NOS、iNOS的活性保护和修复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