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及预测PVT的可能。方法自2003-2005年我院收治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断流术患者82例,其中37例未行祛聚抗凝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患者年龄、性别、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流速的变化、血小板数值等相关指标监测分析,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断流术后PVT的易患因素。借助Logistic回归模型尝试预测术后PVT的概率。结果术后PVT患者9例(9/37,24.3%)。PVT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无PVT患者(P〈0.05),门静脉血流流速在PVT患者中明显减缓(P〈0.05),PVT患者的平均门静脉直径较无PVT患者增宽,但尚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t=1.845,P=0.074)。患者的性别、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数值升高等在PVT与无PVT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每例患者术后PVT的总的预测正确率为89.2%。结论患者年龄增大,门静脉血流流速减缓是PVT的易患因素。通过患者年龄、门静脉直径及门静脉血流流速预测PVT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正>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sis,PVT)是指在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管腔内的血栓形成。第一例PVT病例[1]为Balfour和Stewart于1868年报道。根据病程,PVT分为急性和慢性,前者是指门静脉系统内(主干或分支)突然形成的血栓;后者是机体为绕过阻塞段门静脉血管,在其周围形成网状的广泛侧支循环血管,也称为门静脉海绵样变。PVT在肝硬化患者中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除的患者术后可合并门静脉系统血栓(PVT),PVT可减少入肝血流,增加门静脉阻力,在加重肝损害的同时又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甚至有发生肠坏死的可能,病人早期仅有腹痛、发热等非特异性症状,故易误诊。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因门静脉高压瘟行脾切除术后合并PVT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包括D-二聚体)的影响,以及断流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对4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简称脾切断流术),对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将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T)者作为血栓组,未形成PVT者作为非血栓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资料的变化。结果①49例患者脾切断流术前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如: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相对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一定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发现形成门静脉血栓15例,PVT发生率约为30.61%。血栓组断流后门静脉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同上)升高水平高于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切除加断流术对门静脉血液流变学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门静脉血液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D-二聚体含量和血小板计数等的升高,且升高水平较高者术后易形成门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肝癌合并门静脉栓子(PVT)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CT、数字减影响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合并PVT患者门静脉腔内栓子周边和内部血流信号的CDFI形态特征。结果 32例门静脉内血流均有明显改变。23例门静脉旁血流有改变,其中6例门静脉周围侧支循环形成,17例肝门部肝动脉放射状扩张。结论 CDFI为诊断肝癌合并PVT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何永林  郑本波 《西部医学》2011,23(8):1532-153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彩色Doppler发现的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PVT的临床资料。结果 PVT好发于术后11~18天,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发热6例,顽固性腹水4例,上消化道再出血3例,另有3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有12例患者术后2周内血小板明显增高,9例患者D-二聚体检测阳性。经治疗后复查见门静脉血栓完全消失9例,部分消失3例,4例血栓无明显改善。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PV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手术操作规范化、术后动态监测血小板数量、D-二聚体、早期彩色Doppler检查及早期行抗凝、溶栓疗法是防治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门静脉血栓形成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主干、分支和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是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PVT尤其好发于有过手术干预病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症状、体征多样,如为慢性血栓,则多有侧支循环形成代偿,而不会造成严重并发症;如发生急性血栓,使门静脉主干、甚至肠系膜上静脉完全栓塞,则可能会引发肝功能衰竭、难治性腹水、便血、肠梗阻,甚至肠道淤血坏死等严重后果.另外,PVT可加重或诱发门静脉高压性出血、肝性脑病,并可影响肝移植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的易患因素及预测PVT的可能。方法自2003~2005年我院收治门静脉高压症行脾切断流术患者82例,其中37例未行祛聚抗凝治疗的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对患者年龄、性别、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流速的变化、血小板数值等相关指标监测分析,评估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脾切断流术后PVT的易患因素。借助Logistic回归模型尝试预测术后PVT的概率。结果术后PVT患者9例(9/37,24.3%)。PVT患者的平均年龄大于无PVT患者(P<0.05),门静脉血流流速在PVT患者中明显减缓(P<0.05),PVT患者的平均门静脉直径较无PVT患者增宽,但尚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t=1.845,P=0.074)。患者的性别、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数值升高等在PVT与无PVT的患者间无明显差异(P>0.05)。每例患者术后PVT的总的预测正确率为89.2%。结论患者年龄增大,门静脉血流流速减缓是PVT的易患因素。通过患者年龄、门静脉直径及门静脉血流流速预测PVT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血栓(PVT)是肝硬化失代偿期门静脉高压症并发症之一。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PVT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但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的研究结果倾向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对于已经确诊的PVT,除了全身抗凝、溶栓及手术治疗外,介入治疗也有较大价值。迄今为止,尚未形成正式的指南来指导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PVT的治疗。该文就目前PVT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脾静脉的血栓,是断流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肠坏死后果严重。文献报道在肝硬化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中发病率为0.6%~2.1%,断流术后发病率为6.3%~39.0%。现将我院2002~2005年断流术后发生的17例PVT进行分析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肺动脉高压 ( 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PH)的临床特点及免疫学改变。方法将10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POPH组及非POPH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测定POPH患者T细胞亚群及NKCDl6+CD56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100例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患者中10例合并POPH。POPH大小与Child—Pugh分级无关(P〉0.05)。两组患者丙肝肝硬化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患者合并( 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16.7%,P〈0.05)。8例病毒性肝硬化并POPH患者中,有6例患者NKCD16+CD56细胞数目降低。结论门脉高压肝硬化患者可伴发POPH。HCV感染、PVT以及NKCDl6+CD56降低在POPH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门体断流术的15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门静脉是否形成血栓分为两组,对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有无呕血、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门静脉直径、术前及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PVT率为18.30%(28/153),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无血栓组(P<0.05),门静脉直径增宽明显(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下降(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多(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是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直径增宽和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是门体断流术后PVT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门体断流术的15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根据门静脉是否形成血栓分为两组,对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有无呕血、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门静脉直径、术前及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PVT率为18.30%(28/153),与无血栓组比较,血栓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多于无血栓组(P<0.05),门静脉直径增宽明显(P<0.05),门静脉血流速度显著下降(P<0.05),血小板计数显著增多(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门静脉直径、术后门静脉血流速度是P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门静脉直径增宽和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是门体断流术后PVT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成因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 2010 年 1 月至 2013 年 1 月,16 例脾切除术后 PVT形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35 例患者脾切除术后有 16 例(11.85%)发生 PVT,所有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增强 CT 检查确诊。对比术前术后门静脉直径(1.53±0.19)cm vs (0.91±0.19)cm、脾静脉直径(1.36±0.27)cm vs (0.75±0.19)cm、门静脉血流 速度(10.33±1.98)cm/s vs (13.56±2.31)cm/s,血栓组较非血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门静脉直径及血流速度对于预测术后PVT形成有指导作用。PVT一经确诊,及时抗凝祛聚治疗,介入治疗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切除断流术后经门静脉抗凝溶栓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护理。方法:对11例行脾切除断流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用术中门静脉置管,直接经门静脉注入肝素氯化钠溶液进行抗凝治疗,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认真做好导管护理,准确应用药物。结果:11例患者中术后1周行门静脉系统造影显示PVT 1例,经门静脉直接予尿激酶溶栓后门静脉100%再通,导管脱落1例,其余患者于术后3~4周痊愈出院。结论:经门静脉抗凝并辅以优质有效的护理,对脾切除断流术后PVT具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及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PVTT)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甲胎蛋白(AFP)及影像学特征综合诊断的PVTT患者79例、PVT患者75例。应用血管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组(MPR)等方法对门静脉及其主要分支行三维重建,观察各组栓子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各期CT值的差异,并分析PVT与PVTT各征象的差别。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病例154例,其中PVTT患者79例,PVT患者75例,所有患者均合并不同程度肝硬化。PVTT患者血清AFP水平、丙氨酸转氨酶(ALT)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均高于PVT患者(P均<0.05)。在影像征象上,PVTT易累及门静脉左右支,PVT易累及门静脉主干及肠系膜上静脉(P<0.05);在附栓管壁是否光滑、栓子是否完全填充、门静脉有无局限性增宽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在肝外侧支循环、腹腔积液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VTT和PVT在动脉期、门静脉期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联合监测血栓前体蛋白(TpP)、D-二聚体(D- D)在早期预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门静脉血栓(PVT)形成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因门静脉高压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断流)术的48例患者,将术后PVT形成的2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术后无PVT形成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前1d及术后第1、3、5、7、14天TpP、D- D的水平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TpP及D- D水平并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观察组术后第1、3、5、7天TpP及D- D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手术方式患者术后第1天TpP及D- D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1天D- D检测的灵敏度达84.6%,诊断符合率为81.3%,误诊率为22.7%;TpP检测的灵敏度高达88.5%,诊断符合率为75.0%,误诊率为40.9%。D- 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TpP为0.875;两者联合,其AUC可达0.912。结论 TpP、D- D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PVT的早期预测。  相似文献   

18.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系统,包括门静脉主干、分支和肠系膜上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血栓,本病好发于门静脉高压症行断流术后的病人.我院1993~2008年共施行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302例,对其中47例术后并发PVT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熊炬  陈雄  戈小虎 《新疆医学》2010,40(7):45-46
区域性门静脉高压(regionalportalhypertensionRPH)亦称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左侧门静脉高压、局限性门静脉高压,是门静脉高压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脾静脉血栓形成(或梗阻),导致单纯门静脉脾胃区域的压力增高,继而引起多种临床表现的综合症,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5%,是唯一可以治愈的门静脉高压,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前列环素(PGI2)与门静脉高压症内脏高动力循环的关系,我们观察了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脏组织PGI2浓度与内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结果显示:(1)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存在明显的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2)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脏组织中PGI2含量升高;(3)在门静脉高压症形成过程中,各内脏组织PGI2等含量变化规律与门脉血流量和内脏血管阻力的变化规律相似,且两显相关;(4)当门静脉高压症大鼠内脏组织PGI2含量因消炎痛作用而减少时,其内脏高动力循环状态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