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10月,海南岛儋县发生Ⅱ型登革病毒引起的登革热流行。我们自重疫区患者家内捕获一批雄性埃及伊蚊(10只),接种 C6/36白纹伊蚊细胞纯系(简称 C6/36细胞)获得一株能致 C6/36细胞产生细胞病变的病原体,经补体结合、中和试验鉴定,确认为Ⅱ型登革病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81年5月起,我们用7例登革热病人实验感染当地的埃及伊蚊及白蚊伊蚊,应用C6/36白纹伊蚊细胞纯系(下称C6/36细胞)分离技术,检测两种伊蚊的感染率和病毒量。在国内尚未见有这方面的材料报导,本实验对研究登革热的传播媒介工作,提供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情况,为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预测预警信息。方法从广州11个行政区及其登革热旧疫点捕获白纹伊蚊成蚊和幼虫(经实验室培育羽化成成蚊),提取登革病毒RNA,One step SYBR Green I实时RT-PCR进行检测。结果2005—2007年从广州地区采集的493批白纹伊蚊(6255只)中,共检测出两份阳性结果,分别来自登革热疫点和旧疫点,经测序证实为登革I型.其余为阴性。最低感染率为0.32。结论本文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比率较低,可能与登革病毒在蚊体内传代的递减效应、采样时间滞后以及广州登革热非连续性爆发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细胞、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贵州省自然界白纹伊蚊体内登革病毒(DEN)带毒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采集贵州省9个地(州)市共计18个县(区)白纹伊蚊幼虫标本,饲养成蚊;制备蚊悬液,碘化钠法提取RNA,用DENNSl基因区通用引物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TR-PCR)检测DEN核酸,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鉴定阳性PCR产物并分型;蚊悬液接种C6/36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制作细胞片,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DEN抗原。结果:从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1株DEN-2型病毒,从凯里、黄果树和镇远3处地方株白纹伊蚊体内检测出DEN核酸,用抗DEN1~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IFA)和RT-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分别为登革病毒2型、4型。结论: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5.
从贵州省独山县麻尾镇白纹伊蚊标本中分离到一株病毒 ,用抗DEN1 4型单克隆抗体经间接免疫荧光法和RT PCR产物酶切分型鉴定为DEN 2 ,并对其NS1和E基因RT PCR产物进行部分基因序列测定 ,与DEN 2NGC株比较 ,麻尾株的NS1基因区有 7个碱基发生点突变 ,E基因区有 1个碱基的插入 ,两个序列被GenBank收录 ,编号分别为AY2 774 0 2、AY2 782 2 6 ;麻尾分离株与其他 9株DEN 2型病毒进行系统发育关系的分析 ,结果显示与D2 - 4 3株系统进化关系最近 ;证明贵州省存在DEN感染的自然循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广州市海珠区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的情况,为做好登革热病毒监测和预防工作提供政策依据。方法收集海珠区15个村及旧疫点捕获白纹伊蚊成虫和幼虫(实验室培育羽化成成蚊),提取登革病毒RNA,One step SYBR Green I实时RT-PCR进行检测。结果 2008年4月~2010年10月从广州市海珠区采集的679批白纹伊蚊(8495只)中,共检测出3份阳性结果,分别来自登革热疫点和旧疫点,经测序证实为登革Ⅰ型,其余为阴性。最低感染率为0.34%。结论本研究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比率较低,可能与登革病毒在蚊体内传代的递减效应、采样时间滞后以及广州登革热非连续性爆发有关。  相似文献   

7.
8.
1981年于海南岛登革热流行区,在患者住房内捕得5批(22只)致乏库蚊,接种C6/36白蚊细胞纯系分离病毒,获得两株病毒,经补体结合、中和试验鉴定,为Ⅲ型登革病毒,首次为致乏库蚊可作为本病传播媒介的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分离病毒获得成功的原因及致乏库蚊在传播登革热中的作用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研制开发的遗传基因分析法将有助于医生鉴别患者是否患有晚期癌症并已由头颈部癌症扩散至肺部,或患者是否还有其他可单独治疗的转移病灶。在近期召开的第90届美国外科临床医学年会上,来自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胸外科的 SunilSinghal 博士及其同事报道说,开  相似文献   

10.
海南行政区防疫站病毒室和卫生部药内生物制品检定所共同协作,继去年5月在国内首次应用 C_6/36白纹伊蚊传代细胞系,成功地从埃及伊蚊体内分离出登革病毒2株以后,于今年四月,该站科研人员又捕获2批埃及伊蚊,分得病毒2株,白纹伊蚊3批,分得病毒2株;致乏库蚊1批,分得病毒1株,经过鉴定,先后多批分离的共7株病毒  相似文献   

11.
张浩  王春梅  周元平  陈晓光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9):1160-1163,1170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传染病,近年来其发病人数不断上升、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本文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媒介效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埃及伊蚊的生态学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1年11月起,在儋州市登革热以往流行最严重的5个乡镇(209平方公里,11万人口),对村民进行预防登革热知识的教育,促使他们行动起来改变那些有助于埃及伊蚊生长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习俗,破坏或消除该蚊媒的生态环境,达到控制登革热的目的。经过18个月的现场实践,知道控制登革热必需知识的人,从3.13%增加到51.71%。在省区干部中100%的人知道党革热知识,学生达到84.99%,家长从2.64%增至61.6%,家庭主妇也从1.89%增加到45.38%。埃及伊蚊幼虫的密度(布雷图指数),从实验前的42.38降至1993年5月的4.75,下降88.79%。  相似文献   

13.
广西埃及伊蚊监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埃及伊蚊监测效果作出评价。方法:在旧发生区分别采用诱卵器诱测、面上定期检查及定期检查从疫区来的到港船只等3种方法进行系统监测。结果:共查诱卵3648个次,查出白纹伊蚊阳性容器928个次,容器指数为25.44;库蚊类阳容器156个次,容器指数为4.28。面上调查7608户次,检查积水容器15998个次,查出白纹伊蚊1280个次,容器指数为8.00;库蚊类阳性容器680个次,容器指数为4.25。检查到港船只704艘次,船上积水容器1875个次,未查出携带蚊子,3种监测方法均未查到埃及伊蚊,用诱卵器法查到的白纹伊蚊容器指数,比面上的调查高2.18倍,两者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t=5.46,P<0.01)。结论:目前对到港船只进行全面检查尚存在一定困难。坚持在旧发生区布放诱卵器及定期作好面上调查,就有可能及时发现新传人的埃及伊蚊,可人微言轻目前埃及伊蚊监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开展对虫媒病毒性疾病媒介蚊种的研究,建立实验室品系。方法:将现场捕获埃及伊蚊幼虫饲养至羽化成蚊,放入25cm×20cm×20cm的铜沙蚊笼内饲养至第5天饲鼠血,饲血3天后观察产卵情况,同时详细记录产卵、孵化、化蛹、羽化情况。结果:实验室饲养驯化繁殖第1代埃及伊蚊,孵化、化蛹、羽化率分别为74.48%、70.43%、80.10%。经过4代的实验饲养繁殖观察,其孵化、化蛹及羽化率分别上升至87.55%、77.86%和91.86%。结论:经过几代饲养驯化繁殖,已达到正常群体自然繁殖水平,已成功稳定饲养近2年,繁殖到第22代,建立了云南省埃及伊蚊实验室品系,为登革热和其它虫媒病毒性疾病防治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北海市生物防制埃及伊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市埃及伊蚊分布在4个公社及市区西片,面积较广,属登革热流行的“危险区域”。为进一步探索消灭和控制埃及伊蚊的办法,1982年在地角村,高德公社的马屋村、李屋村,外沙公社的岭底村,进行饮用水缸养鱼防制埃及伊蚊的现场观察。防制方法:放养鱼前对观察点的所有住户贮水缸逐个进行检查有无埃及伊蚊幼虫,并造册登记,每只贮水缸放养1~2尾(尼罗罗非鱼或胡子鲶),定期由专人对所有水缸进行检查,登记(每月3次以上)。以房屋指数、布雷图指数作依据,对比放养鱼前后埃及伊蚊幼虫的密度变化。房屋指数  相似文献   

16.
广西埃及伊蚊防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埃及伊蚊是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的主要传播媒介。在世界上广泛分布于热带及部分亚热带地区,在我区主要分布于北海、合浦、防城等沿海县(市)的局部临海村镇。1980月6~11月,我区合浦县沙田、廉州及钦州的大路街首次发生登革热流行。结合对登革热的防治,自治区卫生防疫站、区寄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林海  赵伟  王志光  杨霞  李善干 《中国热带医学》2005,5(6):1396-1396,1399
目的了解海南省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为使用杀虫剂防制登革热媒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测试其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抗性系数。结果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36ppm和0.0069ppm,抗性系数分别为4.5和3.29;埃及伊蚊对两杀虫剂的LC50分别为0.0006ppm和0.001ppm,抗性系数均为2.00。结论海南省白纹伊蚊对此二种杀虫荆有低抗性,而埃及伊蚊则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18.
白纹伊蚊贵州麻尾株垂直传播登革病毒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白纹伊蚊贵州麻尾株对2型登革病毒(DEN—2)的经卵传递能力。方法:用DEN-2 NGC株感染白纹伊蚊贵州麻尾株,收集亲代及子1、2、3代蚊虫标本,提取亲代及子代蚊体内病毒总RNA,通过RT—PCR扩增蚊体内DEN—2病毒核酸,并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inf Ⅰ酶切鉴定。结果:感染白纹伊蚊贵州麻尾株后,子1~3代蚊体内均可检测出病毒核酸。结论:DEN-2能通过白纹伊蚊贵州麻尾株垂直传播,至少可以传3代。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登革病毒感染对白纹伊蚊生理、生态以及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观察比较通过胸腔接种方式人工感染登革病毒的白纹伊蚊和胸腔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蚊虫的死亡率、产卵量、孵化率、子代发育情况,以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两组蚊虫在死亡率、存活时间、产卵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它方面的差异不显著。结论登革病毒感染能够增加白纹伊蚊的死亡率并降低蚊虫的产卵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广州地区登革热媒介蚊虫白纹伊蚊携带登革病毒情况的监测,探讨传播媒介对该地区登革热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采集广州市各区新旧疫点附近的白纹伊蚊幼虫及成蚊,提取蚊虫总RNA,用登革病毒特异引物经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进行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08年以来共检测白纹伊蚊标本658批,合计12348只,平均每批检测18.8只蚊虫,未检测出登革病毒核酸。结论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携带登革病毒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