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偏头痛是常见的头痛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以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为特点,起病急,一般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很快缓解,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多在几小时内,发作间歇期正常。本病的发生率在头痛病人中占37%,可见于任何年龄,10~30岁是发病高峰,占80%,45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有降低趋势。女性患病是男性的3.5倍。根据本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中“头痛”、“头风”、“脑风”、“偏头痛”等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偏头痛多为内伤疾病。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  相似文献   

2.
学习朱良春先生用虫类药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上世纪 6 0年代中期始 ,即问业于著名中医学家朱良春先生。蒙朱老不弃 ,数十年来 ,对我之读书临证 ,无不悉心指点 ,并将其用虫类药的经验倾囊相授 ,使我终生获益。今选录部分学习朱老经验的心得体会 ,供同道参考。1 头痛为常见病之一 ,其浅而近者为头痛 ,深而久者为头风。其痛偏在头部一侧者则称为“偏头痛”、“偏头风”。前者多为外感冒风寒暑热 ,或内伤肝阳上亢 ,脾虚清阳不升之兼证 ,主证去 ,即自愈 ;后者则屡愈屡发 ,有的长达数年、数十年之久 ,且虚实兼见 ,不易根除 ,其中一部分头风极为顽固 ,一般常规用药 ,很难取效。朱良春…  相似文献   

3.
<正>偏头痛属中医"头风"、"头痛"范畴,是由各种原因导致颅内外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而引发的发作性头痛。其起病急骤,病势凶猛,缠绵难愈,反复发  相似文献   

4.
正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具有典型特征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表现为反复的发作性偏侧或双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恶心、呕吐、羞明等症状,属于中医"头风、头痛"范畴。患者可伴有神经、精神功能障碍,严重损害个体学习、工作及生活质量[1]。临床上中医、西医对偏头痛防治分别都有一定的疗效,但在有  相似文献   

5.
头痛是患者的一种自觉症状,临床上颇为常见,一般泛指头颅上半部,即眉毛以上至枕下部范围内的疼痛,可单独出现,也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对患者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本篇所论述的头痛,主要是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者。若属某一疾病出现的兼证,不在本篇叙述的范围之内,偏头痛属头痛的一种类型,已专篇论述,本篇亦不再赘述。本病属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针灸治疗头痛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山通络饮对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之头风病、眩晕病在临床上的治疗作用,为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临床经验和理论依据。方法:门诊随机抽样高脂血症,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以头痛、眩晕为主要体征的患者120例,分为治疗组(服用天山通络饮)80例和对照组(服用血脂康胶囊)40例,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血脂水平有明显降低,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显著。结论:天山通络饮,对中医辨证属痰瘀互结之高脂血症患者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而且对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自拟调肝止痛汤加减治疗头风10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相当于西医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等.2006年1月-2007年7月,笔者根据"手足三阴,独厥阴上颠"等理论,自拟调肝止痛汤结合辨证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天麻味甘、微温、入肝经,有熄风定惊作用。临床用于治疗虚风眩晕、头风头痛、半身不遂、癫痫、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天麻为一常用中药材,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省。从历史上看即有天麻伪品,近年来药材市场上天麻伪品亦时时可见。本文从性状、显微、化学及紫外光谱四方面,对天麻及其常见的六种伪品作一比较鉴别。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祖国医学概括在头风,头痛、偏头风等范畴之内。发病机理为阳明热盛,突感风湿之邪、气血逆乱,窍络瘀阻,致发本病。2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男性8例,女性13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69岁,其中30~50岁者18例;病程最短者3天,最长者14年,一年以上者19例;右侧支发病者12  相似文献   

10.
偏头痛中医辨治管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偏头痛是血管性头痛的一种,是神经-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以反复发作偏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的疾病,其痛暴发,痛势剧烈,伴恶心呕吐,或延及面肌拘急麻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其发病机理尚未明确,目前普遍认为与遗传特性、内分泌、环境和精神等内外因素有关.本病在中医文献中归属于"头风"、"脑风"、"头痛"、"厥头痛"等范畴.西医治疗方法众多,但疗效不很理想,中医中药治疗偏头痛近期疗效好,且有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观察针刺及天麻头风灵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①选择2003-02/2004-12福建省漳平市医院针灸科及龙岩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发作性紧张型头痛患者175例。均同意合作。②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针刺组89例,中药组86例。针刺组:取穴,以“醒脑开窍”法系列中项六针(风池、完骨、天柱)、印堂、上星、百会及四神聪组为主穴。诸穴常规消毒后,风池穴刺向对侧内眼角,用捻转提插泻法,以针感向同侧后头角(顶骨结节)放射为度,余穴用雀啄法,针感要求有窜、动、抽为度。1次/d,12d为1个疗程,休息3d,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天麻头风灵胶囊,4粒/次,2次/d,12d为1疗程,休息3d,继续下1个疗程。③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观察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按口述描绘4级评分法,1分为无痛,4分为严重痛)及头痛持续时间。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因为服药疗效差而自行停药3例,纳入结果分析172例。①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χ2=2.141,P<0.05)。两组治疗前头痛频率、头痛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个月后,针刺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t=2.143,2.211,2.383,P<0.05)。②未发现针刺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疗效优于中药治疗,有安全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2.
针刺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晓斌  郭伟  章浩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142-142,145
目的 对比观察针刺及天麻头风灵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①选择2003-02/2004-12福建省漳平市医院针灸科及龙岩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发作性紧张型头痛患者175例。均同意合作。②随机将患者分为2组:针刺组89例,中药组86例。针刺组:取穴,以“醒脑开窍”法系列中项六针(风池、完骨、天柱)、印堂、上星、百会及四神聪组为主穴。诸穴常规消毒后,风池穴刺向对侧内眼角,用捻转提插泻法,以针感向同侧后头角(顶骨结节)放射为度,余穴用雀啄法,针感要求有窜、动、抽为度。1次/d,12d为1个疗程,休息3d,继续下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天麻头风灵胶囊,4粒/次,2次/d。12d为:1疗程;休息3d,继续下1个疗程。③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观察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按口述描绘4级评分法,1分为无痛,4分为严重痛)及头痛持续时间。并评估治疗效果。结果因为服药疗效差而自行停药3例,纳人结果分析172例。④针刺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药组(r=2.141,P〈0.05)。两组治疗前头痛频率、头痛时间、头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个月后,针刺组头痛发作频率、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或短于对照组(t=2.143,2.211,2.383,〈0.05)。②未发现针刺及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针刺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疗效优于中药治疗,有安全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又称原发性帆管神经性头痛,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作的偏侧或双侧搏动性的头痛为特征。青壮年期患病率最高,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约50%有家族史。偏头痛发病率高,反复发作,每因气候、精神因素、妇女经期、劳累等因素诱发或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本病属中医学“头风”、“脑风”、“少阳头痛”等范畴,针灸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血管性头痛,是一种由于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临床十分常见。其特征为发作性的一侧或双侧头痛,痛有定处,刺痛、钻痛、胀痛、跳痛,疼痛反复不愈,常伴恶心、呕吐畏光、目珠胀痛等症。类似祖国医学中记载的偏头痛、头风。由于疼痛多反复不愈,根据中医“不通则痛”和“久痛入络”的观点,故认为本病与瘀阻脉络有关,而瘀阻脉络又多因肝郁不舒,阴虚阳亢所致。笔者运用自拟的活血开窍解郁汤治疗75例血管性头痛患者,取得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现代医学认为,偏头痛是由于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发作性头痛,水盐代谢障碍,精神受刺激,情绪不良及女性在月经期易发,研究观察到发作期血浆中5—羟色胺含量减少,继而引起血管扩张及动脉血管内缓激肽淤积,颅内受体的痛阈下降而出现头痛,属中医“头痛”、”头风痛”、“偏头痛”等范畴。方法 西药麦角胺,咖啡因、VB1、VB6等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但毒副作用多,只能短暂见效,远期疗效差。结果 中医辩证治疗或中西药结合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结论 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治疗偏头痛的《海络通》胶囊,经观察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偏头痛属中医”头风”范畴,由情志不畅,肝失疏泄,少阳枢机不利,清窍失养或痰瘀互结而清阳不升所致。以一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包括现代医学的血管神经性头痛、脑动脉硬化等。本病临床上较为多见,病情顽固,易反复发作,且病程较长。笔者自1998年3月开始运用管氏头颞三针治疗顽固性偏头痛,疗效……  相似文献   

17.
五种天麻类中成药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观察五种天麻类中成药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国际头痛学会诊断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病人 2 87例 ,随机分为 6组 ,5组口服天麻制剂的各组分别口服全天麻胶囊、天麻头风灵、天麻首乌片、天麻杜仲胶囊、天麻丸 2个月。对照组口服脑立清丸 2个月。动态观察病人头痛程度、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的变化。结果 :试验结束时 ,对照组 39例 ,有效 18例 ,有效率为 4 6 .2 %。 2 2 5例口服天麻类中成药病人临床总有效率为 81.8% ,无效 4 1例 ,无不良反应发生。五种天麻类药物对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病情的影响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天麻类制剂治疗发作性紧张型头痛安全、有效 ,疗效优于对照组。五种天麻制剂之间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神经系统常见疾患.其特点是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阵发性、反复发作的剧烈疼痛.祖国医学并无三叉神经痛这个病名,但类似三叉神经痛症状的记载早在明代医书《证治准绳》中就能查到.例如在:”头痛“,“偏头痛”.”两太阳痛”,”面痛”、”颖骨痛”等篇中皆有类似本病的详细论述.清朝陈士铎《辨证录》头痛门:“人有患半边头风者,或痛在左,或痛在右,大约痛在左者为多,百药治之无效,人不知其故.此症得之郁气不宣,又加风邪袭之于少阳之经,遂致半边头痛也……大约遇顺境则痛轻,遇逆境则痛重,遇拂郁之事而更加之.风寒之天则大痛而不能出乎,痛至岁久,则眼必缩小,十年之后必致坏目而不可救药矣.治法宜急解肝胆之郁气·一方用散偏汤.”此段描述很类似现代医学之三叉神经痛.陈氏不但详述了本病的症状,而且还指出了病因病机及治则方药.至于其它历代医学文献皆不乏本病的记载,并且有宝贵的治疗经验,这里不赘述.  相似文献   

19.
外伤性头痛是脑外伤后的症状之一,属于中医"头风"范畴.表现为头痛间歇发作,头胀痛,巅顶为甚,或痛至后脑及前额,痛如刀劈,见光更剧,严重者痛无休止,不能转侧起坐,夜不能寐,甚至服镇静剂无效.笔者近年来采用中医分型辨证治疗外伤性头痛患者68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40例,女28例;年龄15 ~70岁,平均(45.62±5.36)岁,以青壮年居多;病因:交通事故伤28例,击打伤26例,坠落、摔倒伤14例.  相似文献   

20.
林慧娟业医三十载,学验俱丰,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颇有建树。现笔者将林师对中老年高血压病康复的经验概述如下:l病因病机——肾应为本,疲瘀为标林师认为中老年高血压病同祖国医学“眩晕”、“头风”的范畴,临床上纯虚、纯实者少,本应标实之证最为常见,但本虚标实之具体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