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0 毫秒
1.
病毒性心肌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多见,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病毒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溶解作用和病毒诱导产生对心肌组织的自身免疫损害是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发病机制.西药治疗主要针对原发感染和心肌炎症两方面,但现有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不能肯定,中医药在此方面显示出明显优势.2010-09-2011-09,我们应用养心灵汤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25例,并与生脉饮治疗2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
吴文英  司锐 《河北中医》2013,35(8):1185-1186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侵犯心肌而引起心肌本身炎性病变,造成心肌细胞膜完整性破坏,流动性和通透性增强,导致不同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持续的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异常.2009-10-2011-10,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8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上大多数心肌炎实际上是病毒性的,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常见病.病毒性心肌炎是由嗜心性病毒如柯萨奇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问质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心肌炎性病变.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手段.我院在抗病毒的基础上用参麦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儿童和40岁以下成人多见,极易累及心脏传导系统而出现多种心律失常.我科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和护理病毒性心肌炎,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心肌炎是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坏死和心肌间质炎性改变的一种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除见于小儿外,多见于16~40岁之间青壮年.笔者就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几个问题发表看法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解毒养心冲剂治疗小儿轻、中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10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组加服解毒养心冲剂;观察两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心电图及心肌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疗效及症状、体征、心电图、心肌酶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解毒养心冲剂对小儿轻、中型病毒性心肌炎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C)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尚无特异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多种中药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也较为全面,中药现已成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药物。  相似文献   

8.
张乔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9):110-110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01月-2010年06月我院收治的56例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丁酶检测结果,并与同期非心肌炎小儿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丁酶阳性率分别为:90.2%和64% 非心肌炎小儿肌钙蛋白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阳性率分别为:8.2%和30%.结论:心肌肌钙蛋白T(cTnT)和肌酸激酶同丁工酶(CKMB)检测在儿童急性病毒性心肌炎(VMC)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燕  李佃贵  任晓丹 《河北中医》2010,32(8):1177-1178
病毒性心肌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急性或慢性炎症,为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2006—01-2008-12,我们采用清心I号方联合西药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0.
126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霞 《西部中医药》2007,20(9):26-27
近年来国内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有所增高,已引起医学界的关注.目前对病毒性心肌炎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通常采用的营养心肌,或根据病情选用抗心律失常类药物对症治疗,都缺乏有效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嗜心肌性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非特异性间质性炎症为主要病变的心肌炎。病毒性心肌炎可为流行发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约有5%的病人发生心肌炎,也可为散在发病。临床谱包括心肌局灶性炎症引起的无症状心肌炎到心肌弥漫性炎症所致的重症心肌炎。临床上大约有12.5%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可以转化为扩张型心肌病。因此,加强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防治,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近三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63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VM)为儿科常见病,该病病因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极少数患者可转化为扩张性心肌病、慢性心力衰竭等.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心血管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心肌疾病之一.我科应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2例,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康治疗小鼠柯萨奇B3(CVB3)病毒性心肌炎(VMC)慢性期的疗效.方法动物分为VMC组、心肌康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定量观察心肌康在体内对RNA复制的影响.结果心肌康组CVB3-RNA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心肌康具有明显抑制CVB3-RNA复制的作用,可能为一种良好的治疗慢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心肌炎是青少年时期常见的心肌疾病,近年发病呈逐渐上升趋势.笔者于2004年1月~2005年8月运用益气养阴解毒法治疗病毒性心肌炎8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生脉散提取物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生脉散提取物(SMT)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方法:BAIB/c小鼠腹腔注射CVB3后,第4天出现病毒性心肌炎体征,到第8天病变到达高峰,形成病毒性心肌炎动物模型。通过观察小鼠体重变化,血清中LDH、AST和MDA的含量,心肌组织中病毒滴度,心肌组织病理变化和超微结构变化,研究SMT对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作用。结果:SMT提高心肌炎小鼠的体重增长速度;降低血清中LDH、AST及MDA的含量;改善心脏病理变化,改善心肌组织的超微结构;抑制病毒在心肌组织内的增殖。结论:SMT对病毒性心肌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与抗氧化和抑制病毒在心肌组织中复制有关。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医学对病毒性心肌炎主要以抗病毒、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然而抗病毒药物的长期大量应用,易产生耐药性且复发率高。中医药辨证论治在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受到患者青睐。本文将从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阐述中医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肌康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将76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34例,均预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心肌康胶囊,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肌康胶囊治疗小儿病毒性肌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的炎症。几乎所有病毒均可引起心肌炎,其中柯萨奇B组1-5型最易引起心肌炎,占所有病毒性心肌炎的60%。其病因现意见不一,现有学者对病毒感染与细胞免疫异常哪些起主要作用有不同意见。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心肌中见到细胞凋亡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对于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有1999年制定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其治疗措施是综合性多方面的,包括抑制病毒、降低自由基、纠正心率紊乱、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中药治疗也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9.
“心肌泰胶囊”治疗气血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60例临床观察黑龙江省中龙医药专科研究院刘晓晶(150080)收稿日期:97—08—15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升高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病毒性心肌炎药物。本组病例采用心肌泰胶...  相似文献   

20.
病毒性心肌炎 (VMC)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它是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和心肌内小血管 ,毒素损伤心肌和免疫介导途径引起心肌病理改变[1] 。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目前缺少特效手段。笔者采用黄芪注射液、辅酶Q10 、抗心律失常药物为主治疗此病 ,取得了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 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符合 1995年成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 ,男 17例 ,女 13例 ;平均年龄( 3 3 .5± 10 .7)岁 ;病程≤ 1周者 14例 ,≤ 2周者 8例 ,≤ 4周者 4例。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 ,心功能Ⅰ级 11例 ,Ⅱ~Ⅳ级 15例 ,Ⅵ级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