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伶  黄宗干  涂植光  冯文莉 《医学争鸣》2003,24(12):1075-1077
目的 :探讨不同造血生长因子组合对人脐血造血细胞的体外增殖效应 .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祖细胞集落测定 ,观察人脐血单个核细胞 (MNC)经多种造血生长因子的不同组合作用 2wk后其有核细胞、CD34+ 细胞和祖细胞数量的变化 ,并用脾结节形成实验和骨髓祖细胞培养等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短期造血能力 .结果 :脐血MNC分别与A(SCF /IL 3/IL 6 /G CSF/GM CSF) ,B(SCF/IL 3/IL 6 /FL/EPO) ,C(SCF/IL 3/IL 6 /EPO ) ,3种造血生长因子组合悬浮培养 2wk ,有核细胞、CD34+ 细胞和祖细胞数量增加 .有核细胞总数在B组因子作用下增加最显著 [(2 6± 5 )倍 ],而CD34+ 细胞数量在A组因子作用下增加最明显 [(8± 2 )倍 ].3种因子组合对不同种类祖细胞的增殖效应不同 ,其中A组因子主要刺激早期混合系祖细胞CFU Mix扩增 [(11± 2 )倍 ],B组因子主要刺激粒单系祖细胞CFU GM扩增 [(2 2± 3)倍 ],C组因子主要刺激早期红系祖细胞BFU E扩增 [(13± 4 )倍 ].此外 ,给受照小鼠输注A组因子作用后的人脐血细胞 ,13d在小鼠脾脏形成脾结节 (CFU S) ,30d从小鼠骨髓检出造血祖细胞(CFU GM和CFU E) ,造血细胞数量与从输注新鲜脐血细胞的小鼠体内检出的结果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结论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具有体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因子组合FL+TPO+SCF+IL-6对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方法 采用Mini-MACS分离纯化出CD34^ 细胞,在无基质接触的液体悬浮培养体系培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集落形成试验等动态测定细胞扩增情况。结果 培养4周后,FL+TPO+SCF+IL-6组细胞总数、集落形成数均比扩增前显著增加(P<0.05),并且能维持一定比例的CD34^ 、Thy-1^ 细胞;SCF+IL-3+IL-6+GM-CSF+EPO组在第2周时集落形成数已降低,第4周时集落形成数、CD34^ 细胞基本检测不到。结论 与经典因子组合SCF+IL-3+IL-6+GM-CSF+EPO相比,因子组合FL+TPO+SCF+IL-6能在较长时间内有效扩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个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与外源性细胞因子的协同造血支持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与外源性细胞因子如重组人干细胞因子 (rh SCF)、IL - 3、IL - 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等先后对成人骨髓单个核细胞及 CD34 + 富集细胞培养 5 d至 2周。结果 :胎儿骨髓基质细胞与上述细胞因子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 ,CD34 +富集细胞以胎儿骨髓基质细胞 +SCF+IL- 3+IL- 6 +G- CSF+EPO培养 2周 ,可使细胞总数、粒 -单系造血祖细胞 (CFU- GM)、早期红系造血祖细胞 (BFU- E)及 CD34 +细胞分别扩增 (119.6± 30 .9)倍、(5 4.6± 17.4)倍、(2 5 .2± 4.4)倍、(11.1± 4.2 )倍。结论 :胎儿骨髓基质细胞可协同上述外源性细胞因子支持成人骨髓造血祖细胞的有效扩增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因子组合FL+TPO+SCF+IL-6对脐血CD34 +细胞的体外扩增效应.方法采用Mini-MACS分离纯化出CD34+细胞, 在无基质接触的液体悬浮培养体系培养,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集落形成试验等动态测定细胞扩增情况.结果培养4周后,FL+TPO+SCF+IL-6组细胞总数、集落形成数均比扩增前显著增加(P<0.05),并且能维持一定比例的CD34+、Th y-1+细胞;SCF+IL-3+IL-6+GM-CSF+EPO组在第2周时集落形成数已降低,第4周时集落形成数、CD34+细胞基本检测不到.结论与经典因子组合SCF+IL-3+IL-6+G M-CSF+EPO相比,因子组合FL+TPO +SCF+IL-6能在较长时间内有效扩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 是一个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5.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肿瘤化疗病人骨髓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目的 探讨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因化疗所致骨髓功能抑制的恶性肿瘤病人骨髓造血功能重建的临床意义。 2方法 从健康人脐血中纯化制备造血干细胞 ,每例病人每天静脉输注 2× 10 9个造血干细胞 ,连续5 d.以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进行疗效评价。 3结果 治疗前白细胞计数为 (2 .78± 1.72 )× 10 9/ L,治疗后第 7天为(4.5 5± 1.0 1)× 10 9/ L,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F=18.5 0 ,q=6 .95 ,P<0 .0 1) ;治疗前血红蛋白含量为 (12 1.5 6±11.2 7) g/ L,治疗后第 14天为 (130 .72± 12 .5 8) g/ 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F=14.0 2 ,q=4.90 ,P<0 .0 1) ,且治疗后第 2 1天比治疗后第 7天增高 (F=14.0 2 ,q=6 .2 6 ,P<0 .0 1) ;治疗前血小板计数为 (192 .38±18.2 1)× 10 9/ L,治疗后第 2 1天为 (2 0 1.5 7± 17.86 )× 10 9/ 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F=9.0 1,q=3.99,P<0 .0 1)。 4结论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重建或改善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疗效。提升白细胞速度较血红蛋白及血小板为快。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脐血浆中造血活性物质的作用,用半固体培养法对混合脐血浆、重组人造血生长因子及正常成人混合血清在体外对正常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的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成人混合血清对粒单祖细胞及红系祖细胞的集落形成无明显的刺激活性,而混合脐血浆对粒单祖细胞及红系祖细胞的集落形成具有较高水平的刺激活性,其作用与小牛血清加人重组GM-CSF相当(P>005,差异无显著性).以上结果提示脐血浆中含有较高水平的造血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7.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IL-1β,IL-6含量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峰  屈秋民  韩建峰  乔晋  杨华  武成斌 《医学争鸣》2004,25(16):1496-1498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 (AD)患者血清IL 1 β,IL 6水平的变化 ,及其与AD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 :严格按照1∶1配对的原则选择AD患者、健康老人各 2 8例 ,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IL 1 β ,IL 6含量 .结果 :血清IL 1 β含量AD组(2 4± 1 3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 (NC)组 (7± 5ng/L)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而血清IL 6含量AD组 (4 9± 2 3ng/L)虽高于NC组 (4 4± 2 3ng/L)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不同严重程度AD组之间血清IL 1 β,IL 6含量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AD患者血清IL 1 β水平高于正常对照 ,可能与AD脑内炎症反应有关 .而外周IL 6水平与AD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晚孕期与足月胎儿脐血干/祖细胞功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Ma Y  Zou P  Xiao J  Huang S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5):330-333
目的 对比研究中、晚孕期和足月胎儿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特性 ,为造血干细胞宫内移植和基因治疗先天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分离法、流式细胞术、液体培养、半固体甲基纤维素培养等对中、晚妊期及足月胎儿脐血造血干 /祖细胞比例、对细胞因子的反应性、体外增殖及自我更新能力进行了测定。结果 未足月脐血中CD34+ 、CD34+ CD38- 细胞及CD34+ 细胞中CD34+ HLL DR+ 、CD34+ CD38- 细胞比例较足月脐血高 (平均 3 1 4 %、0 76 %比 0 78%、0 1 8%及 9 8%、2 0 4%比 3 9%、1 4 6 % ) ,产生的集落形成单位量 (CFU)较足月脐血高 ,且与CD34+ 细胞比例成正相关 (r =0 83) ,长期培养启动细胞 (LTC IC)约是足月脐血的 3倍 (5 7± 1 2 / 1 0 5细胞比1 7± 0 8/ 1 0 5细胞 ,P <0 0 5)。在短期液体培养体系中 ,不同胎龄脐血干 /祖细胞具有相似的扩增潜能 ,体外细胞因子支持下培养 7天 ,CFU C、细胞总数、CD34+ 细胞数、CD34+ CD38- 细胞数达高峰 ,之后逐渐下降 ,其中以SCF +FL +TPO +IL 3 +IL 6组合条件下效果最显著。结论 未足月胎儿 (尤其是中妊期 )脐血与足月胎儿脐血相比 ,含有较高的造血干 /祖细胞 ,有较强的集落形成能力 ,对细胞生长因子刺激敏感 ,在体外能有效地扩增和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商陆素-脾细胞条件培养基(PWM-SCM)对小白鼠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作用.方法用micro-ELISA方法测定PWM-SCM中IL-2、IL-3、IL-4和IL-6的含量,在CFU-GM和CFU-E培养体系中加入PWM-SCM,观察其对造血祖细胞的作用.结果PWM-SCM中4种细胞因子的含量IL-2为72.5±1.1 pg/ml,IL-3为433.3±11.6 pg/ml,IL-4为28.9±0.4pg/ml,IL-6为143.3pg/ml,其测定值均高于对照组RPMI-1640完全培养基中测定的含量(P<0.05~0.01).骨髓造血祖细胞培养显示,PWM-SCM对CFU-GM无影响,但CFU-E的集落数由6.2±1.4增加到34.0±2.5,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PWM-SCM中含有多种细胞因子,对小白鼠骨髓造血祖细胞有集落刺激活性,对CFU-E的形成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和流式细胞术(FCM),观察了脐血中粒-单系祖细胞(CFU-GM)和红系祖细胞(BFU-E)的数量和特性,并对其细胞增殖周期和骨髓及成人外周血做了比较.结果表明,脐血中含丰富的CFU-GM和BFU-E,其数量低于成人骨髓而大大超过外周血水平;脐血红系祖细胞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爆式促进活性(BPA)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而粒系祖细胞对集落刺激因子(CSF)的敏感性和骨髓比较似无明显差别;脐血S期、G_2+M期及S+G_2M期细胞数均明显低于骨髓,虽略高于外周血各期细胞数,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提示脐血造血干细胞体外培养可以得活性较高的祖细胞.  相似文献   

11.
Circulating 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hysiology and homeostasis of the hematopoietic system. The frequency of these cells varies throughout development, being more abundant during gestation. In the adult, the numbers of such cells are extremely low; however, they can be increased by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chemotherapy and/or recombinant cytokines to individuals. This mechanism--known as mobilization--involves the disruption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primitive hematopoietic cells and microenvironment elements (stromal cells and extracellular matrix molecules), which are mediated by a group of molecules known as cell adhesion molecules. During the last two decades, circulating cells of newborns (those present in umbilical cord blood) and adults (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 have gained relevance not only because of their biology, but also because of their clinical application. Indeed, at present the number of mobilized peripheral blood-derived hematopoietic cell transplants performed worldwide is clearly superior to the number of bone marrow transplants being done annually. On the other hand, the number of cord blood transplants h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during the last few years, and cord blood banking has expanded in a significant manner over the last decade. Circulating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 are being manipulated ex vivo, both in cellular and molecular terms, and the clinical use of these manipulated cells is just beginning. Undoubtedly, hematopoietic cells present in circulation will play a key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gene and cellular therapies for a variety of diseas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培养脐血中具有造血潜能的造血细胞 ,分析脐血中造血细胞的特性。方法 用密封的采血袋采集脐血 ,采用羟乙基淀粉一次沉淀法分离有核细胞 ,用半固体培养体系培养 ,7天计数红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E) ,14天后计数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 E)、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 (CFU GM) ,同时染色分析集落的组成成分。结果 采集 34份脐血 ,平均体积为 (99± 2 2 )ml;有核细胞数为 (0 6 4~ 2 5 9)×10 9,有核细胞回收率为 79 2 %± 13 7% ,回收的有核细胞绝对值为 (1 2 2± 0 43)× 10 9;平均每份脐血中含有BFU E(1 39± 0 75 )× 10 6,CFU GM (2 15± 1 2 2 )× 10 6。结论 脐血富含各期具有造血潜能细胞 ,每份脐血在有核细胞数和各种集落总数都可以满足成人移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脐血造血细胞分离和冻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用6%羟乙基淀粉学淀,比重1.077,1.080的Ficoll-泛影葡胺及比重1.080的Percoll分层分离脐血有核细胞,发现以比重1.080的Percoll分层后粒-单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0回收率最高,可达104%,随全血加入培养体系中的少量血浆会明显影响CFU-GM回收率的计算,6例脐血用不同保护剂及降温方法冻存证明-70℃冰箱降温效果接近甚至优于程控降温,结果表明,用Perc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PCR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后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1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首次术后10、20和30d的口腔颊黏膜上皮细胞及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STR法比较其外周血与口腔黏膜细胞中D7S3048、D4S2639、D14S306、D18S535、F13A01、FESFPS、vWA、CSF1PO、TPOX和THO1等STR位点联合基因型改变。结果:13例HSCT患者的外周血中均发现外源STR基因型。10、20和30d13例患者口腔黏膜细胞与外周血检测的10个STR基因位点均至少有5个不同。结论:对受者外周血与口腔黏膜多个STR基因位点的基因型进行对比,可随时监测HSCT患者植入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建立中的脐带血采集、分离、低温冻存的方法。方法 :自 1997年 7月至2 0 0 0年 7月已冻存经过HLA配型的脐带血 (cordblood ,CB) 3 74 4份。CB采自经检查符合要求的足月顺产或剖宫产新生儿 ,经 (citratephosphateadeninedextnse ,CPD A)抗凝 ,用密闭式血袋采集法采集。采集后置于室温保存 ,18h内处理。用羟乙基淀粉 (hydroxythylstarch ,HES)沉降后一次分离方法去除绝大多数红细胞及大部分血浆。采用以二甲亚砜 (dimethylsulfoxide ,DMSO)为主的冷冻保剂 ,冷冻保存CB。DMSO的终质量分数为 10 %。经序控降温后 ,置于 - 196℃液氮中保存。结果 :分析了 3 74 4份冻存CB ,平均采集量为 (93± 2 2 )ml(45~ 198ml)。浓缩后平均体积为 (3 8± 8)ml(3 0~ 60ml) ;浓缩前后有核细胞数 .浓缩前平均有核细胞数为 11.2× 10 8± 5 .3× 10 8(4.5× 10 8~ 4 5 .1× 10 8) ;采用HES沉降一次离心浓缩去除红细胞后的平均有核细胞数为 9.7× 10 8± 4 .6× 10 8(3 .1× 10 8~ 3 0 .5× 10 8) ;平均有核细胞回收率为 79%。质控检测 4 0份标本细胞活率为 88.2 % ,CFU GM回收率和CD3 4 +细胞计数分别为 97.6%和 86.4 %。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CB采集、冻存及造血干细胞和病原生物检测的方法是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造血生长因子体外诱导脐血造血细胞向粒系细胞分化的能力。方法 从新鲜的脐血标本中分离的单个核细胞接种于含脐血血清和造血生长因子的IMDM培养液中悬浮培养 5周 ,采用有核细胞计数、免疫荧光染色计数和祖细胞集落测定对有核细胞总数、CD3 4+ 细胞和粒单系祖细胞进行动态检测。结果 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干细胞因子、白介素 3和白介素 6培养脐血单个核细胞 3周 ,可以显著扩增有核细胞总数和CFU GM ,扩增倍数分别为培养前的 5 8 3倍和 12 2倍 ,且培养后的细胞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而CD3 4+ 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则从 0 97%下降到 0 0 5 %。按照此培养条件 ,可以使单份新鲜脐血样本中有核细胞总数增加 ( 5 1± 2 3 )倍 ,CFU GM增加 ( 2 2± 0 95 )倍。结论 本培养体系在体外可以诱导脐血造血细胞向粒系定向诱导分化 ,从而增加单份脐血中粒单系祖细胞和粒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脂多糖(LPS)对脐血干/祖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探寻脐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新方法。方法:将不同浓度的自制脂多糖和标准脂多糖分别加入含有脐血CD34^+细胞的液体培养体系中培养,采用MTT测定方法分别测定脐血CD34^+细胞增殖率。结果:不同浓度的自制脂多糖与标准脂多糖均可出现低浓度促进脐血CD34^+细胞增殖,高浓度抑制其增殖的作用。最佳效应浓度分别在30U/mL及10mg/L。结论:脂多糖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增殖可能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长期冻存的效果,以探讨脐血造血干细胞适宜的保存时间。方法以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3%羟乙基淀粉(HES)和4%人血白蛋白(HSA)作为细胞冷冻保护剂,分别采用-80℃冰箱直接冻存和程控降温-196℃液氮冻存,冻存前及冻存3、6及12个月后,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脐血单个核细胞(MNC)计数,台盼蓝拒染法显微镜下计数细胞存活率及流式细胞仪测定CD34 细胞计数。结果在-80℃冰箱冻存3个月后,脐血MNC计数、台盼蓝拒染率及CD34 细胞计数冻存前后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冻存6个月后,脐血台盼蓝拒染率较冻存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冻存12个月后,脐血各项指标较冻存前差异均有显著性,其中台盼蓝拒染率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在-196℃液氮冻存3、6及12个月后,脐血MNC计数、台盼蓝拒染率及CD34 细胞计数冻存前后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结论以终浓度为5%二甲基亚砜(DMSO)、3%羟乙基淀粉(HES)和4%人血白蛋白(HSA)作为细胞冷冻保护剂,脐血造血干细胞在-80℃冰箱中可以有效保存3个月,6个月后存在部分细胞损害,此时的脐血不适合作干细胞移植。脐血经程控降温-196℃液氮冻存12个月后,造血干细胞仍保存完好,适宜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例造血干细胞正常供者采用中位剂量G-CSF10.9μg/(kg·d)皮下注射3~5天后,使用COBE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采集物中CD34 细胞数。结果:第一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个)及CD34 细胞量(个)分别为(1.12~13.06,中位数3.10)×108/kg供者体重及(1.14~10.42,中位数3.8)×106/kg供者体重。MNC及CD34 细胞采集总量分别为(2.21~13.60,中位数5.80)×108/kg受者体重及(2.30~14.00,中位数6.40)×106/kg受者体重,均达到移植要求。男性CD34 细胞总量显著高于女性。不良反应较为轻微。供者年龄、体重、G-CSF剂量、采集前白细胞数等与采集所得MNC及CD34 细胞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G-CSF作为正常供者动员剂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