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型肉毒毒素治疗书写痉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998年2月-2003年3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14例,男12例,女2例;年龄60-72岁;病程2-13年;均为文职工作者,右利手;震颤型12例,痉挛型2例.多为缓慢起病,书写时由于不自主的肌紧张和痉挛而致前臂和手的姿势异常,握笔困难、书写抖动或不能连续书写,严重者左手垫于右手小鱼际肌下方或用左手抓住右手腕方能书写.  相似文献   

2.
书写痉挛症发病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写痉挛症是由于职业因素长期从事手部精细动 ,导致手部肌肉痉挛 ,出现以书写功能障碍为主的一种症状群 ,表现为患者在持笔时或开始写字时困难。系统阐述书写痉挛症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脊髓水平、基底节和丘脑水平、大脑皮层水平 )和治疗 (包括口服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和外科治疗 )。  相似文献   

3.
书写痉挛是较难治的一种疾病,我们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1997年11月~2006年1 1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共诊治书写痉挛25例,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21岁~74岁,病程半年至10年,均为口服药物、针灸、理疗,手术治疗未能控制者.25例患者均做上肢肌电图及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可见病变肌肉痉挛波,病侧肢体X线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找引起患者书写痉挛 (writer scramp)并导致字迹抖动不清的主要责任肌群 ,并同时观察局部注射肉毒毒素 A (botulinumtoxin A ,BTX A)对书写痉挛病症的治疗效果及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通过对前臂肌群的选择性运动 ,判断各肌群对书写痉挛症状的影响 ,并初步认定责任肌群 ,然后用维库溴铵对初步确定的责任肌群进行选择性注射 ,以进一步确定引起书写痉挛的主要责任肌群 ,最后对已确定的主要责任肌群进行BTX A多点注射 ,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本研究发现 ,当前臂旋转肌群运动时会加重书写痉挛症状 ,对该群肌肉注射维库溴铵后可消除痉挛症状。当对旋转肌群进行BTX A注射后 ,受试的 3例患者 (共 5侧患肢 )症状全部得到改善 ,无一例发生可察觉的握力减退及垂腕等副反应。结论 前臂旋转肌群是导致书写痉挛并致使字迹抖动不清的主要责任肌群 ,对其进行BTX A选择性多点注射可获得满意疗效 ,同时还可避免握力减退及垂腕等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立体定向脑深部微电极记录引导下的术治疗书写痉挛的方法及疗效,探讨治疗的机理。方法:运用脑深部微电极记录引导下立体定向技术,对10例书写痉挛患者实施了丘脑腹中间核(Vim)和丘脑腹嘴核(Vo)的毁损术,进行疗效分析。结果:10例患者术后书写功能即刻恢复正常,2例出现的感觉异常和构音障碍的可逆性手术并症,无永久性手术并发症,1-2年的随访疗效稳定无复发。结论:选择性丘脑切开是治疗书写痉挛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局灶性肌张力障碍临床观察与护理.方法126例患者接受A型肉毒毒素进行一点或多点注射,采用Scott痉挛强度分级评估疗效.结果接受注射2~7日后开始显效,约7~15日达疗效平台期,持续10~28周,疗效最显著为头面部肌张力不全,有效率为87.5%,痉挛性斜颈与书写痉挛临床缓解率为62.9%.少数患者出现疲劳和周身不适感,注射点出现皮下瘀点或瘀斑.结论肉毒毒素能有效治疗局部肌张力不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局灶型肌张力障碍治疗的疗效。方法 2016年1~12月我院84例局灶型肌张力障碍患者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苯海索,观察组患者则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书写痉挛程度、肌张力与痉挛性倾斜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书写痉挛评分量表(WCRS)、Burke-Fahn-Marsden量表(BFM)与西多伦多痉挛性倾斜评分量表(TWSTRS)总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局灶型肌张力障碍治疗的疗效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护理观察中药水疗用于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7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水疗,并进行护理观察.3个疗程后采用修订的Asworth痉挛量表对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7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显效32例,有效4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结论 中药水疗能有效降低痉挛型脑瘫患儿肌张力,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强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痉挛是临床难题,也是国际医学热点.脑卒中、脑瘫、颅脑外伤、脊髓损伤、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和多发硬化等神经康复领域常见病,都会伴有痉挛问题.痉挛是感觉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是上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之一.痉挛的出现会限制患者运动而导致功能障碍,痉挛特别是严重的异常痉挛模式的存在使患者无法行走,转移困难,出现异常坐姿与平衡障碍,日常生活受到严重的限制,甚至终身需要照顾.能否及时有效地对痉挛状态予以正确干预,是挖掘患者康复潜能的关键,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针刺治疗痉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周围神经缩窄术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护理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58例痉挛型脑瘫患者,在全麻下行相应痉挛肢体的周围神经缩窄术,对比术前术后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结果 术后患者的肢体痉挛明显减 轻,肢体灵活度增加.结论 周围神经缩窄术能明显改善脑瘫患者的肢体痉挛,增加肢体的灵活度,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原因及护理策略.方法 共274例患者接受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手术,分为发生膀胱痉挛组和未发生膀胱痉挛组,分析膀胱痉挛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 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焦虑程度高,多次电切、冲洗水未预热、血块阻塞导尿管会显著增加膀胱痉挛风险.围术期心理护理,选择合理的冲洗液温度和冲洗速度降低了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减轻了患者痛苦.结论 心理因素和膀胱冲洗液的温度、冲洗速度是诱发膀胱痉挛的重要因素,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脑中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脑中风肢体痉挛患者16例,以15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上下肢痉挛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上、下肢痉挛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自拟益气养阴方治疗脑中风肢体痉挛疗效明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63例发生膀胱痉挛的患者进行了原因分析,并实施针对性护理.结果:63例患者膀胱痉挛症状得到缓解,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针对性护理可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BTX)是治疗肌张力障碍和肌肉痉挛十分有效的药物.在我国,多应用于颜面部和颈部的肌肉痉挛.对于脑损伤后所致的肢体痉挛,我国应用这种方法治疗的情况并不多.本文就肉毒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抗痉挛肢位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52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抗痉挛肢位护理组92例和常规护理组60例,入院当天对抗痉挛肢位护理组患者进行抗痉挛肢位的护理,常规护理组只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痉挛缓解效果.结果:抗痉挛肢位护理组有效率为90.22%,常规护理组有效率为55.00%,两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抗痉挛肢位的护理可有效控制脑梗死急性期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前列腺切除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进展,主要包括分型、发生膀胱痉挛的原因、防治的护理措施.认为作为专科护士要掌握膀胱痉挛的影响因素,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可减少膀胱痉挛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上肢痉挛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之一.痉挛可造成上肢功能受限,出现肘屈曲、腕掌屈、前臂旋前、手指屈曲等异常模式,致使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下降,如穿衣困难,姿势不美观,出现痉挛性肢体疼痛和关节挛缩等问题.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在恢复过程中出现的肌张力增高或痉挛状态是影响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1].课题组根据针对康复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上肢屈曲痉挛,自行研发的抗痉挛三角架并应用于上肢屈曲痉挛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中药熏蒸配合按摩对痉挛型脑瘫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8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成中药熏蒸加按摩治疗组和单纯按摩对照组各43例,同时治疗三个疗程,采用修改的Asworth痉挛评价表对治疗前后的痉挛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对于肌张力的降低,治疗组有效率为72%,对照组有效率为48%,两组在肌张力的缓解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熏蒸配合按摩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可明显降低肌张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痉挛程度的影响.方法 结合康复医学理论与技术,改良脑卒中偏瘫患者常规护理,制定出一套旨在降低其痉挛程度的护理模式.160名脑卒中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单数为常规护理组,双数为康复护理组.结果 改良后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常规对偏瘫痉挛程度明显的改善(P<0.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抑制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痉挛,改善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缓解偏瘫痉挛4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推拿结合运动疗法缓解偏瘫痉挛的疗效.方法 对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推拿结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结果 36例患者Ashworth痉挛分级下降.结论 推拿结合运动疗法对缓解偏瘫痉挛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