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53)基因与人类肿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爱菊 《医学综述》1998,4(8):405-407
<正>近年来,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p~(53)最重要的一类肿瘤抑制基因,是许多恶性肿瘤十分常见的共同损伤耙的,其结构改变与表达异常可能是这些恶性肿瘤发生的中心环节.本文就P~(53)基因与人类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1 P~(53)基因及产物的一般性质P~(53)基因定位于人类染色体17.1P~(53),基因全长16Kb~20Kb,基因组共有11个外显子,编码393个氨基酸.P~(53)蛋白质是一种由P~(53)基因编码的与细胞分裂周期相关的核磷酸蛋白质,分子量为53KD.P~(53)蛋白质在正常或非转化细胞中维持在低水平.P~(53)蛋白质的半衰期,在培养中多数的非转化细胞为20分钟~30分钟,在正常脾细胞中只有6分钟,在转化细胞中半衰期明显延长,表达水平增高.在鼠胚白血病细胞株中氨基酸缺失的P~(53)蛋白质半衰期可长达9.5小时.P~(53)蛋白质的正常功能有:①抑制c-myc基因的表达;②一种转录激活因子,能激活抑制细胞增殖基因的表达;③能控制DNA多聚酶α与DNA复制体其它成分的相互作用,从而具有控制DNA合成启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4.
杨凌云 《医学综述》2011,17(18):2768-2770
miRNA是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调控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分化、生长、新陈代谢以及细胞寿命等多个生物过程。在卵巢癌、子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miRNA表达谱存在明显异常,提示其可能在调控妇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阐述miRNA的生化特征,并分析和总结miRNA与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以及耐药性的关系,为妇科肿瘤中miRNA的功能研究以及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进行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讨论会上各学科共同围绕一个病例或一个病种进行会诊,临床、病理、B超、放射影像等资料齐全,除相关科室提前准备的中心性发言外,到会人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参会人员受益匪浅,提高了对疑难病例的诊治水平。为了将他们的诊治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临床医生获益,我刊开辟“循证病例讨论”栏目,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此栏目。  相似文献   

6.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近年来对硒的抗癌作用机理、预防及治疗肿瘤的作用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很大进展。1 硒的发现与研究进展  J .J .Berzelius于 1817年发现了硒 ,并命名为Se lenium。 1911年 ,德国学者VonWasserman发现亚硒酸钠能促使小鼠的移植性癌退化。英国与美国学者发现硒对人体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并将之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目前大量动物实验表明 ,在水或饲料中加入硒化合物 ,浓度范围为 0 .1~ 6 .0 μg/g ,可有效对抗化学致癌剂 (3-甲基胆蒽、3-甲基 - 4-二甲基氨基偶氮苯、2 -乙酰氨基笏、黄曲霉毒…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肿瘤ras癌基因产物P21的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为明确DNA含量可否作为肾上腺肿瘤良恶性诊断的指标 ,采用FCM技术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10例以及肾上腺皮质肿瘤 7例新鲜标本进行了DNA含量的测定。6例病理为皮质腺瘤标本 ,2例DNA含量为非整倍体 ,其中 1例出现肝转移而确诊为恶性 ,1例皮质腺癌为二倍体的患者无瘤生存 ,而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以及瘤旁肾上腺标本DNA含量均为非整倍体 ,但病理学及随访均不支持恶性。认为采用FCM技术测定肾上腺肿瘤DNA含量对判断皮质肿瘤良恶性可能是一项重要方法 ,但对嗜铬细胞瘤的作用不大  相似文献   

10.
《健康之路》2006,(5):41-41
据了解,染发剂多含铅和对苯二胺,这类化学染料存在潜在的致癌危险性,长期使用会产生慢性积毒,久而久之就有可能促进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SE)的结构、功能以及与消化道肿瘤发生、转移的关系和可能的机制作一综述。方法:收集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的文献。结果与结论:乙酰肝素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的关键酶,与肿瘤细胞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已成为消化道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2.
丹皮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光  康健 《医学综述》2008,14(19):3001-3003
丹皮酚有镇静、催眠、解热、镇痛、抗炎、抗菌等药理作用。细胞凋亡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生命过程,是多细胞动物调节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有基因调控的细胞主动性死亡过程。近年来试验研究表明,丹皮酚还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肿瘤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本文综述了丹皮酚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彭峰 《医学综述》2011,17(10):1484-1486
Th17细胞是近些年来才被发现确立的Th细胞亚群,主要的功能是促进炎症发展,并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现在发现Th17细胞与肿瘤也有一定的关系,研究主要集中在Th17细胞水平与肿瘤相关性、相关细胞因子的作用、Th17细胞对肿瘤作用等方面,但是研究的结果还不能明确说明Th17细胞在肿瘤中的确切作用,还需要深入地研究来验证。现就Th17细胞与肿瘤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4.
对48例膀胱肿瘤患者行红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粘附功能观察。结果表明:反应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的自然肿瘤红细胞花环率、直向肿红细胞花环率,促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和协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提示膀胱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功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15.
槲皮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槲皮素是从中药及天然植物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细胞增殖及促肿瘤细胞凋亡的生物学作用。本文主要阐述槲皮素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其中包括阻滞细胞周期;调节Bcl-2/bax的表达;上调cspases-3;阻遏热休克蛋白;抑制Survivin;抑制端粒酶活性;改变线粒体膜电位和阻断信号转导通路等。  相似文献   

16.
李彩霞 《医学综述》2006,12(16):963-965
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免疫治疗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是,肿瘤的低免疫原性和机体对肿瘤的低免疫反应性,使得免疫治疗受到限制。目前,树突状细胞(DC)的免疫呈递作用,在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得到进一步认识。有望成为临床上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郜宇  陈丽 《医学综述》2007,13(17):1297-1299
血管内皮细胞对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凋亡引起的血管萎缩衰退,不仅在临床上造成很多人类疾病而且会促进感染性休克的发生、发展。肿瘤坏死因子α有着强大的细胞毒性,可以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凋亡。本文对肿瘤坏死因子α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和炎性反应、杀伤肿瘤等方面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在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NF-α在脑组织中可以由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高水平表达,能促进脑组织中胶质细胞增殖、影响兴奋性氨基酸和抑制性氨基酸比例、促进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的释放等,最终影响癫痫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震  阮林 《医学综述》2014,(16):2928-2930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肿瘤患者的镇痛已成为临床面临的重要问题。阿片类药物是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及术后镇痛的重要药物。有研究表明,一些常用的阿片类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增殖作用,但其对肿瘤细胞及其微环境的影响及机制尚存在争议。肿瘤与其微环境的关系极为复杂,药物剂量和用药方案的改变对肿瘤的影响也有很大差异。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为今后制订合理的麻醉和癌痛镇痛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端粒、端粒酶在肿瘤、细胞衰老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端粒和端粒酶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与人类的衰老和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端粒是线性染色体末端的一段特殊的DNA-蛋白质复合物;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它的存在解决了染色体末端复制缩短问题,同时认为端粒酶的过度表达与细胞的永生化和癌变直接相关。文章综述了端粒和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及其与细胞衰老及肿瘤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之上展望了端粒酶在抗衰老、抑制肿瘤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