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酋荚考辨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疒夅)病第16方:"一、(疒夅),坎方尺有半,深至肘,即烧陈(膏)其中,令其灰不盈半尺,薄洒之以美酒,□莤荚一、枣十四、豙(藙)之朱(茱)臾(萸)、椒,合而一区,燔之坎中,以隧下.  相似文献   

2.
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些医学帛书,经整理小组整理后,将其中的五种合在一起,定名为《五十二病方》,由文物出版社出版。这里讨论的就是该书中出现的汉字通用现象。本文所指的通用字包括异体字、假借字、古今字。异体字与俗字相对而言,假借字与本字相对而言,古字与今字相对而言。我们将异体字、假借字、古字统称为通用字,而将俗字、本字、今字统称为正字。  相似文献   

3.
4.
从《五十二病方》看先秦时期中药学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二病方》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医书之一,其成书年代早于《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的方剂专著,所以我们从中不难窥出先秦时期中药学的发展概况。书中记载了不同类别的药物的性味、功效、炮制、剂型、用法和剂量等,是研究先秦时期中药学状况的珍贵史料。1药物名称及  相似文献   

5.
《五十二病方》是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我国现存,远早于《黄帝内经》的最古老的医方书,书中可见有活血化淤药的运用,为我们探索其运用的源流和早期的运用情况提供保贵资料。下面试就此做一初探。  相似文献   

6.
《五十二病方》约成书于公元前210年,书中记载的药物多达247种,组方达283首,其中黄芩的应用就有6处,现就其应用分析如下: 《五十二病方·诸伤》曰:“伤者,以续[(断)]根一把,独□长支(枝)者二廷(梃),黄(芩)二梃,甘草□廷(梃),秋乌豙(喙)二□□□□□者二瓯,既并煎□孰(熟),以布提取,出其汁,以陈缊□□[傅之]。”(P_(31)) 在此段论述中,用黄芩与续断、乌头、甘草相配伍,共煎取汁敷于受伤部位,以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续筋接骨的作用。这里的“陈缊”即恒温。续断、乌头、甘草均为温热之品,黄芩为寒凉之味,其在此,一是作清热解毒之用,二是通过配伍佐制其它药之  相似文献   

7.
8.
1973年底,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帛书和简牍。有关医学方技书的著作共14种,《五十二病方》是其中的一种。据考证,此书的字体是属于较早的一种,故从内容上亦不难看出在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方面都有着更为原始、古朴的特色。因此与传世的古代医书对照,他比《黄帝内  相似文献   

9.
《五十二病方》治则学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二病方》治则学初探王心东(河南省新野县中医院新野473500)《五十二病方》[1](以下简称《病方》)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最古的医方书,书中记载了十分宝贵的治则思想的运用与经验,鉴于迄今尚无对早于《内经》及先秦以前的中医治则思想进行专题研讨的文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马王堆帛书图版出发,对比分析了“信”和“倍”的字形,结合《引书》和《武威汉代医简》的研究成果、传世古籍中的通假现象,得出《五十二病方》第30行“信”字,应隶定为“倍”,读为“背”.  相似文献   

11.
张雷  蔡荣林  胡玲 《中国针灸》2013,33(3):279-280
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的研究,全面阐述了该书在保存最早灸方、灸治病症广泛及使用灸材丰富、灸法具有多样等方面的特点,进一步揭示了《五十二病方》的价值和成就.  相似文献   

12.
唾咒法考略     
本文对《五十二病方》中提取的唾咒法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唾,咒的含义,咒语的内容,阐明了施术的方式,时间和地点以及施术者,从而认定唾咒是医术的一种,而非巫术。  相似文献   

13.
《五十二病方》中动物药应用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勤 《中国中药杂志》1991,16(8):505-508
<正> 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文物《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是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的最古医学方书,是研究先秦时代祖国医药学的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书中的病名涉及  相似文献   

14.
《五十二病方》中采用的灸治、按摩方法治疗癃闭病,是类似疗法最早历史见辛,其中药物贴封脐部,热熨脐周的疗法是后世脐疗法的鼻祖,灸治及按摩尻部的方法也极富特色,灸治足趾,用布条约束手指的方法证明当时的古人已意识到了针灸、经络的远治作用,该古书中治癃闭病的灸、按摩法、一直沿续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至今临床上亦有用武之地。  相似文献   

15.
对马王堆医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十几部医著的考据分析和推理,认为马王堆医书的抄撰时间正处西汉文景时期,用阴阳概念说明人体生理病理是该书的一大特征,该书是祖国医学的源头,是中医理论体系确立的重要标志,《内经》就是在继承三号汉墓出土诸医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了祖国医学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内经》的成书年代当为西汉文景之后,成帝之前,其间以武帝后期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6.
《五十二病方》是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简称《足臂》)、《阴阳十一脉灸针甲本》(简称《阴阳十一脉》)、《脉法》、《阴阳脉死候》(简称《阴阳脉》)、《五十二病方》(简称《病方》)等五种古医书的帛书(以下将上五种医书统称为《帛书》)。这是我  相似文献   

17.
<正> 我们曾对《五十二病方》中的厚柎作过考释,但结论不明确,今再讨论如下。 《五十二病方》第307行载:“阑者(火伤),爵蘖米,足取汁而煎,令类胶,即冶厚柎和傅”。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柎云:“《说文》:柎,阑足也。注曰:阑字恐有误,韵会本阑作鄂。柎、跗,正俗字也,凡器之足皆曰柎。笺云:承花者曰鄂,不当作柎。柎,鄂足也。鄂足得花之光明则韡韡然盛。郭  相似文献   

18.
试述《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白蔹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了《五十二病方》中黄芪、白蔹的运用情况。书中运用白蔹的有4条,黄芪的有3条,都集中在疽病的治疗中,并且两药多配合应用,说明了早在秦汉之际,两药主要是用于外科治疗痈疡内治三大法中托法、补法的雏型阶段。对疽病的急重症,多取白蔹重用。黄芪与白蔹还多与温热之药配合应用,从现在来看:一是反佐;二是温通气血。从药物组成上来推测:疽病系指阴证,嗌疽、血疽为阳证。两药通过配伍,既可用于阳证,也可用于阴证。书中对药物的主治、配伍运用虽有一定的实践认识,但无文字叙述,为以后中医药理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帛书《五十二病方》的卷首目录,认为该卷首目录基本据篇题而作,且古人制作目录不如今人严格,可能出现减字或添字情况;图版上卷首目录中的空列是当时目录制作的实际情况,并非后人补释之误;卷首目录制作时间大约在汉朝初年.  相似文献   

20.
刘晓虹 《中医正骨》1990,2(4):26-28
《五十二病方》(以下简称《病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文献,全书伤科的内容占了很大比例,对后世伤科病症学、治疗学以及方剂学等方面的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试结合学习体会,浅论如下。 1 疾病命名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