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杏林春暖,是一段医林佳话,也是一则美丽的传说.说的是三国年间的民间医师董奉,居住在庐山,为人治病,不受报酬,只要求重病愈者在庐山植杏五株,轻者一株.他治愈了无数人,几年之后,杏树蔚然成林,竟达十万余株.杏子熟了,董奉卖杏得谷,用来赈救贫苦民众和行资短缺的旅客.这个故事载于葛洪的《神仙传》中.后世常以"杏林春满"或"誉满杏林"等颂扬医家,"杏林"也就成为中医药界的代称.  相似文献   

2.
名医咏     
季梁得疾请三医 二氏矫俞焉足奇 疾弗由天不因鬼 形如有制便能知 卢医出语惊人力 扬子长歌醒世迟 道破岐黄真 诀要虚无恬淡是吾师 卢医,指姓卢的医家,其名未传,战国时人。后世将卢医作为神医的代称。  相似文献   

3.
名医咏     
《医古文知识》1998,(1):22-22
  相似文献   

4.
名医咏     
本文所载两首七律,继炎黄之后,歌咏先秦时期的伊尹和医缓。  相似文献   

5.
董奉栽成杏子丹洪钧寿杭州教育学院(310003)钱俊华浙江中医学院(310009)关键词:董奉/杏/中医据《神仙传》载:三国时董奉,字君异,侯官县人,在孙权治下于本县充当吏役。后来学医有成离开侯官,来到豫章郡,住在庐山北岭上,每天为人诊病,不收分文。...  相似文献   

6.
韩康采药瀛洲卖市廛不言二价颂声传安车难聘逃名客率性常辞赠一钱瑞草香飘萝月梦灵丹妙合玉池泉丹芝觅得千峰上更望前峰锁紫烟韩康,字伯休,东汉末年卖药的隐士,《后汉书》中有传。他“常采药名山,卖于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余年”。“口不二价”的典故,即出于此。瀛洲是传说...  相似文献   

7.
杏林文化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千多年来,杏林一词已成为中华传统医学的代名词。人们可以从民间传说、董奉及历代医家的道德实践和文人百姓的赞誉中去认知和把握杏林文化的本质内涵:仁、和、精、诚。弘扬杏林文化,可改善医德医风,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丰富庐山文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文挚,战国时代之名医。(吕氏春秋·至忠)篇记载:齐王患病,派人之宋(今河南商丘南)请文挚。文挚了解病情后对太子说:“王的病肯定能治好,但是治愈后,王必定会杀我。因为不激怒王则病不能治,而王怒则必杀我。”太子闻言再三恳求文挚为王治病,并许诺王愈后太子将同王后一起为文挚保证安全。文挚约了三次诊治时间,结果都没有去,王心中已生怒气。在为王看病晚文挚不脱鞋就上了王的卧床,踩着王的衣服检查疾病。王当时大怒,连文挚的问病都不回答。文挚再用言语刺激他,王暴怒,气得跳了起来,病却因此而得愈。王愈后怒气未消,命用…  相似文献   

9.
董奉(西元200-280)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君平),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长乐市古槐镇青山村)人,东汉建安时期名医。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後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家乡,一面练功,一面行医。董奉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名,并称“建安三神医”。  相似文献   

10.
11.
“杏林”是祖国传统医学的代名词,杏林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是通过董奉这一标志性人物及其在庐山所创建的“杏林园”而衍生的。由于有关董奉和庐山杏林园的记载文献有限,很多的问题只能通过间接的史料,有必要进行考证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2.
杏林     
许敬生 《河南中医》2007,27(2):77-77
董奉,字君异,东吴侯官人。……后来回到南昌,就在庐山定居下来。……董奉住在山上而不种地,每天为人治病,不取分文。如果重病治好了,让患者栽五棵杏树;轻病治好了,栽一棵杏树。这样连续好些年,所种的杏树已有十万余棵,郁郁葱葱,茂密成林,因而使得山中的各种飞禽走兽都游戏在杏林之中,一年到头不长杂草,象经常耕锄管理一样。后来,杏子大量成熟,董奉就在杏林里搭一粮仓,告诉人们;有买杏子的人,不必告诉我,只将容器的谷子倒入粮仓。就自己取一容器杏子走。曾有一人,放入的谷子少而取走的杏子多,杏林里的老虎便怒吼着追赶。那人十分害怕,急忙提…  相似文献   

13.
实言 《养生大世界》2006,(10):49-50
肿瘤、乙肝、糖尿病、不孕不育等疑难杂症,在当今医学界尚无特效法可以彻底治愈,许多患者及家属都谈虎色变。著名疑难病专家徐继康教授,却用他的特色疗法和祖传秘方治愈了一个又一个患者。因此,他被国家科委人才中心等有关部门评为全国十大跨世纪杰出人才、中华名医、中国特技名医。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吴阶平,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贵鲜等国家领导人为他颁发了这些奖。手捧这些荣誉奖章,徐教授心潮起伏,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14.
名医咏     
炎帝神农氏煌煌医史古中华尝草炎皇众所夸大泽龙蛇秋雨来深山虎豹夕阳斜毒逢七十犹亲试险通三千未怨嗟体说精鞭知药性功成项是至诚加炎皇,就是炎帝神农氏。神农在采药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虎豹蛇蝎,所遭受的危险,是不难想象的。大泽龙蛇,出(左传·禁公二十一年):"深山大泽,实生龙蛇。"此处泛指水草丛奈之地的毒蛇猛兽。毒逢七十,典出(淮南子·修务训):神农"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逢七十毒。"险遇三千,极言采药时遇险之多。所以,颈联中出句是实写,而对句是虚写,以数字的对仗,突出采药的困难。即使一日中药毒七十次,还…  相似文献   

15.
名医咏     
卢医李梁得疾请三医二氏矫俞焉足奇疾弗由天不因鬼形如有制使能知卢医出语惊人力杨子长歌醒世迟道破峡黄真诀要虚无恬淡是吾师卢医,指姓卢的医家,其名未传,战国时人。后世将卢医作为神医的代称。据《列子·力命篇》所记,季梁得病,七天后病情加剧,他的儿子们准备延医求治,就到处访求,请了三位医家,一位姓矫,一位姓俞,一位姓卢,前来诊断病情。矫氏认为病虽重而能攻治,季梁说:“此人医术平庸,快赶他出去!”俞氏说:“病非一朝一夕之故,已很难治愈。”季梁对儿子们说:“这是良医,招待他用饭。”最后,卢氏说:“你的病,既不…  相似文献   

16.
名医咏     
苏耽云间仪卫宅前停仁孝声闻上帝庭先画慈颜终老计更谋烝庶庆修龄井泉清冽涵星象橘叶馨香透月仙去尚留心迹在相通橘井自苍冥苏耽是传说中的仙家,西汉初年桂阳郡(今湖南郴州)人。早年丧父,事母至孝,汉文帝时得道,人称苏仙。曾请其母以居处庭中的井水、橘叶治疗大疫,活人无数。“橘井”这个美丽的神话,与“杏林”的故事一样,流传千古,成为我国医学史上的著名典故。这首诗歌颂了苏耽孝敬母亲和热爱群众的高尚品德,寄托了对当前医药界的良好愿望。《神仙传》中说,苏耽在“乡里以仁孝著闻,……一日,云间仪卫降宅,公语母曰:某受命…  相似文献   

17.
名医咏     
本文是笔者所写两首七律的诠释,这两首诗分别吟咏了战国时期的扁鹊和西汉初期的淳于意(仓公)。  相似文献   

18.
名医咏     
本文所载两首七律,继炎黄之后,歌咏先秦时期的伊尹和医缓。伊尹滋味干汤负鼎来任商灭夏展英才功超风牧皇图远冠轶皋菱舜日回诸药调和证汤液一君放逐治危清上医医国公居首更使盐梅至理开商代的开国元勋伊尹,不仅是位叱咤风云的政治人物,相传还是中药汤剂的创始者。他背负鼎组(鼎是古代烹任器,常见形状为三足两耳;阻,古代陈放牲口的几),从讲述烹任与滋味的关系开始,向成汤陈说政治,受到重视,被委以国政,终于佐汤灭夏,建立商朝。商王太甲继位后,暴虐而不遵成汤之法,“伊尹放之于桐宫”,自己摄政三年,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  相似文献   

19.
名医咏     
本文是笔者所写两首七律的诠释,这两首诗分别吟咏了战国时期的扁鹊和西汉初期的淳于意(仓公)。扁鹊见隔垣人道十全长桑绝学得相传不窥腹理君侯死兼进针汤太子痊信巫求医须有别知常达变总无偏一难之嫉湮良法重现光辉太史编战国时杰出的医学家扁鹊,姓奏名越人,渤海部(今河北任丘)人。他精通切脉和望诊,擅长内沙【、妇、儿、五官和针灸等科,还善于运用综合疗法治病,四方行医,深受群众爱戴。中医典籍之一的《难经》,是托名扁鹊的作品。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写了扁鹊和仓公的合传,收在位记》之中。本诗主要根据《史记》扁鹊传中的有…  相似文献   

20.
《河北中医》2009,31(4):F0002-F0002
人物简介 刘亚娴教授,男,汉族,农工党员,河北霸州胜芳人,1944年6月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教,酷爱中医。河北医科大学四院、河北省肿瘤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河北省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全国带徒中医药专家,并获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河北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河北省首届十二大名中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