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影响患者的意识内容,临床上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等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种种不良生活习惯,使VD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发现,影响V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房颤、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此外,VD的发生还与吸烟与饮酒等因素有关。VD影响患者的意识内容,使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等不同程度受损,人格异常,认知功能降低,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和经济负担。目前,对其尚缺乏特异性的对应治疗手段,干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家庭社会干预、物理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等。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影响患者的意识内容,临床上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等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种种不良生活习惯,使VD这一威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研究发现,影响VD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房颤、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此外,VD的发生还与吸烟与饮酒等因素有关.VD影响患者的意识内容,使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等不同程度受损,人格异常,认知功能降低,患者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和经济负担.目前,对其尚缺乏特异性的对应治疗手段,干预方法主要包括饮食干预、行为干预、家庭社会干预、物理干预、药物干预、心理干预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事件相关电位P300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应用WOND2000C脑诱发电位仪对31例VD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6周进行P300检测,使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MMSE)测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治疗前VD组有明显的认知功能缺损,其MMSE评分为(17.5±3.8)分,低于正常老人组(NC组)的(26.8±1.4)分,P〈0.01。P300表现为P2、N2、P3靶潜伏期延长,靶P2、P3波幅低,非靶P2波幅低(P〈0.01)。治疗后,随着VD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恢复,其P300主要表现为P3潜伏期缩短,P3波幅增高(P〈0.05)。结论P300有助于反映VD患者认知功能的变化,P3指标的变化较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认知障碍是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rifarction,CI)最常见的症状,不但影响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脑血管病的全面康复,不少脑梗死病人因认知障碍得不到及时诊断治疗,最终发展成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脑梗死后患者出现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使患者的认知功能在发展为VD之前即能被发现,  相似文献   

5.
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痴呆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临床上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和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等类型。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与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种种不良生活习惯,使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目前对痴呆患者尚缺乏特异治疗手段,而康复护理对延缓疾病进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和无痴呆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ND)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ADL能力在训练后的恢复情况,比较两者的康复效益。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分为VD组(n=30例)和VCIND组(n=34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认知训练、运动功能及ADL训练。在训练前后用神经行为认知状况评估量表(NCSE)、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表、Barthel指数(BI)进行相应的评价,采用ADL能力的改善值与住院天数比值进行康复效益评定。结果:VCIND组训练前在注意力、计算力、结构组织能力、记忆力评分低于正常值,VD组认知功能的各项评分均低于正常值,训练后与训练前比较,VCIND组定向力、注意力、语言理解、结构组织、记忆、判断力等项目分值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D组定向力分值的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D组和VCIND组训练前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训练后上述分值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VCNID组运动功能的改善及认知可能的改善比VD组明显,VCIND组的康复效益值比VD组高。结论:VCIND组的康复训练比VD组疗效好,康复效益高。  相似文献   

7.
许洪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7):116-117,122
目的:了解精神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访谈法对39例首次患精神病患者进行个人及家属访谈,对就诊状况及服药依从性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患病及就诊情况、调查复诊次数、巩固治疗期坚持服药时间及实际服药情况等。结果:通过访谈总结出以下几方面内容:(1)服药依从性。(2)患者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的认知及重视程度和以往的生活习惯。(3)社会因素,包括经济状况、家人的关怀程度以及专业人员的监督和指导。结论:为了增强精神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患者自觉的采纳与医嘱相一致的行为,应注重增强医嘱与健康教育的可执行性,关注认知、心理、社会因素对依从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例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成年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美国癫痫生活质量调查问卷-10(QOLEI-10)和华盛顿癫痫心理社会问卷(WPSI),对200例成年癫痫患者进行了调查,随机取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患者组的QO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主要因素是发作难以控制、经济拮据、就业不易、活动受限、交际困难、心理障碍(抑郁、紧张、焦虑、惧怕、耻辱感、认知功能减退)。就医方式错误、用药不当、药物的副反应等是患者面临的主要问题。结论 癫痫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影响了癫痫患者病情的控制并使其QOL下降。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VD)是由缺血、出血及急慢性缺氧性脑血管病等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损害而引起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1]。在中国, VD占老年痴呆(SD)的68.5%,且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各种脑血管疾病发病率的增高,VD的发病率日益增高。由于痴呆导致患者记忆、认知功能等方面的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为探讨治疗VD的有效方法,近年来作者采用神经节苷脂(GM1)联合舒血宁治疗VD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单纯使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疗程12周。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ISE)和住院精神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NOISE各因子分、总积极分、总消极分和SSPI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干预老年痴呆的进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莉 《浙江临床医学》2006,8(3):327-328
痴呆(AD)是一种获得性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影响意识内容而非意识水平。智能障碍包括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不同程度受损,人格异常和认知(概括、计算、判断、综合和解决问题)能力降低,常伴行为和情感异常,病人日常生活、社交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由此带来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和经济负担。中国老龄化人口急剧增多,中国关于AD患病率似尚乏大系列调查报告,根据一项11个城乡的普查材料,60岁以上老年人中脑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为324/10万,AD患病率则为238/10万,前略高于后;若据此估算,我国AD患应不低于300万人。目前,对其尚缺乏特异性的对应治疗手段,从而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干预及延缓其发生就显得更为重要。本就将今年来有关预防干预老年痴呆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血管性痴呆(VD)是指由各种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一种获得性高级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脑血管病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还未发展到完全痴呆时,不能按现行的VD的诊断标准界定,国外学者[1]提出了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广泛的概念,VCI指由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明显(脑梗死或脑出血)或不明显(白质疏松和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病引起的从轻度认知障碍到痴呆的一大类综合征。  相似文献   

13.
孙厚亮  张新卿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224-222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不仅可以导致患者的肢体残疾,还常常造成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在临床工作中认识MS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了解其发生发展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并进一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提高MS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MS认知功能损害的发生率、MS常见的认知功能损害及特点、认知功能损害的常用测验方法、神经影像学与认知功能损害的相关性以及可能干预治疗措施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障碍特征及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中医临床辨证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临床痴呆量表选择4组实验对象,分别为认知正常组(NC)、血管性认知损害未达痴呆诊断组(VCIND)、轻度VD组(VD1)和中度VD(VD2)组。各组均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量表评测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与NC组相比,VCIND组存在某些方面的认知障碍,痴呆组则有广泛的认知损害,且随着痴呆程度加重而加重。中医证候诊断中,VCIND组的肾精亏虚证候比NC组明显,VD1组的痰浊阻窍证候比VCIND组和NC组明显,VD2组的瘀血阻络证候比NC、VCIND、VD1组明显,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证候均与各认知量表得分、痴呆程度相关。结论:认知量表结合证候分析可能可以预测认知损害的变化。肾精亏虚、痰浊阻窍、瘀血阻络证候与认知损害关系密切,对中医证候的干预可能对防治VD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在社区脑卒中患者认知障碍康复中的价值,为社区认知康复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92例符合人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认知干预组与对照组,2组均接受规范、系统的社区康复治疗与指导,认知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门的认知康复训练。2组患者在人组时及治疗结束后分别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综合功能量表(FCA)、改良的巴氏指数(MBI)进行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定。结果认知干预组治疗后,NCSE各领域评分和总分、FCA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均P〈0.05)。结论社区认知干预不仅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而且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与ADL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仅影响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影响患者的全面康复,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早期发现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判断影响其发生的可能因素,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尿酸(UA)水平,分析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CRP、UA的相关性,探讨影响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和程度的相关因素,为早期预测和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认知训练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认知训练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对40例MCI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包括心理护理、记忆障碍训练、定向力训练、智力障碍训练、逻辑思维障碍训练、手指运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安全护理等。干预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定。结果认知训练后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提高(P〈0.05),日常生活能力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认知训练可明显提高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8.
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食管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原发性食管癌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86例原发性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认知、情绪和行为干预,对照组则给予常规护理。两组患者均于实施护理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进行遵医行为评定,并在干预后进行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影响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包括经济条件限制、缺乏治疗信心、社会和家庭支持系统不足和化疗药物不良反应严重等。结论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消除原发性食管癌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影响治疗依从性的不良因素,从而提高患者的心理适应能力和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于血管病变所致的痴呆,为危害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疾病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平均寿命不断提高,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老年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故VD发病率必然升高。VD患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或丧失、精神行为异常等症状,因此VD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索健身气功养肺方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7月招募稳定期COPD患者36例,随机分入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健康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12周健身气功养肺方锻炼(5天/周,2次/天,35min/次)。干预前后对所有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Rivermead行为记忆测试第2版(Rivermead behavioral memory test-II, RBMT-II)量表、连线试验(trail making test, TMT)中文修订版、词语流畅性测试(verbal fluency test, VFT)及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 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MoCA、RBMT-II、TMT-A、TMT-B、VFT-音位流畅性分数均显著性改善(P<0.01),Fz、Cz、Pz振幅均显著性增加(P<0.01;P<0.05;P<0.01);干预后组间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MoCA分数明显增高(P<0.05),Fz、Cz、Pz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P<0.05,P<0.05),然而Fz、Cz、Pz振幅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健身气功养肺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及词语流畅性可能有积极影响,且可缩短P300波潜伏期,可能是预防COPD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一种有效运动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