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1例老年男性患者,因消化道出血就诊,既往曾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介入手术,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胶囊内镜检查提示小肠多发隔膜样狭窄伴溃疡糜烂,符合非甾体类抗炎药引起小肠黏膜损伤表现。但追问病史,患者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前曾有过小肠不全梗阻病史,因此小肠黏膜的病变是先天存在还是药物相关尚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临床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2-01/2014-12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3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本次的患者止血时间2.4 d±0.3 d,术后半年随访观察并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无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护理后vs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33.6分±3.6分vs 56.9分±8.1分)、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34.6分±3.6分vs 57.6分±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护理人员应密切的观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情变化,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改善不良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引起表浅轻微出血的病例特点及药物调整效果。方法: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周浦医院行PCI的50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常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d,氯吡格雷75 mg/d。37例患者在PCI后出现表浅轻微出血,设为表浅轻微出血组;另从500例患者中随机选取40例无表浅轻微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表浅轻微出血患者行血栓弹力图检查,计算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A抑制率)和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ADP抑制率),记录表浅轻微出血患者DAPT剂量调整情况。结果:500例PCI患者中,37例出现表浅轻微出血,发生率为7.4%。与对照组相比,表浅轻微出血组患者平均年龄较大,体质量指数较低(P均0.05)。表浅轻微出血患者AA抑制率及ADP抑制率提示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治疗有效。根据表浅轻微出血距PCI时间等调整DAPT方案,先减阿司匹林剂量,再减氯吡格雷剂量;必要时可提前改为单一抗血小板药物,以氯吡格雷为主;如仍有出血,氯吡格雷可由75 mg/d减为50 mg/d,极端病例可继续减量。DAPT方案调整后,患者均恢复正常,无相关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PCI后DAPT方案可导致患者表浅轻微出血,血栓弹力图检测的AA抑制率和ADP抑制率对指导DAPT方案剂量调整指导价值有限。可根据表浅轻微出血距PCI时间及病情调整DAPT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UGIB住院患者59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非抗血小板治疗的UGIB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贫血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较对照组高(P=0.000),观察组出血之前缺乏典型腹痛症状者明显增多(P=0.000),出血症状中缺乏呕血和黑便症状,仅以乏力贫血就诊者明显增多(P=0.001)。观察组内镜表现为黏膜糜烂患者增多,但无统计学差异(P=0.269)。观察组患者均合并冠心病,57.63%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均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00),病死率明显增高(P=0.023)。结论应加强对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相关UGIB临床特点的认识,减少抗血小板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2015年6月—2020年 6月期间,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急诊胃镜检查和治疗的52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急诊胃镜出血病因诊断、止血治疗结果和诊疗过程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47 例(90.4...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 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行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分为两组。A组术后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2 a;B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 a,以后均长期应用阿司匹林。评估两组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安全性指标。结果 A组2例(3.1%)发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与B组6例(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P-PCI术后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2 a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抗血小板治疗中上消化道出血及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患者364例,术前、术后均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随机分为3组:奥美拉唑组(n=121)、埃索美拉唑组(n=133)、对照组(n=110).随访12个月,观察各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和MACCE的发生率.结果 奥美拉唑组、埃索美拉唑组、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48%、1.50%、10.91%,MACCE发生率分别为:9.09%、8.27%、8.18%.对照组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奥美拉唑组和埃索美拉唑组间的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与埃索美拉唑可预防对PCI后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二者均不增加MACC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阿司匹林加波力维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本文使用典型病例讨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预后意义及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的危险性。在此对本病例在没有临床用药指南的情况下,根据临床经验谨慎使用抗血小板、抗凝、输血、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治疗,得到成功救治的经验予以回顾。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并不少见,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高,中止抗血小板治疗后支架内血栓形成风险高,病死率进一步升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需要平衡支架内血栓和严重出血的危险,两者都是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建议给予消化件和心脏科个体化治疗,积极液体复苏和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早期行胃镜检查和内镜下治疗,根据评分系统分级调整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0.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广泛应用的获得心肌血运重建的策略。PCI术后的抗栓治疗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基石,能有效防止支架内血栓形成和缺血事件的发生。然而与抗栓治疗相关的各种出血并发症也成为关注的热点。目前已有多个出血评分系统可用于预测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出血风险,指导临床医生更全面地评估PCI术后出血风险,改善患者预后。现将出血风险评估模型结合其临床应用及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年内,引起上消化道出血(UGH)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PCI的冠心病患者432例,分析比较1年内发生UGH和未发生UGH患者的临床资料的差异.结果:本组UGH发生率为5.3%(23/432),其中,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UGH发生率较高,分别为6.7%、11.5%、9.6%和9.8%,与相应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患者UGH发生率(12.5%)高于未应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患者(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围术期使用和术后1年内间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UGH发生率(2.2%)与未使用的患者(13.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既往有消化性溃疡病史、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增加PCI后UGH的发生,术中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进一步增加UGH,制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可减小UGH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9岁。因“反复胸痛半年,再发加重5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脑栓塞病史。人院查体:血压150/100mmHg,两肺呼吸音清,末闻及干湿性哕音,心脏叩诊不大,心率80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末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末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神经体征阴性。  相似文献   

13.
出血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围术期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与不良临床预后显著相关。术前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进行全面的出血风险评估十分必要,尤其是对消化道、颅内出血风险的评估。可应用2011年欧洲指南推荐的CRUSADE出血评分。对于出血中危及以上患者,应合理优化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的种类、剂量和疗程。同时,桡动脉路径能减少出血和血管并发症,股动脉路径使用血管缝合装置亦可以降低穿刺点出血风险。鉴于消化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的特殊性,应根据专科指南结合心血管风险予以处理。  相似文献   

14.
张良  吴阳 《山东医药》2006,46(23):78-78
1999-2005年,我院为525例患者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其中31例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现介绍诊治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国福建地区汉族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质子泵抑制剂(PPI)对实验室氯吡格雷抵抗(LCR)的影响及与再发心血管事件(CVEs)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345例择期PCI术患者,收集患者服药前后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和中位数为7个月随访期间CVEs再发的情况。结果:①氯吡格雷联合胃药组的MPA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未联合胃药组(P=0.009);氯吡格雷联合PPI组的MPA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未联合PPI组(P<0.01);进一步分析发现,氯吡格雷联合泮托拉唑组的MPA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奥美拉唑组和其他PPI组(P=0.004)。②服用胃药组的LCR和再发CVEs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胃药组(38.5%∶23.3%,P=0.019;20.6%∶10.0%,P=0.039);服用PPI组的LCR和再发CVEs发生率明显高于未服用PPI组(48.4%∶27.6%,P<0.01;25.8%∶13.8%,P=0.001);奥美拉唑组的再发CVEs明显高于泮托拉唑组和其他PPI组(P=0.035);并且发现氯吡格雷联合奥美拉唑是PCI术后再发CVE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RR=3.486,95%CI=1.595~7.618)。结论:PCI术后服用PPI(尤其是奥美拉唑)时,可能会减弱氯吡格雷的疗效,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性,64岁,因"急性下壁心梗PCI术后2月,反复胸闷1个月"入院.患者于2月前突发胸痛,外院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造影:右冠远段100%闭塞,左前降支近中段长病变,最狭窄处80%,左回旋支中远段狭窄40%,于右冠植入1枚药物支架(Endeavor直径3.0mm×18mm).术后患者胸痛缓解,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1次/日,氯吡格雷75mg1次/日抗血小板聚集,硝酸盐类扩冠等对症治疗,因1个月来出现胸闷不适于2009年5月9日入住中山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无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冠心病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61岁,主因间断胸闷、胸痛2年加重1周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最高达150/90mm Hg(1mm Hg=0.133kPa),间断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有"偏头痛"史5年,每次症状发作时口服"去痛片"可缓解症状,但未作过详细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PPI)防治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接受PCI的冠心病患者1 000例,随机分成PPI干预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0例,所有患者PCI术前负荷量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术后口服阿司匹林100 mg、氯吡格雷75 mg;A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PI.对比观察2组患者服药期间主要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A组患者无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B组患者中35例粪潜血强阳性(其中8例为严重上消化道出血).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联合应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风险,PPI可有效地减少上消化道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抗血小板治疗为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阿司匹林联合P2Y12受体拮抗剂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也被国内外相关指南推荐,是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标准疗法。但由于个体差异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是所有患者均获益相等,个体抗血小板治疗的获益差异性与出血、血栓等不良事件呈明显关系。因此在患者抗血小板治疗期间,通过血小板功能检测则为出血与血栓事件的平衡提供了可能。但目前对于血小板功能检测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其是否能带来利好依然有不同的看法,所以针对血小板检测的应用与指导个体化治疗领域,综合多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阐述,以为临床抗血小板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于因良性疾病行胃大部切除后又出现食管癌的患者,临床较为少见,手术根治依然是首选,但二次手术难度相对较大,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至关重要~([1,2]).2002年至2008年,我科对胃大部切除术后20 例食管癌病人,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了再次手术治疗,现结合文献探讨该类患者手术方法选择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