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   总被引:86,自引:11,他引:86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射频导管消融(RFCA)自1987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快速心律失常病人的治疗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1991年至今我国有24个省、...  相似文献   

2.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起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新起点蒋文平(苏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苏州215006)自1991年《起搏与心脏》报道国内首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以来,迄今治疗病人已逾万例。大量的临床实践无可辩...  相似文献   

3.
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参加本次注册的医院和单位共93家,1991年1月1日~1995年5月31日开展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病人共10035...  相似文献   

4.
1982年,Scheinman等和Gallagher等首先报道直流电(DC)消融房室传导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DC消融是非药物治疗顽固性快速心律失常的一项重要进展,在一些病人中取代了外科手术,避免了开胸,减少了病人痛苦,降低了医疗费用。但是,DC消融不无危险,它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并促使人们寻求更为理想的能量形式。1985年,Huang等首先采用射频电能(RFC)消融犬房室传导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5.
儿茶酚胺在射频导管消融术中的变化研究(摘要)朱继红孙宁玲郭继鸿为了解儿茶酚胺在射频消融术中所起的作用及其对机体可能的不良影响,分组进行对照比较。射频消融组25例,为经心内电生理确诊的阵发性室上速病人,男15例,女10例,年龄18~58岁,其中预激15...  相似文献   

6.
射频导管消融因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成为治疗心律失常的常规方法,并且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射频消融术仍然存在某些局限性。如靠近房室结或者希氏束的部位进行射频消融时,具有造成房室阻滞的危险。而心房颤动(房颤)的肺静脉电隔离又可导致肺静脉狭窄。寻找可逆性的标测能量对于避免并发症大有裨益。冷冻消融早在1977年由Harrison等首先报道应用于临床,后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中,并被证实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消融手段。  相似文献   

7.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宁 《中华内科杂志》1994,33(10):712-714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吴宁快速心律失常有药物及非药物治疗。在非药物治疗中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以相对较少的费用取得较彻底的效果,近年发展很快。射频做为电力早已用于手术。80年代中期开始心内应用的实验研究。1986年德国报道首例RFCA旁路治...  相似文献   

8.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10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FCA)在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临床价值,采用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9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7例。结果:SVT消融成功率为91.4%,右侧旁道消融成功率低于左侧旁道及房室结慢径路消融的成功率(81.8%vs96.8%及96.6%;P均<0.05)。随访37.3±20.7个月,8例复发,其中2例发作次数较术前减少,口服普罗帕酮可预防发作,另6例再次消融成功。IVT首次消融均成功,随访19.5±10.3个月,2例复发,均再次消融成功。全组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提示RFCA治疗儿童快速性心律失常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10.
邓华  焦镇 《山东医药》1996,36(1):39-40
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体会中国医科院北京协和医院(100730)邓华,焦镇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成败取决于木者扎实的电生理学基础和娴熟的操作技艺,本文就有关问题谈以下体会。穿刺部位的选择:对个别疑难的右游离旁路或右室游离壁起源的室性心动...  相似文献   

11.
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修订版)   总被引:115,自引:13,他引:115  
射频导管消融 (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自 1991年引入我国以来 ,得到了极为迅速的发展与普及。据不完全统计 ,2 0 0 0年内我国完成射频消融术已逾万例 (136家医院 ) ,成功率达到 96 .6 % ,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2 .8%和0 .9% [1] 。1996年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导管消融学组和《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编辑部组织全国有关专家、导管消融学组成员对当时国内开展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经验加以总结 ,编写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指南”(简称指南 ) [2 ] 。这一指南对近 6年来我国RFCA…  相似文献   

12.
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156例,其中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9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56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房性心动过速伴阵发性心房扑动1例.156例中152例获得成功,成功率为97.44%.4例出现并发症,占2.56%.在随访1~24个月中,3例(1.97%)复发,而再次行射频消融治疗获得成功.文中对RFCA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作了评价,并对其适应证及术后迟发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防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全国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资料总汇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组织的全国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注册登记已进行了 2次[1] ,对促进国内这个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专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客观准确反映我国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两个学会将 2 0 0 0年的RFCA注册登记表寄发给国内所有开展此项工作的医院和单位 ,注册时间为2 0 0 0年 1月 1日至 2 0 0 0年 12月 31日。截止至 2 0 0 1年 9月 2 8日 ,共收到国内 136家医院 (单位 )共 10 811例注册登记的资料。结果  1 总体结果…  相似文献   

14.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电能(Rad iofrequency energy)是一种低电压高频(30·0KHz~1·5MHz)电能,在外科电切、电凝、神经外科等领域应用已逾50年。射频消融仪通过患者背部的电极板和导管头端的电极释放射频电能,在导管头端与局部心肌内膜之间电能转化为热能,达到一定温度(46℃~90℃)后,使局部心肌细胞脱水、变性、坏死(损伤直径7~8mm,深度3~5mm),自律性和传导性能均发生改变,从而使心律失常得以根治。1987年SK Huang等在动物试验中证实射频电能可安全地消融房室结,造成完全性房室阻滞,1989年正式应用于人体,从此开始了射频消融根治心律失常的新篇章。自199…  相似文献   

15.
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射频导管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用体表心电图的大体定位及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寻找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进行RFCA.结果 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1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10例,房性心动过速(atrial tachycardia,AT)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diopat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IVT)2例(1例起源于左后分支、1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手术即刻成功25例.术中1例在放置ABL导管时机械性的压迫希氏束出现一过性的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uriculo-ventricular block,AVB),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阿托品、糖皮质激素处理,2 h后恢复正常的房室传导;2例放置希氏束电极时,出现Ⅰ度AVB,未经处理自行恢复正常的房室传导;22例平均随访(2.8±1.3)年未复发,3例半年后复发,其中AVNRT 2例,AVRT 1例,再次消融均获得成功.结论 RFCA治疗儿童快速型心律失常技术成熟、安全、疗效好.术后复发可能与消融点准确性、消融能量及消融时间趋于保守有关.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自从1981年Scheinman等首先用心内直流电电击阻断希氏束成功以来,经静脉导管传送直流电心内消融已成为一种控制难治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有用的方法。但是,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许多严重并发症如心肌破裂、致命性心律失常等暴露出来,其进一步的应用受到了限制,迫使人们探求新的能量形式。1987年Huang等首先报告将射频(Radiofrequency Energy,RF)应用于犬的希氏束消融,取得了成功。随之,许多学者相继报告了其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频导管消融在治疗“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方法:用射频导管消融的方法治疗了4例“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病人。结果:1991年1月至1996年1月间,对241例次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进行了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其中4例为“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2例为反复发作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终止时有长时间的心脏停搏并引起晕厥,原准备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AVNRT根治后,由其引起的症状不复存在,电生理检查窦房结功能正常,故未安装起搏器;另2例均已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1例频繁发作快速心室率心房颤动并经常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反复发作AVNRT、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且有明显的症状,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后症状均消失,射频导管消融术对起搏器的功能无影响。3例平均随访31±2个月,1例随访2个月未见并发症和临床症状复发。结论:射频导管消融法治疗“快—慢”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射频导管消融(RFCA)已成为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有效手段。但在如何提高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减少死亡率方面仍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对我院200例射频导管消融治疗作一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19.
报道射频消融术治疗287例快速心律失常,其中房室旁路折返性心动过速212例,共有旁路219条。167条左侧旁路,161条(96.4%)被阻断,3例在常规逆行插入大头导管消融失败后,改用经房间隔穿刺法消融成功;52条右侧旁路,46条(88.5%)被阻断,1例在心中静脉内消融成功。6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4例(98.5%)选择性消融慢径成功,无一例遗留房室传导阻滞的并发症。5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本组并发症5例,6例心动过速复发。  相似文献   

20.
四、肌袖性心律失常的解剖基础与电生理机制 作为肌袖性心律失常命名的提出,首先要归功于近年来关于局灶性房颤的解剖与电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1997年Jais等报道了9例局灶性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结果,这些患者临床均表现为频发单形房性早搏、短阵房速和阵发性房颤;而且每一患者的各种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图P波形态相同。电生理检查证实这些房性心律失常起源于同一个异位兴奋灶,经点状消融,所有患者都获得了成功。这一结果极大的鼓舞了电生理专业人士,并随后在近几年对局灶性房颤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研究发现,这些诱发房颤的房早产生部位多位于左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