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 ,2 1岁 ,因头晕 ,胸闷、心悸、腹痛、腹泻 2周于2 0 0 0年 2月 2 3日以病毒性心肌炎收住内科。入院时体检无异常体征 ,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 :血红蛋白 10 0 g/L,红细胞 3.73× 10 12 /L ,白细胞 6 .4× 10 9/L ,血小板 88×10 9/L ,心电图、胸部X片均正常 ,B超示肝脾肿大。入院第2天始不规则发热 ,体温波动于 37.7~ 39.5°C ,表现为骤升骤降 ,发热前无寒战 ,热退时出汗。给予抗菌药物及对症治疗 ,效欠佳。 1周后 ,以肝脾肿大原因待查转入传染科。追问病史 ,患者自幼生活在原籍 ,无外地居住史 ,无疫水接触史 ,无宠物饲养… 相似文献
2.
1病例基本情况 例1:男,13岁,维吾尔族,喀什市人。1996年11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贫血、营养不良、肝肋下2cm,脾大平脐,反复发热半年余。面色较黑,口、唇、指甲和粘膜均显苍白。查乙肝两对半为大三阳,以“乙肝、肝脾肿大”入小儿传染科。实验室检查结果:HB68g/L, WBC 2.3×10~9/L, PLT 98×10~9/L。 例2:女,5岁,维吾尔族,阿图什市人.1999年1月入院。临床表现为:贫血、腹部膨隆、肝肋下4cm,脾大,有移动性浊音。腋下淋巴结肿大,颜面浮肿,反复发热两月余。以“贫血、… 相似文献
3.
二性霉素B治疗黑热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41岁 ,江西人。因咳嗽、发热 1个月 ,最高体温达 40 .6°C ,外院拟诊为肺部感染 ,经抗生素及激素治疗无效 ,于 2 0 0 0年 6月 13日入院。体检 :体温 39.2°C ,脉搏96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神志清 ,精神萎靡。皮肤、巩膜无黄染 ,全身皮肤未见瘀点、瘀斑 ,左颈部见一蜘蛛痣。左肺听觉语音减弱 ,心率 96次 ,律齐、无杂音。腹软 ,肝肋下 3cm、剑突下 4cm ,脾肋下 2cm ,质地硬。腹水征 (- )。下肢无水肿。神经反射正常 ,无病理征。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 4.6 5×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5 5 ,淋巴细胞 0 .2 6 ,E0 … 相似文献
4.
20 0 0年 2月~ 8月 ,我们对新疆 8例具有典型黑热病症状的患者 ,进行了诊断或用斯锑黑克作实验性治疗而获良效从而确定为黑热病 ,今报道如下。例 1 :男 ,30岁 ,汉族 ,住库尔勒博湖县 ,不规则发热 3个月 ,乏力、肝脾呈进行性增大 ,肝功正常 ,病人血液经 r 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呈阳性反应 ,但骨髓穿刺涂片上未查见原虫。用斯锑黑克治疗后体温即恢复正常。例 2 :男 ,1岁 ,汉族 ,住喀什地区巴楚县 ,不规则发热 ,肝大肋缘下 4cm,脾大肋缘下 5cm,白蛋白 2 6g/ L ,球蛋白 35g/ L,WBC7.2× 1 0 9/ L,用 rk39免疫层析试条检测患者血液 ,呈阳性反… 相似文献
5.
6.
1 病例介绍患者,男,41岁,农民.2009-07/08外出至四川省汶川县,从事地震灾后重建工作(校舍施工),居住简易工棚.2010-03上旬出现间断高热,当地医院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入院体检:体温38.5℃;心率102次/min;率齐;呼吸22次/min;全身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出血、瘀斑;胸片、心电图检查正常;B超检查示脾脏轻度肿大;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升高(25.65 mg/dl).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 7岁,2 0 0 1年5月至11月在新疆务工。因畏寒、发热、出汗4 8d于2 0 0 1年12月30日收入我院。患者于4 8d前从新疆返回后始发热,发热以每日午后及夜间为主,每日体温波动在37.5℃~4 0℃,最高体温达4 0 .3℃,发热前有畏寒感,发热后伴出汗。发病后曾在外院予抗生素及抗结核治疗,病情无改善。体检: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咽轻度充血,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腹部平坦,可见腹壁静脉显露,中上腹轻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肝于右锁骨中线肋下7cm ,剑突下10cm可触及,质中,边缘光滑,无明显触痛,脾于第一测量线13cm(… 相似文献
8.
9.
20 0 0年 4月 18日新疆阿克苏地区卫生防疫站接乌什县卫生防疫站疫情报告 ,该县阿合托海乡 6村 1组发现 4例可疑病人 ,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 ,明显消瘦 ,高度贫血 ,体质衰竭 ,疑似黑热病。于 4月 2 0日 ,我站组织防疫流调小组和乌什县防疫站有关人员 ,前往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患者情况病例 1,艾某 ,男 ,6岁 ,于 1999年 8月不明原因出现不规则发热 ,伴全身皮疹 ,乏力厌食 ,逐渐消瘦。至 2 0 0 0年 3月病情加重 ,卧床不起 ,体重明显下降 ,伴有腹胀。查体发现患者面色苍白 ,高度贫血、消瘦 ,腹胀明显 ,可见腹… 相似文献
10.
11.
山丘型儿童黑热病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18例山丘型儿童黑热病诊断、治疗的分析,探讨山丘型儿童黑热病早期诊断的方法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对18例山丘型儿童黑热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临床表现典型,病情重,误诊多,误诊率达61.1%。葡萄糖酸锑钠治疗用量大,采用初期小剂量肌注,逐渐增加剂量静脉推注的方法治疗,副反应小,18例均治愈,无复发。结论黑热病早期诊断的关键在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流行病学资料及早期骨髓检查,防止误诊。治疗山丘型儿童黑热病葡萄糖酸锑钠用量大,采用初期小剂量肌注,逐渐增加用量,后期大剂量静脉推注的治疗方案,副反应少,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黑热病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65例黑热病病例,了解黑热病在流行病学、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结果人口流动对黑热病流行影响较大,此病误诊率高达67·69%。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防病宣传,从流行病学上控制黑热病,建立及时的会诊和转诊制度,降低误诊率,采用WHO推荐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3.
RBC减少 2 5例 ,PC减少 2 3例 ;尿蛋白 (+) 1 1例 ,血尿 6例 ;麝香草酚浊度增高 50例 ;水醛试验阳性 33例 ;73例患者均经骨髓穿刺涂片查找利杜氏小体 ,阳性 45人 (61 .6% )。3 治疗与转归所有患者均给予保肝支持治疗 ,严重贫血者先输血支持 ,待临床症状改善后 ,用斯锑黑克按成人 90~ 1 1 0 mg/ kg、儿童1 50~ 2 0 0 mg/ kg分 6次每日 1次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的方案治疗 ,除 1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死亡外 ,均治愈。4 讨论根据上述资料 ,本地区黑热病发病特点是 :1均为散发病例 ;2 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高 ;3发病季节四季无明显差异 4容易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黑热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误诊原因,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6年12月经骨穿骨髓化验确诊的27例维吾尔族黑热病患者的住院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黑热病均为维吾尔族农牧区患者,男性青少年儿童是易感人群,临床特点为脾脏进行性肿大,伴肝大、不规则发热、贫血、全血细胞减少及血浆球蛋白增高,易误诊为肝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伤寒和结核,不能尽早做病原学检查是误诊主要原因。结论掌握黑热病的临床特点,尽早行病原学检查,特别是骨髓涂片检测是避免误诊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陇南地区人民医院于 1999年和 2000年先后收治 2例在其他医院按疟疾诊治疗效不佳病人,经检查确诊为黑热病,用五价锑剂治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例 1:男性,38岁,农民.因发热、盗汗、咳嗽、咯痰、乏力、消瘦、精神及食欲差半年,在居住地个体诊所诊断为“感冒”。考虑到病人7年前患结核性胸膜炎,怀疑结核病复发,在某县医院门诊部行X线胸片检查,诊断为肺结核Ⅱ型.经抗痨治疗一周后呼吸道症状缓解,精神及食欲有所好转,但仍发热不止,有时大汗淋漓、反复鼻衄、腹胀、便秘,病情渐呈加重之势。经骨髓… 相似文献
16.
两性霉素治愈耐锑剂黑热病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8岁,甘肃省陇南市文县丹堡乡人,因乏力,反复发热10月余入院。患儿于2007年6月出现乏力,发热,体温在38.0~40.0℃,在当地医院做骨髓穿刺报告,可见成簇及散在利杜体,诊断为黑热病,即给予葡萄糖酸锑钠治疗,每日0.6g,疗程6d,症状消失后出院。2个月后再次出现乏力,寒战,高热,因治疗后反复复发,在此后半年多时间内,先后在一家市级医院及2家省级医院求治,均诊断为黑热病,均给予葡萄糖酸锑钠正规治疗,但疗效一次比一次差,症状缓解时间一次比一次短,于2008年4月住陇南市第二人民医院感染科。 相似文献
17.
黑热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白蛉为传播媒介,根据流行病学分为3种类型,本地为自然疫源性发病,每年8—12月多发,以3岁以下婴幼儿为主,男孩多于女孩,潜伏期平均3—6个月,现就伽师县人民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2月收治的41例黑热病诊治体会做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浙江青田县4例输入性黑热病的误诊原因,提出早期诊断的针对性措施,减轻患者负担、预防死亡。方法收集并分析2005-2019青田县4例误诊的黑热病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4例黑热病患者在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期间均发生过误诊,4人平均误诊时间82.5d,严重临床症状出现是患者被确诊的决定因素,有可能出现死亡病例。4例患者均经由骨髓样本培养分离检测出利氏曼原虫阳性而确诊。结论为减少黑热病患者误诊,需加强医务人员黑热病流行和诊断知识培训,加强出国人员健康教育,落实疑难病例专家会诊和社区随访制度,完善转诊流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