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省是我国间日疟重点流行区 ,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暴发流行 ,当时年发人数高达数百万人 ,而且大部分患者分布在鲁南的 3 0个重点县。为了有效控制山东省重点疟区疟疾流行 ,采取了有效的组织形式和控制对策 ,控制了疟疾流行 ,为山东省实现基本消灭疟疾做出了巨大贡献。1 组织形式山东省于 1964年参加了卫生部组织的冀、鲁、豫 3省疟疾联防 ,1974年又加入了苏、鲁、豫、皖、鄂 5省疟疾联防 ,并将省际疟疾联防的组织形式及时地应用到了重点疟区。 1985年前 ,在鲁南 3市 (地 ) 7县区 12 0个乡镇 3 48万人和鲁西南 2市 (地 )12县 3 43个乡镇 8…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3.
鱼台县灭疟后期管理与监测山东省鱼台县卫生局(272300)马骏疟疾流行控制以后,开展疟疾监测,对疟区人口进行病例侦查,对检索出的残存传染源逐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巩固灭疟成果的有效方法。现将鱼台县1988~1996年灭疟...  相似文献   

4.
目的依据阜阳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情况资料和防治措施,分析评价现行疟防措施对控制疟疾流行所起的作用,指导今后疟防工作。方法借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1-2009年阜阳市疟疾网报信息,分析疟疾流行状况;收集近年来各项疟防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01~2007年疟疾疫情逐年上升,通过消除疟疾传染源、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的落实,2007年8月份以后疟疾疫情快速上升趋势得到遏制,2009年疟疾发病明显降低。结论疟防措施有效地落实是控制疟疾流行的关键,以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原则切实做好各项疟防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近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福建省疟疾发病率为1988年的0.59/万降至1997年的0.04/万,闽西北地区病例数占全省比例从61.08%降至11.38%,闽南沿海地区则从20.38%升至54.47%,随着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区疟疾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输入病例已占病例数的34.15%.当前疟疾流行特征提示,疟疾监测措施不可放松,重点要加强流行人口管理和主要传疟媒介调查。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及时掌握全省疟疾流行态势,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类疟区的防治工作。方法 根据各地疟疾监测报告和传染病报告,划分为中华、嗜人及微小按蚊流行区,并对不同地区的疟疾态势进行分析。结果 2001年全省疟疾609例,发病率1.65/10万,较2000年上升20.44%,微小按蚊疟区发病率下降,嗜人及中华按蚊疟区均不同幅度上升,嗜人按蚊疟区发病率最高,达1.06/万,中华按蚊疟区升幅最大,达27.84%。结论 疫情不稳定,波动幅度大,防治难度高,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近年疟疾流行态势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疟疾发病率从1988 年的0.59降至1997 年 0.04,闽西北地区病例数占全省比例从 61.08%降至 11.38% ,闽南沿海地区则从20.38% 升到54.47% ,随着嗜人按蚊和微小按蚊区疟疾传播得到有效控制,输入病例已占病例数的34.15% 。当前疟疾流行特征提示,疟疾监测措施不可放松,重点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主要传疟媒介调查。  相似文献   

8.
<正> 安徽固镇县地处淮北平原南部,人口61余万,辖11个乡镇,225个行政村。属中华按蚊为传播媒介的单一间日疟流行区,历史上曾出现过四次大流行,通过积极防治,上世纪90年代疟疾发病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控制在2/10万以下,但从2000年开始疟疾疫情呈迅速上升趋势,流行范围不断扩大。为有效的控制疫情,探明疟疾流行特  相似文献   

9.
本对山东省历史上两次疟疾暴发流行的过程、原因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总结,并提示今后疟防工作要引以为戒,从中吸取教训,将我省疟防工作深入持久的开展下去,以巩固来之不易的灭疟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临沂地区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为间日疟非稳定性疟区,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是山东省疟疾流行的重点地区之一。建国后曾于1960、1971年发生两次暴发流行,年发病率分别达20210.99/10万、10318.85/10万。经过几十年的防治,疟疾发病有了大幅度的下降,进入80年代后疟防工作全面进入了控制与基本消灭阶段。为总结该阶段的防治经验,我们应用指数曲线模型对该地区1981~1990年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及时掌握全省疟疾流行态势 ,以便有针对性地指导各类疟区的防治工作。方法根据各地疟疾监测报告和传染病报告 ,划分为中华、嗜人及微小按蚊流行区 ,并对不同地区的疟疾态势进行分析。结果 2 0 0 1年全省疟疾 6 0 9例 ,发病率 1 .6 5 /1 0万 ,较 2 0 0 0年上升 2 0 .4 4% ,微小按蚊疟区发病率下降 ,嗜人及中华按蚊疟区均不同幅度上升 ,嗜人按蚊疟区发病率最高 ,达 1 .0 6 /万 ,中华按蚊疟区升幅最大 ,达 2 7.84 %。结论疫情不稳定 ,波动幅度大 ,防治难度高 ,应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曾有间日疟、恶性疟和三日疟流行,以间日疟为主;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和嗜人按蚊。建国以来,江苏省曾发生两次大范围疟疾暴发流行,疟疾年发病率最高达24.95%。根据“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的防治原则,在暴发流行阶段,以全省疟疾流行区所有居民为目标人群,开展大规模人群疟疾防治工作;在基本消灭疟疾阶段,针对不同流行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逐步巩固防治成果;在消除疟疾阶段,以传染源控制为核心、以监测工作为主导,针对每个疫点,按照“1?3?7定点清除”工作模式,开展传染源管理和疫点调查处置,阻断疟疾传播。至2017年,全省已连续6年无本地感染疟疾病例,13个设区市均通过消除疟疾达标考核。虽然江苏省已达到疟疾消除目标,但仍需进一步保持和提高监测能力,防止输入性疟疾再传播。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疟疾流行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巩固和扩大安徽省疟疾防治成果,收集并系统分析了近30年来各县的疟防资料。根据疟疾流行区的地理情况,气候特点和疟疾流行情况,把疟疾流行区分为江淮丘陵高疟区,沿江圩区中疟区,淮北平原低疟区和皖南山区低疟区。1990-1997年疟疾平均发病率分别为4.4‰,1.1‰,0.65‰和0.38‰。详细分析了各流行区自然地形,气候条件,疟疾媒介种类居民生产,生活习惯,防疟的组织结构等对疟疾流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73~2003年江苏省疟疾的流行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讨论江苏省近30年来不同阶段的疟疾控制策略及其防治效果,探讨适合当前疟防形势的抗疟措施.方法回顾性收集近30年来全省疟防工作历史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 1973年全省报告疟疾6 216 128例,发病率1 136.34/万.30年来经过5个阶段的防治,疟疾流行逐步得到有效的控制.2003年全省报告疟疾638例,发病率0.09/万,并连续16年未发现本地感染的恶性疟病例.结论 5个阶段的抗疟策略基本适合江苏省疟疾防治工作的实际,对当前的疟防工作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深圳宝安地区疟疾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宝安区近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1996-2001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 近年深圳市宝安区疟疾流行具有如下特征;(1)疟疾发病率的高低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的影响;(2)疟疾发病呈现流动性;(3)疟疾发病主要集中在各年的4-10月份;(4)中、青年人疟疾发病率较高。由于各项措施的落实,疟疾发病率从1996年的8.49/10万下降至2001年的1.24/10万。结论 宝安区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防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平邑县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监测与防治谢超曾兆秋韩相元徐祥文刘向阳刘传智山东省平邑县卫生防疫站(273300)平邑县原是间日疟非稳定性重点流行区,在基本消灭疟疾后,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成果,怎样能及时发现和消灭散在的和新传入的传染源,防止疟疾的再度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为加速海南省高疟区市县控制疟疾进程,从10个高疟区市县抽选10个历年疟疾发病较高、地形较复杂的乡镇作为疟疾防治试点,采用建立健全抗疟组织,充实人员设备,落实病灶区和散发区不同的抗疟措施,开展季节性突击抗疟和经常性疟疾管理、防制传疟媒介为主结合防治传染源的综合治理。结果,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1年的19.36‰降至1995年的6.78‰,居民带虫率从2.90%降至2.35%,捕到主要传疟媒介大劣按蚊、微小按蚊点数和只数的比率逐年减少,流动人口在试点感染疟疾的状况大为改善,控制疟疾效果显著。表明试点疟疾防治工作对控制高疟区市县的疟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推动了全省控制疟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永福县1997—2006年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现行疟疾监测防治(疟防)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1997—2006年永福县疟疾流行、控制措施及防治效果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征,评价疟防效果。结果发病率从1997年2.22/10万下降至2006年的0.74/10万,该地区疟疾流行具有疟疾发病率主要受流动人口疟疾发病影响、中青年人群发病率高的特征。结论永福县疟疾流行主要受流动人口的影响,目前采取的疟疾监测防治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东省自 1988年达到部颁基本消灭疟疾的标准后 ,疟疾发病率一直控制在十分低的水平。进入 90年代后发病率没有明显下降 ,输入性病例的增多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统计 ,1991~ 1996年山东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占全省同期疟疾发病总人数的76 .2 % [1 ] ,因此 ,控制外源性疟疾传染源成为山东省当前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为此 ,于 1996~ 2 0 0 0年在全省开展了输入性疟疾的防治与监测。1 内容与方法1.1 对象 往返疟疾流行区的流动人口和当地居民。1.2 发热病人血检 全省各级疟疾镜检站全年开展发热病人血检工作。对往返疟区的流动人口 ,除临床确…  相似文献   

20.
万宁市南桥和五指山市毛阳历史上均属超高疟区 ,经过多年积极防治 ,发病逐年下降 ,但随着流动人口来往频繁 ,输入疟疾的威胁越来越大。为了解不同疟区疟疾流行现状、评价抗疟措施实施效果。于 1998~ 2 0 0 1年应用 IFAT和 PCR技术对南桥、毛阳不同疟疾流行区进行了纵向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调查点概况 南桥乡是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流行区 ,抗疟措施落实欠佳 ,年发病率较高 ;毛阳镇是单纯间日疟流行区 ,抗疟措施落实较好 ,采取控制传播媒介和管理传染源综合措施 ,年发病率较低 ,并有效控制了恶性疟传播。1. 2 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