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肾间质损伤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相似文献   

2.
陈培培  苗华 《山东医药》1997,37(4):13-14
对82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学类型,肾间质损害程度,肾小管功能及肾功能状态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高龄慢性肾小球肾炎TIL的发生率为78%,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膜增殖性肾炎及其它组织学类型中的重型患者均合并明显的TIL;而TIL较轻者其肾小球病变也相以较轻。提示TIL程度有助于评价肾小球病变。认为应注重对高龄肾小球疾病患者肾小管功能的监测,有条件时应行肾活检。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生长因子缓解梗阻性肾病肾小管-间质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发现 ,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icgrowthfactor ,HGF)是一个对小管细胞具有强烈丝裂原活性以及细胞运动与形态调节的多效性细胞因子。HGF在肾小管分支的形态发生、肾脏胚胎的形成、肾组织的损伤修复和再生中起着重要的营养作用[1] 。本研究建立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小管损伤模型 ,观察HGF能否缓解梗阻性肾病引起的肾小管间质损伤 ,并探讨其可能的保护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1 材料和方法1.1 动物模型的建立和分组 采用Wistar雌性大鼠18只 ,体重 180~ 2 5 0g ,随机分为 3组 :①正常对照组 …  相似文献   

4.
表皮生长因子与老年急性肾小管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强有力的促细胞分裂因子,肾脏是其体内合成的主要器官,它对维持泌尿道上皮的完整性及损伤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再生修复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结构,性质,在正常肾组织中的分布,作用,在急性肾小管坏死中变化,以及在老年急性肾小管坏死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肾小球疾病与肾间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病因导致的肾小球疾病多数存在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间质纤维化,尤其是进展性肾小球疾病均以肾小管间质病变为最终归宿[1,2].  相似文献   

6.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1,自引:4,他引:31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小管间质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肾间质纤维化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不同类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42例 ,根据小管间质病变分级分为四组 :0级 8例 ,1级 12例 ,2级 12例 ,3级 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四组中CTGF、TGF β1、FN和COL Ⅲ的表达 ,并将CTGF表达水平与患者血肌酐 (SCr)和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进行比较。  结果 :肾小管上皮细胞 (从近端小管到髓质集合管 )是间质中CTGF的主要来源 ,CTGF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成正比 (P=0 0 0 5 )。此外 ,CTGF与TGF β1、FN和COL Ⅲ的表达量成正相关 (P均 <0 0 5 ) ;与患者Ccr升高水平成正比 (P <0 0 0 5 )。  结论 :随着慢性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加重 ,CTGF蛋白质分子表达量显著增加 ,它可能在肾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TGF作为TGF β1的下游因子 ,可能通过促进细胞外基质 (ECM)如FN和COL Ⅲ等合成增加 ,参与肾间质纤维化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的分布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分析其与患者蛋白质及肾间质单核细胞浸润之间的联系,探讨其在LN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病例摘要 病史 患者女性,57岁,"肾移植术后5年半,血肌酐升高1年余"入院. 2003年11月下旬,患者因慢性肾功能衰竭(终末期)行同种异体尸体肾肾移植手术,术后予环孢素(CsA)125 mg/12h、霉酚酸酯(MMF)0.75g/12h、泼尼松10 mg/d免疫抑制治疗,移植肾功能迅速恢复,血肌酐(SCr)维持在100 μmol/L左右.  相似文献   

9.
肾小管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小管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尹广肾脏病进行性发展以至出现终末期肾衰的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新近的研究结果显示,肾小球疾病的预后取决于其肾间质小管病变的程度,肾小管细胞本身也可产生一系列的细胞因子、血管活性多肽以及多肽生长因子。现就肾小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IgA肾病(IgAN)。肾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方法60例IgAN患者行肾活检,按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积分分为无病变、轻度、中度及重度组。用ELISA法检测血、尿TGF-β1,同时检测其临床指标及肾小管功能指标。结果不同肾小管间质病变组间的肾小球积分、肾血管积分、血肌酐、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差异有意义;肾小管间质病变与血、尿TGF-β1及尿仅,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呈正相关。结论血、尿TGF-β1及尿α1-MG、β2-MG、NAG可预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进展和预后,其中尿TGF-β2与IgAN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及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前后血清EGF含量变化.方法52例肝病患者分为3组.其中急性肝炎15例,慢性肝炎23例,肝炎后肝硬化14例,正常对照30例.EGF检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结果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EGF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在药物治疗前后其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EGF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肝功能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EGF呈正相关.讨论EGF可作为衡量肝脏炎症状况的参考指标.动态观察EGF水平对了解肝脏炎症及肝纤维化状况、疗效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方法首次对6例恢复期急性肾衰(ARF)患者尿中EGF进行了动态观察,并与肾组织中EGF进行了比较。发现随着尿中EGF含量的不断增加,Scr水平逐渐下降,而且肾衰指数和钠滤过分数也里类似的变化。恢复期ARF患者肾组织中EGF含量普遍增加,在伴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表现者增加的更为明显,并与尿中EGF的变化平行。以上结果表明,ARF患者尿中EGF含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反映了肾脏中EGF的含量和患者肾小管的修复状态,以及肾功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其受体 (EGFR)在甲状腺增殖性疾患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染色方法观察 70例甲状腺组织切片EGF及EGFR的表达。结果(1)EGF在正常、肿瘤及非肿瘤组织中几乎均无表达。 (2 )乳头状、滤泡型甲状腺癌及其混合癌EGFR阳性表达高于非癌疾患及正常组织 (P <0 .0 5 ) ,阳性表达程度以强阳性为主。 (3)在正常组织、良性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及桥本病 ,弱或中度的EGFR阳性表达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正常组织阳性表达率虽高达 83.3 % ,但 2 / 3表达为弱阳性。 (4 )乳头状甲状腺癌以细胞浆表达EGFR占优势 ,滤泡型及混合型甲状腺癌主要为混合着色 ,但与非癌混合着色不同的是多数以胞浆表达占优势 ;良性疾患以混合染色为主 ,但结节性甲状腺肿以膜着色居多。正常组织为浆、膜混合着色。结论  (1)对EGFR强阳性表达尤其细胞浆为主者应高度疑及甲状腺癌。 (2 )各甲状腺良性疾患均有不同程度EGFR表达 ,虽无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别 ,却可说明EGFR对于良性肿瘤及非肿瘤增殖性疾患的生成均有不应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测定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诊断和预后判定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31例NSCLC患者及30名健康者血清VEGF、PDGF和EGFR的含量.结果 NSCLC患者血清VEGF、PDGF和EGFR测定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1).血清VEGF、PDGF和EGFR测定值与NSCLC病理分型无关(P值均>0.05),与远处转移有关,远处转移组的测定值高于未转移组(P<0.05~0.01).NSCLC患者血清VEGF与PDGF测定值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641,P<0.01),血清VEGF和EGFR测定值呈正相关(r=0.369,P<0.05).结论 检测血清VEGF、PDGF和EGFR水平对NSCLC的诊断和预后判定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An oral adsorbent (AST‐120) that removes uremic toxin has attenuated the progression of renal dysfunction. Although there were decreased serum creatinine (Scr) levels observed during administration,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ction of an oral adsorbent is different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difference in the background was clarified. Methods: A total of 842 patients whose Scr had increased from 3.8 to 4.8 mg/dL during the prior 5.2 months were investigated. Antihypertensive medications and dietary protein intake were unmodified during 6 months administra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efficacy groups based on the changes in Scr level; those who had a decrease in Scr were grouped as Group A (N = 290), while those with a <1.5‐fold increase were defined as Group B (N = 428) and those with a ≥1.5‐fold increase were defined as Group C (N = 124). Results: Before administration, these three groups were indistinguishable by the Scr level. No Group A patient went onto dialysis, whereas 12% and 40% of Group B and C patients, respectively, required dialysis. In Group A, the slopes of 1/Scr over time, serum urea nitrogen, uric acid, phosphate, total protein,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were all improved. Group B improved moderately and Group C showed less improvement. Conclusions: In this study, a fairly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29% of the population) were believed to be the first case to report the reversibility of severe chronic renal failure. Except in patients with hypoproteinemia, hypercholesterolemia, anemia or hypertension, AST‐120 either attenuates or arrests the pro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相似文献   

17.
李冬妹  王洪武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4):1081-1083
目的了解气管腺样囊性癌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18、19、20、21位点基因突变情况,为气管腺样囊性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将自2004年至2013年在煤炭总医院经气管镜下取出的气管腺样囊性癌共36例蜡块标本,提取肿瘤细胞DNA,采用ARMS法进行EGFRl8、19、20、21位点基因突变检测。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两组之间阳性率的差别。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例气管腺样囊性癌蜡块包埋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阳性率为31%(11/36)。14%(5/36)存在双突变(19外显子缺失突变及21外显子突变),0%(0/36)出现EGFR基因20外显子突变。临床分期为Ⅳ期的标本EGFR基因突变率为63%(5/8),临床分期为Ⅱ~Ⅲ期的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21%(6/28),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气管腺样囊性癌EGFR基因突变率介于肺腺癌与鳞癌之间。气管腺样囊性癌EGFR基因突变在已有血行转移的患者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血行转移者,晚期气管腺样囊性癌患者可能从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18.
李伟峰  徐虹 《国际呼吸杂志》2008,28(22):1386-1389
表皮生长因子家族及其受体在细胞增殖、组织修复和正常细胞的稳定性上被认为有着重要的作用.肺纤维化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是在各种生长因子刺激下成纤维细胞过度增殖.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可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从而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分子靶向药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肿瘤治疗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 成绩,其是否有益于肺纤维化的治疗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EGFR)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对胃癌和胃良性肿瘤组织中 EGFR和 PCNA分别进行定性和半定量检测 ,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显示 1在胃良性肿瘤组织中 EGFR的表达率为 2 3 .0 8% ,PCNA L I为 2 7.80± 12 .2 0 ,明显低于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率 ( 49.0 9% ,PCNA L I5 2 .73± 12 .2 5 ,P<0 .0 1)。2胃癌组织中 EGFR和 PCNA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分型、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 ( P均 >0 .0 5 ) ,而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相关 ( P <0 .0 5 ) ,表明联合检测 EGFR和 PCNA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预测淋巴结转移、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