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2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33例和对照组123例。干预组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药物自我管理、症状自我监控、回归社会技能训练和家庭健康教育等综合干预,对照组予单纯药物治疗。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12个月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PANSS、PSP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3个月,干预组PAN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12个月,干预组PSP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改善稳定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一种社区干预方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白银市抽取20个社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6例生活在社区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3例,两组实际完成研究的例数分别为90例和84例。对研究组给予社区管理和系统的社会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原有的个案管理的模式。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月末和干预6月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PANSS、SDSS、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ANSS总评分和阴性症状量表、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的组间主效应、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阳性症状量表评分的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5);SDSS、ADL的组间主效应和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SDSS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DSS评分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个案管理比较,社区干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改善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部分残留的精神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会所模式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对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72例),其中干预组为自愿入会所的出院患者;对照组仅进行门诊随访。在入组时、1、2年末分别对两组患者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包括躯体生活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两个分量表]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估。结果入组时,对照组和干预组的PSMS、IADL和SDS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1年末,干预组PSMS、IADL和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年末,干预组PSMS、IADL和SD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2年末,干预组PSMS、IADL和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1年末时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会所模式综合干预有利于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和社会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门诊干预(IOP)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药物及IOP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在干预前、干预后3、6个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PANSS、PSP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症状评分的时间主效应(F=9.06,F=7.62,F=12.11;P均0.01),PANSS总分的组间主效应(F=4.22,P0.05)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PSP评分时间主效应和交互效应显著(F=10.90,F=5.90;P均0.01)。干预前PANSS分值越低,康复效果越好(t=12.86,P0.01)。结论:IOP干预能够改善稳定期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对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经家庭式开放式的病房管理60例、封闭式病房管理60例治疗,于入院时、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价其精神症状严重程度及社会功能情况。结果家庭式开放式管理模式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社会功能,SSPI减分明显,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治疗后BPRS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开放式管理有利于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适应社会技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社区精神分裂患者经系统的康复技能培训后社会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由培训过的社区兼职医师对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家属分组进行康复技能培训,于培训前、培训后6个月、12个月与50例对照组进行FIS、PANSS、MRSS、ITAQ、住院率、复工率、正规服药率比较.结果 6个月后干预组与对照组各量表除PANSS外减分无统计差异,12个月后除ITAQ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的正规服药率、复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率低于对照组(P>0.05);再就业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完善、系统的康复技能培训对于降低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帮助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在不同病期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不进行干预。2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干预6个月末采用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社会功能评估。结果干预组患者ADL的躯体生活自理能力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SDSS的社会功能改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护理干预有利增强患者自我照顾能力,减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功能衰退,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患者-家属-社区居民”模式的社区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及其家属、社区居民实施群体干预和个别指导,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健康指导,共干预1年。采用家庭社会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1~74)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实施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降低,与干预前及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得到较多的家庭、社会支持,家庭社会关怀度显著提高(P〈0.01)。患者生活质量与家庭社会支持度的相关性分析,除物质生活维度,其余3个维度即躯体功能(r=0.34、P〈0.01)、心理功能(r=0.36P〈0.01)、社会功能(r=0.28,P〈0.05)均与家庭社会关怀度呈正相关,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P〈0.01)。结论及时的社区干预可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综合危险因素。方法随机抽取社区中精神分裂症患者1 411例进行问卷调查与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结果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因素有危险性分级、病程、随访次数、病情、婚姻状况、年龄、经济状况(P〈0.05);影响自我照料的因素有病程、危险性分级、婚姻状况、病情、经济状况、文化程度、随访次数(P〈0.05);扰乱与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有危险性分级、经济状况、病程、病情(P〈0.05)。结论改善病情、良好的婚姻、经济状况能够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减少其扰乱与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临床治愈的26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131例),对照组给予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和一般的心理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出院后每3个月深入家庭进行家访并制定自我管理和教育训练处方,干预时间为1年.采...  相似文献   

11.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社会功能状况,方法:随机抽取30例服用利培酮,30例服用氯氮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 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出院后半年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定,并与某些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半年随访发现,服用利培酮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职业工作,婚姻职能,父母职能和社会退缩等社会功能方面明显好于氯氮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社会功能的因素为经济损失多,男性,不能积极参加组织活动,不能与他人和睦相处,BPRS评分高者社会功能差,服用氯氮平的比利培酮差.结论:利培酮和氯氮平相比,治疗的优势主要不在于副反应方面,而在于能较好地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描述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的社会功能现状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一般情况问卷,对上海市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的147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1)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7份,收回有效问卷120份,有效回收率为81.6%.120例患者的总体社会功能均分为(18.89±7.12)分,说明这些患者存在着中度(SSPI总分18~28分)或量度(SSPI总分<18分)的社会功能障碍;(2)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精神病理症状及症状总分几乎均与社会功能三个维度及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3)患者的一般情况与社会功能分析显示: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住院次数是与其社会功能有关的因素.结论 精神分裂症住院综合征患者的社会功能普遍较差,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予以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从影响因素出发,对患者制定相应的干预体系和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社会工作者介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评定效果的影响,探索提高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好方法.方法 将符合CCMD-3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7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由社会工作者介入开展小组活动(每周活动1~2次,每次1h,共开展12次)和药物治疗,对照组只进行药物治疗.采用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别对每位患者各评定一次.结果 SSPI与PANSS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前两组评定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社会工作者介入后于12周末经t检验,两组经单盲评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结束时,干预组成员在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精神症状改善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工作者介入开展小组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社会功能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取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听觉事件诱发电位(P300)、神经心理认知测验检测患者与18名正常对照者的认知功能,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袁(CGI-S)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采用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AS)、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和静坐不能量表(BARS)评定既往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研究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潜伏期N1,P2,N2较对照组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未发现波幅的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颜色连线2时间较对照组长,范畴流利和Stroop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为受教育程度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认知,故以受教育年限为控制因素,进行偏相关分析,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与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无相关性(P>0.05),与锥体外系和社会功能也无相关性(P>0.05).神经认知心理测试与PANSS、CGI-S无相关性.神经认知心理测试与PANSS、CGI-S无相关性.PSP和颜色连线测验2、WCST总错误数呈负相关,PSP和范畴流利测验、WCST总正确数及分类个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其认知功能与社会功能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于2011年6月~2012年1月将北京市原崇文区的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32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CBT组和对照组,CBT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变化.结果 12周时CBT组的心理因子、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29,3.024; P<0.05);38周时CBT组的生活质量总分、心理因子和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072,2.706,2.818;P<0.05);64周时CBT组的生活质量总分、生理因子、心理因子及社会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分别为2.208,2.055,2.647,4.109; P<0.05).结论 规范化的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显著改善社区慢性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但由于样本量小等因素尚需在社区中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长程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消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长程住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消极影响。方法: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地连续住院6个月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3天,3月和6月的社会功能进行测评。结果:患者社会功能缺陷发生率为100%,其严重程度与住院环境、住院时间相关,出院初期、3月、6月其社会功能总体水平存在极显著差异。结论:长程住院不利于2全面康复及日后回归社会、应加强“非住院化”治疗及家庭教育等社区康复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利培酮合并壮阳胶囊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0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壮阳胶囊(研究组,100例)和联合安慰剂(对照组,100例)两组,观察时间均为8周.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作为疗效评价工具.结果 治疗第8周末,两组SAPS、SANS及SDSS评分均较基线降低,WCST指标中除研究组持续应答数外均获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研究组SAPS、SANS评分的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与基线比较,研究组WCST分类数较基线增加-1.2±1.9,对照组增加-0.7±1.4;研究组正确应答数增加-10.5±16.3,对照组增加-5.3±16.9;研究组错误应答数降低15.3±25.9,对照组降低7.2±23.7;研究组概念化水平百分数增加-15.1±23.0,对照组增加-9.5±26.7.研究组SDSS评分较基线降低(6.3±4.5)分,对照组降低(4.9±3.9)分.组间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利培酮联合壮阳胶囊比单用利培酮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的改善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