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52岁,工人。因工作时右眼被铁屑溅入自觉异物感伴视物模糊2 d后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矫正视力不提高),左眼1.0。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中央可见约2 mm大穿通伤口,伤口已自闭,前房深,Tyn(-),瞳孔等大等圆,晶状体内可见一枚金属异物嵌顿于前囊膜下,部分突出于晶状体前表面,异物周围晶状体皮质混浊(见图1A)。玻璃体混浊,散瞳后眼底见颞上方视网膜青灰色隆起,未波及黄斑,颞上方赤道前可见1枚约1/3 PD大圆孔,视盘界清(见图1B)。左眼角膜透明,前房(-),瞳孔等大等圆,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散瞳后眼底见颞上方可见格子样变性,视盘界清,视网膜平伏。右眼眼压17 mmHg (1 mmHg=0.133 kPa),左眼16 mmHg。眼及眼眶CT:右眼晶状体异物(见图1C)。右眼B超:右眼玻璃体腔内可见点状及条状中高回声,可见视网膜脱离光带(见图1D)。诊断:右眼角膜穿通伤、右眼晶状体异物、右眼外伤性白内障、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57 岁,因“左眼视物模糊1 周”于2016 年6 月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患者左眼在20 余年前因“视网膜脱离”曾行视网膜脱离修复术(具体不详)。2013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对左眼拟行“后巩膜加固术”以控制病理性近视进展,但因术中发现巩膜环扎带周围广泛粘连及纤维化而终止手术。2013年10月因左眼“并发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合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2015年7月因左眼“视网膜裂孔”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患者自述无眼红、眼痛、眼胀等伴随症状。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Snellen):右眼0.5,左眼(患眼)0.05;眼压:右眼19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7 mmHg;眼轴:右眼35.38 mm,左眼33.66 mm。裂隙灯显微镜示: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清,人工晶状体透明、在位,病理性近视眼底;左眼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人工晶状体透明、在位。左眼经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后见玻璃体腔积血,眼底窥视不清。B超未提示视网膜脱离。诊断:左眼玻璃体积血。予患者云南白药口服、静养对症处理。1个月后复查时,左眼玻璃体积血无明显改善,故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5岁。因右眼下方黑影遮挡半个月于2011年2月24日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就诊,门诊检查后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收入院。患者40年前患黄疸肝炎,已治愈。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有轻度屈光不正,无其他眼病史。无手术史。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5,左眼0.6。眼压:右眼1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1 mmHg。右眼角膜透明,前房可,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有少许色素状颗粒,眼底:视乳头边界清楚,颞上方视网膜呈青灰色泡状隆起,黄斑累及,颞上可见马蹄形裂孔,裂孔后缘稍有卷边,前缘可见广泛变性区(图1)。左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眼部B超示右眼颞上视网膜脱离,颞上可见视网膜裂孔,左眼未见视网膜脱离;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屈光不正。入院后于2011年3月1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术中颞上放液,裂孔周围冷凝,7 mm硅胶海绵纵行垫压裂孔及周围变性区,玻璃体腔内注入消毒空气0.4 ml。术后第1天患者诉眼前黑影消失。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2,眼压15 mmHg。眼底检查:玻璃体轻度絮状混浊,少量空气泡,颞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视网膜平伏。术后第7天,患者诉右眼下方再次出现黑影遮挡。眼科检查:右眼颞上垫压嵴可见,裂孔位于嵴上,裂孔后缘贴伏不良,鼻上视网膜青灰色泡状隆起,可见视网膜裂孔(图2)。B超示右眼颞上方垫压嵴,鼻上方视网膜脱离。左眼未见明显异常。2011年3月9日在局部麻醉下再次行右眼巩膜外垫压术。术中放液,鼻上裂孔周围冷凝,10 mm硅胶海绵纵行垫压鼻上裂孔,观察裂孔位于嵴上,褥式缝线固定。放液后发现11:30方位视网膜脱离皱褶处有新的裂孔,遂拟行颞上垫压带调整。当拆除原颞上垫压带后,突然感觉患者眼球变硬,眼压升高,并且出现剧烈眼痛,头痛症状。眼底检查见颞侧视网膜下棕色实性隆起。嘱患者张口呼吸,保持镇静,立即肌内注射立止血(注射用血凝酶)1000 U。观察颞侧视网膜下隆起无明显进展,眼压适中,手术继续进行。加宽原颞上硅胶海绵,褥式缝线固定,观察原裂孔及皱褶处裂孔均位于嵴上,测光感明确。手术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 ,降眼压及镇静对症处理。术后第1天,患者诉眼胀。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5,眼压:55 mmHg。右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颞上及鼻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颞侧视网膜下可见球形实性隆起。对症观察,眼压稳定。术后第6天眼底照相显示较前无明显变化(图3)。复查B超示右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脉络膜上腔积血(图4)。术后门诊观察。1个月后复查见右眼上方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孔周视网膜稍有皱褶,视网膜平伏,脉络膜上腔积血完全吸收(图5)。复查B超示右眼视网膜复位良好,脉络膜上腔积血吸收(图6)。补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门诊观察稳定。2011年8月24日患者因“右眼视物不清半个月”再次入院。诊断:右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右眼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1.0。眼压:右眼9 mmHg,左眼11 mmHg。右眼眼底检查:视网膜广泛青灰色隆起,以视乳头为中心呈宽漏斗状,颞上、鼻上垫压嵴明确,裂孔位于嵴上,裂孔后缘开放,嵴上色素明显(图7)。眼部B超示右眼视网膜脱离,右眼巩膜外垫压术后(图8)。入院后于2011年8月30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眼玻璃体切除术。术中全氟化碳液体辅助下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晶体粉碎,注入硅油4.5 ml。术后早期视网膜复位良好,后复位不良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眼内硅油存留。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性,5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上方黑影遮挡2月余于2020年12月10日以“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度近视”入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02(-16.50 DS-1.00 DC×90°→0.4),左眼0.05 (-11.50 DS-2.00 DC×95°→0.6)。右眼眼压19 mm Hg(1 mm Hg=0.133 k Pa),左眼20 mm Hg。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央深度正常,晶状体密度稍高。眼底检查:右眼视盘边界清楚,高度近视眼底改变,玻璃体絮状混浊,2:00~8:00位视网膜青灰色隆起,黄斑累及,视网膜皱褶,鼻上周边2视盘直径(papillary diameter,PD)大小马蹄形裂孔,鼻下4PD大小马蹄形裂孔,裂孔卷边,前缘玻璃体牵拉(图1);左眼眼底高度近视改变,视盘颞侧近视弧形斑,余未见明显异常。眼B型超声:右眼眼轴28.1mm;左眼26.5 mm;双眼玻璃体混浊;双眼黄斑区球壁粗糙;右眼玻璃体后脱离形成,多处牵拉视网膜,鼻上鼻下可见视网膜裂孔,下方视网膜脱离(图2,3)。诊断: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5.
1病例报告患者,男,69岁,因左眼视物不见3wk于2007-08以“左眼葡萄膜炎”入院。既往史:糖尿病10a。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光感不确,眼压右眼18mmHg,左眼9mmHg(1mmHg=0.133kPa),右眼结膜无充血,角膜光泽,瞳孔圆,晶状体不均匀混浊,眼底红光可见;左眼结膜混合充血,前房渗出呈液平,虹膜纹理不清,和晶状体前囊粘连,晶状体黄白色混浊,瞳孔对光反射无,眼底不入;眼彩超显示:玻璃体团块样高密度影,视网膜一端连于视盘,一端连于球壁,巩膜壁增厚并诊断左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0.5×109/L,多核细胞0·71。临床诊断:左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给予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 71岁。因右眼视物不清10余年, 加重1个月就诊。既往高度近视眼50余年。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无光感, 左眼为0.4;眼压右眼为7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为15 mmHg;右眼球结膜充血, 角膜水肿, 角膜后大量结晶样沉积物, 前房深, 下方钙化物沉积(精粹图片1), 虹膜后粘连, 晶状体混浊, 其余窥不清;左眼晶状体混浊, 左眼视盘边界不清, 颞侧可见近视萎缩弧, 后极部视网膜可见巩膜露白, 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眼部B超检查:右眼360°脉络膜和视网膜脱离(精粹图片2)。临床诊断:右眼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双眼病理性近视眼。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1 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半月余”来我院就诊。既往糖尿病病史15 余年,目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尚可。否认其他疾病、外伤及手术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无提高),左眼0.6(矫正无提高)。双眼角膜透亮,前房中深,虹膜纹理清,瞳孔圆,对光反射存在,晶状体皮质混浊。右眼下方玻璃体混浊伴积血。眼底镜检查示右眼眼底可见视盘边清色可,各象限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及纤维增殖膜,鼻侧纤维增殖膜牵拉视网膜轻隆起;左眼眼底可见视盘边清色可,各象限视网膜可见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及棉絮斑。眼科B超示右眼玻璃体混浊机化、玻璃体积血,局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见图1A),左眼玻璃体混浊。眼科诊断:①双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右眼Ⅵ期,左眼Ⅲ期);②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含并发因素)。建议患者行右眼玻璃体手术。就诊当天给予患者右眼可见范围内视网膜激光光凝,参数如下:能量240~360 mW;光斑直径200~500 μm;曝光时间0.1~0.3 s,激光点数1 020。上述激光参数遵照治疗指南选择[1,2]。术后第2 天彩色眼底照相检查发现实性棕色隆起(见图2)。眼B超示不与视盘相连的与眼球壁弧形相对的弧形条状回声,条状光带与后壁回声间为无回声暗区(见图1B)。考虑脉络膜脱离,拟行“右眼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激光光凝+硅油注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见后极部黄白色增殖膜,鼻侧视网膜苍白、隆起,存在治疗性激光斑,手术顺利。术后1 周复查视网膜及脉络膜平伏,复位良好。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60岁。因“双眼红痛、视物模糊伴头痛1 d于2014年9月7日入院。1 d前在当地医院予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检查双眼白内障后出现上述症状。既往无全身疾病史,入院血压125/80 mmHg,空腹血糖6.1 mmol/ L。专科检查:双眼视力手动,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混浊,前房浅,周边前房深度小于1/4CT,KP(-),瞳孔欠圆,直径约6 mm,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混浊,眼底窥不清。眼压:右眼56.7 mmHg,左眼49.8 mmHg。初步诊断:(1)双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2)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给予静滴20%甘露醇,局部点阿法根、贝特舒、哌立明滴眼液降眼压及硝酸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缩瞳。2 d 后复查眼压:右眼7.1 mmHg,左眼6.8 mmHg。眼痛、头痛症状缓解。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0.25,双眼球结膜充血减轻,角膜水肿消退,前房仍浅,瞳孔药物性缩小,直径约3 mm,眼底检查发现右眼视乳头边界不清,静脉迂曲扩张,后极部视网膜以视乳头为中心沿静脉走行呈大片火焰状出血,黄斑区水肿、中心凹反光消失;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辅助检查:UBM 提示右眼中央前房深度1.74 mm,5点、7点、12点位睫状体上腔与巩膜间可见裂隙状液性暗区;左眼中央前房深度1.65 mm,1点、6点、11点位睫状体上腔与巩膜间可见裂隙状液性暗区。补充诊断:(1)右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2)双眼睫状体脱离(图1,2)。给予静滴20%甘露醇、地塞米松和血栓通等对症治疗。1周后复查眼压:右眼12.4 mmHg,左眼11.8 mmHg, UBM提示双眼睫状体脱离复位(图3)。右眼眼底见视网膜出血灶较前有所吸收。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7岁,退休人员,2019年11月初因双眼视 力下降来青岛市市立医院眼科中心就诊,自述双眼为高 度近视,未行系统眼科检查。全身体检无异常。眼科检 查:右眼视力为指数/10 cm,矫正无提高;左眼为0.07,矫 正为-20.0 DS-2.50 DC×20=0.5。右眼眼压为17 mmHg (1 mmHg=0.133 kPa),左眼为16 mmHg。双眼角膜透明,前 房深度适中,房水清,双眼对光反应灵敏。双眼晶状体皮质 不均匀,为灰白色混浊,核呈棕黄色,后囊下混浊。眼底检 查:右眼眼底模糊,隐约见视盘边清,颜色淡红,颞侧周边 部视网膜灰白色隆起,余细节窥不清;左眼眼底模糊,隐约 见视盘界清,颜色淡红,可见区视网膜未见出血渗出。B超 检查显示右眼晶状体后囊回声正常,玻璃体内可探及大量 点状弱回声,运动及后运动(+),颞侧可探及条带状强回声, 与视盘相连(见图1),条带中间靠上见3个大小不一的椭圆 状强回声(见图2),呈囊样,其内为无回声,运动(±),后 运动(-),球壁不规则,球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左眼晶状 体后囊回声正常,玻璃体内可探及大量点状弱回声,运动及 后运动(+),球壁不规则,球后未见明显异常回声。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 55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眼痛8年, 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5年前曾于该院行左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前部周边玻璃体切除术。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光感, 左眼为0.2;眼压右眼为52 mmHg(1 mmHg=0.133 kPa), 左眼为16 mmHg;右眼瞳孔粘连变形伴少量新生血管, 晶状体混浊, 眼底窥不清;左眼瞳孔圆, 晶状体缺如, 视盘边界清色白, 视网膜平伏, 晚霞状眼底改变, 周边视网膜散在Dalen-Fuchs结节, 清晰可见6条涡静脉(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福格特-小柳-原田综合征(双眼)。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9月龄,因“发现右眼瞳仁发白1个月”于 2019年1月28日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患儿足月单胎顺产,出生体质量3 050 g,无吸氧史,无家族遗传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患儿眼科检查:双眼视力检查不配合,可追踪光源,手持眼压计(AccuPen)测量眼压:OD 为14 mmHg(1 mmHg=0.133 kPa);OS为12 mmHg。右眼角膜透明,直径较对侧眼偏小(横径/垂直径OD为9.8/9.1 mm, OS为10.8/10.3 mm),瞳孔对光反射存。小儿眼底广域成像系统(Retcam 3,美国科瑞医疗公司)检查示:晶状体后囊膜下局限性混浊,全晶状体后表面见灰白色膜状组织,膜组织内见血管呈放射状,眼底隐约可见视盘(见图1)。左眼无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眼晶状体内可见中等回声团(见图2),双眼玻璃体腔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右眼轴稍短(右眼为17.6 mm,左眼为18.5mm)。临床诊断:右眼永存胚胎血管(前部型),右眼并发性白内障。限期行右眼经角巩膜缘入路的晶状体切除和前段玻璃体切除术,术中检查玻璃体和视网膜未见异常,诊断明确。  相似文献   

12.
0引言我院2009年发现1例视网膜脱离手术后健眼近视患者,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35岁,糖尿病病史10a,因“左眼视网膜脱离”入院。入院时情况:全身情况:血糖8.0mmol/L,血压正常。眼部检查:左眼视力光感,右眼视力1.0。左眼眼压9mmHg,右眼眼压14mmHg。左眼结膜充血,角膜透明,前房轴深,房水清,瞳孔圆,对光反射(+),晶状体透明,玻璃体混浊,眼底可见视网膜青灰色隆起累及黄斑,右眼未见异常。B超显示:左眼视网膜脱离。A超显示:双眼的眼轴正常。入院后给予抗炎药物治疗,完善检查后局部麻醉下行左眼玻璃体切除+硅油填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术后俯卧位并给予局部及全身抗生素和激素治  相似文献   

13.
例 1,女 ,70岁。因查体发现右眼视网膜脱离 3月入院。既往有糖尿病史 5年。入院查体 :全身情况良好。右眼视力 0 .1,角膜透明 ;前房中等深度 ,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 ( ) ,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 :视乳头边界清楚 ,呈桔红色 ,鼻下方视网膜青灰色隆起 ,黄斑区见 1/ 4 PD圆孔 ,高度近视眼底改变。左眼视力 0 .8,角膜清晰 ,晶状体周边皮质混浊 (+) ,眼底正常。入院诊断 :右眼黄斑裂孔合并视网膜脱离 ,双眼高度近视 ,双眼老年性皮质性白内障 (未成熟期 )。入院后抗生素眼水点眼3天 ,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眼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割、硅油注入术。手…  相似文献   

14.
王学勇  王绪梅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1):2230-2230
1病例报告患者,男,80岁。既往身体健康,无近视病史。因右眼视力渐下降3a,突然胀痛1d。于2010-05-02就诊我院。检查:视力:右眼:光感/眼前(左眼:0.3),右眼球结膜充血,角膜雾状水肿混浊,前房稍深,宽角,前房内密集细小灰白色浮游物,虹膜纹理可,瞳孔直径3mm,圆,对光反射迟钝,晶状体全部棕色混浊,眼底窥不进。左眼晶状体皮质性混浊,余大致正常。眼压:右眼:127.45mmHg(1mmHg=0.133kPa),左眼:14.7mmHg。B超:右眼玻璃体内晶状体后部强回声。初步诊断:晶状体溶解性青光眼OD,年龄相关性白内障OU,玻璃体混浊OD。入院后给予5g/L噻吗洛尔滴眼液,OD2次/  相似文献   

15.
李永杰  潘莉 《眼科研究》2012,30(7):585-585
患者,男,47岁,维吾尔族,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加重1个月就诊.患者无眼部手术及外伤史,无其他疾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患者发育正常,全身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0.2,均不能矫正;眼压:右眼12.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3.5 mmHg.双眼外眼未见异常,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正常,瞳孔呈倒梨形.右眼6:00处虹膜缺损,左眼6:30处虹膜缺损.双眼晶状体混浊.散瞳后见右眼虹膜缺损处晶状体下方边缘呈切迹状缺损,该部位无悬韧带,其附近皮质较其他区域明显混浊;左眼虹膜缺损处晶状体皮质较其他区域明显混浊.右眼玻璃体及眼底均窥不清.左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双眼并发性白内障;右眼先天性晶状体缺损;双眼先天性虹膜缺损.患者因个人原因,放弃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55岁.因双眼先后视力下降、眼痛伴头痛1个半月入我院,自诉发病前曾有感冒样症状.右眼曾在当地医院行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术后症状无改善.入院查体:视力:右眼:手动/20 cm,左眼:0.1(+3.00=0.3);眼压:右眼:12 mm Hg,左眼:19 mm Hg.右眼角膜光滑透明,上方虹膜根切口可见,瞳孔直径约7 mm、欠圆,对光反射(-),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模糊可见:视乳头充血、水肿,附近视网膜水肿,下方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黄斑中心凹反射(-),左眼角膜后KP,瞳孔直径约4.0 mm、欠圆,对光反射(-),晶状体混浊,玻璃体混浊.眼底模糊可见:视盘境界欠清,下方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黄斑中心凹反射(-).B超:示双眼玻璃体混浊,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图1).  相似文献   

17.
例1.患者女性,37岁。2013年6月3日入院。入院诊断左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双眼高度近视。5月前曾以左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外垫压+冷冻视网膜复位手术,术后视网膜复位良好,嵴隆起,孔位于嵴上视力恢复正常。2日前患者左眼视力突然下降,人院检查VOD0.5,VOS0.6,NCT:R:12mmHgL:10mmHg左眼角膜清,前房(-),晶状体(-)。眼底检查:嵴隆起,嵴上视网膜裂孔翘起,颞侧嵴后方视网膜脱离,未波及黄斑部。人院诊断:左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高度近视。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1岁.因右眼胀痛伴同侧头痛3d于2011年6月6日以"继发性青光眼"收住眼科.患者自述半年前右眼视力丧失,原因不明,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肝炎、结核、高血压、糖尿病史.其母2003年死于"脊髓肿瘤".入院时眼科检查:视力:右眼无光感,左眼1.0.眼压:右眼42.12 mm Hg(1mm Hg=0.133 kPa),左眼14.00 mm Hg.右眼结膜充血,角膜水肿混浊,前房浅,瞳孔闭锁,虹膜膨隆,晶状体完全混浊,虹膜及晶状体表面可见新生血管,玻璃体、视网膜无法查清.左眼眼前节正常.散瞳眼底检查,视网膜血管未见异常.B型超声检查:右眼玻璃体内可探及光滑、均匀一致的强回声光带,其尖端连接视盘,活动动度阴性.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左眼未见异常.提示右眼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后脱离,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初步诊断:右眼继发性青光眼,右眼葡萄膜炎,右眼并发性白内障,渗出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19.
陈放  季河清  解正高 《眼科研究》2010,28(10):949-949
患者,女,53岁,因右眼视物不清3个月来诊。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02,左眼0.80:右眼角膜清,KP(-),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圆,晶状体轻度混浊,玻璃体混浊,隐见视网膜色灰;左眼角膜清,前房清,瞳孔圆,晶状体轻度混浊,眼底视盘界清晰、色红,视网膜平伏。  相似文献   

20.
球后麻醉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一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患者,女,83岁。主诉双眼视物渐降3年余,门诊以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待手术收住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无一过性黑噱史。眼部检查:视力:右眼数指/50cm,左眼数指/80cm;非接触眼压计测眼压:右眼16mmHg,左眼18mmHg。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对光反射好,晶状体棕黄色致密混浊,双眼后节窥不进。双眼光定位准确,色觉正常,双眼B型超声检查未见视网膜脱离光带,双眼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及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双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要求行右眼手术,于2006年6月12日行右眼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球后麻醉用0.75%布比卡因及2%利多卡因(各3m1),麻醉后加压眼球10min后手术。术后4h发现右眼视力无光感,左眼视力数指/80cm,右眼球向内、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