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研究发现多巴胺和肾上腺素异常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多巴胺β羟化酶(dopamine beta-hydroxy-lase,DBH)是催化多巴胺向去甲肾上腺素转化的核心酶[2]。有研究已报道DBH活动和水平的异常被看做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生物标志物[3]。而DBH基因5′端19 bp插入/缺失(位于位于染色体9q34)调控启动子活动进而调节血浆和脑脊液DBH  相似文献   

2.
多巴胺羟化酶(DBH)使多巴胺羟化转变成去甲肾上腺素,此酶以化学形式与去甲肾上腺素一起从外周交感神经释放,并稳以定的形式出现在人的血液中。此酶的活性是在基因的控制下建立起来的。提示 DBH 活性  相似文献   

3.
巴金森氏病(PD)的病理生理学涉及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而去甲肾上腺素能活性受多巴胺-β-羟化酶(DBH)的影响.DBH在血浆的浓度比较恒定,在人类此酶活性高与低的意义迄今尚未明瞭.DBH与PD的关系一直有争论,1923Lieberman等报导PD患者DBH降低,用L-Dopa治疗时正常,治疗后增高.1977Markianos及1978Coehlo等报导PD患者DBH在正常范围,与治疗无关系.1979Vardi等对9例PD患者及5例对照各用500毫克L-Dopa,3小时后患病组DBH有较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一种精神障碍,几乎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给其家庭与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研究表明认知功能损害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影响着患者的长远预后与社会功能.因此,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其可能与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五羟色胺(5-HT)、乙酰胆碱(Ach)等神经递质有关.本文就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与NE的关联性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多巴胺-β-羟化酶(DBH)的作用是促使多巴胺β羟化成为去甲肾上腺素。黑人与白人的血浆DBH测定值不同。目前尚未见中国正常成人血浆DBH活性研究的报道。现将本实验室的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测试对象及方法 共156名正常健康中国成人,男79名,女77名,年龄20~71岁。静脉取血0.5ml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逐步成为研究热点。但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病因多样,本文仅就神经生化方面与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精神分裂症存在认知功能损害的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前额叶和颞叶的多巴胺(DA)功能下降及五羟色胺(5-HT)能、去甲肾上腺素(NE)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基因(CFH)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测验(RBANS)对254例稳定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病例组)进行精神病性症状及认知功能评估;采用SNa Pshot技术对病例组及339名健康者(正常对照组)Y402H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和比较;分析Y402H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及其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两组Y402H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PANSS阴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F=23.88,F=4.79,F=10.70;P0.05或P0.01);RBANS中的延时记忆分及总分显著低于非C等位基因携带者(F=8.27,F=5.51;P0.05或P0.01)。结论:CFH基因Y402H位点多态性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基因,但该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被认为交感神经系统在偏头痛发病中起重要作用。颅内外血管有着来自上颈节丰富的交感神经支配。当这些神经受刺激后,神经末稍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α和β受体。偏头痛发作的先驱症状如瞳孔散大、心动过速、焦虑、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和局部神经系统症状,是继发于局灶性血管收缩,由儿茶酚胺释放所引起。血浆中CAMP水平被认为是儿茶酚胺系统功能紧张程度的直接指标。多巴胺β羟化酶(DBH)是使多巴胺转化成去甲肾上腺素的一种酶。有人报告在偏头痛发作期血浆DBH是增加的,也有报告用β阻滞剂通过儿茶酚胺系统有予防偏头痛的作用。作者研究了α-2兴奋剂Clonidine和α-2阻滞剂Mianserine对组织胺诱发偏头痛或自发性偏头痛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病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近年来,人们认识到认知症状对精神分裂症预后具有持久的影响。认知缺陷使病人不能学习新的技能和回归社会。典型抗精神病药明显改善患者的阳性症状,但不能治疗认知缺损。临床观察发现,大部分病人在阳性症状消失后仍然存在明显的认知症状,因而认为认知症状不是由于阳性症状所致。不少学者认为认知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独立的一组症状特征,并需要特殊的不同于治疗阳性症状的药物治疗。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前额皮质(PFC)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症状有关。该脑区包含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神经递质,这些递质的功能紊乱可能与认知损害有关,提出通过作用于这些递质的药物治疗达到改善认知症状的目的。此外,乙酰胆碱(Ach)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症状也有密切的关系。本文综述了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及乙酰胆碱(Ach)递质系统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对认知症状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神经调节素1(Neuregulin-1,NRG-1)基因的相关关系,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P300检查,并选取NRG-1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精氨酸(Arg)38谷氨酰胺(Gin)进行基因型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多巴胺D2受体(DRD2)基因rs1800497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关系及其与性别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TaqMan法检测2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患者组)和219名健康对照(对照组)DRD2基因rs1800497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并对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患者组与对照组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或对照组不同性别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或女性患者组与对照组相比,rs1800497等位基因分布和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DRD2 rs1800497位点可能不是精神分裂症的易感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CHRNA7、COMT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聚丙烯酰胺凝胶芯片技术,检测粤东地区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与正常对照者(100例)CHRNA7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337980、rs 1909884、rs883473)和COMT基因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680、rs737865、rs165599),并对分型结果进行测序鉴定.结果 所有位点的单核苷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无关联(均P>0.05).结论 在中国粤东地区CHRNA7基因3个位点(rs2337980、rs 1909884、rs883473)和COMT基因3个位点(rs4680、rs737865、rs165599)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无关,但此结论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精神疾病患者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测定97例精神分裂症与36例躁郁症的血浆DβH活性,发现兴奋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和青青型均较高,非兴奋组偏执型和未定型均较低;躁 狂症DβH较高,而抑郁症较低,差别均极显著(P<0.001)。结果提示不论病种为何,凡处兴奋状态者DβH均见升高,可能与肾上腺素及交感神经系功能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多巴胺β-羟化酶缺乏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巴胺β-羟化酶缺乏症是由于基因异常使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自主神经元合成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障碍,临床上以直立性低血压、低血糖、低体温和血浆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比率明显小于1为特征。目前尚无特异疗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精神分裂症及其氯氮平疗效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Amp-FLR扩增技术,以多巴胺D4受体基因第三外显子上的48bp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为遗传标志检测38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对家系资料作单体型关联(HRR)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及氯氮平疗效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之间不存在关联。结论精神分裂症及氯氮平疗效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不相关联。  相似文献   

16.
汤宜朗 《上海精神医学》2005,17(1):47-49,24
1多巴胺β-羟化酶(Dim)的作用及分子遗传学研究在大脑中,去甲肾上腺素(NE)是由多巴胺(DA)经由多巴胺β羟化酶(DβH)转化而来。研究表明,DβH特异性地由含NE的神经元表达,它是唯一一种存在于突触及囊泡内的儿茶酚胺合成酶,它的存在方式有两种,一种为水溶性,一种为与膜结合状态。由于它仅仅存在于囊泡内,因此它释放时往往与NE及囊泡中的其他内容物一起释放,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震颤(ET)是一种其病因与多种因素相关、较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遗传因素是病因之一.研究证实ET与帕金森病(PD)是相关联的疾病,二者的震颤发生机制类似,均与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相关.为探讨多巴胺D2,D3受体基因多态与ET遗传易患的相关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首次检测80例无血缘相关的ET患者与100例正常对照DRD2基因Taq Ⅰ,DRD3基因Msp Ⅰ位点突变,比较ET与正常人之间的多态性频率的差异.DRD2基因Taq Ⅰ位点及DRD3基因Msp Ⅰ位点等位基因的基因型、基因频率分布在ET与正常对照无显著差异.DRD2基因Taq Ⅰ与DRD3基因Msp Ⅰ位点多态性可能与ET的遗传易患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及临床超高危人群血浆多巴胺 β 羟化酶(DβH)活性的变 化及其与精神症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成组设计研究方法,选取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2 月在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就诊的 61 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35 例临床超高危人群以及性别匹配 的 86 名健康对照者作为研究对象。为了分析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对血浆 DβH 的影响,本研究同时纳 入 39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病性症状, 采用高效液相相色谱 - 电化学的方法检测受试者的血浆 DβH 活性,分析各组血浆 DβH 活性以及与精 神病性症状的关系,并进一步比较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以及慢性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差异,分 析抗精神病药对患者血浆 DβH 活性的影响。结果 首发精神分裂症组、临床超高危组以及健康对照 组的血浆 DβH 活性分别为(12.35±8.55)、(19.59±13.95)、(17.51±11.04)nmol/(ml·min),组间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F=6.591,P=0.002);首发精神分裂症组的血浆 DβH 活性低于健康对照组和临床超高危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临床超高危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首发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与病程、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病性症状间均无相关性(P> 0.05)。首发未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低于首发已用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3,P=0.048)。 慢性用药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为(18.52±7.00)nmol/(ml·min),高于首发未用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F=7.053,P=0.010)。结论 首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降低,而短期或长期服用 抗精神病药能够增加患者的血浆 DβH 活性。  相似文献   

19.
去甲肾上腺素受体与精神药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甲肾上腺素 (NE)受体分为α1、α2 和 β肾上腺素受体。在抗精神病药中 ,氯氮平阻断α1受体 ,米氮平阻断α2 受体 ,碳酸锂阻断β受体后效应 ,这些受体的阻断均可引起一系列药理效应 ,对此作一综述。一、阻断α1受体(一 )精神效应1 抗精神病 :当中脑 边缘多巴胺 (DA)通路功能亢进时 ,多巴胺D2 受体活性增强 ,引起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 (如幻觉和妄想 )。而氯丙嗪则通过阻断D2 受体而改善阳性症状。虽然氯氮平阻断D2 受体性能较弱 ,但改善阳性症状的效应却大于氯丙嗪。其机制是通过阻断α1受体而强化对D2受体的阻断[1] 。2 镇静和抗焦虑…  相似文献   

20.
Menkes病是—X连锁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综合征。其临床特征是神经变性、特殊的面容与毛发、发育不良,其生物学特征是血清铜和血浆铜蓝蛋白降低、成纤维细胞铜摄取异常。由于多巴胺—β—羟化酶(DBH)在催化多巴胺(DA)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NE)过程中需铜的参与,即DBH是一铜依赖酶,故作者推测Menkes病可能存在一类似先天性DBH缺乏样的神经化学模式,即高水平的DA、DA的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ihydroxyphenylacet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