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际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人际心理治疗)4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42例,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4、8、12周末HAMD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在治疗后第8、12周末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末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人际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我院精神科住院的87例实施保护性约束患者的约束记录、护理记录单。结果在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的过程中,存在着保护性约束使用率高、保护时间长;忽视患者本身意愿,患者知情同意差的缺陷;保护性约束不规范,护理不当,造成患者不良影响等问题。结论对精神疾病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的过程中,应规范约束程序,降低保护性约束的使用率;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落实告知制度,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加强基础护理,使保护性约束趋于标准化、规范化、人性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男女精神障碍患者长期住院的原因。方法采用自编长期住院原因调查问卷对2014年1月1日在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普通精神科住院超过1年、病情控制稳定并能够配合医护人员的370名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障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男性住院时间比女性长(P0.01);女性长期住院问卷总评分比男性高(P0.01);女性客观维度评分比男性高(P0.01);男性受家庭因素影响明显(P0.01);女性受社会因素影响明显(P0.01)。结论客观因素可能是精神障碍患者长期住院的主要因素,其中男性受家庭因素影响明显,女性受社会因素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颁布后精神专科医院患者的入院方式.方法 随机抽取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2013年5月1日~2016年4月30日收治住院的精神障碍患者住院病历313份,采用自制调查量表对入院方式等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313例患者中自愿入院者128例(40.9%),非自愿入院185例(59.1%).两组患者临床诊断分布、自知力、治疗意愿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非自愿入院患者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比例更高(P<0.01).Logistic回归显示治疗意愿是非自愿住院的危险因素(OR=3.231,95%CI=1.657~6.300,P<0.01).结论 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以来,精神专科医院精神障碍患者入院方式仍以非自愿住院为主,受患者治疗意愿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初步调查精神障碍非自愿住院患者在入院过程以及住院期间的胁迫体验感知,并 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17 年3— 8 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徐汇院区 的6 个封闭病房内根据《精神卫生法》第三十条要求入住的254 例精神障碍非自愿住院患者,在入院 后的第3 周采用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MacArthur 入院体验主观胁迫分量表 (MPCS)、胁迫体验问卷(CES) 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本次入院前是否征求过本人意见将所有患者分为征求 意见组(115 例)与未征求意见组(139 例)。应用SPSS 2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Mann-Whitney 检验或Kruskal-Wallis 检验、χ2 检验, 采用Bonferroni 法校正显著性水平的事后两两比较。 采用相关分析了解MPCS、CES 与BPRS 症状得分的相关性,采用回归分析探索胁迫体验得分的影响因 素。结果 (1)相对精神科的封闭环境,患者的胁迫体验更多源于自我选择和决定权的受限。(2)入院 时未征求意见组患者较征求意见组患者在MPCS 总分[4.00(2.00,5.00)分比1.00(0,2.00)分,Z=8.592, P< 0.01]、CES 量表总分[52.00(39.00,81.00)分比44.00(34.00,56.00)分,Z=3.236,P< 0.01]及维度分 [权利限制13.00(9.00,27.00)分比9.00(9.00,15.00)分,Z=3.746,P< 0.01;被动14.00(10.00,24.00)分比 12.00(9.00,18.00)分,Z=2.861,P< 0.01;负性环境9.00(6.00,13.00)分比8.00(6.00,10.00)分,Z=2.000, P< 0.05;负性反应4.00(2.00,6.00)分比3.00(2.00,5.00)分,Z=2.706,P< 0.01)]上得分更高。(3)入院 前未征求意见、公安机关送诊、教育程度高是MPCS总分的影响因素(F=25.076,P<0.01),经历约束措施、 BPRS 思维障碍严重和入院时胁迫体验高是CES 总分的影响因素(F=5.135,P< 0.01)。结论 精神障碍 患者在入院和住院过程中存在一定胁迫体验,这种主观负性体验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多加关注, 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患者对胁迫的感知。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住院男性及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认知功能等指标的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诊断标准的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9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收集临床资料,并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症状;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重复性神经心理测查系统(RBANS)检测认知功能。结果男性患者比女性患者首次出现精神症状年龄要早2.8岁,首次住院男性患者年龄比女性患者早3.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烟在男性患者中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患者单身(未婚或离异)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ANS、WCST测查两性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精神症状方面,男性患者的夸大症状及情感交流障碍比女性更突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ANSS总分、各分量表分及HAMD评分在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男性发病年龄要早于女性;在精神症状方面男性于女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认知功能两者之间无差异;男性患者单身比例显著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态度及心理需求,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在患者入院时对300例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48.7%的患者家属对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可能接受的保护性约束无心理准备,初诊患者家属比复诊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目的认识更为不足(P〈0.01);患者家属的文化水平越高,对精神病患者约束期间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越高,心理需求越多(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家属对保护性约束的认识不足,有必要及时为患者家属提供相关护理知识,规范约束护理,满足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合理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康复指导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2组均给予维持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精神科常规护理和一般健康宣教,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一对一康复指导1个月,并于康复指导前后采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评定2组患者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结果康复指导后研究组患者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中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总积极因素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激惹、精神病表现、迟缓、抑郁、总消极因素因子分均显著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指导前后量表评分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康复指导能有效提高慢性精神裂症患者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显著改善病情,为患者回归社会,早日康复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及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诊断标准将100例青少年分为病例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每一位青少年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测查。结果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青少年EPQ问卷中各维度值均有差异,精神质(P):Z1=-3.38,P〈0.01;内外向(E):Z2=-2.78,P〈0.01;神经质(N):Z3=-4.79,P〈0.01。结论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存在一定的性格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氯硝西泮对兴奋状态精神疾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110)和对照组(n=108),研究组静脉注射氯硝西泮2~4mg,对照组肌内注射氟哌啶醇10~20mg。观察给药后6h患者安静下来的例数及所需时间、需要防护例数及防护时间、合作例数和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MOAS)评分。结果:6h后研究组安静下来78例,对照组58例(P〈0.01);研究组安静下来需(8.99±5.62)min,对照组(26.78±16.38)min(P〈0.01)。研究组需防护26例,对照组44例(P〈0.01);研究组防护时间(56.57±56.97)min,对照组(87.52±59.67)min(P〈0.01)。研究组合作83例,对照组60例(P〈0.01)。研究组MOA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氯硝西泮不良反应多为轻度或中度,无须特殊处理。结论:静脉注射氯硝西泮能快速控制精神疾病患者的兴奋状态,提高护理合作率,降低防护率,缩短防护时间,家属容易接受,安全性大,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训练措施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70例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与对照组(34例),研究组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进行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干预,时间为48周.在实施干预前后,两组分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中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干预后SANS总分、ADL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干预后NOSIE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和总积极因素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上升(P<0.01);干预后的研究组激惹、精神病表现、抑郁、迟缓因子和总消极因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与自身干预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 综合康复训练措施能减轻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保定市精神分裂症性别差异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保定市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及其性别分布特点。方法2004年10月~2005年3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18岁的人群,共10073例,用扩展的一般健康问卷(GHQ-12)将调查对象分为高、中、低危险组,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DSM-Ⅳ),以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患者版对调查对象进行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功能状况评价采用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lobal Assessment Function,GAF)。结果9021人完成调查,精神分裂症的终生及时点患病率分别为6.20‰、5.42‰,男性3.93‰、3.28‰,女性8.45‰、7.55‰,女性均高于男性(P〈0.01);女性已婚率显著高于男性(P〈0.01),而受教育年数女性显著低于男性(P〈0.01);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症状、发病年龄与诊断分型性别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女性心理、社会及职业功能受损程度较男性为重(P〈0.05)。精神卫生服务利用的性别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患病率、婚姻、教育及心理、社会、职业功能均存在性别差异,提示在制定治疗康复方案时,应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3.
笔者对60例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表现的性别差异作一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为我院2006年2月~2011年2月精神科首次住院的反应性精神障碍患者,诊断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标准,无精神病家族史,无躯体疾病病史,共60例,男性30例,年龄20~62岁,平均(25.8±16.1)岁。女性30例,年龄18~58岁,平均(28.2±11.4)岁。两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比较男女患者主要精神症状及躯体症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个性特征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及应对方式问卷(CSQ)对55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研究组)和43名无酗酒史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个性以精神质为显著特征;EPQ评分除内外向因子外其他维度如精神质(t=4.75,P〈0.001)、神经质(t=4.95,P〈0.001)以及掩饰程度(t=-2.47,P〈0.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SQ评分比较,研究组的应对方式不成熟,以退避(t=9.08,P=0.000)、幻想(t=10.33,P=0.000)和自责(t=8.74,P=0.000)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相关分析发现,研究组神经质与合理化(r=0.263,P〈0.05)、自责(r=0.298,P〈0.05)呈正相关;内外向与解决问题(r=0.532,P〈0.01)、求助(r=0.582,P〈0.01)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解决问题(r=-0.270,P〈0.05)呈负相关。结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应对方式受其个性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迟发性运动障碍(TD)在有糖尿病与无糖尿病的精神障碍患者中的发生率。方法:对1 016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时点调查,分为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评定患者有无TD及严重程度。结果:TD的总发生率为10.93%。糖尿病组中TD的发生率为18.50%,非糖尿病组中TD的发生率为9.4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11.72,P〈0.01)。糖尿病组中TD患者的AIMS平均为(7.97±1.35)分,非糖尿病组中AIMS平均(6.60±2.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79,P〈0.01)。结论:糖尿病可能是TD发生的1个重要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6.
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social skills training,SST)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有效性。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训练计划,采用日本SST的训练模式,结合放松训练,以小组训练的方法,对54例住院患者(精神分裂症30例,双相障碍17例,器质性精神障碍7例)进行为期6周的集中训练。结果经过6周的训练,54例患者的SST评价表总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28.2±14.4,37.0±13.6,48.9±13.5,57.9±12.8,68.4±15.1,74.1±17.0,F=81.85,P〈0.01)、日常基本技能得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5.9±3.8,8.2±3.6,11.4±4.0,14.4±3.5,16.8±4.1,18.2±4.7,F=85.15,P〈0.01)、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5.6±4.1,8.4±3.9,11.8±4.1,13.9±3.6,17.3±4.2,19.0±4.6,F=85.52,P〈0.01)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分(从第一周至第六周依次为:17.0±7.7,20.5±7.5,25.8±7.5,29.9±6.9,34.6±7.8,37.2±8.4,F=57.71,P〈0.01)均逐步增加。结论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需机械通气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合适气管切开时机。方法回顾性纳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天津市海河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和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NICU行气管切开的153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按照入住NICU至气管切开时间分为早期切开组(〈4d,简称早切组,共80例)和晚期切开组(7—14d,简称晚切组,共73例)。对比两组的NI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镇静药、呼吸机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长,肺炎发生率,病死率,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气管切开相关并发症以及拔管时间。结果早切组在平均NICU住院时长、平均总住院时长、平均镇静药使用时长、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长、平均抗生素使用时长方面优于晚切组(均P〈0.01)。早切组较晚切组肺炎发生率低(P〈0.01)。在气管切开并发症发生情况、NICU病死率、住院总病死率、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方面,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间为6个月。早切组获随访70例,晚切组获随访64例。获随访的早切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早于晚切组患者(P=0.03)。结论对于需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与晚期气管切开相比,早期实施气管切开可减少N1CU住院时长,总住院时长,镇静药、呼吸机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长,且肺炎发生率更低,拔管时间较早;但对住院期间病死率和神经功能方面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成都市定点精神卫生机构救治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的现状,为救治费用的合理安排及在院滞留救助患者的合理安置提供参考。方法于2016年10月-11月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除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之外的成都市定点精神卫生机构进行填表培训后,通过电子邮件对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的救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1年1月-2016年6月,成都市13家定点精神卫生机构共救治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5 531人次,其中伴发躯体疾病978人次。目前成都市定点精神卫生机构在院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584人(8.0%),其中住院一年以上的有352人。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219天。2016年上半年,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人均医疗费用支出195.84元/天,而收到救治费用人均125.94元/天。结论成都市定点精神卫生机构救治的住院流浪乞讨精神障碍患者伴发躯体疾病较多,救助费用相对低,滞留医院病人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男女海洛因依赖者成瘾严重程度的差异,为针对不同性别海洛因依赖者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个案调查表和成瘾行为严重度指数量表(addiction severity index,ASI)对199例男性和239例女性海洛因依赖者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性别海洛因依赖者ASI量表中各维度分值的差异。结果:女性依赖者ASI中因子4(药物使用)评分平均为(0.52±0.28)分和因子7(精神健康状况)平均(0.15±0.24)分显著高于男性的(0.43±0.34)分和(0.08±0.19)分(P〈0.05或P〈0.01);男性依赖者因子5(法律状况)评分平均(0.07±0.13)分高于女性的(0.03±0.10)分(P〈0.01)。将年龄、首次吸毒年龄及吸毒时间与ASI分量表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年龄(r=-0.182)、吸毒时间(r=0.158)与因子4(药物使用)分数存在显著相关;进一步相关分析发现,年龄与吸毒时间存在显著相关(r=0.364,P〈0.01)。结论:男女海洛因依赖者在成瘾行为严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临床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应针对不同性别特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以满足不同性别患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超低频经颅磁刺激(ILF-TMS)对焦虑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焦虑症诊断标准的40例住院患者采用ILF-TMS治疗2周,每天治疗1次,每次治疗时间为30~60分钟.分别在治疗前、后行多功能脑神经递质检测仪(EFG)检查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结果 治疗后EFG总功率较治疗前升高[(710.3±1731.5)vs.(1465.9±334.2)],HAMA总分评分降低[(13.5±6.3)vs.(9.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9、3.385,P<0.05).运动指数、兴奋抑制指数、血管舒缩指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F-TMS治疗可能缓解焦虑症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