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冬梅  张健  李净海 《卫生软科学》2012,(12):1041-1044
采用SWOT分析法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运用AHP法对分析所得的SWOT战略矩阵四种组合战略选择进行定量单层次计算,得出战略选择方案,推得扭转型战略(WO)是比较适合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并对天津市滨海新区健康产业发展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战略背景下,对江苏省健康产业的现状、驱动因素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江苏省健康产业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医药产业两极分化严重,复合型人才少、人才保有量低,健康服务业市场不规范等诸多问题。为推进江苏省健康产业进一步发展升级,针对性提出对策:发挥政府职能、完善配套政策;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和发展战略;增加高质量健康产品及服务的供给;加快"互联网+"融入健康产业。  相似文献   

3.
健康产业被誉为21世纪极具增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全球“财富第五波”。健康中国视域下辽宁省健康产业如何创新科技模式、释放创新红利,探索实现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解决之道”,已成为“十四五”期间辽宁省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和首要战略任务。通过组织开展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实地调研,分析制约辽宁省健康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探讨健康中国视域下科技创新引领辽宁省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为实施科技强省战略、助推健康中国建设贡献“辽宁方案”。  相似文献   

4.
在"健康中国"国家战略背景下,以分析健康产业动力系统主体及其动力作用机制的为基础,从需求拉动、供给驱动和政策引导三个角度剖析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产业发展动力新特征。通过分析健康产业不同发展阶段需匹配的动力,结合现阶段中国健康产业特点及发展动力方面的问题,对健康中国背景下健康产业良性、有序发展从动力角度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德国是世界公认的创新型国家和健康产业强国之一.德国政府对卫生研发和健康产业创新始终给予高强度的研发投入,并发挥国家高科技战略及配套战略规划对健康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持续完善健康产业创新治理体系,优化健康产业集群,激发企业和人才活力,促进德国健康产业在全球保持竞争优势.我国在推动医疗卫生系统和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养老产业进入深度转折期,《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养老产业市场可达12万亿元,逐步迈入产业爆发期。在“健康中国”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前提下,更多管理者及研究人员包括大众都逐渐意识到大健康产业发展及系统性大健康工程管理的必要性。我国健康养老服务产业起步较晚,面对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的养老现实,对于国内外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的研究与学习将有利于大健康及养老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健康中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以跨界融合的视角,以京津冀健康产业为案例,通过对京津冀健康产业跨界融合基础条件进行分析,认为京津冀健康产业市场空间巨大,产业基础条件好且具有一定程度错位性,具备跨界融合发展基础,进而提出了京津冀健康产业纵向产业链融合和横向产业跨界,构建完善产业链,扩展产业发展空间,推动健康产业在三地的培育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为健康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但是,要抓住这个机遇,必须要进行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以健康为中心的健康事业的发展,需要统筹个人、行业、社会三个层面进行共建共享的社会协同,健康产业在与个人和社会相融中形成大健康产业。大健康产业在开展共建共享的社会协同上,首先是发动个人的自我健康行动,然后是以自我健康行动为主轴形成社会协同。大健康产业联动个人和社会,共同努力增进全民健康。  相似文献   

9.
根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有关健康产业的发展思想和战略,结合广西健康领域的发展需求,采用SWOT方法对广西健康产业发展的内在优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系统分析。分析发现,广西健康产业发展有着政策支撑、经济稳定发展、地理位置优越及资源丰富等优势,但也存在健康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专业人才不足等劣势。广西健康产业发展应抓住机遇,发挥特色优势,利用好互联网信息化和东盟国际平台,提高产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党的十九大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发展健康产业的战略部署,文章对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健康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突出困难与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国内健康产业发展宏观环境和民族地区特点提出了有关发展战略思考与建议,进而为推动民族地区健康产业加快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发展大健康产业,是贵州省委省政府立足贵州资源禀赋,深刻分析国内外经济和产业发展趋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理论体系构建不完善,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快速提升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竞争力进行评价,确定其竞争战略选择,构建完善贵州省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进一步加强对大健康产业各子行业间的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老年健康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给老年健康服务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基于健康老龄化理念,运用SWOT分析重庆市发展老年健康服务产业的机遇与挑战,提出智慧老年服务、健康管理服务、抗衰养生服务、医养结合服务、老年金融服务5种发展业态模式,为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抢占老年健康服务产业战略发展先机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重庆首家智慧型医院领跑互联网医疗市场近日,由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主办,重庆市医师协会、重庆市中医药学会协办,"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高峰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召开。在当下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产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在论坛中,专家们共同探讨健康中国战略下"互联网+健康产业"未来机遇策略、大数据技术、前沿商机等话题,深耕健康产业,共筑健康中国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互联网+健康  相似文献   

14.
正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将医疗健康产业列为十二大重点产业之一。在此基础上,海口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医疗健康产业、加快建设"健康海口",作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助力"十三五"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强力推进,扛起省会城市的责任担当,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促成多种形式合作,促进医疗产业结构规划渐趋合理、医疗服务水平及管理理念逐步提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保健科技学会健康产业促进会自1998年成立以来,致力于健康产业的发展.承担了繁重的任务。经过5年的发展壮大,健康产业促进会已拥有一批涉及多领域的优秀专家队伍。针对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展趋势.结合世界健康产业的发展动向.进行宏观分析,提出建议及战略措施,积极促进健康产业的现代化;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专家学者联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新项目、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进行评估、包括保健食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药品、酒类等等;举办学术研讨及论坛,促进健康产业的信息畅通和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对与上海市医疗健康行业相关的金融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梳理,并以现状为基础,对上海市当前的健康金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改善建议。方法收集上海市健康产业投融资数据,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上海市健康金融的主要矛盾如下:资本逐利与产业扶植之间的矛盾、私人资本与医疗健康产业属性的矛盾、金融资本分布与健康产业分布的矛盾、研发和产业化之间的矛盾。结论建议加强政府引导,推进信用体系以及融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并对重点发展领域进行扶持。  相似文献   

17.
第五次科技革命浪潮中,“信息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医疗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产生了很大影响。互联网医疗广义上等同于信息技术加持下的医疗健康产业。“健康中国”战略作为我国的“优先发展战略”,强调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坚持健康公平公正原则,以共建共享为基本路径。互联网医疗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在于以互联互通、数据、人工智能3大工具促进医疗服务生产要素的流动性,提高整体医疗健康体系的运行效率,从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发展遵循技术与政策共同驱动的双螺旋模式,政策决定了产业的发展边界。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互联网诊疗的可能性空间,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注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从而实现医疗健康服务的共建共享,仍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健康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率先发展的地区,大力发展健康产业正当其时,不仅有助于改造提升长三角地区的传统工业、促进地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推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也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保障民生有机结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健康中国战略下,国民健康消费支出增幅明显,健康产业将迎来新一轮消费热潮,但仍面临着一些障碍,如健康资源分配不均、供需缺口大、产业链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等。对此,应缩小消费层级差异、促进健康产品与服务提质、推动多元业态共振、加速健康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强制度保障与监管力度,培育健康消费新业态,助推健康产业供给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4月18日,由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药励展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国医疗器械国际化法规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顺利召开。国家食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及中华海峡两岸医疗暨健康产业发展协会的相关领导出席论坛并发言,全球资深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专家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