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激有关因素与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健康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负性自动思维问卷及艾森克人格量表对149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分析应激有关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分析显示,应激有关因素中负性自动思维、自责、回避、神经质、幻想、精神质和合理化与患者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r=0.181~0.772);起主要作用的应激因素依次是负性自动思维、合理化应付方式、内外向、神经质及社会支持(beta分别=0.595,0.213,-0.196,0.250,-0.114)。通径分析显示,负性自动思维主要直接作用于患者的心理健康(通径系数为0.595),少部分间接通过社会支持(通径系数为0.018)作用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神经质个性既可直接、也可间接通过其他因素作用于患者的心理健康。结论:应激有关因素对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可能存在一定影响,其中负性自动思维及神经质个性起了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应对方式的不同,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以山东省18岁及以上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中筛查出的15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组,按同性别、同年龄组(相差±3岁)、同村1∶1配对选择151名无任何精神科疾病诊断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用SCID-I-P进行诊断。研究工具有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结果 (1)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应对因子评分明显低于正常人的评分(P<0.01),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正常人的评分(P<0.05)。(2)所有受试者不同职业之间积极应对因子和消极应对因子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瓦解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消极应对评分最高,而偏执型患者的消极应对评分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与正常人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焦虑抑郁与自我接纳、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心理干预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D-10诊断标准,收集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211例,采用焦虑抑郁量表(HADS)、自我接纳问卷(SAQ)、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211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焦虑检出率为27.01%(11.25±2.509),抑郁检出率为44.55%(11.47±2.487)。男性组的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因子分显著低于女性组(P<0.05)。患者的焦虑与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r=-0.509~-0.230,P<0.001),与消极应对显著正相关(r=0.155,P<0.05);抑郁与自我接纳、自我评价、积极应对显著负相关(r=-0.503~-0.407,P<0.001)。积极应对方式在自我接纳与焦虑、抑郁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焦虑发生率较高,应对方式在患者自我接纳与焦虑抑郁间可能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心理状态与耻感、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康复干预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5年1~12月在精神病医院住院治疗的178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评分将其分为抑郁组(54例)和非抑郁组(124例),采用精神病患者病耻感评估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其各量表得分差异,以及抑郁评分和各量表得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郁组患者病耻感中社交因子、能力因子评分以总评分均明显高于非抑郁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非抑郁组,而消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非抑郁组;抑郁组患者社会支持各方面评分以及总分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患者.相关性分析表明抑郁心理与患者病耻感评分呈正相关(P<0.05);消极应对与抑郁呈正相关(P<0.05),积极应对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各方面评分均与抑郁呈负相关(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抑郁心理状态与耻感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社会支持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量量表对100例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进行了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16种因素中有9个因素和一个次级因素二者有显著差异。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个性有一定的特点,此为超前干预和预防发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8.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防御及应对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心理防御及应对方式的特点。方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明显好转,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35时,将卡尔加里精神分裂症抑郁量表(CDSS)得分≥6分者纳入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组,CDSS得分<6分者中匹配选择纳入对照组。二组患者均作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简易应对方式测试。结果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成熟型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躯体化等不成熟防御机制及压抑等成熟防御机制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幽默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分与CDS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P<0.01);成熟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与CDSS得分呈负相关(r=0.137),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分与CDSS得分呈正相关(r=0.143),但无统计学意义;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与CDSS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0.531,P<0.01),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与CDS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463,P<0.01)。结论过多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和消极应对方式可能是导致精神分裂症患者产生抑郁的因素之一。抑郁症状越严重,越多采用不成熟防御机制,较少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9.
首发青少年抑郁症与应激及应激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青少年首次抑郁发作与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对52例首次抑郁发作的青少年患者和21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一般社会人口学资料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的测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组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应激总量的得分上均较高,差异非常显著(P<0.01),抑郁症组的患者较多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较少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且有较少的社会支持,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少年首次抑郁发作与负性生活事件、不良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的性别差异。方法:采用应付方式问卷(CS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BMU)及防御方式问卷(DSQ)对96例男性与75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应付方式:男性患者使用幻想少于女性(F=2.77,P0.05),使用自责、退避多于女性(F=3.76,F=2.76;P均0.05)。父母教养方式:父亲对儿子采取拒绝否认大于女儿(F=4.82,P0.01);母亲对儿子采取拒绝否认小于女儿(F=2.87,P0.05)。防御方式:男性患者采用退缩、反作用形成、消耗倾向多于女性,采用幻想、躯体化、期望少于女性(P均0.05)。结论: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对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及防御方式不同,心理干预应有性别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抑郁症患者的幸福感,探讨其总体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于2019年2月-9月在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焦虑抑郁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择12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作为抑郁症组,同时从社区人员及患者家属中选择12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中国版)、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评定,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比较抑郁症患者GWB、SSRS与SCSQ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抑郁症患者GWB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43±13.48)分vs.(84.97±10.02)分,t=-14.780,P<0.01];抑郁症患者GWB评分与SCSQ总评分和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8、0.460,P均<0.01);抑郁症患者GWB评分与SSRS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及总评分均呈正相关(r=0.354~0.561,P<0.05或0.01);SSRS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及总评分与SCSQ总评分和积极应对方式评分均呈正相关(r=0.234~0.398,P<0.05或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幸福感较低,且其幸福感水平与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康复训练对男性海洛因依赖者的影响。方法对50名海洛因依赖者进行了至少4个月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以海洛因依赖者的需求、所处的康复阶段及接受能力为中心,包括强化戒毒治疗动机、减少吸毒造成的危害、复吸预防等各种技能训练。康复训练前后测量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结果康复训练后海洛因依赖者幻想、退避、自责等不成熟型应对方式分值下降,而求助的分值增加,社会支持增加。结论康复训练改善男性海洛因依赖者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应用Zung抑郁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及应付方式问卷等工具评定31例脑卒中后伴明显抑郁症状的患者,并与39例不伴明显抑郁症状的脑卒中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在社会支持总评分、客观支持评分、主观支持评分抑郁组均低于非抑郁组,有统计学差异显著性(P〈0.05)。社会支持利用度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非抑郁组的积极应对得分高于抑郁组(P〈0.01);而消极应对得分无统计学差异显著性。结论不适当的应对方式和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影响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心理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积极情绪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10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评估,使用中介检验程序检验积极情绪对抑郁症状的作用。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积极情绪、积极应对方式、领悟社会支持三者两两之间呈中等正相关(r=0.41~0.64,P0.01),并且每项都与抑郁呈中等负相关(r=-0.37~-0.50,P0.01),且均与消极应对方式没有相关关系。消极应对方式仅与抑郁呈低等正相关(r=-0.20,P0.05)。中介效应检验显示积极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对抑郁的回归效应检验显著(β=-0.29,-0.24,P0.05),而积极情绪的回归效应检验不显著(β=-0.13,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积极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在积极情绪与抑郁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积极情绪可能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和领悟社会支持对抑郁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家庭关怀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制定社会心理康复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7例进行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的测评。结果①男性患者的积极应对维度分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1±0.70,1.68±0.72,t=2.89,P〈0.01);②家庭功能越好,积极应对维度分越高。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组的积极应对维度分明显低于另外二组;③患者积极应对维度分为1.52±0.72,低于国内常模(1.78±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中66.24%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积极应对方式明显不足,尤其是男性、严重家庭功能障碍的患者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发病率呈上升趋势,ASD患儿的治疗和训练过程漫长,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导致家长容易产生病耻感,目前缺少ASD患儿家长病耻感相关的调查研究。目的 探讨ASD患儿家长病耻感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降低该群体的病耻感水平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2021年1月-2022年5月乌鲁木齐市某三甲医院儿童保健门诊收治的ASD患儿的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连带病耻感量表(AS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考查病耻感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 ASD患儿家长ASS总评分为(52.40±11.22)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SD患儿家长ASS总评分与SCSQ消极应对维度评分呈正相关(r=0.787,P<0.01),与SCSQ积极应对维度评分和SSRS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565、-0.795,P均<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SD患儿家长病耻感受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影响(?R2=0.768,F=114.931,P<0.01),可解释总变异的76.80%。结论 ASD患儿家长病耻感处于中等偏高水平,家长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是影响病耻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97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分组,对照组48例患者给予宫腹腔镜术治疗,观察组49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支持性心理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应对方式、生活质量变化,并对比术后两组患者输卵管通畅率及术后1年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Psychological models of depression in schizophrenia have proposed that cognitive structures (e.g., self-esteem, dysfunctional beliefs) may have a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of depression. However, it has not been clear w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cognitive structures were in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and whether they have an independent association with depression, especially in those from a Chinese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examined 133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and 50 healthy controls and indicated that compared to the controls people with schizophrenia showed lower self-esteem, higher levels of 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negative coping styles.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only low frustration tolerance, problem solving and self-blame were found to be the independent correlates of depression in schizophrenia.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the view of 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cognitive formulation and therapy for schizophrenia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的家庭暴力行为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家庭暴力调查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的新疆精神卫生中心戒酒科及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心理科愿意接受研究的138例住院酒依赖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施暴组(n=80)的主观支持得分(25.90±3.70)、客观支持得分(31.39±3.25)、支持利用度得分(7.40±1.67)和社会支持总得分(64.73±5.04)与无施暴组(n=58)的主观支持得分(26.81±3.62)、客观支持得分(31.28±3.18)、支持利用度得分(7.64±1.92)和社会支持总得分(65.72±5.08)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暴组积极应对得分(31.94±5.64)、消极应对得分(20.39±4.31)与无施暴组积极应对得分(33.12±6.36)、消极应对得分(19.67±4.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依赖患者家庭暴力行为与其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