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比较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以及代谢综合征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进展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3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和11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测定肝功能及病毒学指标,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采用t检验和X~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总的患病率为28.5%,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显著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别为49.1%和11.8%).肝纤维化分期为S_(0~1)、S_(2~4)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1%和19.7%(P<0.01),代谢综合征、体重指数、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炎症程度均与其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代谢综合征患者率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分别为55.4%和40.0%);纤维化分期为S_(0~1)、S_(2~4)的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分别为36.2%和70.7%(P<0.01);代谢综合征、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肽酶及明显炎症均与其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高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这两类患者代谢综合征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酒精性肝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调查141例住院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各种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年龄、酒精总摄入量、体质指数(BMI)、AST/ALT比值、GGT、LDH,分析上述各种因素与肝功能受损程度(酒精性肝炎、肝硬化Child-Pugh分级A、B及C)间的关系。结果①酒精性肝炎患者年龄及酒精摄入总量均显著低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0.01及P<0.05),但在酒精性肝硬化Child-Pugh各级间无显著差异(P>0.05)。②酒精性肝炎与肝硬化Child-Pugh A级患者间(P>0.05)、酒精性肝硬化Child-Pugh B级与C级患者间的BMI无显著差异(P>0.05),但酒精性肝炎与酒精性肝硬化Child-Pugh A级患者BMI显著高于酒精性肝硬化Child-Pugh B级及C级患者(P<0.05)。③AST/ALT比值与肝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r=0.9752,P<0.01)。④LDH水平与肝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r=0.9797,P<0.01)。⑤GGT水平在各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患者年龄、BMI、酒精总摄入量、AST/ALT比值及LDH均与酒精性肝病的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其中AST/ALT比值及LDH水平可较好地用于评估酒精性肝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临床疾病的特点。方法对近10年收治的4379例各种酒精性肝病患者的疾病构成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年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占住院的肝病患者的比例为1.74%,2006年为2.89%,2011年为4.18%,10年间上升了2.4倍;在酒精性肝病患者中,男性占97.69%(4278/4379);酒精性肝硬化、酒精性肝病(未分类)、轻症酒精性肝炎为3种最常见的病种,分别占70.66%、10.44%和9.96%,而重症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衰竭和酒精性脂肪肝占比为4%左右;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平均年龄为49.6岁,而酒精性肝病重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平均年龄为36.9岁,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轻症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脂肪肝治愈率分别为80.28%和91.58%,而重症酒精性肝炎为4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结论住院的酒精性肝病患者占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在不断上升,须重视对男性人群和疾病的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扬州地区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408例肝硬化患者的病因。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167例(40.9%),血吸虫性肝硬化56例(13.7%),酒精性肝硬化55例(13.5%),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肝硬化50例(12.3%),酒精合并肝炎病毒共同损伤所致肝硬化25例(6.1%),血吸虫合并肝炎病毒共同损伤所致肝硬化21例(5.1%),隐源性肝硬化24例(5.9%),其他10例(2.5%)。7年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人数构成比明显增加(P<0.05),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人数构成比明显降低(P<0.05)。混合因素所致肝硬化Child C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43.5%vs 22.3%,P<0.05)。结论扬州地区肝硬化病因仍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主,而酒精性肝硬化呈上升趋势。混合病因所致肝硬化患者病情较单病因肝硬化患者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因子表达的差异,探讨免疫机制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根据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于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标准,收集2011年4月至9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1例,分为三组,分别为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A组)27例、脂肪性肝炎(NASH,B组)13例,NASH相关肝硬化(C组)6例。同时纳入我院自愿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经过详细询问病史后,记录年龄、性别,用标准方法测量入选对象的身高、体质量、血压等。空腹8~12h抽取静脉血10mL,用于AST、ALT、GGT、HDL、LDL-C、TG、TC、空腹血糖、病毒性肝炎标志物、细胞因子(IL-4和IFN-γ)等项目的检测。结果 NAFLD患者三组IL-4的含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含量A、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结论免疫调节机制在NAFLD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仍待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Sp100和LC1在酒精性肝硬化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0例和酒精性肝炎患者7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Sp100和LC1阳性率的差别。结果在10例AC患者中,Sp100阳性8例(80%),LC1阳性9例(90%),其中Sp100和LC1均阳性者7例(70%);在7例酒精性肝炎患者,Sp100阳性7例(100%),LC1阳性1例(14.3%,P0.05),无Sp100和LC1均阳性者。结论自身抗体Sp100和LC1阳性对判断酒精性肝病的种类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乙肝)肝硬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纳入经肝脏穿刺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慢乙肝肝硬化患者222例,调查其NAFLD患病率,根据是否合并NAFLD将222例患者分为NAFLD组和非NAFL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病毒学指标.采用logis...  相似文献   

8.
<正>脂肪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两大类。A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性肝炎(NASH)、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纤维化及肝硬化等。目前,全球脂肪性肝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尤其以发达国家和地区为甚。NAFLD还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等疾病密切相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978~1982年由美国12所医疗科研机构参加的一个多中心研究作了总结,比较了酒精性肝炎和肝硬化(实验组)与无肝病的酒精成瘾和无酒精成瘾住院病人(对照组)的乙肝、丙肝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实验病人选择有轻至中度肝病(PT 延长小于4秒)并经病理学证实为酒精性肝病患者。HBsAg 阳性病人及静脉药瘾者不包括在内。  相似文献   

10.
正门静脉高压是影响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严重程度决定了肝硬化并发症(如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腔积液、肝肾综合征等)的发生和发展[1-2]。据报道,我国肝病患者人数已超过4亿,是全球肝病负担最重的国家,其中HBs Ag阳性或HCV抗体阳性者约1. 06亿,酒精性肝病人群约6 000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约2亿[3-4]。尽管感染性肝病发病率较前有所下降,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人数呈稳步上升趋势,预计到2030年将超过3. 1亿[5]。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均有可能进展为肝硬化。由此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IL-33异常升高在酒精性肝病(AL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40例酒精性肝炎、17例重症酒精性肝炎、75例酒精性肝硬化和48例健康人血清IL-33及其可溶性受体ST2(s ST2)水平,分析血清IL-33水平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酒精性肝炎、重症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IL-33水平分别为(85.20±9.44)pg/ml、(68.70±8.14)pg/ml和(64.45±3.78)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42.17±2.41)pg/ml,P0.001],且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IL-33水平较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明显升高(P0.05),而在重症酒精性肝炎患者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酒精性肝炎、重症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s ST2水平分别为(96.75±11.30)pg/ml、(51.92±11.78)pg/ml和(75.82±6.81)pg/ml,均显著高于健康人[(43.97±3.01)pg/ml,P0.001],且酒精性肝炎患者血清s ST2水平较重症酒精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硬化明显升高(P0.001或P0.05),而酒精性肝硬化Child-Pugh A组患者较B级或C级明显升高(P均0.001);ALD患者外周血清IL-33水平与s ST2无明显相关性,IL-33水平与淋巴细胞计数(R=0.273,P0.01)、白蛋白(R=0.237,P0.01)、ALT(R=0.462,P0.001)、AST(R=0.387,P0.001)和胆碱脂酶(R=0.225,P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血清IL-33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总胆固醇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升高的IL-33可能促进了患者免疫反应而诱导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了了解目前不同年龄组人群的乙肝病毒标志携带情况,更好地制定今后防治的方向。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对36819例就诊者进行人群的乙型肝炎两对病毒标志测定,并将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者按单项HBsAg阳性,单项抗-HBs阳性、HBsAg+HBeAg阳性、HBsAg+抗-HBe阳性,分为四组,并以十岁为一年龄段共分六段。结果 (1)共检出乙型肝炎病毒标记阳性者7439例,占受检者20.2%(7439/36819),其中单项HBsAg阳性2300例,单项抗-HBs阳性2293例,HBsAg+HBeAg阳性1099例,HBsAg+抗-HBe阳性1747例,全部病例男女之比1.071:1,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男女之比1.496:1。(2)单项HBsAg阳性组男女之比1.78:1,HBsAg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男性患者无明显变化,女性患者60岁以后略有增加。单项抗-HBs阳性男女之比0.9:1,女性多于男性,阳性率的变化是平稳的,与年龄关系不大,HBsAg+HBeAg阳性组病人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90:1),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下降,但男性女性在21~40岁年龄段中男67.2%(594/817),女68.1%(192/282)。HBsAg+抗-HBe阳性组,该组男女之比1.71:1,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男性女性均在21~50岁年龄段中为阳性结果密集区,男性67.7%(745/100),女性76.5%(495/647)。结论 乙型肝炎感染男女比例与70年代全国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基  相似文献   

13.
脂肪肝是指脂质过多沉积于肝细胞的一种病理状态,可由多种因素或疾病引起,常见包括酒精、药物、代谢性疾病和营养障碍等。经济发展带来的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促进了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流行,包括酒精性脂肪肝在内的脂肪性肝病(FLD),已经取代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和相关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接受治疗的531例老年肝病患者的资料,应用统计学分析相关趋势。选取其中100例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全面干预比较分析。结果老年肝病患者整体数量逐年升高,以病毒性肝炎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P<0.05)。老年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病因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占老年病毒性肝炎的64.84%、13.28%、16.15%;老年肝病中肝衰竭的发生率(11.68%)也较高,主要以慢性肝衰竭为主,病情好转率低,病死率69.35%。经全面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肝病仍以病毒性肝炎为主,而主要病毒性肝炎类型中乙型和戊型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型病毒性肝炎还是导致老年肝衰竭、肝病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对老年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全面干预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脂肪性肝病(fatty liver disease,FLD)是一组以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并可进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的异质性疾病,包括酒精性肝病(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以及特殊原因所致脂肪肝等三大类型[1-2].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病毒性肝炎的有效防治以及肥胖症和酒精滥用的广泛流行,已成为终末期肝病的重要原因并导致FLD患者愈来愈多[1-4].此外,糖脂毒性和酒精滥用与其他损肝因素合并存在时,可促进慢性病毒性肝炎和原发性血色病的发生和发展;脂肪沉积的肝脏对药物和工业毒物以及缺血缺氧的耐受性下降,容易发生中毒性和缺血性肝损害;脂肪肝作为供体易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中重度脂肪肝患者肝脏大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增高;NAFLD及其严重类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与2型糖尿病互为因果且增加恶性肿瘤和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1-6].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潇潇  陆伦根 《肝脏》2008,13(4):338-340
一、肝纤维化自然史 目前对肝纤维化自然史了解最多的是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其次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HCV感染者从病毒血症到肝纤维化最后发展到肝硬化约需30年,但个体差异性大。现已清楚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与肝纤维化进展有关的危险因素有:男性、感染时年龄大于40岁、感染年限、并发乙型肝炎病毒(HBV)或HIV感染、饮酒(〉50g/d)、体重指数增加、肝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抗病毒药物无应答和铁负荷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的进展与炎症活动及病毒因素有关。研究显示,HBV基因型B比基因型C发生纤维化程度轻,而且很少发生肝硬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酒精性肝病(ALD)患者戒酒失败的原因。方法 2021年2月~2022年6月我院诊治的ALD或ALD合并其他肝病男性患者149例,在初次门诊就诊时采取劝戒方法戒酒。采用酒精应用障碍筛查量表(AUDIT)调查,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戒酒失败的因素。结果 在149例ALD患者中,单纯ALD 88例,合并慢性乙型肝炎(CHB)49例,合并其他慢性肝病12例;轻症肝病27例,脂肪肝36例,酒精性肝炎14例和肝硬化/原发性肝癌72例;在随访3个月时,戒酒失败53例(35.6%),戒酒成功96例(64.4%);戒酒成功组年龄、饮酒≥30年、合并肝病和酒精依赖占比分别为(54.8±11.3)岁、56.3%、50.0%和16.7%,与戒酒失败组比[分别为(49.6±11.5)岁、28.3%、24.5%和60.4%],差异显著(P<0.05);戒酒成功组轻症肝病、脂肪肝、肝炎和肝硬化/肝癌占比分别为17.7%、15.6%、6.3%和60.4%,与戒酒失败组(分别为18.9%、39.6%、15.1%和26.4%)比,差异显著(P<0.05);二元Logistic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的临床特征,为其防治策略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6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206例酒精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酒精性肝病的构成情况以及2011-2016年酒精性肝病占所有肝病患者的比例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各种酒精性肝病患者的年龄分布特点;对比2011-2013年和2014-2016年前后3年各种酒精性肝病的构成情况。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酒精性肝硬化占比69.90%(144/206),其次为酒精性肝炎,占19.42%。2011-2016年酒精性肝病占同期住院肝病患者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40~60岁年龄段酒精性肝病的发病率最高,为66.99%(138/206);酒精性脂肪肝以40~6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最高,60岁年龄段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χ~2=8.16,P=0.01);40~60岁年龄段酒精性肝炎占比18.84%(26/138),酒精性肝硬化占比68.84%(95/138),酒精性慢加急性肝衰竭占比5.07%(7/138)。2014-2016年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中,酒精性肝硬化占比显著高于2011-2013年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所占比例(73.20%vs 60.38%,χ~2=9.24,P0.05)。结论酒精性肝病好发于40~60岁人群,临床应当加强酒精性肝病的早期诊治,延缓或逆转肝纤维化及肝硬化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微小病毒B19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病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及其对这些疾病的影响.方法 应用ELISA技术检测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三组患者(各50例)和健康对照组(50例)血清中HPV B19特异性抗体IgM(B19-IgM),同时检测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析HPV B19感染对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 乙肝病毒相关肝病组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率(16.7%)远高于正常对照组(2%),差别有显著性(P<0.05);原发性肝癌人微小病毒B19-IgM阳性率(28%)远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10%)、肝硬化组(12%)及正常对照组(2%)(P<0.05);肝硬化组人微小病毒B19-IgM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中人微小病毒B19-IgM阳性患者转氨酶(ALT、AST)水平、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肝癌分期较阴性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肝病毒相关肝病患者合并人微小病毒B19的感染常见,其中原发性肝癌组感染率最高;且转氨酶的水平及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高于未感染者,提示受人微小病毒B19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受损将更严重.  相似文献   

20.
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FLD)是一类因饮酒所导致的脂肪性肝病,包括从简单的脂肪储积到脂肪性肝炎、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而脂肪性肝炎则是公认的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最主要病因.现在惯用的脂肪性肝病分类方法将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酒精及代谢导致的肝病越来越多,已经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笔者就中性粒细胞跨膜迁移在AFLD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