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与良性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前列腺癌患者(65例)和前列腺增生患者(116例)血清PSA水平,同时利用B超测定患者前列腺体积,计算出PSAD值,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运用ROC曲线对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患者在不同PSA区段和不同PSAD区段的分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PSA和PSAD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8(95%CI:0.907—0.989)和0.971(95%CI:0.944~0.999)。当PSA和PSADI临界值分别为4ng/ml和0.15时,敏感性分别为98.5%和96.9%,特异性分别为24.1%和63.8%;而当PSA和PSAD临界值分别为10ng/ml和0.20时,敏感性分别为95.4%和93.8%,特异性分别为67.2%和82.8%。结论PSA和PSAD在前列腺癌诊断及其与前列腺增生鉴别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PSAD更能提高诊断前列腺癌的特异性和准确度,有利于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是一个分子量为35000道尔顿的单链糖蛋白,它具有很高的器官特异性,由前列腺腺泡和腺管上皮细胞合成,分泌于前列腺管道系统中,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血清PSA含量很少,当前列腺上皮细胞受累时,无论病变良性或恶性,PSA水平都将出现改变。故PSA是目前公认在临床上用于早期诊断,分期以及监测前列腺癌的最敏感的一个指标。本文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对不同年龄组进行PSA测定,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对象 1999年1月至12月本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男性135例,经直肠指诊和直肠B超检查均正常并且排除泌尿…  相似文献   

3.
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检测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比值在鉴别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175例良、恶性前列腺疾病患者血清T-PSA和F-PSA,并计算F-PSA/T-PSA。结果:T-PSA,F-PSA,PFSA/T-PSA检测PCa的敏感性分别为91.2%,80.8%,88.2%,特异性分别为55.1%,59.8%,87.9%,T-PSA在4-10ng/ml范围内,BPH组和PCa组F-PSA/T-PSA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T-PSA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F-PSA/T-PSA比值检测PCa在保持敏感性的同时,可显著地提高其特异性,是筛选诊断早期PCa极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张璞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4):1756-1757
目的 分析探讨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及其比值(fPSA/tPSA)与前列腺癌骨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98例前列腺癌患者根据骨转移程度分为未转移组、转移组;健康对照组为88例健康体检人群.所有对象均测定血清fPSA、tPSA,并计算fPSA/tPSA.应用SPSS软件建立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fPSA 、tPSA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前列腺癌组fPSA、tPSA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患者中,fPSA、tPSA水平均为未转移组小于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上数值均为P<0.05),fPSA /tPS明显下降(P<0.05).结论 血清fPSA、tPSA水平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呈正相关,血清fPSA、tPSA检测在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中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血清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TPSA)比值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4例前列腺增生(BPH),32例前列腺癌(Pca)和38例正常男性的血清FPSA、TPSA含量,并计算FPSA/TPSA比值,讨论它们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结果单独以血清TPSA大于4.0μg/L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76.2%。以FPSA/TPSA小于0.11作为前列腺癌的诊断限定值,当血清TPSA小于4.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0%,68.1%;当血清TPSA大于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5%,69.1%;而当血清TPSA在4.0 ̄10.0μg/L时,FPSA/TPSA比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3%,90.5%。结论当血清TPSA在4.0 ̄10.0μg/L时,FPSA/TPSA比值可大大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前列腺特异抗原总量(TPSA)比值(fPSA/TPSA)的测定在诊断前列腺癌及监测前列腺癌患者愈后的价值。方法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70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分为两组,即前列腺癌组(A组,23例)和非前列腺癌组(B组,47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血清fP-SA、TPSA水平,计算fPSA/TPSA并进行比较,分析fPSA、TPSA和fPSA/TPSA在两组中的改变情况。结果A、B组fPSA水平分别为(5.46±5.37)μg/L、(0.34±0.77)μg/L(P<0.05);fPSA/TPSA分别为0.29±0.11、0.35±0.34(P<0.01)。前列腺癌术后患者fPSA、TPSA呈下降趋势,fPSA/TPSA呈上升趋势;前列腺癌未手术或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fPSA、TPSA水平无明显改变,或再次升高,而fPSA/TPSA仍呈下降趋势。结论fPSA/TPSA可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指标,在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监测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的研究现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前列腺特异膜抗原 (prostate specificmembraneantigen ,PSMA)是存在于前列腺细胞膜上的组织特异性抗原 ,由于其在前列腺癌分期、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故将其研究现况综述如下。1 PSMA的生物学特性1987年 ,Horosze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几个临床应用问题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在欧美男性癌症中列第二位,肿瘤致死的原因中列第三位.我国男性中PCa发病率也逐年升高,20世纪60年代,上海地区PCa发病率为0.48/10万,至1995年即达3.7/10万.长春市8家大型医院统计,1999~2001年PCa病例数较1986~1988年增加了4.6倍.作为PCa的血清标志物,早年曾以Schulman等于1964年自前列腺组织中分离的具有前列腺特异性的酸性磷酸酶(prostatic acid phosphatase,PAP)为代表,但临床应用中敏感性和特异性都不理想.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特异抗原的随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的随龄变化,用ABC-ELISA检测了100例前列腺正常的男性血清PSA的浓度,结果显示,年龄与血清PSA显著相关(P〈0.01),随着年龄的增加,PSA浓度逐渐增加(P〈0.05)。不同年龄段的第95%百分位数分别为;〈50岁者为3.8μg/L,50 ̄59岁者为4.4μg/L,60 ̄69岁者为6.8μg/L,≥70岁者为7.7μg/L。因此,不同年龄段应采用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明移行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 ATZ)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处于灰值区的54例Pca和114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进行经直肠超声检查,并穿刺活检.通过与血清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DPSA)对比,分析PSATZ和PSA指数(PSA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与血清PSA 、DPSA 、PSAI相比,PSATZ是最佳的Pca检测指标, 具有最大的约登指数、ROC曲线下面积和最高的特异性;(2)PSATZ的最佳临界值是0.5 ng/ (ml·cm3),可作为疑似Pca的穿刺活检指标.结论 PSATZ法明显优于血清PSA、DPSA和PSAI法.在进行早期Pca筛选时, 应在经直肠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对于PSATZ大于0.5 ng/(ml·cm3) 的病例进行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cPSA)及c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PCa患者22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48例及前列腺正常对照组50例患者的tPSA、cPSA及cPSA/tPSA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a组的tPSA和cPSA浓度明显高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PSA/tPSA比值在对照组与PCa组及BPH组与PCa组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SA与tPSA均可筛选及早期发现PCa,结合cPSA/tPSA比值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对PCa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与总PSA(T-PSA)的比值(F/T)对鉴别诊断前列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同时检测123例前列腺癌(Pca)和155例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血清T-PSA、F-PSA,计算其F/T比值,并比较各F/T比值的总有效率。结果Pca组和BPH组血清T-PSA和F/T比值均有显著差异(P<0.01),当T-PSA在4.0~10.0ng/ml区间时,两组患者血清T-PSA无显著差异(P>0.05),但Pca患者组的F/T比值却明显低于BPH组(P<0.01)。通过总有效率的分析,F/T比值取20%作为临界值较为合适。结论F/T比值作为T-PSA的辅助指标在诊断灰区能显著提高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良恶性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与血清fPSA和tPSA及其比值的关系.方法 分析有完整临床病理资料的前列腺增生疾病108例患者,均行PSA、盆腔MRI、前列腺穿刺活检检查.对比各病理类型之间的血清fPSA、tPSA及f/tPSA 比值,并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 108例患者经病理证实前列腺癌25例(23%),前列腺结节增生为83例,且分为间质性结节 7例(6%)、腺肌性结节24例(22%)、纤维腺瘤性结节5例(5 %)、腺性(腺瘤性)结节15例(14%)、混合性结节32例(30 %).以上六组fPSA、tPS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良、恶性前列腺增生f/tPSA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良性前列腺结节增生各型f/tPSA比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结合血清fPSA、tPSA及f/tPSA比值可提示前列腺增生病理类型,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前列腺健康指数(PHI)在血清总前列腺特应性抗原(tPSA)灰区(4~10 ng/ml)前列腺癌(PCa)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 2018年 3月~ 2019年 10月上海市金山区亭林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 94例血清 tPSA在 4~ 10 ng/ml的老年男性患者临床资料。其中 PCa组 21例,前列腺良性增生( BPH)73例。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 tPSA、游离 PSA(fPSA)以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前体 2型(p2PSA)的指标水平,从而计算得出 fPSA/tPSA比值和 PHI,并绘制 tPSA, fPSA/tPSA, p2PSA以及 PHI的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得出曲线下面积( AUC)、95%CI以及截断值( cut off value),分析 tPSA, fPSA/tPSA, p2PSA以及 PHI的检测对 PCa患者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血清 tPSA,fPSA和p2PS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899,450和 261.5,均 P >0.05);两组患者 fPSA/tPSA(U=261.5, P =0.023)与 PHI(t=1275.5,P<0.001)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tPSA, fPSA/tPSA, p2PSA以及 PHI的 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 0.586,0.676,0.613和 0.832,其中 tPSA, fPSA/tPSA和 p2PSA(AUC值均 <0.7)的诊断效能较低,而 PHI的诊断效能较高。血清 PHI的准确度( 81.9%)明显高于 tPSA, fPSA/tPSA和 p2P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75, 4.145和 6.211, 均 P <0.05)。tPSA及 p2PSA指标对提高 PCa的诊断效率无明显助益(均 P >0.05),fPSA/tPSA和 PHI明显提高 Pca的诊断效力( P<0.05),其中 PHI的诊断效果最佳( P<0.001),PHI的 AUC值 0.832(95% CI: 0.733~ 0.931)高于 fPSA/tPSA的 AUC值 0.676(95% CI: 0.539~ 0.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8,P<0.01)。结论 PHI诊断 tPSA灰区 PCa患者的诊断效能与准确性均较高,具有比 tPSA, fPSA/tPSA和 p2PSA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症中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DPSA)的变化。方法回顾1997-10-01~1998-03-31间,在北大一院就诊的前列腺癌患者,及同期就诊的相同例数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DPSA)。所有患者均经组织学证实,并对前列腺癌患者予以分期分级,最后分别对各期前列腺癌及其与前列腺增生症者相比较,数据经统计学处理。结果发现DPSA是前列腺癌诊断的一项有意义的参考指标。当采用一定的界值,其效果明显优于PSA和游离与总PSA的比值(F/T)。无论是总PSA(T-PSA)或游离PSA(F-PSA)值的DPSA与前列腺增生症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分别是P<0.001,0.001<P<0.05);同时,T-PSA和F-PSA的DPSA在PC早期(A-B期)与中期(C期)之间无明显差异,但中期(C期)与晚期(D期)的DtPSA(T-PSA计算的DPSA结果)差异显著。值得注意的是DtPSA在早期(A-B)PC与前列腺增生症比较时,发现其DPSA的差异性是显著的P<0.001,提示DPSA在PC早期就有诊断意义的可能性。结论DPSA对区分前列腺增生症与PC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PC早期(未发生局限性侵润及转移之前)就有提示PC的可能,对早期诊断PC及彻底根治性切除肿瘤提供更多的机会。但因病例数量较少,其结论有待于更大宗的病例进行证实;因DtPSA在PC的C期与D期呈现显著性的差异,在采用适当的界值时或许能大大减少对晚期PD的手术介入,使激素治疗更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前列腺直肠指检和尿道膀胱镜检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especificantigen ,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reeprostatespecificantigen ,FPSA)的影响。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对 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测定前列腺直肠指检和尿道膀胱镜检前后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rostatespecificantigen ,PSA)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FPSA)的水平变化。结果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在前列腺直肠指检后分别为 (3.0 15± 1.0 72 )ng/ml、(1.974± 0 .6 78)ng/ml,显著高于前列腺直肠指检前的水平 ,分别为 (2 .85 2±1 0 2 7)ng/ml、(1.72 4± 0 .5 96 )ng/ml(P <0 .0 0 5 )。同样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在尿道膀胱镜检后分别为 (3.0 2± 0 .911)ng/ml、(1.787± 0 .5 0 5 )ng/ml,也显著高于尿道膀胱镜检前的水平 ,分别为(2 873± 0 .997)ng/ml、(1.5 75± 0 .4 98)ng/ml(P <0 .0 0 5 )。结论 前列腺增生患者在前列腺操作后应当给予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患者近距离治疗疗效及并发症。  方法  前列腺癌患者27例, 年龄63~81岁, 平均75岁。临床分期:T1cN0M016例, T2aN0M011例; Gleason评分:5分14例, 6分13例;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PSA)2.8~14.6 μg/L, 平均8.5 μg/L。采用125I粒子近距离治疗, 治疗剂量D90为140~155 Gy, 观察治疗疗效及并发症。27例患者治疗前后均未使用内分泌治疗。  结果  27例患者随访12~74个月, 平均44个月。近距离治疗后27例前列腺癌患者最低血清PSA中位数为0.18 μg/L, 2例患者最低血清PSA在1.0 μg/L以上; 治疗后1年患者血清PSA中位数为0.71 μg/L, 平均为0.92 μg/L, 17例患者血清PSA在1.0 μg/L以下; 2例患者分别于治疗后30及48个月出现生化复发, 复发率7%(2/27)。治疗后2例患者出现急性尿潴留, 予保留导尿1周后好转; 24例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 均在治疗后6~12个月内好转; 无1例出现前列腺直肠瘘。治疗前17例有勃起功能; 治疗后10例仍保留不同程度的勃起功能, 7例出现勃起功能障碍(占41%)。  结论  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对于中低危前列腺癌疗效肯定, 并发症少, 多数患者可以保留性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