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激活和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方法对3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例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9例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小板(PLT)计数、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伸展率 (PSR)、血小板黏附功能(PAdT)、血小板聚集功能(PAgT)、血栓素B2(TxB2)进行检测。结果 3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伸展率、血小板黏附功能、聚集功能及血栓素B2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体内存在血小板激活,提示血小板活化直接参与了结肠粘膜的急性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锡类散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5年4月8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沙拉嗪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锡类散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肠镜表现积分、结肠组织病理积分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0.00%,对照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肠镜表现及结肠组织病理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20.00%、观察组为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2=5.876,P<0.05)。结论锡类散灌肠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与美沙拉嗪相当,但不良反应更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化管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疗效、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2年(对照组)与2013年(观察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疗效及护理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理状态SCL-90各因子、生活质量SF-36各因子均比治疗前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管理护理干预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改善其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护理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1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西医护理和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进行护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治愈率25%,好转12例,好转率75%,总有效率100%。结论溃疡性结肠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以良好的护理,有利于保证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筛选本院2014年9月-2015年4月治疗的9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全部病患平均分成两组:参考组、实验组,平均各组46例,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再使用症状自评量表调查两组病患在干预后的心理状况变化。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强迫症、敏感性、敌对性及精神病性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对与心理因素有关的4项统计的评分均比参考组更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存在可比性。结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陈予 《中国农村卫生》2013,(3Z):141-142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5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在52例患者当中,痊愈52例,占61.5%,有效20例,占58.5%,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采取相对应的药物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疗效,以及降低患者复发率的发生,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1日-2018年1月14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1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与我院自制问卷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躯体化、强迫、敏感性、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九项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4%(53/55),明显高于对照组76.4%(42/55)(P0.05)。结论: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全面落实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促进其尽快康复,深受广大患者的认可与好评,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常规组(n=11)和常规+ EN组(n=13),分别给予美沙拉秦+少渣饮食治疗和美沙拉秦+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14 d。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尿液中乳果糖及甘露醇的浓度,计算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和常规+ EN组的L/M分别为0.039±0.025和0.072±0.019,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治疗2周后,常规+EN组的L/M为0.038±0.012,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43),常规组的L/M为0.032±0.022,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结论 EN可以降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红藤煎剂保留灌肠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炎症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7月泰兴市中医院收治的60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接受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和观察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红藤煎剂保留灌肠治疗)。10 d为1疗程,疗程间应间隔2 d,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内镜评分、黏膜组织评分及疾病活性指数评分、炎症免疫反应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积分、Baron内镜评分、黏膜组织学Geboes指数评分、改良Mayo评分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外周血CD8+百分比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外周血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藤煎剂保留灌肠治疗可有效减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症状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促进其黏膜修复,有良好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个亚群比例的变化及与临床疾病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我科就诊的40例UC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和临床资料,剔除检测前曾应用免疫抑制剂或肿瘤坏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患者。仅选取每例纳入研究的UC患者其最早检测时的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进行分析。同期79名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使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包括总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的比例。结果UC患者外周血中总T细胞比例(73.60%±8.3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69.76%±7.37%)(P=0.012);CD8+T细胞比例(35.53%±10.99%)也高于正常对照(30.56%±6.75%)(P=0.011)。UC患者按照受累肠段再分组,可见总T细胞、CD8+T细胞和NK细胞比例在全结肠型、非全结肠型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照病程再分组,可见总T细胞、CD8+T细胞比例在慢性复发/持续者、初发者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按照是否伴有肠外表现再分组,可见总T细胞、CD8+T细胞比例在伴肠外表现者、无肠外表现者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总T细胞、CD8+T细胞比例增加。全结肠型、慢性复发/持续型以及伴有肠道外表现的UC患者,上述细胞免疫异常更突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血清ghrelin水平与血脂、瘦素、脂联素及胰岛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879名8~10岁小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体脂百分比(%BF),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ghrelin、脂联素、胰岛素及瘦素。结果随血清ghrelin水平的升高,体重、腰围、BMI、%BF、血清瘦素水平逐渐降低(P<0.0001),血清HDL-C水平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0.0001),血清TC、胰岛素和脂联素水平变化趋势不明显;与ghrelin密切相关的指标为体成分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BMI、%BF以及瘦素,其次是血脂代谢指标,包括TG、HDL-C、TC、LDL-C,第三是血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和胰岛素。结论ghrelin与体成分指标、瘦素、脂联素、胰岛素以及血脂有不同程度的关联,但和身高、体重、腰围、BMI、%BF以及瘦素的相关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将缺血性结肠炎(IC)与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IC 37例(IC组)和UC 32例(UC组)的住院患者,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和易患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组多累及乙状结肠,直肠少见,病变为区域局限性,溃疡为纵行或不规则形,病灶愈合快,病理以黏膜炎为主;UC组病变多起源于直肠,多累及肠壁全周,病变为连续性,以散在针尖大小地图状溃疡为主,病理有隐窝炎和脓肿.两组主要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组病程短,常伴发心脑血管疾病(67.6%,25/37).IC组C反应蛋白高于UC组(P<0.01),血小板低于UC组(P<0.05).IC组O型血患者多(37.8%,14/37),UC组B型血患者多(40.6%,13/32).结论 综合分析IC和UC的一般情况、内镜病理影像表现、实验室指标、易患因素和短期内病灶愈合情况有助于二者诊断的鉴别.  相似文献   

13.
农正祥  苏国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9):2739-2740
目的:探讨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5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30例正常妊娠者及20例正常未孕者血清瘦素水平。结果:反复自然流产者血清瘦素水平平均为(881.2±412)ng/m l,正常妊娠者为(1190.1±398.2)ng/m l,正常未孕者为(619.8±145.3)ng/m 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降低,低瘦素水平可能是自然流产发生的又一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初次确诊为糖尿病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与体重指数,血糖、甘油三脂、胆固醇和空腹胰岛素的关系.方法受试者精确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同步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瘦素(Leptin)水平.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瘦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是糖尿病组还是对照组,肥胖者的瘦素水平与非肥胖者的瘦素水平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女性的瘦素水平明显高于男性(P<0.01);相关分析显示,瘦素与体重指数(r=0.4406 P<0.01)显著相关;瘦紊与胰岛索(t=0.2644 P<0.05)显著相关;瘦素与FPG(r=0.1112 P>0.05)、TG(r=0.0008 P>0.05)、CH(r=0.0194 P>0.05)无相关性.结论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显著相关,显示存在瘦素抵抗;瘦素与胰岛素有相关性,提示两种激素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垦  汤斌  祝斌  梁坚  王婉梅 《中国医师杂志》2002,4(10):1073-1075
目的 研究血清中一氧化氮 (NO)在溃疡性结肠炎 (UC)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测定 33例UC患者及正常对照者 4 0例血清NO水平。结果 活动性UC患者血清中NO水平明显增高 ;并与病情的轻重有关 (P<0 0 5 )。结论 血清NO升高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检测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2月确诊的9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UC的腹泻率为71.87%,镜下充血水肿率为95.83%,直、乙部位病变率为96.87%,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71.87%。结论UC易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好。结肠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UC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瘦素水平变化。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的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00—2012年,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收集所有有关血清瘦素水平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关联的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使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上述血清瘦素水平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证据,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共检索到755篇文献,纳入相关临床研究14篇,共计研究对象1686例。16项研究中存在异质性(P〈0.05,I^2〉7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将纳入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对照组[标准化均数差(SMD)0.75μg/L,95%CI(0.28~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这种异常可能与SI。E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特点.方法 对我院近年收治确诊的97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完全缓解52例,显著缓解16例,部分缓解2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70.1 %.结论 UC是一种严重的慢性病,无特征性体征,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症状、结肠镜及实验室检查.以联合治疗为主,选择个体化用药方案,同时调节饮食增强营养减轻症状,达到消除症状和维持无症状状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7年2月确诊的96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UC的腹泻率为71.87%,镜下充血水肿率为95.83%,直、乙部位病变率为96.87%,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71.87%。结论UC易复发,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效果好。结肠镜加病理检查是诊断、鉴别诊断及随访UC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肥胖儿童和正常对照儿童血清瘦素水平,探讨瘦素与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血脂等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肥胖儿童及100例正常对照儿童测量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胰岛素抵抗采用稳态模式评估法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指标;血清瘦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肥胖儿童组血清瘦素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血清瘦素与BMI、ALT、TG、LDL-C、APB、FINS、HOMA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7,0.5840,.328,0.198,0.314,0.5230,.484,P值均<0.05);与HDL-C呈负相关(r=-0.151,P<0.05)。结论:瘦素作为一种脂肪因子,在儿童肥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