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年龄≤35岁年轻宫颈癌患者发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检索Pubmed、Ovid-medline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并收集有关年龄≤35岁年轻宫颈癌患者与>35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按预定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应指标完成Meta分析。结果根据本研究的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16篇,其中英文文献3篇,中文文献13篇,共包括13 714例宫颈癌患者(年轻宫颈癌患者2 582例,中老年宫颈癌患者11 132例)。Meta分析表明: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早期(0A)发生率、病理组织学分型为宫颈非鳞癌(腺癌为主)发生率、组织学分级为低分化(G3)、盆腔淋巴结转移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中老年宫颈癌患者。癌灶直径大于4 cm、宫颈基层浸润深度≥1/2、脉管浸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以早期癌为主,病理组织学分型为低分化非鳞癌,但生存率较中老年组低。应加强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传和筛查的推广,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将宫颈癌患者204例分为年轻组(≤35岁)和中老年组(〉35岁),对其临床特点、病理类型等资料对比分析。结果宫颈癌发病最高组46~50岁,≤35岁占19.60%。≤35岁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主,≤Ⅱa期占94.5%,腺癌占10.0%。〉35岁组表现以不规则阴道流血和绝经后出血为主。两组临床表现、分期及病理类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年轻化,≤35岁组腺癌发病率较高,临床期别早,预后好。  相似文献   

3.
宫颈癌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颈癌发病年龄与临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 1997年 1月至2 0 0 2年 12月收治的 93例宫颈癌 ,根据患者年龄分为年轻组 (≤ 35岁 )和中老年组 (>35岁 ) ,对其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细胞分化等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分期、组织学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 35岁组 :≤Ⅱa期占 82 .6 1% ,≥Ⅱb期占 17.39% ,鳞癌占 86 .6 7% ,腺癌占 13.39% ;而 >35岁组 :≤Ⅱa期占 5 1.4 3% ,≥Ⅱb期占 4 8.73% ,鳞癌占 82 .98% ,腺癌占 17.0 2 %。从细胞分化程度分析 ,≤ 35岁组和 >35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 >35岁组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较高、腺癌较多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崇庆国  王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5):1214-1214,1217
目的探讨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年龄小于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年龄大于36岁的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行为、首发症状、宫颈体征、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病理类型、生存期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首次性行为年龄小、性伴侣数多;首发症状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宫颈糜烂多;0-Ⅱa期宫颈癌的比率高;非鳞癌比率高;预后差(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患者具有自身临床及病理特点,预后较差,应做好青少年早期性教育,普及宫颈癌的防治知识,提高普查活检诊断技术,强调临床综合性治疗,以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肿瘤向局部和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5.
56例年轻宫颈癌临床特点及合理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措施及预后。方法对56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重庆现代女子医院的年轻宫颈癌例数与同期宫颈癌总数之比逐年上升(P<0.01)。年轻宫颈癌中宫颈腺癌及其他非鳞癌总的构成比明显高于同期中老年宫颈癌中非鳞癌所占比例,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轻宫颈癌的病理类型亦发生了明显变化,故应更好地对年轻宫颈癌患者进行预后估计,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段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2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68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35岁组(98例)和>35岁组(70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病理特征。结果≤35岁组的初产年龄≤20岁、孕次≤3次、产次≤3次、有HPV感染史的患者占比均高于>35岁组(P<0.05)。两组患者首发症状、治疗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0.05)。≤35岁组的Ⅰb+Ⅱa分期、盆腔淋巴结转移、远处器官转移、腺癌的占比高于>35岁组(P<0.05)。两组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差异较大。临床应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宫颈癌防治知识的认知,并采取积极合理的宫颈癌筛查方法,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8例年轻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收治的35岁以上早期宫颈癌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治疗特点。结果研究组临床表现以接触性出血为主(P<0.05),中低分化比例较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有年轻化趋势,接触性出血为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危险信号。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均与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年龄≤35岁的年轻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年龄≤35岁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次、瘤体直径、病理类型、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治疗方式为影响预后的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瘤体直径≥4cm、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治疗方式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疆地区宫颈癌年轻化趋势明显,且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11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19例宫颈癌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绝经40例,其中宫颈鳞癌35例,腺癌5例;未绝经79例,其中宫颈鳞癌76例,腺癌2例,腺鳞癌1例.18例有淋巴结转移.不同年龄段及不同绝经情况患者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5岁12例中淋巴结转移5例(41.7%),>35岁107例中淋巴结转移13例(12.1%),不同年龄段淋巴转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Ⅱa期绝经、深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Ⅰ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深肌层浸润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浅肌层浸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宫颈癌临床病理类型与患者绝经与否、年龄无关,淋巴结转移发生情况与年龄、肌层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中,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5岁的宫颈癌患者73例为观察组,963例中老年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年轻宫颈癌的发病趋势,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年轻宫颈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年轻宫颈癌患者在首发症状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临床病理分型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轻宫颈癌患者早期癌比例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高,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年轻宫颈癌的发病,做好健康教育宣传及宫颈癌筛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升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阳城县35岁以下子宫颈癌患者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75年1月-2000年12月35岁以下子宫颈癌1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1,3,5,10年总生存率为88.29%,72.97%,69.37%,67.57%。手术和放疗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3.75%和36.17%。临床分期、手术与放射治疗1,3,5,10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临床分期决定了年轻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10例CRC,以年龄为界划分为3组:青年组(≤35岁)、中年组(36~65岁)和老年组(>65岁),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CRC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CRC中位年龄为67.00±12.86(19-92)岁,老中青患者分别占53.1%、44.9%和2.0%。中老年组肿瘤≥3cm者分别占74.1%和76.2%,较青年组明显增多(P=0.039)。青年组浸润型肿瘤占44.4%,老年组溃疡型达57.4%,各组肿瘤形态有明显不同(P=0.000)。青年组中、低分化肿瘤分别占55.6%和38.8%,远高于其他两组( P=0.008)。各组肿瘤发生部位(P=0.000)和分期(P=0.007)亦存在明显差异,青年组远端结肠癌占55.6%,且Duke’s B期和C期分别达到38.9%和44.4%。青年组血清CEA(301.89±851.00ng/ml)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01)。结论 不同年龄组CRC的肿瘤大小、形态、发生部位、细胞分化、临床分期以及血清CEA水平等存在显著差异。青年组CRC确诊时往往临床分期较晚、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较低、病理类型较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年龄阶段的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特点.方法:将370例确诊为心包积液的患者分别按性别和年龄分为少儿组(0-18岁)、青年组(19-39岁)、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79岁)和高龄老年组(≥80岁)5个年龄段,建立心包积液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对比分析各组的病因构成.结果:总体上,前6位病因分别为肿瘤(34.9%)、心力衰竭(18.1%)、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0.0%)、结核(9.5%)、尿毒症(7.3%)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6.5%).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患者心包积液的病因构成明显不同,男性的肿瘤和结核患者多于女性,而女性的SLE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心包积液病因中,除青年组以SLE占首位外,其余各组肿瘤均居于首位,在中老组中最多.心力衰竭在老年组(≥60岁)(41/139,29.5%)多于非老年组(<60岁)(26/231,11.3%) (P<0.001).肺癌是肿瘤性心包积液中最常见的病因(43.4%,56/126),老年组肺癌占比(55.6%,25/45)最高.结论: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患者心包积液的病因构成不同,随着年龄增长,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中肿瘤、心力衰竭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中ER、CerbB-2、XIAP、Smac表达情况的临床特征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2例青年乳腺癌的ER、CerbB-2、XIAP、Smac的表达情况,与同期住院年龄≥40岁的乳腺癌中随机抽取44例相比较。结果:32例青年乳腺癌中ER、CerbB-2、XIAP、Smac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3.8%(14/32)、62.5%(20/32)、78.1%(25/32)、34.4%(11/32)。中老年乳腺癌ER、CerbB-2、XIAP、Smac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2.7%(32/44)、31.8%(14/44)、54.5%(24/44)、61.4%(27/44)。青年乳腺癌的ER、Smac表达低于中老年乳腺癌,CerbB-2、XIAP表达高于中老年乳腺癌。结论:青年乳腺癌侵袭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这不但与ER、CerbB-2的表达不同有关,青年乳腺癌的细胞调亡受到抑制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应对青年乳腺癌患者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大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确诊的青年(≤35岁)大肠癌52例的临床病例资料,与同期随机抽取的52例中老年大肠癌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青年组中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②两组患者均以便血及大便习惯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部位都以直肠为主,但青年组便血、腹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③青年组低分化腺癌、粘液腺癌、印戒细胞癌和TNM分期Ⅲ+Ⅳ期病例均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但两组误诊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④青年组1、3、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中老年组(P〈0.01)。【结论】青年大肠癌临床特点不典型,误诊率高,分化程度低、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宫颈癌病人紫杉醇化疗过敏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紫杉醇过敏及降低过敏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41例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宫颈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紫杉醇过敏的临床相关因素。结果宫颈癌病人紫杉醇化疗过敏发生率为46.3%,呼吸困难(57.9%)是过敏反应最常见症状,皮疹及面色潮红(47.4%)、腹痛及腹部不适(31.6%)的发生率较高。19例过敏者中,10例(52.6%)发生在紫杉醇输注5 min内,其中7例发生在输注3 min内;5例(26.3%)发生在输注25~30 min内。年龄≥45岁组宫颈癌病人紫杉醇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年龄〈45岁组(χ2=3.939,P〈0.05)。宫颈癌病人化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7×109/L组紫杉醇过敏发生率明显高于〈0.17×109/L组(2χ=3.930,P〈0.05)。宫颈癌病人临床分期Ⅰ、Ⅱ及Ⅲ~Ⅳ期的紫杉醇过敏发生率分别为63.6%、30.8%、16.7%,临床分期早的病人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临床分期晚的病人(χ2=6.322,P〈0.05)。宫颈癌病人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与手术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既往药物过敏史及病人紫杉醇化疗时是否绝经无关(χ2=0.407~2.977,P〉0.05)。结论年龄≥45岁、化疗前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17×109/L及临床分期较早是宫颈癌病人术后紫杉醇化疗过敏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老年冠心病(cHD)的疗效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青中年(45~59岁,60例)和老年(60~85岁,62例)CHD患者的临床和冠脉介入治疗特点、PCI即刻成功率及并发症、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脏事件(MACE)和终点事件的发生及PCI术前,术后6个月心功能的改变。【结果】老年组双支、多支及复杂病变明显增多,Gesini积分明显增高(P〈0.05,P〈0.01)。与青中年组相比,PCI的即刻成功率为98.38%与青中年组(198.33%)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完全血运重建的比例低于青中年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青中年组和老年组患者PCI术6个月后:LVDD均缩小(P〈0.05),LVEF与E/A均升高(P〈0.05),6-MWD距离均提高(P〈0.05),但老年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结论】有适应证的老年患者能耐受PCI,PCI即时成功率、院内无事件生存率与年轻患者相当,年龄不是PCI的禁忌证,且老年CHD患者PCI术后对心功能的改善较青中年患者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老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饮食和营养状况,为合理饮食指导提供借鉴。方法选择门诊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359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157例)、年轻老年组(60~74岁,140例)和老年组(≥75岁,62例)。调查指标包括患者临床资料、饮食摄入和营养状况评估。结果与其他两组相比,老年组透析充分性指标最高(P0.01),Karnofsky体力活动指数最低(P0.05),合并症率高于中青年组(P0.01);饮食能量和24 h蛋白氮呈现率低于中青年组(P0.01);主观性综合性营养评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最高(P0.01),低钾血症发生率最高(P0.01)。结论老年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虽然透析剂量大,但营养不良发生率高,需要严格的饮食和营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