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脑出血非手术治疗病人66例,随机(掷硬币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静脉快速输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护或定时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并同时观察其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显效4例,有效14例,进步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3例,进步16例,无效1例。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7.0%,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未观察到与所用药品有关的副作用,对照组出现肾功能不全2例,高钠、高氯、高渗血症2例。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脱水、降颅内压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任何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对高颅内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12月收治高颅内压脑卒中患者138例,应用常规药物治疗69例(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69例(吡拉西坦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吡拉西坦组治疗后颅内压下降幅度、24 h尿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吡拉西坦组总有效率(75.36%,52/69)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71.32±1.82)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5%(36/69)和(68.74±1.79)分,P〈0.01]。结论应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高颅内压脑卒中,患者症状改善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增加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吡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高颅内压及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分为吡拉西坦治疗组(治疗组)和甘露醇治疗组(对照组),观察治疗早期患者的意识恢复情况、颅内压变化、脑水肿程度;应用巴氏指数(BI)和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价两组患者远期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结果两组降低颅内压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周内的意识清醒率、脑水肿的程度、3个月后BI及MMSE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拉西坦具有与甘露醇相似的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并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8例,分为两组,一组为吡拉西坦注射液联合甘露醇组(治疗组)45例,另一组为甘露醇组(对照组)43例。所有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入院后第8天、第20天行头颅CT检查,测量其脑水肿体积。所有患者出院时均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残障程度,以mRs评分≥3分作为残疾的标准,通过mR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入院时治疗组患者血肿体积为(19.54±4.99)ml,对照组为(20.37±5.72)ml,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8d后治疗组脑水肿体积为(13.65±3.98)ml,对照组为(15.99±4.79)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0d后治疗组脑水肿体积为(8.92±3.73)ml,对照组为(12.40±4.26)ml,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mRs评分≥3分者11例,对照组mRs评分≥3分者20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能明显减少脑水肿体积,从而降低颅内压,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脑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收治的95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快速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48例,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每次用药前后观察患者颅内压增高症状、体征以及监测颅内压或腰椎穿刺后测压。检查用药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变化。结果吡拉西坦注射液与甘露醇均具有较强的降低颅内肿瘤术后患者颅内压作用。两组起效均很快,作用高峰时间、持续时间及作用强度间两组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均未观察到与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血尿。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可代替甘露醇常规用于颅内肿瘤切除术后降低颅内压,结合其对脑的保护及促醒的作用,故对于颅内肿瘤病人术后恢复具有良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6.
吡拉西坦注射液静滴对脑挫裂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对脑挫裂伤患者的降颅压作用及吡拉西坦对其GCS评分改善的临床观察。方法 2009-06~2010-12对我科收治除外视神经损伤的中型颅脑损伤患者(GCS 6~12分)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甘露醇和吡拉西坦,对照组单纯应用甘露醇,应用无创颅内压监测仪监测2组患者颅内压情况,同时每日对患者进行GCS测评。结果 2组患者在首次应用甘露醇前和首次应用甘露醇后1 h测得颅内压无明显差别(P>0.05),而在甘露醇应用后3 h颅内压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GCS评分1~4 d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7 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无创颅内压监测,吡拉西坦除具有神经营养作用外,还具有明显的降颅压作用,和传统的降颅压药物甘露醇合用,可降低甘露醇的用量,减少甘露醇对肾功能的损害,吡拉西坦和甘露醇联合应用可以起到良好的互补和协同作用,降低颅内压和促进脑挫裂伤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0%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的效果。方法将颅脑损伤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快速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所有患者均采用无创ICP监测仪监测ICP,同时观察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能出现的各种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给药后均能迅速降低ICP,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对照组出现尿素氮及肌酐增高2例。结论 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脑损伤ICP增高疗效安全可靠,比甘露醇更适合有肝肾功能损害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高颅内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脑卒中患者颅内压监测均有颅内压增高,随机分为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组(40例)和甘露醇对照组(40例),并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颅内压降低效果与对照但无明显差异(P>0.05),但对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甘露醇常见的不良反应。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颅内压脑卒中患者,既能有效降颅内压,又能保护大脑,是一种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76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8例予甘露醇治疗,研究组38例予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2组临床症状、神经功能与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20d脑水肿体积(8.96±2.69)mL,颅内压(138.26±27.58)mmH2O,对照组分别为(12.17±3.84)mL、(174.59±26.13)mmH2O,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肽Y水平与NDS评分显著降低,24h出入量与BI评分明显上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能够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与保护脑细胞,且对肾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0.
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4-05—2015-05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治疗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4d,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卒中量表(NIHS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检测血清CRP水平与TNF?α水平。结果 2组治疗前NIHSS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CRP水平与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减少神经细胞损伤,降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观察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999年6月~2003年4月住院的98例急性脑出血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两组综合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取空腹静脉血2 ml,用放免法检测NPY、β-EP的含量,同时对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4%,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急性期两组病人血浆NPY、β-内啡肽均升高,治疗后NPY、β-EP含量均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 亚低温联合纳洛酮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出血病人神经功能及预后,早期应用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针联合吡拉西坦静滴.观察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颅内血肿大小变化.结果 经过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的神经功能恢复、血肿吸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能促进脑血肿吸收,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治疗早期脑出血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 床 资 料37例脑出血患者均为我院 1998年 5月~ 2 0 0 0年 8月期间住院患者 ,脑 CT扫描证实诊断。入选标准为 :第 1次患病 ,一侧基底节区出血 ,出血量在 10~ 30 ml之间 ,病情相对不严重 ,没有意识障碍和严重合并症。临床治疗有专人采用随机分组 ,临床医师只做临床疗效观察。对照组 19例 ,男 10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为 5 9岁 (5 1~ 73岁 ) ,治疗以应用控制血压在140~ 16 0 / 85~ 95 mm Hg;脱水、降低颅内压药物用 2 0 %甘露醇 12 5 ml,快速静脉点滴 ,2~ 4次 /日 ;神经细胞营养药物给予维生素 B1 、 B6 、 B1 2 及维生素 E等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为水蛭素)对原发性脑出血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397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6ml,1次/d静滴,连用21d,甘露醇作为基础治疗药物。于治疗第4、10和21d行CT检查测量血肿体积、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改变,肢体功能改变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第10和21d治疗组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ESS评分较高(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能促进脑出血时的血肿吸收、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缩小和神经功能改善,且安全有效,可早期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4-2010年收治的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4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血塞通,对照组38例仅进行常规的神经营养剂、脱水剂、脑细胞活化剂对症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组患者病情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改善效果差异显著,其中观察组40例,治愈8例,显效22例,有7例,无效3例;对照组38例,治愈5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8例。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仅采用常规的西医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6.
吡拉西坦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38名2型糖尿病合并脑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甘露醇组、甘油果糖组和甘油果糖-吡拉西坦联合组(合剂组),每组46例。比较各组患者高颅压症状的缓解情况和降压效果。通过头颅CT检查和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比较三组患者脑出血和颅内水肿吸收情况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观察患者血清肌酐和血钾浓度变化情况评价用药的安全性。结果三组患者颅内高压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7.83%、93.48%和9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用药后颅内压最大降幅、起效时间、高峰时间和持续时间等指标,合剂组与甘露醇组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合剂组颅内压最大降幅和起效时间同甘油果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8±4.9 mm Hg vs.10.5±4.5 mm Hg,P=0.03;0.42±0.19 h vs.0.62±0.22 h,P0.01)。合剂组脑出血和颅内水肿吸收量,SSS评分下降值分别为16.6±5.9 m L、14.3±6.2 m L和19.12±7.27分,均优于甘露醇组(13.9±5.6 m L,P=0.04;11.3±5.2 m L,P=0.02;15.12±6.87分,P0.01)和甘油果糖组(13.4±4.7 m L,P0.01;10.5±5.7 m L,P0.01;14.18±5.76分,P0.01)。三组发生肾功异常和电解质异常的患者例数分别为13例与11例、3例与3例、3例与4例,甘油果糖组和合剂组发生率显著低于甘露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甘油果糖联合吡拉西坦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脑出血后脑水肿效果优于单用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08—2012-08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川芎嗪治疗,实验组采用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和神经功能评分改善情况的差异。结果 2组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通联合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与珠海和凡医药有限公司、深圳朗欧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和山东威高药业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第二届吡拉西坦注射液临床应用高峰论坛"于2011年8月9至11日在山东威海胜利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湖北、吉林和山东等全国15个省、市及自治区的神经内、外科医师共150余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20.
珠海和凡医药有限公司、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有限公司(澳门)、深圳朗欧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和《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编辑部拟于2011年7、8月在山东威海联合举办一次"吡拉西坦注射液临床应用研讨会"。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