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本院2000年5月~2003年5月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加呼吸机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11例,与同期单用呼吸机治疗的早产儿NRDS 13例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比较猪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与牛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等数据库,收集猪PS与牛PS治疗NRD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9年6月。两名研究者独立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项研究,共计2 351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猪PS组的病死率、重新给予PS率、氧暴露时间及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均低于牛PS组,而72 h拔管率高于牛PS组(P均<0.05);两组患儿肺出血、败血症、住院时间、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与牛PS相比,猪PS治疗NRDS更能有效降低病死率、重新给予PS率,提高72 h拔管率,缩短氧暴露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较小。但受纳入样本量和文献质量限制,需进一步开展大规模高质量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早期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早期(2h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我院出生的58例早产儿,其中治疗组28例于2h内气管内滴或注入PS预防早产儿RDS,剂量为100mg/kg,对照组30例常规给予氨茶碱、氨溴索治疗。结果:治疗组仅3例发生RDS,其中1例并发气胸放弃治疗,发生率10.7%。对照组有13例并发RDS,共5例因颅内出血、肺出血、气胸等放弃治疗。发生率43.4%。结论:早产儿早期使用PS可以有效减少及减轻RDS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10月出生的7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进行研究。治疗组42例NRDS患儿气管内注入国产PS后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28例NRDS患儿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参数、肺X线片转归、机械通气及住院时间、并发症及结局等。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症状迅速好转。用药后1 h血气PaO2、pH开始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P<0.05或P<0.01)。机械通气参数FiO2、PIP于用药后1 h内明显下调,RR和PEEP分别于用药后6 h、48 h明显下降(P<0.05或P<0.01)。应用国产PS后2~6 h治疗组机械通气参数FiO2明显低于对照组(P2h<0.05,P6h<0.05),PIP值于用药后1~72 h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用药2~6 h后,肺X线片显示NRDS病变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未见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国产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我院出生的胎龄29~32周早产儿44例,随机分为预防组20例,治疗组24例,预防组于生后30 min内即从气管插管内分2次滴入Ps 120 mg,用药后应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CPAP)辅助呼吸;治疗组确诊RDS后应用PS,方法同预防组.同时观察患儿呼吸、心率,并于用药6、24、48、72 h做血气分析.结果:预防组鼻塞CPAP辅助呼吸时间(26.4±13.6)h,鼻管法氧疗时间(39.6±16.1)h;治疗组分别为(96.0±19.6)h和(108.0±204.0)h.两组比较t分别为9.47、8.6,P均<0.05,预防组较治疗组明显缩短.48 h内各时段PaO2、PaCO2、pH预防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PS预防早产儿RDS,可减轻病情,避免机械通气、缩短氧疗时间、减少早期及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9年5月-2010年10月出生的RPD早产儿107例分为3组。A组(42例)患儿应用国产PS和机械通气治疗,B组(37例)患儿应用进口PS和机械通气治疗,C组(28例)患儿单纯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结果①应用国产或进口PS均可迅速改善RDS患儿临床症状(P<0.05)。②三组患儿血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用药后1~24 h,A、B组机械通气参数PIP值明显低于C组(P<0.05)。④用药后2~6 h,A组机械通气参数FiO2明显低于C组。⑤应用PS后2~6 h,A、B组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好转。⑥三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和结局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⑦A、B组重复用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与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RDS同样安全有效,操作时应用进口PS更加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RDS早产儿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气管滴注PS,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变化及转归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PaO2和PaO2/FiO2分别为(67.10 ±3.88) mmHg和(191.30±10.72),均较治疗前的(43.81±3.78)mmHg和(81.71 ±5.34)及对照组的(53.35 ±3.86) mmHg和(126.88 ±8.50)显著增加(t=9.35、9.50、7.34、7.20,均P<0.05);而PaCO2为(37.38±3.65) mmHg,显著低于治疗前的(59.15±4.27) mmHg和对照组的(58.76±3.86) 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15、7.6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室内出血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发生率分别为4.65%和6.9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95%和16.28%(x2=7.68、7.39,均P<0.05);而两组BPD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可快速、有效的改善患儿肺功能及病情转归和预后. 相似文献
8.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高危早产儿呼吸窘迫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胎龄26~32周或体重900~1500克的早产儿分为两组,其中22例早产儿作为预防组,生后2小时内气管内注入PS;23例因家庭原因末能预防应用PS作为常规组进行对照研究,比较两组NRDS发生率、呼吸机参数、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病死率。结果预防组早产儿NRDS发生率22.8%(5/22),常规组65.2%(15/2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组机械通气吸气峰压(PIP)、呼吸未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2)与常规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防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明显缩短,预防组肺炎及慢性肺部病变发生率明显降低,病死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预防应用PS可降低NRDS发生率,减轻NRDS严重程度,降低呼吸机参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不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早期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早产儿生后早期(2 h内)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我院出生的58例早产儿,其中治疗组28例于生后2 h内气管内滴或注入PS预防早产儿RDS,剂量为100 mg/kg,对照组30例常规给予氨茶碱、氨溴索治疗.结果:治疗组仅3例发生RDS,其中1例并发气胸放弃治疗,发生率10.7%,对照组有13例并发RDS,共5例因颅内出血、肺出血、气胸等放弃治疗,发生率43.4%.结论:早产儿早期使用PS可以有效减少及减轻RDS发生率及临床症状,有效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早期CPAP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胎龄≤32周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0例,治疗组给予患儿气管插管,经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每次70 mg/kg,然后拔出插管后,给予患儿早期CPAP应用;对照组给予患儿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每次70 mg/kg后,应用头罩吸氧。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9%,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患儿均未出现肺部感染及肺出血、气胸。结论 PS联合早期CPAP应用可改善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缩短氧疗时间、减少有创呼吸机的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出生前地塞米松和生后固尔苏联合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孕妇产前常规肌注地塞米松.25例早产儿生后即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PS),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胎龄、体重、心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血氧饱和度、发病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出生前地塞米松和生后固尔苏联合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明显降低发病率,可作为临床预防早产儿RDS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固尔苏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26例NRDS患儿给予外源性PS(固尔苏,curosurf),治疗前后肺氧舍功能、机械通气参数变化。结果:应用PS后患儿呼吸困难减轻、青紫改善,用药后2h、6h、12h患儿动脉血PaO2升高、pH值升高、PaCO2下降,与用药前比较,二者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机械通气参数FiO2、PIP、PEEP、RR在用药后2h逐渐降低,12h显著下降,与用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能有效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降低机械通气参数,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早期应用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疗效。方法:对14例早产儿生后早期使用PS(6h内)气管内注入预防性用药预防早产儿RDS。结果:仅一例发生RDS,一例出现颅内出血并发症,住院时间、吸氧浓度、吸氧时间缩短,后遗症减少,获得满意疗效,使用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产儿RDS发生率高,在出生后早期气管内注入PS预防性用药,能减少RDS发生率及减轻疾病严重度,降低病死率,从而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国产及进口肺表面活性物质(pul 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疗效。方法:将54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珂立苏组(28例)和固尔舒组(26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珂立苏与固尔舒气管内滴注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用药前两组患儿均有严重低氧血症,用药后30 min两组患儿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和PaO2/Fi O2明显上升,换气功能改善,用药72 min后呼吸机参数下调。两种药物都可明显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结论:国产及进口PS治疗NRDS疗效相当,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珂立苏对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方法 将小于30周早产儿及30~32周高危早产儿55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出生后尽早经气管内滴入肺表面活性物质,对照组不使用.比较两组患儿的NRDS发生率、严重程度、FiO2、血气分析、吸氧方式及转归.结果 实验组发生NRDS率为13.3%,对照组发生NRDS率为36.0%,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儿出现NRDS程度较对照组程度轻.实验组患儿治疗后6h血气分析显示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CO2及Fi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吸氧方式及转归好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珂立苏可以有效预防早产儿NRDS发生,减轻NRDS程度,改善氧合及通气,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不同应用方式治疗和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按注射方法不同将35例NRDS患者分为Ⅰ组(16例)、Ⅱ组(19例),将16例预防性应用组随机分为Ⅲ组(7例)、Ⅳ组(9例),均经气管导管使用一种天然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固尔舒)注射液,Ⅰ组、Ⅲ组按不同体位分次注药,Ⅱ组、Ⅳ组取仰卧位一次注药.比较Ⅰ组、Ⅱ组用药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机械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住院时间及Ⅲ组和Ⅳ组NRDS发生率.结果 Ⅰ组、Ⅱ组用药后6、24h呼吸功能指标、机械通气参数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问在用药前和用药后6、24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Ⅲ组和Ⅳ组NRD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的不同应用方式在治疗和预防NRDS临床疗效方面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吸入肺表面活性物质防治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将5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氧气驱动吸入组和气管插管组,各26例,分别通过氧气驱动吸入和气管插管滴注肺表面活性物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24h后2组的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6h和24h后,氧气驱动吸入组与气管插管组血气分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氧气驱动吸入组肺部感染1例(3.8%),气胸、肺不张0例;气管插管组肺部感染8例(30.8%),气胸2例(7.7%),肺不张1例(3.8%).2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8,P<0.05).结论 氧气驱动吸入能有效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改善临床表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