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疗养科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的效果。方法根据疗养科区域特点和房间分布划分为3个责任小组,每组由1名组长、2~4名责任护士、1名清洁服务员组成,小组成员共同为所负责的疗养员实施整体的连续护理服务。结果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后,拉近了护理人员和疗养员的距离,促进了医护关系,疗养员满意度不断提升。结论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提高疗养员满意度的同时,也锻炼了护士的干、说、写的能力,护士的自我价值得到了新的体现,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吸内科在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中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首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呼吸内科示范病区,参照2010年“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和“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评分标准,制定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实行责任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分管患者的岗位职责.比较新护理模式实施前、实施6个月后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科室医生、护理人员对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实施6个月后,护士的分层级使用充分体现,很大程度上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激发,患者对病区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实行责任组长负责、责任护士分管患者的整体护理模式,能充分发挥护士的潜能,更好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从而显著提高科室整体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3.
"大包干"责任制和层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包干"责任制和层级管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改变传统的护理模式,建立一个层级管理的梯队,实行"大包干"责任制护理,即护士长领导,以下为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以层级管理为核心,进行连续性排班,减少交班次数.护士长要统管护理全过程,对妇产科护理管理进行宏观调控;护理组长则要以针对抢救重病患者的护理为主,做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则分管患者,责任到人,护理组长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结果:经过"大包干"责任制和层级管理的实施,护士及其病患的满意度均有所提高,整体护理质量亦得到提高(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大包干"责任制和层级管理,可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和质量,合乎现代的先进护理模式,值得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4.
疗养科室责任制护理小组的设置与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艳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2):1089-109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二科建立了责任制护理小组,每位责任护士分管2~3名疗养员,进行“一对一”的一条龙的护理服务。从疗养员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责任制护理小组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疗养员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加强临床护理服务工作,保障患者的护理安全,给患者提供及时、便捷、专业的优质护理服务,我科在2011年7月开始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工作模式,使护理质量控制人由护士长延伸到每位责任护士,强化了工作责任,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扁平化责任制与责任小组负责制联合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将病区护士分成护士长、责任护士2层,人人都是责任护士,每位护士直接分管患者,负责患者从入院至出院的全部护理服务工作;同时按职称和工作年限将护士组成对应的责任组。根据新模式更改排班模式、修订岗位职责及工作流程、简化护理文书书写,全面落实优质护理,以弥补传统模式的弊端。扁平化责任制与责任小组负责制联合模式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护士分层级使用与APN排班的探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对护士排班方法的改革,分层次使用护士人力,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得以实施。方法建立以护士长领导下护理责任组长一责任护士一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梯队,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实行三班制(APN)排班,减少交班次数,落实各岗位职责。护士长作整体指导,责任组长重点关注危重、抢救病人的整体护理,质控责任护士的工作质量,全面落实健康教育。结果保障了护理工作的安全,夜班次数减少,杜绝拖班超时现象,提高了护士对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结论护士分层级使用,更充分地发挥其内在潜力。APN排班模式体现了护理工作的无缝隙衔接,满足病人的护理需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组责任制层级管理在消化病中心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行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责任制层级管理,采用分组排班,各组床位相对固定,由护理组长带领本组人员共同完成本组病人的各项护理工作.结果: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开展后各项护理质量、病人满意率及护士自身满意率显著提高,护士的业务技能及护理管理能力也得到提高.结论:分组责任制层级管理充分发挥了各层次护理人员的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队伍建设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科室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责任制护理下实施晚间三级查房模式交班的效果。方法:实行晚间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参与的三级查房交班模式,制定各级护士交班职责,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护士对患者病情知晓情况。结果:实施后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对患者病情的知晓度均优于传统交班模式。结论:利用晚间三级查房模式交班,可快速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试行责任护士组长竞聘上岗的体会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我院从 1999年全面开展整体护理 ,2 0 0 1年初试行了责任护士组长竞聘上岗 ,明确了责任护士组长的职、权、利 ,以及与护士长的责任关系 ,强化了各岗位责任制 ,全面提高了护理质量 ,极大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发展。1 背景我院 1996年试点整体护理模式病房 ,至 1999年获得科技成果奖后 ,在全院 2 3个病区全面开展整体护理 ,采取的方式为小组负责制。由于护理人员中产假多、哺乳期人员多、年龄大、不能继续胜任夜班多 ,出现了责任护士组长由护士长指定高职称、高年资或照顾人员担任的现象 ,虽然在实施过程中取…  相似文献   

11.
小组责任制在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首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3个示范病区,实行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责任护士分管患者,负责为患者提供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比较实施前及实施6个月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医师、护士对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6个月后,3个试点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P<0.01);96.77%的医师认为护士责任包干管患者后能主动、及时报告患者病情变化;95.24%的护士认为护士管患者后对患者病情更熟悉。结论:实施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能更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的实践与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在外科病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取传统护理模式200例患者和采用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200例患者.责任制护理小组将全体护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设立一名组长,责任护士2~3名,负责该组病人所有的健康教育和治疗护理工作.结果 实施责任制护理小组后,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呼叫后护士到位时间、日均输液呼叫铃声次数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6%)和对疾病知识知晓率(94.5%)高于传统模式的护理满意率(81%)和对疾病知识知晓率(86%),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护理小组模式体现了人性化护理的理念,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升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邹利平 《当代护士》2014,(2):173-175
目的探讨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本院试行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比较实施前后各科室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护士对护士长和责任组长的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后,医院24h护理管理不间断,患者对护理工作的平均满意度、护士对护士长和责任组长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实施前,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规范化护理总值班服务模式有利于全院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三方沟通,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医院护理工作压力,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同时可加强医院安全管理,改善医院临床护理服务,丰富护理服务内涵,推动护理服务整体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4.
林海清  黄爱微  余儒 《护理与康复》2012,11(11):1075-1076
将由护士长、小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各司其责的小组制护理模式改为扁平化管理模式,即护士长、责任护士2层级,每位责任护士负责6~8例患者,并建立床旁工作制。实施扁平化管理模式后,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护理质量,提升了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促进了优质护理的落实,使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固定责任制排班模式在老年心血管科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12月(改革后)在我科住院的病人24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病人采用改进的固定责任制排班模式护理,随机抽取2013年1月—12月(改革前)在我科住院的病人240例为传统组,传统组病人采用传统的排班模式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护理质量、病人对护士满意度以及护士对固定责任制排班模式满意情况。[结果]与传统排班模式相比,改进后的固定责任制排班模式在护理质量综合评分,病人对责任护士、健康教育、优质护理知晓率和护士工作满意度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固定责任制排班模式有利于护士全面、连续地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利于护士长的管理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从而进一步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内涵,提升了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责任制工作模式在儿科病房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方法:将病区护士分为三个组,每组设组长1名,责任护士4~6名,改变分工方式及排班形式,每小组负责一定数量的床位,责任护士负责所管患儿的全部治疗、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护士服务更主动更及时,促进了基础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降低了护理缺陷,确保护理安全,医生、护士、家属满意度提高。结论:实施责任制工作模式能更好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病区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4年7月本院骨科病区在整体护理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病区分为五个责任小组,责任护士分管38张病床,并对其直接分管的患者履行专业照护、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和康复指导等职责,责任组长负责本组及重危、特殊患者护理,责任护士三月轮换一次,责任组长竟聘上岗,设2名辅助护士,建立医、护、患一体化工作平台,护士长弹性排班,实施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网络,护理质量实施绩效考核。将2014年4月~6月住院患者与2014年7月~9月住院患者护理质量考核得分数据处理分析。结果责任制整体护理实施前后,住院患者护理质量考核得分在护理文件书写、患者满意度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基础护理、中医护理、安全护理、院感管理、健康教育方面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护理质量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连续性排班模式有助于推动护士分层级管理   总被引:61,自引:4,他引:57  
为了落实护士分层级管理,确保护理质量,改革了传统排班模式,实施了护理连续性排班.设立上、下午和夜班组长,以组长下设责任护士的责任小组形式开展工作,重新调整护士岗位,重组和细化工作职责和流程,界定不同层级护士的工作内容,分层级使用护士,护理工作从护士单独履行职责转变为责任小组共同完成职责.落实护士的分层级管理,保证了高年资、有经验的护士在一线岗位,从而将有限的人力用在最需要、最重要的岗位上,使护理人员合理使用并分层级管理,为患者提供了连续性、层级明确、均衡、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血液净化透析患者实施"护士固定患者,患者固定机器"的责任制护理的方式与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的扁平式管理模式。责任小组人员根据透析患者的透析时间固定上班班次A班或P班。对实施前后的血液净化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生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汇总2010年1~6月与2010年7月~2011年3月护理部对科室每月检查的平均得分,消毒隔离组由实施前的96.6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8.5分;服务组由实施前的97.0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9.0分;整体护理组由实施前的89.9分提高到实施后的95.6分。2010年6月与2011年3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发放有效调查问卷1 021份和1 203份,满意及分别由小组制的95%提高到责任制的9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科实施责任制护理模式增强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体现,锻炼了年轻护士的工作能力,提高了全科的护理质量与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满意护理服务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方法:建立由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科护士长-护士长-责任组长/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构成的五级纵向护理质控模式,比较模式实施前、后护士晨晚间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结果:五级纵向护理质控模式实施后,住院患者和出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6.72±1.96)分、(95.33±2.57)分,与实施前的(92.29±2.17)分、(88.65±2.31)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晨、晚间护理质量评分从实施前的(60.67±2.88)分提高到实施后的(80.11±1.97)分。结论:实施五级纵向护理质量管理可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