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期、近期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aqMan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8例肺癌患者(鳞癌28例、腺癌40例、小细胞肺癌9例、大细胞肺癌1例)治疗前后、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的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EA、CK19mRNA阳性率分别为69.2%(54/78)、62.8%(49/78),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65、41.54;27.41、30.84,P均〈0.01)。鳞癌组CK19mRNA阳性率最高,腺癌组CEAmRNA阳性率最高。不同分期肿瘤患者间CEA、CK19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3、3.81,P〉0.05)。肺癌患者外周血CEA、CK19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CEA、CYFRA21-1蛋白水平;手术后CEA、CK19mRNA阳性率显著下降;化疗后阳性率下降不明显。化疗前CEAmRNA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5、11.7个月),化疗前CK19mRNA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9、12.3个月);术前CEAmRNA阳性患者肿瘤复发或转移率(29.4%)高于术前阴性患者(7.7%),术前CK19mRNA阳性患者肿瘤复发或转移率(18.8%)高于术前阴性患者(7.1%)。结论检测肿瘤患者外周血CEA、CK19mRNA水平对于预测肿瘤细胞微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评估手术疗效及预测预后。CEA、CK19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无关。CEA、CK19基因检测的敏感性优于蛋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动态监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的水平变化,分析其与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97例初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CEA mRNA的水平变化。结果9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阳性率为73.2%,对照组未见表达;病理分期Ⅲ、Ⅳ期患者外周血CEA mRNA的阳性比率和含量都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不同治疗阶段患者外周血CEA mRNA水平和患者病情、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结论荧光定量RT-PCR检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具有敏感性、特异性,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判断、有无转移和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向19(CKl9)m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分期、近期疗效、监测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Taq Man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8例肺癌患者(鳞癌28例、腺癌40例、小细胞肺癌9例、大细胞肺癌1例)治疗前后、3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CK19)mRNA的水平;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EA、CK19mRNA阳性率分别为69.2%(54/78)、62.8%(49/78).显著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3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7.65、41.54;27.41、30.84,p〈0.01)。鳞癌组CK19mRNA阳性率最高,腺癌组CEAmRNA阳性率晟高。不同分期患者问CEA、CK19mR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63、3.81)。肺癌患者外周血CEA、CK19mRNA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血清CEA、CYFRA21—1水平;手术后CEA、CK19mRNA阳性率显著下降;化疗后阳性率下降不明显。化疗前CEAmRNA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湿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5月、11.7月)、化疗前CK19mRNA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患者(分别为8,9月、12.3月):术前CEAmR—NA阳性患者肿瘤复发或转移率(29.4%)高于术前阴性患者(7.7%),术前CK19mRNA阳性患者肿瘤复发或转移率(18.8%)高于术前阴性患者(7.1%)。结论CEA、CK19mRNA对于检测肺癌患者肿瘤细胞微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有助于评估手术疗效及预测预后;CEA、CK19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无关;CEA、CK19基因的检测敏感性优于蛋白水平的检测.可有助于肺癌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细胞CEAmRNA,CK19mRNA水平与胃癌EAP方案介入化疗近期疗效相关意义.方法:选择3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Ⅱ期3例,Ⅲ期15例,Ⅳ期12例),于EAP(VP-16 ADM CBP)介入化疗前2-3d及化疗后2-3wk取外周血,全自动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CEA及TP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EA及CK19mRNA.用超声内镜(EUS)结合CT测量肿块对化疗的有效率(CR PR)情况.结果:介入化疗前后外周血CEA及CK19mRNA均有显著差异[CEA:60.0%(18/30)vs33.3%(10/30),χ2=4.29,P<0.05;CK19:73.3%(22/30)vs46.7%(14/30),χ2=4.34,P<0.05].CEA及CK19mRNA联合检测阳性率在介入化疗前后也有显著差异[90.0%(27/30)vs50.0%(15/30),χ2=8.52,P<0.05].影像学诊断显示,外周血CEAmRNA,CK19mRNA联合检测阳性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16例及5例(χ2=8.86,P<0.05).结论:外周血细胞CEAmRNA、CK19mRNA水平在EAP方案介入化疗后阳性率显著下降,CEAmRNA、CK19mRNA联合检测的敏感性高于血清CEA、TPA联合检测,可反应EAP方案介入化疗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生长抑制因子4(ING-4)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例大肠癌、20例大肠腺瘤及20例正常的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并比较各组VEGF及ING-4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VEGF蛋白在大肠癌组、大肠腺瘤组及正常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下降(P<0.05、P<0.01),ING-4蛋白在大肠癌组、大肠腺瘤组及正常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P<0.05)。VEGF蛋白在浸润浆膜外层的大肠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浸润肌层及浆膜层者(P<0.05),在Dukes C、D期大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A、B期者(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ING-4蛋白在高、中分化大肠癌组阳性率显著高于低分化组(P<0.05),在Dukes A、B期大肠癌患者中的阳性率高于C、D期(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大肠癌组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VEGF阳性大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阴性患者(P<0.05),ING-4阳性大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及5年生存率较阴性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VEGF高表达与大肠癌浸润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ING-4低表达与大肠癌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可以作为大肠癌的术前诊断、制订手术方案的及预测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胚抗原-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肿瘤复发转移仍是威胁患者生存的重要原因,及早检出外周血中的循环肿瘤细胞并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癌胚抗原(CEA)-mRNA的表达及血清CEA蛋白的含量,并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35例有明确临床肿瘤病灶存在的结直肠癌患者、9例根治术后患者和37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以逆转录PCR(RT-PCR)检测其外周血中CEA-mRNA的表达,时间分辨荧光方法测定其血清CEA蛋白的含量。结果:35例结直肠癌患者CEA-mRNA阳性率为45.7%,而健康对照组阳性率为2.7%,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9例术后患者CEA-mRNA仅2例阳性;CEA-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期相关,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并不相关。CEA-mRNA阳性组血清CEA蛋白阳性率(72.2%)显著高于CEA-mRNA阴性组(42.3%)。结论:外周血细胞中CEA-mRNA的表达与肿瘤分期相关,有可能作为结直肠癌微转换的一个监测指标。长期的随访有助于评价其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反应基因(Iex-1)在宫颈癌中表达及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病理科留存的宫颈病变组织石蜡包块61份,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Iex-1表达,分析Iex-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培养3种不同HPV感染情况的宫颈癌细胞株C-33A(HPV-)、SIHA(HPV16+)、HELA(HPV18+),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各宫颈癌细胞株中Iex-1 mRNA和蛋白表达;使用siRNA靶向沉默SIHA细胞中E6后检测Iex-1 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其与HPV感染的关系。结果宫颈良性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组织中Iex-1表达阳性率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化程度为G1~G2的宫颈癌患者Iex-1阳性率明显高于分化程度为G3的患者(P<0.05);无宫旁浸润、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Iex-1阳性率明显高于宫旁浸润、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C-33A细胞株Iex-1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IHA、HELA细胞株(P<0.01);C-33A细胞株Iex-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IHA、HELA细胞株(P<0.01)。SIHA细胞株和HELA细胞株Iex-1 mRNA和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组SIHA细胞中E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干扰组SIHA细胞中Ie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P<0.05)。空白对照组与阴性对照组E6 mRNA和蛋白、Iex-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ex-1在宫颈癌组织中低表达,且表达水平与宫颈癌病变程度呈负相关;HPV可能经E6蛋白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下调了Iex-1表达,促进宫颈癌发展与转移;首次提出了抑制Iex-1的促凋亡作用可能为HPV诱发宫颈癌的新通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外周血细胞角蛋白7(CK7)、癌胚抗原(CEA)mRNA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的关联性。方法食管癌患者56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6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CK7、CEA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食管癌患者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的关联性。结果观察组CK7 mRNA、CEA mRNA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食管癌组织中CK7、CEA mRNA表达水平与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外周血CK7、CEA mRNA表达水平在食管癌组织中均呈异常高表达,二者表达水平均与肿瘤浸润深度及临床分期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VEGF-C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检测80例结肠癌患者、30例结肠良性肿瘤患者、30例健康人外周血VEGF-C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结果 VEGF-C mRNA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为52.5%,在结肠良性肿瘤、健康人的表达率分别为10.0%、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P<0.05)。CK20 mRNA在结肠癌患者外周血的阳性表达率为60.0%,在结肠良性肿瘤、健康人的表达率均为0,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的结肠癌患者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阳性表达(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外周血VEGF-C mRNA和CK20 mRNA的表达与淋巴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和CA125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食管癌患者80例,根据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放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复方苦参注射液。两组均以28 d为1个疗程,连续2~4个疗程评价。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疗效和生存质量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CEA、CA199和CA125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水平变化,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程结束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程结束后生存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EA、CA199和CA125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而观察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化疗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近期疗效明显,且患者生存质量和细胞免疫功能得以改善,下调血清CEA、CA199和CA125表达,且毒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方法探讨通络干预对疲劳应激致内皮功能障碍大鼠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和主动脉4型G蛋白耦联受体(GPR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疲劳应激组、人参组和通心络组。采用"基础饮食+负重力竭游泳"方法建立疲劳应激模型。通过游泳时间、爬杆时间评价模型建立,扫描电镜观察血管内皮形态,并检测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评价内皮功能;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lp-PLA2水平,应用Real Time 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检测主动脉GPR4 mRN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疲劳应激组血管内皮结构损伤,内皮分泌NO明显减少,ET明显增加(均P<0.05)。疲劳应激组血清lp-PLA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主动脉GP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人参、通心络干预后,血清NO水平明显增加,血浆ET含量明显降低(均P<0.01);血清lp-PLA2水平明显下降(均P<0.01),主动脉GPR4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结论疲劳应激模型大鼠血管内皮出现明显损伤,血清lp-PLA2含量明显增加,主动脉GPR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通络治疗能显著降低疲劳应激大鼠血清lp-PLA2水平,抑制主动脉GPR4 mRNA和蛋白表达,因此通络治疗可有效抑制ox-LDL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核因子(NF)-κB-p65、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C/EBP)α表达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02例,依据随机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观察组采用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 w。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浆MMP-13水平、NF-κB-p65蛋白阳性表达和C/EBPαmRNA表达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27%)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MMP-13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t=18.270,对照组:t=10.805,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MMP-13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10.549,P0.05)。两组治疗后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观察组:χ~2=28.990,对照组:χ~2=11.49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NF-κB-p65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830,P0.05)。两组治疗后C/EBPαmRNA表达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观察组:t=24.277,对照组:t=8.913,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EBPα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t=8.570,P0.05)。观察组PFS和O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三氧化二砷联合维生素C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疗效良好,可下调MMP-13和NF-κB-p65蛋白表达,上调C/EBPα蛋白表达,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FOXP3免疫调节基因表达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关系。方法选择21例行allo-HSCT患者,根据移植后aGVHD发生情况分为aGVHD阳性组11例、aGVHD阴性组10例。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allo-HSCT移植前、移植中及移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 aGVHD阳性组FOXP3 mRNA表达量较aGVHD阴性组明显降低(P<0.01),且aGVHD发生时FOXP3 mRNA表达与aGVHD发生前1~2周明显下降(P<0.05)。结论 allo-HSCT后监测患者外周血FOXP3 mRNA表达的变化可预测aGVHD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15-LOX-1蛋白表达与大肠癌临床病理因素和患者预后的关系,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5-LOX-1蛋白在103例大肠癌组织、56例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预后情况及大肠癌组织中其他与侵袭转移相关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15-LOX-1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大肠癌癌旁正常组织(P<0.05);15-LOX-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的组织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其他器官侵袭转移以及Dukes分期密切相关(P<0.05),病理分化程度低、Dukes分期晚以及有淋巴结或其他器官侵袭转移者肠癌组织中15-LOX-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大肠癌组织中15-LOX-1阳性表达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高于15-LOX-1阴性表达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提示15-LOX-1表达水平、患者年龄及手术时有无淋巴结转移可以作为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大肠癌中15-LOX-1与VEGF、MMP-2、MMP-7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15-LOX-1对大肠癌具有抑癌作用,对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肠癌干细胞基因Bmi-1在蛋白和RNA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35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和远端正常组织中Bmi-1 mRNA的表达;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黏膜组织中Bmi-1蛋白的表达情况;评价基因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及分期的关系。结果大肠癌组织Bmi-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瘤旁及正常组织(P〈0.05);Bmi-1 mRNA的阳性表达在肿瘤与正常(P=0.086)、肿瘤与瘤旁间(P=0.385)无明显差异。在大肠癌中合并淋巴结转移者Bmi-1 mRNA及Bmi-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5);Duke分期C和D期患者Bmi-1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癌组织浸润深度越深Bmi-1 mRNA及Bmi-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肿瘤分化程度越低Bmi-1蛋白表达强度越强。结论 Bmi-1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评估大肠癌患者预后及指导今后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Abl相互作用蛋白(Abi)1在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8例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接受手术治疗的肺部良性肿瘤患者11例为对照组。检测对比两组外周血肿瘤相关标志物、肺组织中Abi1 mRAN水平并分析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癌组织Abi1 mRNA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外周血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及癌胚抗原(CE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观察组癌组织Abi1 mRNA水平与外周血SCCAg及CEA呈正相关(P<0.05),以观察组肺癌组织Abi1 mRAN表达量的中位数为界分为高表达组(Abi1 mRNA≥2.20)39例及低表达组(Abi1 mRAN<2.20)39例。K-M生存分析显示Abi高表达组患者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Abi1低表达组(53.85%,21/39 vs 30.77%,12/39;Log-rankχ~2=5.247,P=0.022)。结论老年肺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Abi1,且其水平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肿瘤转移抑制蛋白(MTSS)1及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Gli)1的表达水平,探讨MTSS1和Gli1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36例食管鳞癌组织及其相应的96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36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MTSS1、Gli1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MTSS1蛋白和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li1蛋白和mRNA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食管鳞癌组织中MTSS1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食管鳞癌组织中Gli1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Gli1和MTSS1蛋白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向相关(r=-0.422,P<0.05),Gli1和MTSS1 mRNA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亦呈负向相关(r...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EZH2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表达情况,探讨EZH2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7例MM患者(初治组34例、治疗有效组41例、治疗无效复发组12例)骨髓标本,应用Western Blot、qRT-PCR技术检测EZH2的表达水平,将EZH2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初治组EZH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38±0.089)∶(0.636±0.073)],治疗有效组EZH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初治组[(0.547±0.027)∶(1.038±0.089)],治疗无效复发组EZH2蛋白表达水平较治疗有效组显著升高[(1.490±0.032)∶(0.547±0.027)],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无效复发组EZH2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初治组及治疗有效果组[(2.06±0.57)∶(1.69±0.05)∶(1.73±0.42)∶(1.68±0.38),P0.05]。治疗无效复发组EZH2mRNA表达水平较复发前明显升高[(2.06±0.57)∶(1.72±0.43),P0.05],该组患者临床再治疗有效后的EZH2mRNA表达水平较复发时显著降低[(0.99±0.14)∶(2.06±0.57),P0.01]。EZH2mRNA表达水平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P=0.002)。结论:EZH2mRNA和蛋白在初治及治疗无效复发的MM中高表达,其可能参与MM疾病的发生、发展、复发及耐药。  相似文献   

20.
赵德清  邓甬川 《胃肠病学》2005,10(6):359-362
背景:结直肠癌预后不佳,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记物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癌胚抗原(CEA)、CEA mRNA以及肿瘤回流静脉血CEAmRNA,探讨血CEA mRNA检测在结直肠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7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清CEA,同时以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其外周血(71例)和肠系膜上静脉血(35例)CEA mRNA.分析血CEA和CEA mRNA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CEA mRNA阳性率为69.0%,显著低于肠系膜上静脉血的82.9%(P<0.05),外周血CEA阳性率(45.1%)显著低于CEA mRNA阳性率(P<0.01).Dukes C期和D期结直肠癌患者的外周血CEA和CEA mRNA阳性率显著高于A期和B期患者(P<0.05).Dukes D期肝转移患者肠系膜上静脉血CEA mRNA阳性率为85.7%(6/7).结论:检测外周血CEA mRNA有助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判断,肿瘤回流静脉血CEA mRNA的检测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