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烧伤复合肺爆震伤是伤员同时或相继受到热能和冲击波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烧伤和冲击伤复合伤,具有突发性、成批性、伤情复杂多变性等特点[1],临床救治难度较大,病死率较高.我科2009年4月收治一批5例此类伤员,现将早期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烧伤复合肺爆震伤是伤员同时或相继受到热能和冲击波的直接或间接作用而发生烧伤和冲击伤复合伤,具有突发性、成批性、伤情复杂多变性等特点,临床救治难度较大,病死率较高。我科2009年4月收治一批5例此类伤员,现将早期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度烧伤复合肺爆震伤的临床特点及总结诊疗中的经验教训。方法对31例重度烧伤复合肺爆震伤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措施及疗效进行归纳分析。结果31例患者治愈。入院时患者心肺功能障碍,尤以肺脏损伤为重,肝肾功能正常,血浆D-二聚体显著异常,血小板计数正常。19例呼吸功能不全、低氧血症的患者,给予气管切开、保护性机械通气,尽快纠正低氧血症。并发肺部感染16例,脓毒症5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例,心功能衰竭4例。结论烧伤复合肺爆震伤伤情重,多器官功能受损,临床过程复杂,要早期诊断和救治。早期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及脏器功能保护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措施,综合治疗措施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烧伤为主诊的肺爆震伤(BLI)的临床特征和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烧伤为主诊的肺爆震伤39例患者资料,并用BLI评分方法评估其严重程度。结果 39例烧伤面积平均46.5%,其中Ⅲ°烧伤者Ⅲ°面积平均50.9%。按爆震伤评分,重度8例,中度14例,轻度17例。入院时均有程度不等的呼吸困难,13例严重者在12h内建立呼吸道和呼吸支持。入院时仅个别伤员X线胸片有改变,但24h内所有患者胸片均有阳性发现。中度以上的22例均行机械通气支持呼吸,呼吸支持平均4周。烧伤创面愈合时间平均27.8d。发生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例,2例重度患者在48h内死亡。结论早期认识肺爆震伤,强化以呼吸支持为主的脏器支持和保护等综合性措施。  相似文献   

5.
6.
梁礼权  焦燕琴 《江西医药》2021,56(8):1266-1268
目的 胸腔镜手术患者在应用肺的单肺通气时期的常规容量控制通气模式(VCV)和保护性肺通气模式(lung pro-tective entilatory,LPVS)对肺氧合功能和肺组织相关损伤的影响.方法 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择期行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30例患者,年龄52~76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相似文献   

7.
爆炸致重度肺爆震伤的处理(附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10~2003-01共收治重度肺爆震伤8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7例,女1例。年龄18~41岁,平均23.4岁。致伤原因:炮弹爆炸伤4例,矿炮爆炸伤2例,液化气罐爆炸伤1例,气油桶爆炸伤1例。其中合并血胸2例,血气胸2例,肋骨骨折2例,皮肤烧伤30%1例,颅骨骨折1例。受伤到住院时间0.6~4.5h。1.2临床表现入院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咳血性泡沫痰,伴休克症状3例。全部患者PaO2<60mmHg(1mmHg=0.133kPa),其中3例PaCO2<35mmHg,呼吸>35次/min。听诊双肺布满湿罗音。胸部X线检查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呈毛玻璃样改变,其中…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仰卧位通气与俯卧位通气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探讨俯卧位通气在爆震伤、烧伤并发ARDS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分别记录23例ARDS患者每次仰卧位(翻身前)及俯卧位(翻身后)5min、30min、60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呼吸参数。结果俯卧位通气对Hr、PIP、Raw、SaO2改善在俯卧位后5min、30min较明显,与仰卧位通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CVP、Vt改变不明显(P〉0.05)。结论俯卧位通气较仰卧位通气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对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是对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 respiratory,ARDS)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泡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患者以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替代、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有效通气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重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分别实施保护性通气策略及传统机械通气模式,观察其预后、并发症等临床指标的研究,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MAS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需要机械通气的50例MAS患儿随机分为保护通气组和传统通气组,每组25例.保护通气组采用小潮气量〈5~8ml/kg或PIP〈25 cmH2O,相对高PEEP通气参数;传统通气组采用传统通气参数,两组除机械通气外均给予综合治疗.对两组患儿疾病极期呼吸机参数设置、血气分析结果、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发生率及病死率、上机、氧疗及住院时间等进行分析.采用X2检验及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保护通气组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和平均气道压(MAP)分别为(22.1±2.1)cmH2O、(9.6±2.8)cmH2O,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27.2±3.5)cmH2O、(13.3±3.2)cmH2O(p〈0.01);呼气末正压(PEEP)为(4.7±0.5)cmH2O,明显高于传统通气组(3.2±0.8)cmH2O(P〈0.01);两组吸入氧浓度(FiO2)、吸气时间(Ti)和通气频率(VR)差异无显著性.保护通气组PaCO2为(52.6±6.4)mmHg,高于传统通气组(41.3±9.4)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PaO2分别为(60.5±18.5)mmHg、(68.2±17.8)mmHg,差异无显著性(P〉0.05).保护通气组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ALI)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24%),两组比较,P〈0.05;保护通气组病死率(16%)明显低于传统通气组(48%),两组比较,P〈0.05;两组患儿上机、氧疗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MAS优于传统机械通气方式,改善肺部气体氧合,维持适当血氧分压,减少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吸入性损伤患者吸入性损伤的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2000年12月共174例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4例吸入性损伤管切开的患者,轻度和重度组气管切开时机分别为伤后27.6h,18.6h和12.7h;拔管时间分别为术后13.8d,14.7d和18.7d,病死率为3.3%、5.8%和40%。结论:对密闭环境下头面部深度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者可适当放宽气管切开术的指征,伤后24h内行气管切开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创伤性颅脑损伤围术期呼吸管理机械通气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鹤山市人民医院创伤性中、重型颅脑损伤行颅骨开窗减压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病人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容量控制通气组(CV组)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V组),每组45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机械通气,呼吸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肺损伤(AL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A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39例,两组均常规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肺保护性机械通气的基础上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1.8g/d,疗程5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炎症指标的变化,记录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病死率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结果治疗组PaO2、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炎症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有效率达88.1%,与对照组6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综合治疗基础上予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ALI能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肺损伤肺保护性通气及CVVH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肺保护性通气及CVVH干预在控制急性肺损伤(ALI)和防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及降低其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60例ALI患者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组(A组)和肺保护性通气及CVVH干预组(B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ICU病死率及其死亡原因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和APACHE11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及B组对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均优于A组;肺保护性通气及B组对肺及肺外器官功能改善率明显优于A组,另外,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的发生率、机械通气相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均明显下降;B组因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ICU病死率为13.33%,明显优于A组(46.64%,P〈0.05)。结论肺保护性通气及CVVH干预能改善ALI患者的呼吸力学、动脉血气及血流动力学,能降低其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机械通气相关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在防治MODS及降低ALI患者病死率上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及其护理。方法将250例GCS评分5~8分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有否进行早期机械通气分为实验组128例及对照组122例,两组均行脑损伤常规治疗护理,及时准确的机械通气的监测,正确选择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加强人工气道的护理及基础护理。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压(BP)、心率(HR)、GCS评分和预后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实验组GCS评分、死亡率、预后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呼吸功能衰竭发生率高;早期机械通气能较早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缺氧症状。正确合理地应用呼吸机,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纠正损伤后低氧血症,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风茹  高景  耿恩江  丁洁  刘淑娈  李玉琢 《河北医药》2009,31(23):3191-3194
目的探讨双侧肺同期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采用定容(VCV)和定压(PCV)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力学及动脉血气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9例双侧肺同期手术患者,双肺通气(TLV)期间均采用VCV模式(TLV—VCV),OLV后通气侧肺先采用传统方法大潮气量(10ml/kg)通气(OLV—VCV1),30min后改为单肺保护通气:小潮气量(6~8ml/kg)+PEEP的通气模式(OLV—VCV2);或PCV+PEEP的通气模式(OLV—PCV)。用旁气流通气监测法(SSS)监测呼吸力学参数: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气道阻力(Raw)、动态胸肺顺应性(Cdyn)、分钟通气量(MV)等。同时抽动脉血做血气分析。结果单肺保护通气时,Ppeak、Pplat、Raw较低,Cdyn相对较好(P均〈0.05)。PaO2及PaCO2显著升高(P〈0.05),但PaCO2的升高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结论双侧肺同期手术在实行单肺保护通气策略时,OLV—PCV和OLV—VCV2通气模式均可改善肺泡氧舍,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还可以有效地降低气道压力、气道阻力,但PCV模式控制气道压更有效,更有利于减少气道损伤。  相似文献   

17.
叶华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79-180,195
目的:对比分析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TLIF)与经后外侧植骨融合(PLF)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8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TLIF组(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和PLF组(经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植骨融合率达到100.0%,PLF组仅为77.5%,两组患者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IF组术后1个月、12个月的椎体压缩率及Cobb角均明显优于PLF组(P<0.05)。结论椎间孔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植骨融合率高、远期恢复效果显著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联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89例急性肺损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实施常规治疗、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统计临床治疗效果及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89例患儿中治愈32例,好转52例,稳定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8%。患儿治疗后的血气指标变化水平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的炎症指标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联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临床效果好,可以尽早纠正缺氧和改善组织供氧,有利于病情恢复;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伟  张学英  解筠 《河北医药》2001,23(9):660-661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的血清肌钙蛋白T(TnT)水平 ,以明确TnT测定对烧伤后心肌损伤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链霉亲合素预包被的双位点夹心ELISA法测定 75例烧伤患者血清TnT水平并与患者伤后血清心肌酶水平比较。结果 TnT在重度烧伤组为 ( 0 ..5 39± 0 .0 16 )ng/ml阳性率为 5 2 .0 % ;中度烧伤组为 ( 0 .0 8± 0 .0 7)ng/ml ,阳性率为 14 .2 % ;电烧伤组为 ( 0 .6 7± 0 .47)ng/ml ,阳性率为 45 .5 %。表明烧伤后血清TnT升高水平及阳性率与烧伤面积有关 ,且多数病人血清TnT水平在 48h内升高。结论 烧伤患者早期即存在心肌损伤 ,血清TnT测定对于烧伤后心肌损伤诊断的特异性明显优于心肌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