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探讨   总被引:34,自引:1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中国人上万倒髋部、腰椎及前臂骨密度值数据,对WHO推荐的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进行研究,发现WHO及西方国家推荐的男女性骨质疏松谚断标准并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人,因而提出国人女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为峰值骨密度-20OSD更适合于临床,但男性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1166例正常人髋部骨密度测量结果分析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正常人髋部骨密度变化,为建立北京地区骨密度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美国Norland 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北京地区20-92岁正常人进行髋部骨密度测量,男性449人,女性717人,按5岁一个年龄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女性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的峰值骨密度在30-34岁,男性峰值骨密度在20-24岁;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的骨密度男性峰值骨量比女性高;随年龄增长男性女性骨密度值逐渐降低,女性55岁以及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结论 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增加,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因此女性骨质公的预防治疗应及早入手。  相似文献   

3.
成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例筛选与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重庆地区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病例筛选、诊断以及对本地区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180例不同程度出现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状的40岁以上成年男性,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进行骨密度(BMD)测定。按年龄段(10年)分组统计BMD值,观察各年龄段骨质疏松与骨折发生情况。结合 病史及受检人群的社会、行为因素与疾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病例筛选、诊断与防治措施。结果 重庆地区4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出现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状,或X片有骨质疏松改变,进行DXA检查骨质疏松症患者(T-score≤-2.5SD)的检出率较高。40岁到69岁期间的患骨质疏松症的男性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病随年龄段上升呈缓慢增加趁势,70岁以后的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男性人群中存在日常膳食钙摄人量低、活动锻炼少、嗜烟酒等不良行为因素影响较普遍;部分人患有可能影响骨代谢异常的重叠性疾病。结论 40岁以后的成年男性临床出现常见的骨质疏松症状,X片检查提示骨质疏松改变,如果DXA骨密度测定T值低于-2.5SD,诊断为骨质疏松症较为客观。除高龄的因素外,成年男性人群中膳食钙含量低,缺少运动,不良嗜好,患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及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加快中老年男性骨矿物质的丢失过早患骨质疏松症。保持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与针对性的药物治疗都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男性骨质疏松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男性骨质疏松戴力扬,张嘉骨质疏松在男性中的发病率要大大低于绝经后女性,故以往对男性骨质疏松的重视远不及女性患者。然而,近年来研究证实,尽管男性在青年时期可比女性达到更高的峰骨量,骨量丢失的开始时间也明显迟于女性,但骨质疏松性骨折给男性患者所造成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机关干部骨质疏松与生活习惯的关系杨建文,李素勤,张晓光,于华为了解男性机关干部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与生活习惯的关系,我们在近年来对229名机关干部进行了骨密度及生活习惯的普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机关查体中所检查身体健康男性干部229人,年龄40...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与病理性骨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通过定量CT进行骨密度的测定,分析随着年龄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确定易发生骨折的骨密度标准值,即骨折阈值;并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深圳地区骨折患者男性60人,女性64人,通过X线平片确定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用定量CT(QCT)测量椎体横断面中部的松质骨结构,通过软件处理得到L1、L2、L3总的松质骨中骨矿(Ca—HA)密度数值(mg/cm^3)。结果①骨密度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骨密度随之降低,按P〈0.05确定易发生骨折的BMD阈值,男性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男性和女性间椎体、髋骨骨质疏松性骨折均有显著差别(P〈0.01)桡骨及其他部位骨折男性和女性间无差别(P〉0.05)。结论①男性易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密度阈值为109.26mg/cm^3,女性为100.19mg/cm^3;②随着年龄的增大,骨密度的丢失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病理性骨折的病理基础,外力作用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诱因。  相似文献   

7.
骨质疏松性骨折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很高,美国每年超过150万,75%为低能量损伤,髋部骨折的严重性超过其他骨质疏松性骨折,每年发生率为30万,桡骨远端骨折每年为25万,其他部位骨折为30万。年龄50岁以上50%女性及18%的男性将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每年应用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医疗费用高达138亿美金(13.8billion)。(J.AAOS,Vol.11,No2P.109~119.2003)髋部骨折的死亡率及致残率均很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血清TRACP5b作为骨吸收生化标准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利用B TRAP试剂盒,对473例正常及骨质疏松患者血清做TRACP5b检测及分析。结果:男性和女性,随年龄的增加,特别是男性更年期及女性绝经期后,血清TRACP5b水平平均不断升高,表明骨吸收增强;当患有骨质疏松后,血清中TRACP5b的水平高于同龄人,且男性及女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TRACP5b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统计学提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TRACP5b是一个较好的骨吸收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广州地区1 530例骨密度分析及骨质疏松发病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了解广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BMD)的变化规律和骨质疏松(OP)的患病率.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广州地区1 530名20~89岁居民进行腰椎2-4和髋部骨密度测量.结果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20~29岁,女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在30~39岁,男性与女性髋部骨密度峰值均在30~39岁,峰值后随年龄增加而骨密度下降,女性在50~59岁出现明显加速,男性没有加速下降现象.广州地区男性50~8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26.53%,女性50~8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42.64%,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广州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高于男性,预防骨质疏松的重点在女性,但对男性骨质疏松患者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南京地区正常人骨定量超声测定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南京正常人跟骨超声随增龄骨量丢失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和骨折发生率。方法 采用美国Iamar Achilles跟骨定量超声仪,对南京地区3018名20~89岁健康人(男1120人、女1898人)行跟骨定量超声参数测量。结果 男女跟骨峰值骨量出现在20~29岁,男性随增龄参数值缓慢下降,女性从50岁开始各参数值陡然迅速下降,持续约20年,此后下降稍缓慢。男女两性在各年龄组中STI丢失率最高,OP患病率男性32%;女性53%,骨折发生率男性7%;女性13%。结论 跟骨BUA、SOS、和STI值随年龄增长而逐年减少,其中男性变化趋势不如女性明显,女性OP患病率和骨折发生率均显著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1.
武汉地区1359例骨密度测定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 使用美国Hologic公司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武汉地区2-91岁的居民1359人进行L1-4和髋部BMD测定,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腰椎骨峰值在30-34岁年龄段,女性在35-39岁;男、女性髋部骨峰值均在30-34岁。峰值后随年龄增长BMD逐渐下降,女性在50岁后可见明显的骨质丢失加速,而男性丢失是逐渐和缓慢的。武汉地区50-7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37.8%,女性为67.3%。结论 骨质疏松研究的重点在中老年妇女,但对于男性也不可忽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浙北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患病率。方法 使用美国进口的Dove3000骨密度仪对浙北地区20~93岁的居民6330人进行跟骨BMD测定,然后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性骨峰值在30—39岁年龄段,峰值后随年龄增长BMD逐渐下降,女性在50岁后可见明显的骨质丢失加速,而男性丢失是逐渐和缓慢的。浙北地区50~79岁人群骨质疏松症发病率男性为35.8%,女性为67.3%。结论 骨质疏松研究的重点在中老年妇女,但对于男性也不能忽视;骨质疏松的预防应从青少年开始。  相似文献   

13.
血清痩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清瘦素水平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选取年龄在60-92岁的158例老年男性,采用双能X线法(DXA)检测骨密度,并根据测值将受试者分为骨质疏松组与非骨质疏松组,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两组空腹血清瘦素浓度,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血清瘦素测值在不同年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肥胖组与非肥胖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血清瘦素测值明显低于非骨质疏松组,两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清瘦索测值并不随老年男性的年龄而变化。但与老年男性的体重指数呈正相关,血清瘦素对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有较好的预示及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湖北十堰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调查十堰地区正常人群的骨密度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患病情况,为骨质疏松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居住在湖北十堰地区的居民3026例(男性1468例,女性1558例),用DTX-200骨密度仪(美国OSTEOMETER MEDITECH公司生产)测量非优势手尺桡骨远端1/3的BMD。结果男女性BMD均在30~39岁达到骨峰值,各年龄段男性的BMD均高于女性。女性从40~49岁开始(男性组从50~59岁开始),BMD开始明显下降(P0.05),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明显增加(P0.05)。同龄组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比男性高(P0.05)。结论十堰地区正常人群BMD随年龄增长而降低,OP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OP患病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5.
血清睾酮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血清睾酮与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为防治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4)骨密度;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尿钙、肌酐;AKP用比色法,Ca、Mg用MTB法,P用磷酸亚铁胺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E2、T、BGP、CT、PTH-m。获得的参数骨质疏松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组骨代谢生化指标与同年龄同性别的对照组比较,血清Ca、P、Mg、Cu以及PTH-m、E2、AKP、BGP两组差异无显著性;血清降钙素显著降低;尿钙与肌酐比值非常明显地增多;男性主导性激素睾酮骨质疏松组非常明显地低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血清睾酮水平的降低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的认知情况及骨质疏松患病率。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361名60岁以上患者进行骨质疏松危险因素问卷调查,并行骨密度检查。骨密度检查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将361例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每5岁为一年龄组,应用SPSS19.0软件统计分析骨密度测量指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结果大庆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钙饮食少或素食40.2%,长期使用激素34.9%,光照少29.9%,运动少25.5%,吸烟16.1%,饮酒15.5%,身体瘦小7.2%,骨质疏松家族史6.1%,肝肾功能不全4.2%,器官移植1.4%,绝经后或绝经过早1.1%。60~6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率为15.2%,女性为28.3%;65~6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6.7%,女性为29.4%;70~74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25.0%,女性为44.4%;75~79岁年龄段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6.4%,女性为77.8%;80岁以上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为66.7%,女性为83.3%。结论大庆地区60岁以上人群对于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的知晓率较低,骨质疏松患病率较高,提醒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广泛开展骨质疏松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辽宁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为骨质疏松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辽宁地区一般人群随机抽样2300例,应用美国Lunar公司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受试的L2-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隆部位)的BMD值。结果 各检测组的BMD峰值均出现于20-29岁组,且BMD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进入50-5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60-69岁年龄组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男性为27%,女性为46.8%。结论 BMD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群中的一种常见病,是中老年人不可避免的一种骨质老化现象。目前全球骨质疏松患者超过1亿人,国内对7省市4.87万人的调查结果显示,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率为22.6%。骨质疏松可以导致骨折,可明显增加老年人病死率和致残率,调查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后1年内男性死亡率(31﹪)是女性(17﹪)的2倍。有研究表明中老年骨质疏松与生长激素分泌减少有一定关系,小剂量补充治疗后骨骼密度明显增加。本文就生长激素与中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关系及其补充治疗的可能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及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骨质疏松是常见的老年病,由于男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年龄较女性晚,发病率较女性低,以至对男性骨质疏松症的研究颇为不足。近年来,男性骨质疏松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的重视,而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更成为研究的热点。老年人的骨量不断丢失,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发展与内分泌紊乱密切相关,其中雌激素、降钙素、维生素D、雄激素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的受体则起着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锦州市社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老年人预防骨质疏松提供依据。 方法 以锦州市60周岁及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锦州市225名老年人进行调查。 结果 老年人对骨质疏松知识认知情况尚可,其中对于诊断骨质疏松的常见方法(16%)和女性绝经后激素替代治疗可预防骨质疏松(14.2%)的认知较差。获取骨质疏松知识的最常见途径为电视收音机等媒体117人(52%);所在社区从未有过骨质疏松知识宣传为196人(87.1%);身边有从事医疗的家人朋友的老年人为76人(33.8%);愿意采取预防骨质疏松措施为182人(80.9%);老年人希望了解骨质疏松知识的途径有专业人士讲授、报刊杂志、电视广播、亲朋好友讲述,分别占25.8%、8.9%、32%、3.1%。不同年龄总人群和女性的骨质疏松认知情况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60~年龄组女性对骨质疏松认知情况优于男性。影响老年人骨质疏松认知情况的因素为愿意采取预防措施、社区宣传、有从事医疗的家人朋友、晒太阳、年龄。 结论 加强骨质疏松的专业健康教育,积极在社区或是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开展有针对性、简单易懂的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活动,使老年人知晓骨质疏松的危害和正确的预防方式,能够以正确的方法和积极的心态预防和面对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