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外象限乳腺癌保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外象限乳腺癌患者,且肿物3 cm≤T≤5 cm,共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施以常规的保乳术治疗,试验组施以带蒂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情况、并发症情况、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后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2月-2016年8月收治的3例乳腺癌复发双侧乳腺癌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行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对其进行置管操作及针对性护理。结论通过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操作后解决了双侧乳腺癌患者无法从上肢置PICC导管的困扰,三例患者中仅有一例出现轻微穿刺点红肿,经处理后消失,其余均无不良反应。行颈内静脉置入PICC导管,解决了双侧乳腺癌患者无法从上肢置PICC导管的困扰,为患者治疗及化疗提供了便利的治疗途径,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巍 《中外医疗》2013,32(26):51+53-51,53
目的 探讨分析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该院自2010年8月-2012年7月收治的确诊为双侧乳腺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针对患有右乳导管内癌患者行右乳的单纯切除手术,其它患者均行乳腺癌的改良根治手术.患者手术以后都进行全面的放化疗,并配合患者的内分泌状况可以再辅以中医药进行综合治疗.结果 乳腺癌根治术l侧(8.3%),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侧(83.3%),保乳手术1侧(8.3%).手术的成功率为100%.手术以后5年内每隔6个月进行1次随访,5~10年每隔1年进行1次随访,该12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有3例异时性的双侧乳腺癌失访,其余随访32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无病生存;有4例出现了胸壁转移或者骨转移,给予其胸壁转移灶的放射治疗和化疗以后带瘤生存;有1例患者出现死亡,该研究组患者5年和10年的总生存率达71.6%和49.5%.结论 双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具有很多高危因素,必须及早发现和及早科学诊断,并进行积极的以手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疗,患者手术以后都配合进行全面的放疗和化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的诊疗和预后评价进行总结为以后诊疗提供信息参考。方法:对1990年~1994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20例双侧乳腺癌患者和1989年~1994年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40例单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20例行双侧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出院后继续随访5年以上,存活17例,失访2例,死亡1例,转移到其他脏器者有1例,局部复发2例,绝经后存活7例,存活率为100%,绝经前存活10例。结论:单侧原发性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癌的5年发病率为3.2%~4.1%。现常用国外的双侧乳腺癌的诊断标准:①病灶双侧等大,淋巴结都没有区域性转移;②双侧以前都没经过治疗;③双侧无皮下淋巴组织侵犯形式的病灶,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双侧乳腺癌发生间隔的时间长短和患者的年龄是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预后情况影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随着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提高及术后生存期的延长 ,双则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1] 。双侧乳腺癌指双侧乳腺同时或先后出现的原发性乳腺癌 ,根据发生间隔的长短分为同时性 (间隔≤ 6个月 )和异时性 (间隔 >6个月 )二种[2 ] 。为探讨双侧乳腺癌临床特点 ,我们对 1985年 1月— 2 0 0 2年 8月收治的 8例双侧乳腺癌临床治疗经过与病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8例均为女性 ,占同期乳腺癌患者的 2 .4 4 %(8/32 6 ) ,其中同时性 6例 ,异时性 2例 ,首发癌发病年龄 31~71岁 ,中位年龄 4 8.2 5岁…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是妇女和少数男子容易发生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一般多发生于单侧乳腺,也有少数人会患有双侧原发性乳腺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单侧乳腺癌的治愈率越来越高,患者术后的生存时间也越来越长。其实,双侧乳腺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双侧乳腺癌是指双侧乳腺都患有原发癌(不包括一侧乳腺癌转移至另一侧乳腺的转移癌)。双侧乳腺癌可同期发生,也就是患者在进行检查时发现双侧乳腺均有癌变;也可异时发生,即患者在单侧乳腺癌术后复查或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另一侧乳腺发生癌变。一般来说,双侧乳腺癌异时发生的间隔时间多在半年到18年不等。在…  相似文献   

7.
1病历报告患者,女,53岁。发现双侧乳腺肿物4个月,于2010年9月23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双侧乳腺外侧可触及肿物,在医院行双乳腺钼靶、双乳腺B超、双乳腺穿刺细胞学检查,均考虑乳腺癌。既往无乳腺癌病史及其他手术病史。术中双侧均可见直径2cm大小的灰白色肿  相似文献   

8.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乳腺癌术后对侧乳腺发生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如何评价第二侧乳腺癌对预后的影响,以及如何制定双侧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原则,已越来越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现将我院1975年5月至1998年8月外科和肿瘤内科50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病人其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本组病例均为女性,其中异时性双侧乳腺癌39例,同时性双侧乳癌11例。发病年龄第一侧癌25~60岁,平均409岁,病期第一侧癌平均56个月;第二侧癌25~62岁,平均445岁,癌病期平均为35个月。同时性双侧乳腺癌平均年龄362岁,异时性双侧乳腺癌(间隔时间最短为8…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发病、治疗和病理类型。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1例中因远处转移死亡2例,另9例术后均存活,最长已超过6年。结论:原发性双侧乳腺癌的尽早发现、治疗和处理得当可改善双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9年12月江苏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确诊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1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6例均为女性,占同期收治乳腺癌的0.47%,发病年龄41~69岁,中位年龄53岁.同时性双侧乳腺癌7例,发病年龄41~54岁,中位年龄47岁,5例为绝经前患者.异时性双侧乳腺癌9例,第2癌的发病年龄43~69岁,中位年龄58岁,1例为绝经前患者.异时性双侧乳腺癌第1癌与第2癌间隔14个月至196个月不等,中位间隔时间52个月.结论 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较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发病年龄早,多见于绝经前.异时性双侧乳腺癌发生间隔时间不定,一侧发生乳腺癌后宜积极随访对侧乳腺,对雌激素受体阳性的患者应坚持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孟永济 《上海医学》1993,16(1):55-56
乳腺癌是妇女罹患的常见病,已居上海市妇女恶性肿瘤之首。由于乳腺是成对的器官,同时受到同样的内分泌和其他致癌因素的影响,可同时或先后发生肿瘤。近年来,双侧乳腺癌已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就我院自1986年8月至1991年3月收治的11例双侧乳腺癌,结合文献作一临床及病理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2.
陈培勤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76-1177
目的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5例确诊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 25例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中,同时性双侧乳腺癌4例,异时性双侧乳腺癌21例。病理类型:浸润性小叶癌1例,1例一侧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并且伴有卵巢癌术后状态,一侧为浸润性导管癌,余2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或导管内癌。2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6年,死亡3例,均为双侧同时性乳腺癌,首发癌年龄均小于50岁。存活22例,经综合治疗后生存情况良好。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经综合治疗后,疗效与单侧乳腺癌相似,预后主要取决于病理类型、分期及其生物学行为。第二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姜骞 《吉林医学》2012,(32):7123-7124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例双侧乳腺癌患者进行全面的围手术期优质护理。结果:护理临床工作中对20例双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开展全面优质护理干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双侧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期间,根据双侧乳腺癌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全面的优质护理,有效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加快康复,减少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4.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rcinoma,BPBC)指同时(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或先后(双侧乳腺癌发生时间间隔>6个月)发生在两侧乳腺的独立的原发癌.现将我院近20年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52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双侧乳腺癌根据两侧发病先后分为同时性和异时性,间隔时间为3~24个月不等,多数研究选择6或12个月,其发病率占全部乳腺癌的2%~11%[1-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2007年4月至2010年4月共收治6例同时性双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患者的2.9%,现将其围手术期的护理报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因素、分子分型、手术方式等,并对其预后进行评估.方法 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和同期单侧乳腺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的表达情况将双侧乳腺癌分为4种分子亚型,即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型和三阴性乳腺癌.分析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和同期单侧乳腺癌治疗方式.结果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比同期单侧乳腺癌的患者年轻.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学Ⅲ级患者明显多于其他亚型(P<0.05),各分子亚型在淋巴结转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保乳手术比例与同期单侧乳腺癌保乳手术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预后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发病年轻是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三阴性乳腺癌组织学Ⅲ级患者明显多于其他亚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保乳术与同期单侧乳腺癌相比,其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双侧乳腺癌临床诊断与治疗,提高乳腺癌的生存率。方法: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2例均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对病理类型与生存关系加以分析。结果:原发性双侧乳腺癌12例,因远处转移死亡1例,1例同时性患者手术后已健在18个月,另10例第二癌术后生存1年2例.2年3例,3年3例,5年2例。结论:双侧乳腺癌的生存率与单侧乳腺癌的生存率相差无几、一旦确诊应积极治疗,处理得当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8.
王伟  胡林巧  吴斌  何山  李焰  李燕茹  张艳珍  郑轲   《四川医学》2022,43(12):1214-1221
目的 探究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组织ER、PR表达与超声显像特征相关性,分析患者预后特点。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收治的37例女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病理及超声资料,比较两侧乳腺癌病理特征及超声显像特征的差异性,分析乳腺癌超声显像特征与同侧乳腺癌ER、PR表达的关系,分析预后特点。结果 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第二癌肿块血供不丰富组较血供丰富组有更高的ER阳性表达率((P<0.05),腋窝淋巴结无转移组较转移组有更高的ER、PR阳性表达率(P<0.05)。第一癌与第二癌在肿块内部回声、瘤内钙化、瘤内血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性与异时性双乳癌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组较无转移组及单侧转移组无病生存率低(P<0.05),双侧病灶ER、PR一致阴性患者预后最差,ER、PR一致阳性患者预后最好(P<0.05),双侧pTNM高分期(III期)较双侧低分期及单侧高分期预后更差(P<0.05)。结论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两侧浸润性癌灶在超声显像上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  相似文献   

19.
双侧乳腺癌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思民 《华夏医学》2001,14(6):924-925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率较低 ,为乳腺癌中 5 %~ 7% ,我科 1990年元月至 1998年 6月共收治乳腺癌患者 15 6例 ,其中双侧乳腺癌 7例 ,占同期收治乳腺癌总数的 4.5 % ,均经病理证实 ,现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判断标准 诊断按 Warren提出的标准 :1各个肿瘤在组织学上均为恶性 ;2各个肿瘤必须独立存在 ;3排除转移的可能。发生时间 :一侧乳腺癌术后 6个月以内发生的对侧乳腺癌称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超过 6个月发生称异时性双侧乳腺癌。首发癌称第一癌 ,次发癌称第二癌。1.2 性别  7例双侧乳腺癌均为女性。1.3 年龄 首发年龄为 2 8~ …  相似文献   

20.
赵刚  张玉洁  周梅  赵峰 《新疆医学》2010,40(1):34-36
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发病率近年来在大中城市逐渐高居女性恶性肿瘤榜首,且随着乳腺癌检测及诊治水平的提高,单侧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普遍延长,在一侧乳腺癌治疗后对侧乳腺发生癌的机会也在增加,因此在一侧乳腺癌术后估计对侧乳腺再发生癌的危险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双侧乳腺癌的了解和研究有限,且结果不一。现将本院2000年-2008年确诊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