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北京市郊H区和M县的12个乡镇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名乡村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乡村医生配置现状及公共卫生服务开展情况。结果显示:M县平均每千人拥有乡村医生1. 68人,H区每千人拥有乡村医生1. 92人;能提供公共服务的前五位依次是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管理、村民健康档案管理、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传染病及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告和处理; 86. 5%的乡村医生认可"公建民营、政府补贴"的模式。结果表明,京郊两区县的农村医生配置满足基本要求,乡村医生认可"公建民营,政府补贴"的政策,村委会对村卫生室有一定管理和支持,农村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有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2.
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项重点工作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农村县乡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具体提供单位,尤其是作为农民"健康守门人"的乡村医生,直接面对农村居民,负责提供大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项目,其服务质量、效率影响村民对服务项目的认可和支持,进而影响均等化政策在农村的实施效果。本文以贵州省余庆县为例,基于其经济、地理和人口等因素,从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培训水平、稳定乡村医生队伍、完善绩效管理等方面探讨实施乡村医生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综合信息     
《社区医学杂志》2011,(15):64-64
<正>建立健全多渠道补偿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参加养老保险。近日公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2011年底村村都有卫生室和乡村医生"。为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不破,保障广大农村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为农村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重庆市承担政府指定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乡村医生进行随机抽样,现场调查收集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和专业培训、收入、对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国家有关政策知晓等情况。结果 69.7%的乡村医生知道肺结核病人的主要症状,79.8%的乡村医生知道如何转诊和所在地区有专门检查与治疗肺结核病的地方,74.2%的乡村医生知道肺结核规范治疗的时间,58.8%的乡村医生知道预防控制肺结核最有效的措施,只有15.7%的乡村医生知道肺结核病人正规治疗后多久一般就没有了传染性。乡村医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63.4%~94.8%之间,总知晓率为58.8%。对于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平均得分仅0.97±0.18分;79.8%的乡村医生认为应该将艾滋感染者/患者集中管理,防止传播他人,39.7%的乡村医生不愿意接触艾滋病感染者/患者,57.7%的乡村医生不愿意为艾滋感染者/患者提供服务;79.8%的乡村医生认为发现可疑肺结核病人后,应该转诊至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专科医院。结论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感染者/患者持有歧视态度,在发现可疑的肺结核病人时,转诊至结核病防治专门机构的比例偏低。应加强乡村医生的健康教育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政策及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改政策对我国乡村医生薪酬水平的影响,为完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地区乡村医生薪酬水平,分析影响薪酬的因素,并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个人深入访谈法,了解目前乡村医生薪酬管理政策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果:乡村医生的薪酬水平在医改政策实施前后有较大的变化,部分地区较医改前增加了34.7%,但也有部分地区有所下降。其薪酬水平受实际人均政府补助收入、工作日每天工作时间、公共卫生服务所占比例、学历及执业资质影响。结论:目前对乡村医生补助力度不够,乡村医生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建议通过加大对乡村医生补助力度、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等措施,稳定乡村医生队伍。  相似文献   

6.
<正>乡村医生是活跃在农村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进一步深化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实施,乡村医生的功能定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看待新形势下乡村医生的功能定位,笔者提出一些看法。一、明确乡村医生定位乡村医生工作在农村最基层,承担着村民"小病不出村"的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任。对农村居民来说,到村卫生室诊治,比去乡镇卫生院更便利更经  相似文献   

7.
乡村医生(简称"村医")和乡村基层卫生机构承担了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网底的重要职责,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发挥着基石作用.但目前,很多地区的乡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面临基础条件差、人员队伍薄弱、服务难以有效开展等问题.本文通过对各地乡村公共卫生服务情况的调研和相关文献检索,识别当前乡村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和村医...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新医改背景下乡村医生的发展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方法: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在对30名乡村医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的基础上,经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编码对乡村医生工作的发展及形成机制进行系统研究。结果:经过三级编码,最终梳理出与乡村医生发展相关的108个概念、18个范畴、7个主范畴和3个核心范畴,形成新形势下乡村医生的发展作用理论模型,主要包括医改部分政策挤压、乡村环境需求变迁以及乡村医生素质能力三条脉络。结论:在多重政策的挤压下,乡村医生的待遇降低、工作积极性下降,加之乡村医生群体自身的质量不高、服务水平不足,难以满足乡村环境变迁对乡村医生在职业素养、角色、服务水平等方面的需求提升,导致乡村医生流失严重,数量减少,发展陷入困境。因此,需对新医改背景下的基本药物制度、公共卫生制度以及相关配套政策进行改革完善,同时通过乡村医生的引进、培养等机制提高其服务能力,促使乡村医生向全科医生转型。  相似文献   

9.
正农村签约服务是国家卫计委在2013年4月印发的一份文件中提出的。当时所强调的签约主体是乡村医生,签约项目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签约资金是基本公共卫生经费。三年过去了,一些地区签约服务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三级跳":签约主体由乡村医生个人发展为乡村两级卫生组织;签约项目由单一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发展为包括基本医疗服务在内的"套餐服务";签约资金由完全依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发展为包括合作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乡村医生视角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进行评价。方法:采用自拟的封闭和半开放式相结合的问卷对387名乡村医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40.3%和27.9%的乡村医生非常赞成和赞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使得农民受益";50.6%和37.0%的乡村医生非常赞成和赞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存在缺陷";43.4%和50.9%的乡村医生非常赞成和赞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还需完善";53.2%的乡村医生认为"农民认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结论:乡村医生作为掌握较大信息量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利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执行过程存在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