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Plama Exchange,PE)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疗法,预防肾移植术后超急排斥和加速排斥反应的疗效。方法:选择1例第1次肾移植术后因超急排斥反应而摘除移植肾的患者,3例淋巴毒试验(试管法)大于10%的患者,在肾移植术前行PE的同时,加用ALG疗法,然后进行肾移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例患者在肾移植术后均未发生排斥反应,获得人肾存活,结论:PE加ALG疗法,对于预防肾移术后超急排斥和加速排斥反应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诱导治疗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方法45例肾移植患者行术前诱导治疗,其中组反应性抗体(PRA)阴性患者23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3例,ALG诱导治疗4例,OKT3诱导治疗6例;PRA阳性患者22例,行赛尼哌诱导治疗11例,ALG诱导治疗5例,OKT3诱导治疗6例。结果45例患者均行肾移植手术。23例PRA阴性患者中,术后3个月内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一年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22%,与同期相同条件患者(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例PRA阳性患者术后无超急排斥反应发生,1例(4.5%)发生加速排斥反应。术后3、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2和27.2%,与同期PRA阳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年内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0.9和81.8%,与术前无诱导治疗的PRA阳性患者(87.0、7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PRA阴性患者,诱导治疗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不明显,但对PRA阳性患者,诱导治疗能有效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显著提高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术前巨细胞病毒感染对肾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前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AR)的影响及术前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16例肾移植受体的术前CMV感染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情况,根据术前有无CMV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将CMV感染组肾移植受体根据有无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同时检测35例正常健康者CMV结果.采用检测CMV-PP65抗原诊断CMV感染.结果术前CMV感染率肾移植受体为63.8%(74/116)高于正常健康者14.3%(5/35).术后发生CMV感染或CMV病非治疗组为5例(15.6%)高于治疗组1例(2.4%).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术前CMV感染组为14例(18.9%)高于非感染组2例(4.8%).术后发生AR治疗组为4例(9.5%)低于非治疗组10例(31.3%).结论肾移植受体术前CMV感染发生率高于正常健康人群.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术后CMV感染或CMV病的发生率.术前CMV感染的肾移植受体术后AR发生率高于非感染者.对术前CMV感染患者采取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可以降低术后A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小剂量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33例发生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肾移植病人分为两组,A组16例(OKT3 5 mg/d);B组17例(OKT3 2.5mg/d).观察排斥反应逆转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13例(81.25%)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2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B组15例(88.24%)急性排斥反应逆转,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1例移植肾自发性破裂行移植肾摘除术,1例移植肾失功恢复血液透析.两组排斥反应逆转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合并感染43.75%,B组5.8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OKT3治疗肾移植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良好,并发症少,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5.
短期应用单克隆抗体CD3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排斥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①目的探讨短期应用单克隆抗体CD3(OKT3)预防肾移植术后早期严重排斥反应的效果和安全性.②方法对照组35例肾移植病人术后常规应用甲基泼尼松龙、环磷酰胺、泼尼松、骁悉和环孢霉素A;实验组33例在上述用药基础上,术后前5d连续应用OKT3 5mg静脉注射.③结果实验组除1例肾小管坏死的病人因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自发性移植肾破裂而切除肾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对照组2例发生加速排斥反应,应用OKT3后1例加速排斥反应逆转,1例死亡;4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用OKT3后全部逆转.两组排斥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725,P<0.05).④结论肾移植术后短期应用OKT3能有效地预防早期严重排斥反应,而未引起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肾移植术前应用达利珠单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的效果 ,探讨减少达利珠单抗使用次数的可能性。方法 对 5例首次接受尸肾移植的患者术前 2h内给予达利珠单抗 5 0mg ,5例均跟踪随访 ,随访时间最长 2年 ,最短 3个月 ,观察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 ,严重程度 ,人·肾存活情况 ,感染发生情况以及药物副作用。结果  5例中只有 1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且程度较轻 ,随访期内 ,人·肾均存活。 1例术后 3个月时发生手指皮肤感染。结论 术前应用达利珠单抗预防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肾移植临床护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5月实施DCD供体肾移植术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DCD供体肾移植护理方法,观察患者术后有无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感染、尿漏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11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7例肾功能恢复正常,DGF 4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1例,尿漏1例,无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无一例死亡.结论 加强DCD供体肾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正确识别和判断术后并发症,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策,可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 (CMV)感染的发生率、原因以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检测 182例肾移植受者及其供者术前血清抗CMV抗体 ,受者术后定期PCR法检测体内CMVDNA ,对CMVDNA阳性的部分患者给予抗CMV治疗 ,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无论是供者还是受者 ,术前如血清抗CMV抗体阳性 ,受者术后发生活动性CMV感染者明显增多 ,且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 ;接受抗病毒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结论 :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原因之一 ,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近期无尿或少尿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肾移植术后近期无尿或少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经治疗,18例在术后7—42天内肾功能恢复;4例超急性排斥反应,术中或术后48小时内行移植肾切除;1例急性排斥患者合并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 肾移植术后近期一旦发生无尿或少尿,应尽快找到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活动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发生率、原因以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检测182例肾移植受者及其供者术前血清抗CMV抗体,受者术后定期PCR法检测体内CMV DNA,对CMV DNA阳性的部分患者给予抗CMV治疗,并比较各组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无论是供者还是受者,术前如血清抗CMV抗体阳性,受者术后发生活动CMV感染者明显增多,且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加;接受抗病毒治疗急性排斥反应明显减少。结论:CMV感染是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原因之一,预防和治疗CMV感染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廖责益  于德新  方卫华  施浩强  江山  唐亮  赵磊 《安徽医学》2009,30(10):1174-1176
目的分析1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中,其中同胞供肾5例,父母供肾6例,妻子供肾3例,婶→侄供肾1例。ABO血型配合符合输血原则。HLA6位点配型:全配1例;单倍体相同8例;4位点相同1例;3位点相同1例;1位点相同3例;全不配1例。供受者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实验均为阴性。群体反应性抗体均〈10%。经开放手术取肾13例,经腹腔镜取肾2例。供者选择右肾1例,选择左肾14例。受者术后均接受环孢素A(或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和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结果所有供者均无并发症发生,10日内出院,随访至今肾功能无异常。受者:1例发生不典型急性排斥反应,给予抗T淋巴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加甲强龙治疗后逆转;2例发生尿瘘,保守治疗后治愈;1例肾功能延迟恢复,术后半年并发心脏疾病死亡;1例术后半年发生乙型病毒性肝炎死亡;其他13例随访至今肝肾功能正常,无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亲属活体肾移植是解决供肾来源短缺的重要方法,经过全面的医学评估合格的供者,捐献一个肾脏对他们来说安全的。亲属供肾移植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有效手段,是有效的家庭内自救方案。  相似文献   

12.
OKT3治疗尸肾移植难治性排斥反应15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抗CD3单克隆抗体(OKT3)对肾移植难治性排斥反应的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15例肾移植术后难治性排斥反应(其中加速排斥反应1例,急性排斥反应14例)应用OKT3治疗。结果1例加速排斥反应及14例急性排斥反应逆转,总逆转率为100%。应用OKT3后出现副作用:发热5例,寒战2例,呼吸困难2例,头痛4例,腹泻5例,白细胞下降3例。肺部感染5例,其中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结论难治性排斥反应使用OKT3治疗效果显著。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是OKT3治疗的主要副作用,巨细胞病毒感染是OKT3治疗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使用单剂量赛尼哌联合环孢素(新赛斯平胶囊)对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预防作用,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将同期行肾移植的8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除了治疗组术前使用赛尼哌外,两组病人术后治疗方案相同。结果治疗组6个月内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在感染及毒副作用方面两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肾移植术前应用单剂量赛尼哌联合新赛斯平胶囊,能有效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且经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移植肾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对47例肾移植患者进行检查。结果:正常移植肾33例、急性排异者5例、慢性排异者7例、肾动脉狭窄者2例,正常移植肾与急性排异者和慢性排异者之间阻力指数(RI)以及搏动指数(P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能客观反映移植肾大小、形态、结构及肾动脉血流灌注情况,可早期诊断肾移植术后并发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顺序性四联免疫抑制方案在肾移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例尸肾移植近期内使用骁悉(MMF)和短期小剂量ATG/CsA顺序性四联免疫抑制方案作为诱导免疫抑制方法观察肾功能恢复及急性排斥(AR)情况。结果:该3例术后第3d血肌酐均<165μmol/L,说明移植肾功能恢复较快。术后对天内无出现AR、CsA肾中毒、感染等并发症。随防7mo-11mo,健康情况良好。结论:在肾移植功能即刻恢复者,预防性使用MMF、短期小剂量ATG/CsA顺序性四联方案可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免疫抑制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肾移植术后的长期存活率。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无功能移植肾病理标本作为实验组,其相应的肾移植术前活检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身前后对照,从常规病理,免疫组化,透射电镜等方面,研究移植肾排斥反应,细胞凋亡及Bcl-2表达的病理学改变。结果。Bcl-2染色可显示存活的肾小管,排斥反应破坏肾小管,Bcl-2保护肾小管生存。结论;Bcl-2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可作为判断移植肾预衙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失功能移植肾切除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泌尿外科10年来切除的失功能移植肾27例,收集患者围手术期资料,并将切除的大体标本由2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阅片,根据Banff 2009标准进行诊断同时结合术中所见,明确失功能移植肾的切除原因。结果:病理提示15例为急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或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合并其他病变(其中结核菌感染1例,霉菌感染2例,IgA肾病1例,术中探查血栓6例,移植肾破裂3例),6例为慢性活动性抗体介导性排斥反应合并其他病变[其中急性T细胞介导性排斥反应2例,移植后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posttransplantation lymphoproliferative disorders, PTLD)2例],4例为移植肾终末期肾,2例为PTLD。本组中13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配型总错配点数大于1个,其中11例病理证实为排斥反应。结论:失功能移植肾切除的主要原因是排斥反应合并其他病变,HLA配型不完全一致可能是引起排斥的原因,血栓、感染等是合并的病变,而移植肾终末期肾、PTLD在失功能移植肾中也占到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18.
A multicentr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antilymphocyte globulin (ALG) was conducted among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cadaver kidney transplantation; follow-up was continued for a minimum of 1 year. Of the 179 patients 92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ly, while 87 were given in addition ALG (from a standardized, highly immunosuppressive, common pool of equine ALG), 20 mg/kg-d intravenously for 10 days after transplantation. The ALG-treated group had better accumulated graft survival, fewer nephrectomies, better graft function, less than half the number of acute rejection episodes and less prednisone use. There was a beneficial drug (ALG)-related effect in both the graft and the host during the first 3 months after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3 102例次尸体肾移植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978年1月~2007年1月3 102例次肾移植受者存活率、主要并发症以及死亡因素,并应用Cox模型对组织配型、免疫抑制剂方案、排斥,再次肾移植等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应用钙调神经素抑制剂前、后1、3、5、10年人/肾存活率(%)为65.6/65.6 vs 95.1/94.8, 48.3/48.3 vs 88.4/85.4, 30.1/30.1 vs 78.0/73.2和11.8/11.8vs 66.0/60.6;(2)超急性排斥发生率1997年前后分别为23/1 120 vs 1/1 897;急性排斥反应19.5%,慢性移植物肾病18.9%;(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肾功延迟恢复、高龄受者、配型、免疫药物方案、急性排斥、外科并发症等因素可对移植肾的长期存活产生重要影响;(4)肾移植受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系统疾病(51.4%),肝功能衰竭(23.1%),严重感染(12.9%),消化道出血(6.9%);(5)HLA供、受者配型、淋巴细胞毒和PRA可明显减少超急性排斥反应,有利于移植肾长期存活.结论尸体肾移植是救治晚期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T细胞疫苗在临床肾移植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T细胞疫苗(TCV)的抗排斥作用及其在临床肾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取经供者抗原(外周血白细胞)致敏的肾移植受者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经过活化、扩增和灭活,制备T淋巴细胞疫苗,然后将其回注于自身,观察排斥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例患者中,1例患者在输注TCV时出现发热反应.6例患者均未观察到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淋巴细胞毒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在注射TCV前后无明显变化,PHA刺激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在注射TCV后得到增强.结论T细胞疫苗应用于临床器官移植防治排斥反应,无明显副作用,在技术路线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