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负载人肺癌GLC-82细胞可溶性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特异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对肺癌细胞的杀伤研究,为以DC为基础的肺癌免疫瘤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方法 通过用3MKCl提取法和弱酸洗脱法获得人肺腺癌细胞GLC-82的可溶性抗原多肽,用GLC-82细胞抗原多肽冲击致敏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扩增并经鉴定的DC;利用负载GLC~82细胞抗原多肽的DC,刺激同种异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诱导产生具有识别肺癌细胞抗原的特异性CTL;进一步探讨该CTL对GLC-82,肺癌CALU-6和人红白血病K562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结果 人PBMC体外经7d诱导出的DC,经光镜、电镜、免疫组化证实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细胞特性;经GLC-82抗原致敏的DC诱导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产生CTL,诱导激活的CTL与靶细胞共育时镜下发现CTL靠近并聚集在肿瘤细胞周围,致使肿瘤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结论肺癌可溶性蛋白抗原能活化致敏DC,无需明确肿瘤特异抗原,获取方法简便可行;联合应用GM—CSF、IL-4和TNF—α诱导人PBMC中的单核细胞,能诱导出功能较强的DC;致敏DC能强烈刺激初始型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产生CD8^+表达增加的CTL;激活的CTL对肺癌靶细胞发挥高效而特异的细胞毒效应,对非肺组织瘤靶细胞也具有非特异性杀伤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体外负载K562细胞冻融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细胞因子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诱导培养出DC,在体外负载K562细胞冻融抗原。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对比K562冻融抗原致敏DC组、未致敏DC组、淋巴细胞组、前列腺癌PC3冻融抗原致敏DC组分别激活的CTL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培养出具有典型特征的DC;在效靶比为10:1及20:1时。K562冻融抗原致敏DC组诱导的CTL对K56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55.9%土22.0%、90.2%+24.8%,均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 K562细胞冻融抗原致敏DC可诱导激活CTL,具有明显杀伤K562细胞作用。并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肿瘤抗原致敏DC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及杀伤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增仁  李勇  田延峰  张丽静  张峰  李芳 《医学争鸣》2008,29(12):1088-1091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抗原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T淋巴细胞(T lymphocyte)增殖和杀伤胃癌细胞的效率.方法: 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lL-4)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诱导培养获取成熟DC,流式细胞术检测DC表面CD83,CD80,CD86及HLA-DR表型;同时经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rhlL-2)诱导扩增T淋巴细胞,检测CD3,CD4,CD8及CD56表型.以人胃癌OCUM-2MD3细胞株冻融抗原致敏DC,然后刺激T淋巴细胞,得到肿瘤抗原特异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MTT法检测致敏D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和致敏DC活化的特异性CTL对胃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率.结果: 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获得大量形态典型、具备强烈刺激增殖能力、且高表达CD80,CD86的DC及高表达CD3的T淋巴细胞;MTT法检测结果发现胃癌细胞抗原致敏DC组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指数显著高于未致敏DC组和对照组(P<0.01);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发现胃癌细胞抗原致敏DC主要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为CD8 的CTL(60.58±8.43)%,经胃癌细胞抗原致敏DC刺激后,对胃癌细胞的杀伤效应显著增加,致敏DC组对胃癌细胞杀伤活性(71.57±4.83)%,较未致敏DC组(12.53±1.62)%和单纯T淋巴细胞组(10.45±1.40)%作用更为显著(P<0.01),而且随着效靶比增加,其杀伤效应亦显著增加.结论: 胃癌细胞抗原致敏DC可显著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为CD8 CTL,进而发挥其高效杀伤胃癌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癌相关抗原G250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瘤苗体外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特异性抗肾癌免疫效应.方法 自健康人外周血中提取单核细胞,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白细胞介素-4刺激活化、经肾癌相关抗原G250致敏(同时设未致敏的DC为对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和T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MTT检测肾癌相关抗原G250致敏的DC刺激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以及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不同靶细胞(肾癌细胞株786-0、肺癌细胞株A549)的杀伤活性.结果 两组细胞均高表达CD40、CD80、CD83、CD86、HLA-DR,较低表达CD1a,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经G250蛋白致敏的DC激发自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明显强于未致敏组的DC,由其激活的CTL对786-0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对A549细胞均无明显杀伤活性.结论 肾癌相关抗原G250致敏的DC瘤苗体外可有效的诱导特异性抗肾癌效应.  相似文献   

5.
角蛋白19致敏的DC/CTL对MCF-7体外抑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体外经角蛋白19(K19)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毒T细胞(CTL)对MCF-7细胞株的抑瘤作用.方法经抗原多肽K19体外致敏外周血来源的DC诱导特异性CTL,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及细胞因子分泌,3H-TdR掺入法检测DC诱导CTL增殖,51Cr释放法测定CTL对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出可见树突状形状的D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83、CD40、CD80及CD86高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经K19致敏的DC刺激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在同一效靶比时,K19致敏的DC诱导的CTL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效靶比增加,杀伤作用增强(P<0.01).结论DC在体外经K19抗原致敏后,可诱导产生对MCF-7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效应细胞杀伤MCF-7细胞,且随效靶比增加,杀伤力增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外经角蛋白19(K19)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细胞毒T细胞(CTL)对MCF-7细胞株的抑瘤作用。方法 经抗原多肽K19体外致敏外周血来源的DC诱导特异性CTL,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标志及细胞因子分泌,3H-TdR掺入法检测DC诱导CTL增殖,51Cr释放法测定CTL对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扩增培养出可见树突状形状的DC,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CD83、CD40、CD80及CD86高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观察经K19致敏的DC刺激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在同一效靶比时,K19致敏的DC诱导的CTL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随着效靶比增加,杀伤作用增强(P<0.01)。结论 DC在体外经K19抗原致敏后,可诱导产生对MCF-7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效应细胞杀伤MCF-7细胞,且随效靶比增加,杀伤力增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以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其为树突状细胞(DC),负载直肠癌细胞株Lovo细胞冻融抗原,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lymphocytes,CTLs),探讨其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联合应用rhGM-CSF、rhIL-4、rhTNF-a及rhsCD40L等细胞因子,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从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并进行诱导扩增,培养出DC,用冻融抗原冲击致敏DC。实验分3组:冻融抗原致敏DC组(Ⅲ组),未致敏DC组(Ⅱ组),T细胞组(Ⅱ组),观察CTL对Lovo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冻融抗原致敏DC激活CTL的能力显著高于未致敏的DCs组,两组CTLs对Lovo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9% vs 24.7%,P〈0.05)。结论:冻融细胞抗原致敏树突状细胞后活化CTLs,有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负载鼻咽癌细胞(CNE)可溶性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诱导自身淋巴细胞,使之活化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vtotoxic T lymphocyte,CTL),观察其对鼻咽癌细胞的体外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用GM-CSF、IL-4和TNF-α体外诱导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使其分化为高纯度DC。用鼻咽癌细胞(CNE)可溶性抗原负载成熟DC,流式细胞仪检测负载前后DC的表型特征,MLR检测负载前后DC对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在白细胞介素-2(IL-2)的作用下,用负载鼻咽癌细胞可溶性抗原的DC诱导自身淋巴细胞成NPC特异性CTL,通过杀伤活性实验观察它对鼻咽癌细胞(CNE)的特异性杀伤效应。结果: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在GM-CSF、IL-4、TNF-α诱导下获得具典型表型特征的成熟DC。负载CNE可溶性抗原对成熟DC表面共刺激分子及特异性表面标志无影响,仍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所诱导的CTL对鼻咽癌细胞(CNE)有明显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论:负载鼻咽癌细胞(CNE)可溶性抗原的DC所诱导的CTL在体外对鼻咽癌细胞有特异性杀伤作用,对NPC的临床治疗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黑色素瘤MAGE-3抗原肽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疫苗体外抗膀胱癌细胞增殖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Ficoll法从HLA-A2型外周血中分离单核细胞,细胞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 诱导扩增DC细胞后经MAGE-3抗原肽致敏,致敏DC细胞和同型T淋巴细胞共培养法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MTT法检测抗原肽致敏DC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CTL对靶细胞BIU-87的杀伤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细胞凋亡和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结果MAGE-3抗原肽致敏的DC对T淋巴细胞增殖率具有明显提高作用,高于无关抗原致敏DC及未致敏DC。经MAGE-3九肽冲击的DC可有效诱导对MAGE-3阳性细胞BIU-87杀伤的CTL活性,而无关抗原肽及未经抗原肽致敏的DC则不具备其杀伤能力。结论MAGE-3九肽致敏DC能显著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并诱导有效杀伤靶细胞的CTL作用。  相似文献   

10.
Peng WB  Sha WH  Li YY  Nie YQ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6):1849-1853
目的 利用新型诱导剂钙离子载体(CI)A23187联合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体外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生成树突细胞(DC),观察DC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CTL)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产生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及黏附法分离出PBMC,分2组培养:传统方法组,加人rhGM-CSF+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新型诱导剂组,加入rhGM-CSF+CI A23187.培养开始前,予K562细胞冻融抗原致敏,培养96 h后收集负载抗原的DC.光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DC细胞的表面标志;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各组DC刺激同种异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DC对K562细胞的抑制作用和DC激活的CTL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与传统方法相比,A23187联合rhGM-CSF 诱导培养的DC具有更加典型的树突形态;DC 表面分子CD83、CD1a、CD86、CD40表达(45.2%±1.8%、31.5%±3.9%、40.1%±7.8%、36.4%±6.3%)较传统方法组(16.9%±1.3%、20.4%±3.4%、26.5%±2.2%、22.3%±3.0%)明显高(均P<0.05),且CD14表达(5.7%±0.8%比19.0%±1.6%)明显低(P<0.05);负载K562细胞冻融抗原后的DC具有明显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作用;对K562细胞有明显抑制作用,效靶比为1:1及10:1时,抑瘤率分别为(25.3±3.8)%比(15.6±2.4)%、(35.6±5.2)%比(22.9±3.2)%(均P<0.05);刺激的CTL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杀伤作用,效靶比为10:1及40:1时,杀瘤率分别为(44.3±6.2)%比(29.9±2.8)%、(61.0±5.2)%比(43.1±4.8)%(均P<0.05).结论 新型诱导剂CI A23187联合rhGM-CSF能更有效地诱导PBMC生成强效成熟DC,K562细胞冻融抗原冲击该DC激活CTL能够获得较强的杀伤K562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HLA-DR、DQ抗原与Graves病发病的关系。方法:检测50例Graves病患者14种HLA-DR、DQ抗原,并与50例健康献血员对照,结果:Graves病患者HLA-DR1抗原频率和相对危险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HLA-DR1抗原与Graves病呈强关联,Graves病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25、CA15-3)水平与肿4瘤分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IMMULITE酶放大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肺癌、肺部良性疾病和健康对照者各30例外周Jb-CEA、CA19-9、CA125、CA15-3的水平。患者随访2年。结果:肺癌患者外周Jb-CEA、CA125、CA15-3水平高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肺癌患者血CA19-9水平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肺部良性疾病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分期肿瘤患者间血清CEA、糖类抗原的水平差异无显著性。CEA和CA125呈阳性的肺癌患者转移、复发的机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随访期间共有14住复发或转移肺癌患者死亡。血清CEA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阴性患者,两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血CEA、糖类抗原(CA125)水平的动态检测对肺癌的转移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链抗原CA50 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应用单克隆肿瘤标记物糖链抗原CA50 、癌胚抗原测定其在 4 0例良、恶性肿瘤病人血清、胸腔积液中的浓度 .[结果 ]糖链抗原CA50 、癌胚抗原在恶性胸腔积液及血清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 76%和 71% ,特异性分别为 94 %和 10 0 % ,阳性预计值分别为 94 %和 10 0 % [结论 ]恶性胸腔积液和血清糖链抗原CA50 与癌胚抗原浓度之间具有相关性 .联合检测胸腔积液及血清的糖链抗原CA50 和癌胚抗原可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正确诊断率 .  相似文献   

14.
应用CEA及CA19-9鉴别良、恶性胸腔积液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胸水中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19-9(CA19-9)测定在鉴别良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同步测定172例恶性胸腔积液与149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EA及CA19-9含量,并分析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在临床应用的价值。结果分别以胸腔积液中CEA≥5ng/ml,≥15ng/ml,≥20ng/ml,≥30ng/ml,≥40ng/ml和≥60ng/ml为阳性判定标准,其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分别为59.88%、47.67%、46.51%、40.70%、38.37%和32.56%,特异度分别为86.58%、93.96%、94.63%、96.64%、98.66%和98.66%。以胸腔积液中CA19-9≥37U/ml为阳性判定标准,诊断恶性胸腔积液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28.22%和95.95%。结论CEA和CA19-9在恶性与良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重要的临床意义,胸腔积液中CEA≥40ng/ml或CA19-9≥37U/ml提示恶性胸腔积液的可能性分别是97.06%和88.46%。  相似文献   

15.
日本血吸虫成虫和虫卵可溶性抗原及其组分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日本血吸虫雄虫、雌虫、虫卵的可溶性抗原雄虫(AWA-m、雌虫AWA-f、虫卵SEA)及其组分抗原的特性.方法:用DE22纤维素层析柱对日本血吸虫AWA-m,AWA-f,SEA抗原进行纯化,得到相应组分抗原.分别以SDS-PAGE和Western blot对组分抗原进行全面分析,并与相应未经纯化的可溶性抗原作比较.结果:经DE22纤维素层析处理的AWA-m,AWA-f,SEA,均能获得含多种蛋白的组分抗原.SDS-PAGE结果表明,AWA-m见10条主带和9条次带,其中Mr 37 000,28 000,25 000为特异性条带,出现8条免疫反应阳性带;而AWA-m组分抗原为9条蛋白带和6条免疫反应阳性带.AWA-f见15条蛋白带,其中Mr 26 500为特异性条带,组分抗原为8条蛋白带.AWA-f粗抗原及其组分抗原均见9条反应带.SEA见8条主带和10条次带,13条为免疫反应阳性条带;SEA组分抗原见11条带,其中9条为免疫反应阳性带.结论:AWA-m,AWA-f,SEA经DE22纤维素层析纯化获得组分抗原,方法简单、可靠.该组分抗原含有粗抗原的主要免疫反应成分,去除了多种与日本血吸虫病免疫反应无关的蛋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一种可同时检测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的快速方法,便于及早确诊流感病原体。方法采用快速抗原法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集的632份流感样患者标本进行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并对其中102份进行real-time RT PCR检测。结果快速抗原法检测到样本中甲型流感病毒阳性14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0例。real-time RT PCR法检测到甲型流感病毒阳性15例,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2例。快速抗原法针对甲型流感病毒诊断灵敏度93.3%,特异度100.0%;针对乙型流感病毒,诊断灵敏度83.3%,特异度100.0%,耗时15 min,明显少于real-time RTPCR法的3 h。结论采用快速抗原法可及早筛查甲型、乙型流感标本。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724(CA724)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3月在我院就诊的胃癌患者(106例)、胃良性疾病患者(138例)、健康体检人群(122例)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对象血清中CEA、CA199、CA724的含量。结果胃癌患者三项指标均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三项指标在胃良性疾病组及健康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期和有肝转移胃癌患者的三项标志物水平及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和无肝转移患者(P<0.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及CA724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胃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吴熊军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9):1235-1236,1241
目的:探讨CA125和CEA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雅培全自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卵巢上皮肿瘤CA125,CEA的含量水平,并对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前、术后+化疗后3~4周内CA125,CEA的含量水平进行测定,观察治疗前后CA125,CEA的变化。结果: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CEA水平明显高于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CEA水平术后较术前明显降低,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组血清CA125、CEA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良性肿瘤组,卵巢上皮恶性肿瘤组血清单项CA125或CEA检测与CA125、CEA联合检测阳性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类型卵巢上皮恶性肿瘤患者CA125和CEA阳性率有差异。结论:血清CA125和CEA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卵巢上皮恶性肿瘤诊断的阳性率。血清CA125和CEA含量水平可作为卵巢上皮恶性肿瘤诊断与监测病情变化、判断预后的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重复性自然流产(URSA)及其临床表现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1、DR3、DR4、DR10等位基因频率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测定HLA—DR1、DR3、DR4、DR10的基因频率。结果:HLA—DR1、DR3的阳性率在URS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DR4阳性率在URSA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DR10阳性率在URSA组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DR4基因分布与URSA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无明显关联。与抗心磷脂抗体(ACA)有较强关联。结论:HLA—DR4与URSA有明显关联,尤其在ACA( )患者中关联更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比较在不同的Gleason评分的前列腺癌(PCA)中PSCA的表达差异,及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SP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51例PCA、16例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18例前列腺良性增生(BPH)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及统计分析。结果 PSCA及PSA在前列腺癌、前列腺上皮内瘤、前列腺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者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SCA有可能成为前列腺癌分子病理学诊断的新型瘤标,在前列腺癌的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可能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