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综述他汀类药物应用,为临床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献,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他汀类药物具有显降低TC,LDL-c,中度降低TG及轻度升高HDL-c的作用,结论:他汀类药物能逆转脂质异常,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和危险因素,可作为高脂血症或具有冠心病发病高危因素患常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
王骏  王鸣和 《世界临床药物》2004,25(10):605-611
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降低血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斑块的影像学检测方法及他汀类药物促进斑块消退的作用机制,并就他汀类药物对斑块影响的影像学检测与临床疗效研究进行综述,以期进一步为此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可提高肝脏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的表达,同时通过抑制胆固醇在肝脏的合成来降低LDL在血液中的浓度。来自不同人群的大量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另外,其可通过改善血栓形成,抗氧化,改善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抗炎和促进斑块的稳定等多重作用,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个体差异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水平 《中南药学》2003,1(4):195-196
他汀类药物又称三羟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这类药物可竞争性地抑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其降低LDL的作用较其他类降胆固醇药物强,而且还能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他汀类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一系列临床试验均证实,在受试者中不论是否患有冠心病,也不论是否有胆固醇升高,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他汀类药物属于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包括普伐他汀(pravastatin)、洛伐他汀(lo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n)、氟伐他汀(nuvatat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及西立伐他汀(eerivastatm)等。其中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是从真菌培养基中产生的,辛伐他汀是半合成产品,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西地伐他汀是全合成产品。  相似文献   

6.
王小虹  张群 《中国药师》2000,3(1):20-22
目前,心脑血管病仍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S)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业已证实,脂质代谢的失调,尤其是高胆固醇血症,乃导致AS的重要危险因素。血清胆固醇越高,冠心病发病越早越重。因此,血脂异常的防治在预防AS、冠心病、脑卒中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具有调整血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强血凝纤溶、逆转AS、降低冠状动脉疾病等作用,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目前已广泛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7.
他汀类药物合理应用的临床思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除可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治疗高脂血症外,还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用于冠心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如何正确选择与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需以药物治疗的临床思维为基础,全面掌握病情、患者和药物的情况,因病制宜,因人制宜,制定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1,2].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用药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连瑞 《中国药事》2007,21(7):519-521
他汀类药物为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血脂调节药物。其主要机制是抑制胆固醇合成途径的HMG-CoA还原酶,可有效地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且对各种类型的高脂血症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曹宏  刘超 《江苏医药》2003,29(9):708-709
他汀类(statins)药物是近十几年开发的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类药物有氟伐他汀(fluvastatin)、洛伐他汀(lo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辛伐他汀(simvastatin)、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美伐他汀(mevastatin)以及阿伐他汀(atorvastatin)等,目前已广泛用于脂质代谢紊乱的治疗。此类调脂药物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冠心病病死率,并减少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晚近的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除直接影响脂质代谢过程外,还具有许多调脂之外的作用,本简述此领域的部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杨俊丽 《中国药师》2011,14(11):1688-1690
匹伐他汀是一个全合成的竞争性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药,早在2003年日本上市,2009年8月3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上市,用于治疗原发型高脂血症和混合型血脂障碍。该阶段市场上已经有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本文对匹伐他汀的药理作用、药动学、临床应用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及其药物动力学特性,探讨他汀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收集与分析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2002年1月-2011年3月)相关文献,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及述评。结果他汀类药物应避免与抑制其代谢的药物合用,或选择无或很少相互作用的同类药物。结论随着适用人群的扩大,患者的临床情况千变万化,因此,须遵循个体化防治原则,选择更为理想的他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动脉硬化问题日趋严重,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他汀类药物的调脂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的防治益处已被公认,他汀类药物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的动脉硬化问题日趋严重,并且有年轻化的趋势。他汀类药物的调脂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冠心病的防治益处已被公认,他汀类药物具有迅速降低异常高的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的作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就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组新型并具潜力的降脂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被不断地开发利用.它在全球降脂治疗中的地位日趋重要.本文旨在综述此组药物的主要品种、药理特性、临床应用及联合用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将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药理、用法用量等制成教学多媒体文本,为多媒体教学提供理论支持。方法用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制成多媒体教学文本。结果按照教材宣读法教学、以本文作为多媒体教学,药学大学生听课满意率分别为40%、98%。结论多媒体文本教学方法可提高大学生听课满意率,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积极作用,亦对医药教育者及工作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住院使用他汀类药物且因药物不良反应而上报的患者366例,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年龄、性别、发生时间及不良反应表现等进行统计。结果: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中男190例,女176例,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岁以上患者201例,60岁以下患者165例,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用药后3 d~1.5年,其中胃肠道症状143例(39.1%),肌肉疼痛、无力112例(30.6%),肝功损害78例(21.3%),肾功能异常26例(7.1%),失眠7例(1.9%)。其中使用辛伐他汀发生不良反应123例(33.6%),发生率最高。结论: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以肌肉、肝毒性为主,使用过程中需监测肝功、肌酸激酶,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陈碧珊  苏丽华 《中国药房》2005,16(7):545-546
他汀类药物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发的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类药物的问世是降脂药治疗史上的重大进展,其除具调脂作用强、耐受性好等优点外,在冠心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即可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对该类药物的结构特征、药动学、药理作用、不良反应4个方面进行综合性比较,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他汀类药物与辅酶Q_(10)联合应用的机制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关爱阁  翟所迪  刘芳 《中国药房》2006,17(13):1021-1023
他汀类药物(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强效、高效的降血脂药物,但随其广泛应用,有关其副作用的报道逐渐增加,尤其是可累及肌肉,引起肌痛甚至横纹肌溶解症状,严重可导致肾功能衰竭、死亡。研究发现,该副作用可能是由于辅酶Q10(CoQ10)缺失引起。本将这些研究进行综述,以促进他汀类药物在临床的合理应用,减少其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 《天津药学》2004,16(6):61-64
他汀类药物的问世,开辟了治疗高脂血症的新纪元,近年来发现,该类药物除词脂外,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抑制炎症反应、稳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抗炎作用,抗肿瘤作用,刺激骨形成的作用,预防痴呆作用等也多有报道,本文仅将他汀类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研究近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他汀类药物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是一类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有效药物,因而临床使用非常广泛,但其可引起严重的横纹肌溶解症(RML)。RML是一种非常罕见的严重肌肉损害。因RML导致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