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的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是由Winnie于1964年提出的锁骨下血管旁阻滞,由于其较小的剂量就可得到较高的臂丛神经阻滞,可广泛用于上臂、前臂及手部的手术麻醉。但是传统的臂丛神经阻滞多在盲探或神经刺激仪定位下完成。为提高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我院采用B超定位下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以B超仪定位行一针三点阻滞法,7例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方法易于掌握,小剂量低容量的局麻药即可阻滞肩部和上肢桡侧皮肤的痛觉,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肢手术的麻醉,但存在尺神经起效延迟,有时尺侧阻滞不完善的现象;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因体表标志明显,容易定位和穿刺,并发症少也被广泛用于前臂及手部手术。但臂丛在腋鞘内的分支较多且比较分散,因而阻滞不易完善,通常是尺侧好,桡侧差,肌皮神经,桡神经和腋神经阻滞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芬太尼、罗哌卡因联合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骨科,单纯手部或上肢外伤的手术较为常见,通常采用的麻醉方式是臂丛神经阻滞,在无神经刺激器引导下,阻滞失败时有发生,其中以阻滞不全多见。本文旨在观察罗哌卡因加入一定量的枸橼酸芬太尼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对镇痛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丙泊酚复合镇痛药用于临床各种手术和特殊检查的报道较多[1],单纯用于神经阻滞麻醉不全辅助用药的报道较少。为探讨丙泊酚在神经阻滞麻醉不全中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在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和患者的知情同意后,我们于2009年7月~2011年3月对颈神经丛阻滞、臂神经丛阻滞、椎管内神经阻滞麻醉不全的患者130例采用静脉注射丙泊酚辅助麻醉,  相似文献   

5.
基于肩部及上肢神经分布的特点,单纯应用颈丛或臂丛神经阻滞,容易发生阻滞不全的情况。本研究采取颈丛、臂丛神经联合阻滞的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单纯颈丛阻滞或肌间沟神经阻滞用于颈肩部手术可能麻醉效果不满意,须复合局麻或全麻才能完成手术,我院近四年来采用改良式颈丛神经阻滞复合肌间沟神经阻滞应用于颈肩部手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治疗头痛的方法。方法根据神经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应原理,利用头面部穴位与神经的关系选择头面部神经阻滞穿刺点。采用低浓渡的局麻药、少量激素、维生素复合液;先行头面神经阻滞,再行一侧星状神经节阻滞,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头面部穴位神经阻滞:采用头面部穴位神经接近法,根据病情选择1~6个穿刺点不等,常选的穴位穿刺点有:风池穴、风府穴、太阳穴、攒竹穴、眉中穴或阿是穴(痛点)等。此处分别为枕大神经、枕小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的分枝和病变部位。星状神经节阻滞采用气管旁颈6横突神经接近法。结果53例头痛患者经1个月随诊治疗观察:痊愈43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6%,无效0例;治疗后所有患者即时显效,均出现霍纳氏综合征,头痛症状立即减轻或消失,有头清目明之轻快感。偶见一过性喉返神经阻滞,无其他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低浓度的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或罗哌卡因、少量激素、微生素复合液与头面部穴位神经接近法和气管旁颈6横突星状神经节接近法神经阻滞综合治疗头痛的方法,能达到有效地治疗头痛的目的,具有疗效显著,方法简单安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是治疗头痛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时大多数需要病人清醒配合,以防止术中手术操作所带来的一些并发症,麻醉常采用颈丛神经阻滞,传统操作方法是颈浅、深丛联合阻滞法,但临床上深部注射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误入蛛网膜下腔,产生严重的并发症。而且文献和教科书中都指出不应同时行双侧颈丛深部阻滞。以往研究指出颈浅丛神经阻滞用于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时常不具有深丛阻滞的麻醉效果,可能是浅部颈丛神经麻醉不可能将所有神经完全阻滞,因而我们在参考文献及尸体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际操作观察,对比不同颈丛神经阻滞方法临床麻醉效果和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对48例肥胖患者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法,Ⅱ组采用针刺异感定位法,局麻药均使用0.5%罗哌卡因。结果Ⅰ组神经阻滞完全48例,阻滞不全2例。Ⅱ组神经阻滞完全30例,阻滞不全20例。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组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异感定位组(P〈0.05)。结论Ⅰ组中有2例术中辅助镇痛药物,Ⅱ组中有4例追加镇痛药物,有1例改为全麻,2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臂丛复合颈丛阻滞用于肩部手术的体会。方法选择100例肩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Ⅰ组为对照组行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组为Ⅱ组,行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结果Ⅱ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Ⅰ组,镇痛完善,肌肉松弛充分。(P〈0.05)Ⅱ组无一例出现颈丛神经阻滞并发症。结论臂丛复合颈丛神经阻滞用于肩部手术,麻醉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硬膜外-闭孔神经阻滞麻醉(TURP)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经尿道行前列腺或膀胱肿瘤电切术(TURP),观察采用单侧或双侧闭孔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手术操作时体位变化与使用电凝指标的调整,从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TURP)手术260例,患者合并心、肺及高血压疾病的均完善检查,(ASAII—III)常规治疗稳定及控制病情,因病情需要部分患者用药至术晨。根据手术部位麻醉要求,未做神经阻滞为A组,做单侧神经阻滞为B组,做双侧神经阻滞为C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及阻滞效果,术中出现肢体抽动是否剧烈,影响手术操作程度,进行麻醉质量评价。结果C组麻醉阻滞效果明显好于其他两组。B组阻滞侧效果好,(2.1%)另一侧在使用电凝时仍有轻微抽动。A组出现神经反射明显增多,(3.4%)有3例患者轻微反射调整体位及改变电凝指标后好转,有2例患者因神经反射剧烈需要行闭孔神经阻滞,才以完成手术。麻醉满意度c组〉B组〉A组。结论(TURP)膀胱肿瘤或前列腺向内增生叶,靠近3点9点处,采用双侧闭孔神经阻滞或单侧神经阻滞,能避免神经反射,提高手术麻醉质量,具有良好的实用行和安全行。  相似文献   

12.
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下隆乳术与乳房神经支配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乳房假体植入隆乳术具有操作简便,管理简单,手术中患者痛苦小的特点,我们对乳房的支配神经(主要是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前支)进行了解剖学研究并在临床开展了108例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下隆乳术,本文对乳房的神经支配,肋间神经阻滞麻醉下隆乳术的优点,镇痛原理和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更正     
臂从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麻醉中应用非常广泛.但有时麻醉效果不确切,不能满足手术要求。虽然有时辅用静脉全麻药也能顺利完成手术,但却增加了麻醉的风险,给术中麻醉管理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不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有穿刺方面的问题(如异感不明显、离神经干太远、没进入神经鞘等),当造成麻醉效果不满意。常用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有肌间沟阻滞法和腋路阻滞法,而锁骨上阻滞法和锁骨下血管旁阻滞法因有致气胸的并发症而相对较少应用。选择合适的臂丛麻醉方法,直接影响麻醉的效果,分析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便携式神经刺激器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阻滞由于相对费用低,术中病人清醒,术后镇痛效果好,在四肢手术中应用较广,而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更为广泛。但由于传统的阻滞方法依赖于病人异感进行定位,缺乏客观指标,即使操作者经验丰富,临床上阻滞不全甚至麻醉失败也时有发生。文献报道,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的应用,将临床经验转化成了客观指标,能提高阻滞效果,作者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高显平 《首都医药》2009,16(2):33-33
目的探讨区域神经阻滞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2007年12月对62例腹股沟疝患者在区域神经阻滞下完成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在区域神经阻滞下顺利完成了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镇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结论区域神经阻滞完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安全可靠,对人体生理影响小,降低了手术风险,更适合高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臂丛神经阻滞常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最早的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技术,其进针部位取决于视觉形态学标志(如锁骨中点1cm),尽管后来使用更为现代的触觉标志(如肌间沟),但最终确定的局麻药注射部位是模糊易变的,直到异感定位技术在大多数臂丛神经阻滞的应用。从Kulenkampfs描述异感定位技术开始,导出异感成为臂丛神经阻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技术,并且受到摩尔定律的强化和促进。  相似文献   

17.
甲状腺手术颈丛神经阻滞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荟 《淮海医药》1998,16(2):15-15
颈丛神经阻滞四方法不同,麻醉效果就有差异,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也有区别。为了减轻颈丛阻滞时循环系统的不良反应,提高阻滞完善率,减少副作用,我们选择了100例甲状腺瘤(或囊肿)手术,采用两种不同的颈丛神经阻滞方法,观察并比较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腹股沟神经阻滞是一种主要用于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外周神经阻滞技术。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0.5%浓度的罗哌卡因行腹股沟神经阻滞用于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基础麻醉复合臂丛神经定位阻滞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上肢手术的麻醉多采用单纯氯胺酮基础麻醉(以下简称基础麻醉),但其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近年来,一种基于外周神经刺激定位仪的(臂丛)神经定位阻滞(以下简称定位阻滞)技术逐渐兴起。该方法不需患者配合,而能准确定位臂丛神经,从而大大提高了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本文旨在探讨基础麻醉复合下其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颈肩部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颈肩部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90例颈肩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A组为单纯臂丛神经阻滞,B组为单纯颈丛神经阻滞,C组为颈臂丛联合神经阻滞。观察3组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麻醉后合并症及对生命体征的影响。结果A组患者麻醉优良率为40%,B组为33%,C组为90%。C组与A组与C组的优良率差异均显著(P〈0.01),而A组与B组麻醉效果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1)。对生命体征的影响A组与B组患者MAP、HR麻醉后较麻醉前提高,以手术开始为甚,C组患者MAP、HR麻醉后变化不大(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不良反应基本相当(P〉0.05)。结论颈臂丛联后神经阻滞应用于颈肩部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颈丛阻滞和臂丛阻滞,生命体征平衡,且不增加麻醉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