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卵巢内胚窦瘤(Endodenmal Sinus Tumos)又名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s),是一种由胚外结构—卵黄囊发生的高度恶性的生殖细胞肿瘤。本病多见于未婚青年妇女、病程短、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腹腔内易扩散,可表现为急腹症是本瘤的临床特征。常易误诊或延误诊断,病死率高。现将我科1989年收治3例报告如下:患者,20岁,未婚,因下腹肿块伴腹痛18天入院。入院时诊断:卵巢肿瘤,恶性待除。入院后经准备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卵巢肿瘤18×16×  相似文献   

2.
3.
我院妇科从1987~1991年共收治卵巢恶性肿瘤70例,符合内胚窦瘤病理者6例,占同期收治卵巢恶性肿瘤的8.6%(6/70),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6例年龄分布12~41岁,平均20.8岁,其中5例是21岁以下患者。4例未婚,1例已婚未育。按FIGO临床分期标准Ⅰa期1例,Ⅲ~Ⅳ期5例。临床表现均早期无自觉症状,一旦出现症状主要以腹痛及发现腹部包块而就诊。在治疗前后用血清AFP监测,测定用火箭电泳自显影法,正常值小于  相似文献   

4.
卵巢内胚窦瘤恶性程度高,多发于儿童和年轻妇女。20世纪70年代以前,卵巢内胚窦瘤是所有卵巢恶性肿瘤中预后最差的肿瘤,但自PVB(顺铂或卡铂、长春新碱、平阳霉素或博来霉素)联合化疗方案问世以后,治愈率明显提高,使之成为治疗效果最佳的肿瘤之一。本文回顾总结我院近十年来住院治疗的卵巢内胚窦瘤患者,就其治疗与疗效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组对23例卵巢内胚窦瘤患者术后使用AFC和VBP联合化疗方案,有9例生存(la期7例,Ⅲ期2例),其中2例无瘤生存已分别达98个月和77个月,8例妊娠,余14例均在2年内死亡。认为术后充分的化疗和术后二年内的定期随访十分重要。本文还对初次手术的范围,二次探查术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卵巢内胚窦瘤自发性破裂1例报告福建省人民医院妇产科邱如卿患者,24岁,未婚。以下腹部闷痛3~4个月,腹痛加剧2~3天为主诉于1996年2月1日入院。既往素健,月经史天,量中,痛经(+),lmp1996年11月14日。查体:贫血外观,急性痛苦面容。T3...  相似文献   

7.
卵巢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tumor)又称卵黄囊瘤(Yolk sac tumor)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并向胚外结构——卵黄囊方向分化的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很差。本瘤比较少见,但好发于青少年和年轻妇女。我所自1975—1978年间共收治了13例卵巢内胚窦瘤病人,采用了手术及术后AFC(Actinomycin D、5-Flurouracil、Cyclophosphamide)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并对这些病例作了比较系统的观  相似文献   

8.
段兵 《淮海医药》2001,19(2):114-115
目的 探讨卵巢内胚窦瘤临床及病理形态学。方法 分析12例患临床与病理组织学特点。结果 肿瘤以青少年为多见,发病部位为卵巢,临床具有病程短、肿物生长快合并腹水等特点。组织学特征为疏松网状结构中可见由单层或多层立方状或柱状细胞围绕小血管形成的近似于原始肾小球样结构的内胚窦样结构和透明小体。结论 内胚窦瘤病程发展快,恶性程度高,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9.
例1,患者27岁,G2P2。以下腹闷痛8天,发现盆腔肿物2天为主诉于1994年11月28日入院。查体:T36.5℃,P80次/分,R20次/分,BP12/8kPa。心肺(-)。腹软,腹水征(±)。妇科检查:子宫后位扪不清,右附件区扪一12×12×10...  相似文献   

10.
11.
内胚窦瘤1例     
1 病例简介 患者王某 ,女 ,9个月 ,以“阴道不规则出血 2个月 ,加重 3h”为主诉前来就诊。 2个月来解大便时有少量阴道出血 ,其母未在意 ,于 3h前解大便时突然阴道大量出血 ,似月经 ,且有一花生米大小的烂肉样组织排出 ,急来省人民医院就诊 ,将其组织送病理 ,结果示 :“内胚窦瘤”。本瘤常发生于女性卵巢组织 ,而该患者年龄较小 ,自阴道排出 ,考虑为阴道或宫颈上生长 ,较罕见。2 讨论 本瘤组织结构与大鼠胎盘的内胚窦类似 ,故称“内胚窦瘤”。几乎代表了所有高度恶性的胚胎性上皮瘤 ,其特点是 :胚胎性细胞呈疏松网状结构及特殊的血管…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16岁,学生。1977年3月12日因发现小腹包块2月余,伴发热一周入院。患者在1976年12月24日,因小腹隐痛,到当地医院求诊,当时检查下腹部有拳头样大小肿块,能活动。半个月后至我院门诊检查,发现腹部肿块有0 头样大小,能活动。印象:盆腔肿块,卵巢囊肿。嘱其住院治疗,但患者没有立即住院,至1977年3月12日始来住院。在此期间,自觉包块逐渐增大,有腹胀感。入院前半月开始食欲减  相似文献   

13.
钟赟 《江西医药》2011,46(1):46-47
1病例报告 患儿,男,1岁半。因发现左侧阴囊肿大1年于2010年2月25日入院于赣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患儿出生后阴囊未见异常,约于半岁时发现患儿左侧阴囊有一包块,包块大小不随患儿哭闹活动或休息变化,也未发现患儿有明显异常不适,自认为是"疝气",因患儿小而未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病例报告欧××,女,21岁,未婚,因腹胀、发热15天,于1978年5月19日入院。住院号39849。患者于5月4日始腹部不适,左下胸隐痛,水样便,3日后腹胀、左下胸痛加重,夜不能寐,食减。病后每日下午发热,至半夜消退。尿少面黄,经当地医院治疗,腹泻好转,但仍感腹胀。遂于15日行腹腔穿刺,抽出血性腹水,转来我院,既往体健,月经15(5/45),量中等,有血块,无痛经,末次月经4月15日。家族史中无特殊。查体:体温38.5℃,脉搏80次/分,血压95/60  相似文献   

15.
<正> 患者李××,16岁,住院号17944。主因腹部包块、乏力、食欲减退一月、腹胀7~8天,于1982年6月19日入院。患者一月前发现下腹正中手拳大小包块,逐渐增大,近日腹胀、气短、消瘦,以“结核性腹膜炎”收入内科,6月22日因抽出腹水3100ml,以卵巢恶性肿瘤转入妇产科。既往体健。15岁月经初潮,周期5/30天。检查:T37.9℃,P120次/分,R25次/分,BP84/54mmHg,体重85kg。贫血貌,心肺  相似文献   

16.
卵巢内胚窦癌名称较多,又称卵黄囊瘤。首由White(1909)以睾丸粘液瘤样癌报道。曾被Teilum(1959)命名为内胚窦癌,Pierce(1960,1970)称卵黄囊瘤或卵黄囊癌。内胚窦瘤是一种由胚外结构卵黄囊发生恶变的生殖细胞肿瘤,是原始生殖细胞向胚外结构分化所形成,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多数为单侧,肿瘤体积较大。  相似文献   

17.
内胚窦瘤(Endodermal sinus tumor)即卵黄囊瘤(Yalk sac tumor)。恶性程度甚高。多见于青少年女性生殖腺,偶见于性腺外组织。Humtigton(1970)曾报告5例性腺外内胚窦瘤.原发于肝脏者 Hart(1975)及李其云(1978)曾有个案报告。我院于1982年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29岁。右上腹肿块4年,近半年来生长迅速,1982年7月10日住院。体温36.5℃,心率72,呼吸20,血压110/80。巩膜无黄染,全身表  相似文献   

18.
19.
卵巢内胚窦瘤死亡率极高,治疗困难,影响预后因素复杂,在寻找有效治疗方法上,迄今仍是国内外妇科专家苦心钻研的课题。1980~1992年我院收治5例卵巢内胚窦瘤(纯型)患者接受了不同的治疗,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卵巢内胚窦瘤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变化,继50名正常人血清LDH同工酶测定(其分布为:LDH_136.36±50%;LDH_240.64±4.72%,LDH_316.16±4.28%,LDH_44.28±2.14%,LDH_51.90±1.60%)之后,我们又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卵巢内胚窦瘤患者5例、卵巢良性肿瘤12例和卵巢癌10例进行了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5例卵巢内胚窦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结果见附表。由附表可见,5例中4例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