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浅论健康教育在慢病防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常顺  邱民 《中国健康教育》2002,18(12):821-82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快 ,一度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不再是医学革命的主要对象 ,取而代之的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病”。慢病又被称为“生活方式病” ,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等 ,这类疾病频发于现代社会 ,具有病程长、预后差和并发症严重等特点。慢病往往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个人行为及恶劣的环境密切相关 ,可通过有效的手段加以预防。实践证明 ,健康教育在慢病防治中显示出巨大的优势、地位和作用。提高对慢病的认识关键是健康教育目前 ,全世界慢病呈大…  相似文献   

2.
社区卫生服务站对慢病实行健康干预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州市彩香街道三元三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规范化管理的工作要求,在日常医疗门诊中,对6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实施适当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稳定了病情,减少了医疗支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病防治中的效果,为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辖区内284例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2年后通过问卷调查对患者慢性病知识知晓率及不良生活行为方式改变程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有效控制血压的方法、冠心病的定义、心绞痛的类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糖尿病的并发症以及危害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明显升高,与健康教育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患者吸烟、过量饮酒、嗜咸、高脂饮食和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行为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病与人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行为习惯有密切关系,健康教育是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及社区开展慢性病干预的有效途径,可有效降低慢性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4.
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于2004年10~12月对柳州市柳南区工程厂两个社区的居民分别采取有专家参与的健康教育方式和无专家参与的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并对它们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以恶性肿瘤、心睹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以及骨髂关节疾病为代表的一组疫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迁延性、无自愈和极少治愈、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的特点。这种被专家称为“隐蔽的流行病”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2005年已夺去3500万人的生命,而今年全世界将有5800万人丧生。不久前公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上升迅速.  相似文献   

6.
许多慢性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提高健康状况的主要途径,也是慢性病防控策略的首选。通过健康教育使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加快健康促进的步伐,是人群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统一格式的调查问卷表,以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深圳市盐田区4个社区817名居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调查干预前后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行为危险因素以及慢病管治率变化情况。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如确诊高血压诊断标准、成人每日食盐摄入标准、高血压是终身慢性疾病、确诊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的并发症可导致残疾的正确回答率分别由原来的21.1%、32.3%、11.3%、6.9%、10.1%提高到77.7%、83.6%、65.9%、60.2%、61.3%(P<0.01);吸烟人数由原来的41.1%下降至35.1%(P<0.05),居民平均每天食盐摄入量≤6 g的人数和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明显增加,分别从原来的58.6%、39.3%提高到89.2%、61.1%(P<0.01);居民健康教育前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率分别由原来的60.2%、52.8%提高到95.1%、90.3%(P<0.01)。结论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不健康卫生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 慢性病的流行现状随着社会经济及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城市人口老龄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疾病谱由以传染性疾病为主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转移 ,与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相关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1] 。脑血管病和冠心病、恶性肿瘤成为当前对人类危害严重的三大疾病[2 ] 。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我国许多地区 ,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和心脏病是居民的主要死因[2 ,3 ] 。 1998年我国城市居民传染病死亡率分别由3 7.2 / 10万、47.6/ 10万和 3 9.3 / 10万上升到 14 7.2 / 10万、114 .8/ 10万和 14 9.5 / 10万 ,当前心血管病…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是防治高血压的有效手段。合理膳食是一级预防中重要的环节。大量人群干预试验表明:实施综合防治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提倡合理膳食和健康生活方式干预后观察其效果。本次调查为本研究中膳食调查部分的结局调查:对两年前选定的干预区利对照区高危人群做膳食现状调查,调查结果与两年前基线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4583名干部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目的了解干部职工健康状况,增强干部职工自我保健意识,提高健康水平,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干部职工健康体检资料,采用顺位及构成比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4583例健康体检中,查出异常3425例,占体检总人数的74.73%;检出疾病种类共57种,前10位疾病顺位是:高脂血症、脂肪肝、高血压、泌尿结石、血糖偏高(糖尿病)、乙肝病毒携带、胆结石、子宫肌瘤、前列腺增生、痔疮。结论高血压、高脂血症、脂肪肝、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状况长此下去,会使心、脑血管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直接影响到人群的平均寿命。应加强干部职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国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与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健康教育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在世纪之交 ,有必要对此作一个总结。我国健康教育发展概况建国以来 ,我国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 ,可大致分三个时期。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时期 :建国初期2 0世纪 5 0~ 60年代 ,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以“除四害、讲卫生”为宣传教育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消灭和基本消灭了天花、鼠疫、丝虫病等传染病 ,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性病、吸毒等 ,取得了举世嘱目的成就。这一时期的卫生宣传教育紧密围绕政府经济发展的决策目标 ,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到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已严重影响和威胁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被称为“生活方式病”的主要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精神疾病等。其具有病程长、预后差、伴有并发症等特点,与不科学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个人行为以及相关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4.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方法 采用统一格式的问卷调查表。对郑州市中心医院在所辖社区居民中通过一个社区、两个系统、三级教育网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实践效果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食盐摄入过量、饮食不规律等人数下降;高血压患的管理率提高;心脑血管病患数明显下降。结论 对社区居民开始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16.
为推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综合防治的适宜技术,开展慢病危险因素的监测与控制,提高综合防治技术水平与防控能力,太原市小店区营盘社区和坞城社区于2009年6月正式启动了慢病综合干预项目,主要内容是以35岁以上成年人为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糖尿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己发展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是糖尿病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省枣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对社区450例糖尿病患者及家属进行全面细致的健康教育,观察教育后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血糖、体重指数及血压的变化,以明确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生活质量日益重视,人们的健康观念和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同时影响健康的因素和传统的疾病谱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及骨关节疾病等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慢性病之所以越来越多,并成为国人的主要死因,与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若能早期干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约80%的心脏病、中风、2型糖尿病和40%的肿瘤可以预防: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而单纯的高超医疗技术只能减少10%的过早死亡。  相似文献   

20.
慢性心脑血管病的健康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随着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保健需求也随之提高。心脑血管疾病不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而且造成医疗费用的急速上涨。尽管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正在不断增多,然而疗效进步有限,其死亡率和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但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可以预防干预的,而且这己为发达国家的经验所证实。例如美国上世纪70-90年代是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高峰期,为了保证其国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